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培童,中国焦墨画(新汉画、刻石皴)(新岩画、人面皴)(埃及沙漠、风凌皴)创始人。中国焦墨焦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p> <p class="ql-block">中国焦墨画史初探(十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前中国焦墨画</p><p class="ql-block">五、焦墨画占中国画主导地位5600多年</p> <p class="ql-block">1、器物焦墨造型艺术传承</p> <p class="ql-block"> 虽然现代考古对上古时期黑色线条造型技法的广泛使用没有提供详细的专业性信息。但我们从古代出土的陶器和彩陶绘画来看,它们与中国不同史前时代相关联。炎帝时代是公元前4538年——前4041年。黄帝时代是公元前4041年——前3366年。少昊时代是公元前3366年——前2842年。颛顼时代是公元前2842年——前2357年。尧、舜、禹时代是公元前2205年——前2049年。这些不同的时代与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马厂文化、龙山文化存在的历史时期互相契合。而从当时非常普遍的彩陶焦墨线条纹样来看,中国先民对黑色的崇拜的现象普遍存在,并且通过黑色线条造型艺术,将这种精神崇拜绘制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器物上。从出土的大量的黑陶和彩陶焦墨纹样来看,结合史前不同时代的传说,验证了黑色作为一种色彩,焦墨画作为一种史前造型艺术,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赋予一种装饰文化,同时也被赋予一种神秘的色彩,而且一直得到继承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2、典籍文字记载</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我们从古文献《礼记》中发现夏朝对黑色的崇拜。另一方面我们从史前黑色器物和彩陶焦墨线条造型艺术中,发现了史前绘画技法与造型的延续与继承。</p><p class="ql-block">夏朝继承了炎黄时期先民对黑色的崇拜。夏对黑色的崇拜与炎黄先民唯一不同的是夏朝对黑色的崇拜有《礼记》记载。而夏之前的上古时期,是彩陶焦墨线条造型艺术反映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图腾。一个是典籍记录;一个是器物纹样记载。</p> <p class="ql-block">从夏朝开始,对黑色的崇拜,被后世的文字记载下来。夏朝存在430多年,一直以黑色为贵。最高统治者的服饰,车马甚至旌旗以黑色为主。丧事、战争、祭祀这样正规的场合,同样使用黑色。此外,夏朝人在审美上甚至也以黑为美。皮肤黰黑,是当时美女的基本条件之一。可以肯定的说,夏朝430年,焦墨线条造型艺术品,从庙堂到民间受到广泛的欢迎,并且成为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文化图腾,受到夏人的普遍追捧。</p><p class="ql-block"> 到了商朝,虽然以赤色为贵,但是对黑色的尊敬依然如故。商人甚至认为,自己是玄鸟的后代,而玄鸟本身的形象是黑色的鸟。商朝人跟夏朝人一样,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对黑色图腾的崇拜,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焦墨线条造型艺术品,广泛存在于商朝先民们的生产生活之中。</p><p class="ql-block"> 到了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黑色依然是正色。周天子将色彩分为五种,赤代表天子为最尊贵的颜色。黑色为诸侯色。周天子在办公场所,用红色画尧、舜、禹像,用焦墨线条勾勒和涂填周公等诸侯级别的贤良像,弘扬品德高尚的天子和诸侯,号召天下臣民像他们学习。这也是孔子提出的绘画“鉴定贤愚”的历史依据。</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看,中国画以线写形来源于上古时期彩陶焦墨线条造型艺术。这种以黑色线条造型艺术,如果追溯,可以至距今9000——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以后逐次延续仰韶文化,半坡期文化、庙底沟期文化、西王村期文化以及庙底沟二期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夏、商、周、春秋、战国、秦......。</p> <p class="ql-block"> 如果从仰韶文化,距今7000(公元前5000多年)多年算起,到大唐建立(公元618年)焦墨线条造型艺术——焦墨画,曾占中国画主导地位5600多年。而金碧山水、青绿山水等色彩缤纷的山水画是伴随佛教在大唐的兴起,佛本生故事画的广泛传播,才使焦墨画包括汉以来以红黑色彩为主的绘画退出绘画主导地位。而包括水墨画在内的其它中国画的历史,至今不过1400多年,远没有焦墨画的历史那么悠久。从色彩到图腾,从线条到纹样,从最初的写实到后来的抽象几何图形,彩陶焦墨线条造型艺术,是沿着写实与写意的变化路径发展的。而数千年后中国画的以线写形,空勾无皴,勾线填彩,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等基本特征,无不证明,史前彩陶焦墨线条纹样就是中国画的源头。史前焦墨线条造型技法,奠定了中国画以线写形与以线写意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马培童,中国焦墨画(新汉画、刻石皴)(新岩画、人面皴)(埃及沙漠、风凌皴)创始人。中国焦墨焦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本系列焦墨画史研究,在分析中国焦墨画发展轨迹,借鉴同行一些观点基础上,提出笔者个人对焦墨画发展轨迹与史实的再认识。非经本人许可,谢绝非法转载、复制粘贴传播。有意探讨焦墨画历史者,留言与我探讨焦墨画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中国焦墨画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可以友好交流)</p><p class="ql-block">丹青居士</p><p class="ql-block">2024.6.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