<p class="ql-block"> 题记。流云成诗非偶然,自信秋风四十旋。碧水力透千张纸,锦书凭添平卷颜。星河又载兰亭序,松下着墨妙笔填。文朋诗友心相系,隔屏传情今世缘。</p> <p class="ql-block"> 半纸《流云》意飞扬,一曲《诗路》韵悠长。偶成千首知吾浅,注力全赖心上郎。吾一介理工男,从教四十多年,被我的学生们戏称“被数学耽误了的诗人”。其实我什么也没被耽误。暮年心血来潮习诗而怡情养性,成纪实《忘却与记忆》,诗词集《流云》(365首),《诗风路上》(571首)。虽浅陋多出律离谱,但绝不无病呻吟,一草一木一世界都在感悟当中,仅此吾足矣。</p> <p class="ql-block"> 轻煮岁月,慢煮茶。</p> <p class="ql-block"> 如果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阳光,还要星星干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p> <p class="ql-block"> 遇见你是我的缘。2011年4月外孙女儿不足5岁,从未离开过我们,她妈妈带她出去旅游,几天不见我们很不习惯,想之念之,然不解之。于是我奋然提笔写下了一首小诗《外公的爱》:有个小女孩,她从天上掉下来,她不是林妹妹,也不是薛宝钗。有个小女孩,她手捧天赐的福,身揣人间的爱,她精灵、光彩。有个小女孩,弱言幼侪春花开,她是妈妈的宝贝,也是阿姨们的爱。有个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惹人爱。……</p><p class="ql-block"> 这一冲动的涂鸦之作被女儿发到了朋友圈,冠名写诗的数学老师,不想被热捧(实际上是给面子),而我顿时眼前一亮,惊呼“我还能写诗哟”。写诗就这样开始了,那时也不知写诗的平仄粘连什么的,反正抓住谱谱写就是了。</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进入了县诗词楹联学会,记得是2013年岁末,县诗协在金洞桥召开迎春诗会。我带了一本小册子《逸思片语》准备请诗友帮助看一看。不想坐在后排的刘松乔老师比较感兴趣,他粗略读了一遍改了不少错别字,并指出哪些地方要分段哪里要标题。当时我很感动,贸然请求刘老师斧正。而刘老师(他是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之前我并不认识)为人非常的坦荡实在,当时就接受了我的请求。记得年后的正月初六上午刘老师叫我下楼,就地站着给我了一些指点,并对其中一篇《任家店上四婆婆》分了段,取了小标题。后来这篇文稿被多家刊物刋用。他还说了一句话,沧桑啊!其实《那是一个部落的领地》完全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但是你没有那个能力。</p><p class="ql-block"> 我常怀感恩之心,我与松乔老师素昧平生,他能在春节期间放弃宝贵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而通读我的文稿,纠正错漏,提出整改的方向及方式方法,激励我进步。真良师益友,不可多得。</p> <p class="ql-block"> 不知那时我为什么容易被感动,行诗作文到某个结点就泪流满面,反过来读到某个结点也是一样。记得写《任家店上四婆婆》,其中有段写大锅饭,那年我父亲死了,妈妈治妇科病被一针扎破了尿包,卧倒在床,家有一个残疾的幺叔还有四个孩子。是夜我们一家人坐在床边吃从队上提上来的饭,突然间听到“逮贼哟!”的叫声,几分钟之后又听一声尖叫“这个背兜是任万树屋里的!”,当时我妈坐在病床上爬来爬去的哭,边哭边嚎叫:“糟了,糟了,被贼咬了!”。其情其境是多么惨然,不到一个小时大队部的干部就来把我们的家抄了,而且当夜我幺叔被吊起打。一曲悲歌,后来我们星夜逃到了一个被废弃的村落。而我幺叔他们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他魂牵梦绕的任家店了。</p> <p class="ql-block"> 2015年退休了,随子女到沈阳。习惯了灵云山的晨钟夜读鸟啼蛙鸣,难舍嘉陵江的碧水幽曲、火峰山的朝霞薄雾和那可亲可爱的乡土乡音乡情。夜不能寐,浅吟而就《喝火令》北漂心语:手赶巴山走,蜀水到沈阳。几度徘徊几断肠。北渡南归还去,时令秋雨凉。 满州已初雪,南飞北雁忙。怎奈迁徙好时光,你也空巢,你也留守郎。你也应运而为,痛舍落叶黄。写到这里读到这里“空巢”“留守郎”“痛舍落叶黄”就不尽情丝万缕,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 应该感谢的还有原县诗协副主席赵先碧(已去世)老师,我发去的诗稿不管有几分成熟他都十分在意认真的批改而求最好,给我了许多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特别是《流云》面世,他认真编审而不辞辛劳赠贺词《江城子》,其情其爱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附赵先碧先生遗作:</p><p class="ql-block"> 江城子•贺《流云》面世</p><p class="ql-block"> 当年执教育贤良,绩辉煌,盛名扬。数学名师,享誉遍城乡。喜见好诗收美集,诚感佩,赞余香。</p><p class="ql-block"> 开卷难释卷珍藏,细思量,韵犹长,字里春秋,新意注诗行。阅尽人间多少事,添雅兴,赏词章。</p><p class="ql-block"> 【赵先碧】2018年11月</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老领导德高望重的袁天玠校长,退休后我们成了忘年之交,吟诗作赋受益匪浅。特别是他老人家以85岁的高龄为拙作《流云》作了长达3000余字的序《诗情悠悠意难忘》,热情洋溢一路赞来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近《诗风路上》积沙成塔,非一日之功,也非一己之力。它饱含了我们夫妇十年笔耕不辍的心血,深情的表达了我们爱家人,敬友朋,仰先贤,歌祖国,颂山河的爱字情怀。从而留下了一路诗风一路情的扉页。这里同样要特别感谢一代鸿儒邵培德老师,他当属我们夫妇的良师益友。当敬其为人谦和低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当敬为师之表博学多才下笔如有神。因此我们拜读了不少锦绣文章而受益匪浅。最值得铭记的是2023年岁末我与他商量可否将自己的诗词旧作编辑成册时,他倾力支持,并愉快地承担了作序的重任。当《诗风路上》发在《金山文档》上时,天寒地冻他足足在电脑面前坐了一周的时间,通过艰苦的阅读梳理写出了《行走在诗风路上》《空谷足音,厚积薄发》两篇序,长达五千余字,而字字珠玑,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后一篇还被英国一家月刊杂志《华闻》采用了,足见劳苦功高而笔力雄健,足见先生敦厚博学于文于人的至诚至善。</p> <p class="ql-block"> 还应该感谢的是我们新结识的途牛驴友陈党耀先生,先生曾是上海宝钢新闻中心的主任编辑。其人热情挥洒,睿智博学。我请他对《诗风路上》作校审,他当即允可,而且不顾旅途劳累,发现了大量错漏,当即截屏发给了我,后来三审其稿,不但发截图而且语音详细讲解,以他严格的职业操守,提出正规出版物允许出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的目标(我尽量做到)。我得深深的感谢他。同时有相恨见晚之感,若早遇如此良师益友,我的文字功夫可能远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朋友,未必经年累月,也未必推杯把盏;朋友是命运它会相遇,朋友是气场它会相融相通。岁月隔不断,山水隔不断,或许就是那不经意的刹那,就成为永恒的定格。我是幸运的,在生命的历程中总有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湖畔的思想者</p> <p class="ql-block"> 圣火似乎与我也有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