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远征军.风物

公惠

<p class="ql-block">2019年照的。这是一根原木,之所以让它躺着,是因其太长了,站起来顶天立地!像极了云南人的性格,不屈膝,在抗战时期当地人与中国大多数地区不同,特别是腾冲人,上到县长李根源,下到黎民百姓,同仇敌忾一心抗战。李根源是腾冲县长,一位刚硬的老人,他拒绝日本人的诱降。百姓则肩挑手抬修史迪威公路,妇女背着孩子砸石头,娃娃们也加入。史迪威公路就是输油管,抗战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顺便说一句,运送战略物资的卡车司机都是南洋华侨,都是自告奋勇来的,很多人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死。云南有座纪念碑,记不清在哪个城市了。</p> <p class="ql-block">不知这是不是烟囱?东北乡村就在屋外立根粗大的土烟囱。上面有个小帽,防止雪落进去。</p> <p class="ql-block">小戏台。</p> <p class="ql-block">2019年去云南边寨旅游时,团里招待的最好吃的一顿饭。</p> <p class="ql-block">饭店里照的,应该是财神。</p> <p class="ql-block">这种房子类似吊脚楼,2019年去云南时导游是基诺族的小姑娘,领我们去了她家,住的就是这样的房子,没有油漆,是原生木搭建的,上面住人,下面养牛。做饭是用吊着的锅,她父亲制作银首饰,默不作声地敲敲打打。房间面积挺大,没有隔段,也没有床,晚上席地而眠。小姑娘说,基诺族在56个民族之外,还教我们几句基诺族语:猫多丽、缫多丽,大概是姑娘、小伙子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民俗村大得很,只逛了几个,没时间了。记得2019年时也逛民俗村,是在山上,进村前要给游人脸上抹一道黄。进去就像进入远古时代,印象最深的是地上放着小盆,里面是鲜红的牛血,有一老者蹲着喝,着实吓人。村里到处是图腾柱,很好看。</p> <p class="ql-block">纳西东巴文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p> <p class="ql-block">中缅边境寨子,一井两国用。</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主要是赌石的,游客选一块石头,当场割开,我们团的一位老太太运气好,她选的石头里面有宝石。</p> <p class="ql-block">这小石狮子胖的眼睛都没了。</p> <p class="ql-block">饭店外的大油锅,炸驴腿。我可不敢吃,毛驴干活还遭杀戮,不该啊。</p> <p class="ql-block">这地方的村民制作湖盐,有盐井。</p> <p class="ql-block">这房子的泥块很像东北老乡垒院墙的“塔头”,沼泽地里有上面长几棵草的泥块,有草根,不会散落。</p> <p class="ql-block">这牛头有点吓人。</p> <p class="ql-block">腾冲的温泉,里面还有泳池。</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跳竹竿舞,房顶上挂着腊肉和鱼干。</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想起樊建川,他个人出资收集远征军文物,建个一个规模很大的博物馆,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这棵大树下,卖云南的小粒咖啡。</p> <p class="ql-block">勤快的饭店服务员擦拭招揽顾客的小摆设。</p> <p class="ql-block">2019年照的大树三根成两道。</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p> <p class="ql-block">民俗村口的一朵莲。</p> <p class="ql-block">在和顺发现一只白鹭。</p> <p class="ql-block">家家楼下都堆着柈子,不怕没柴烧。</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的水中亭。</p> <p class="ql-block">云南的茶也很著名,普洱茶就不说了,还有苦丁茶,“三薰茶”是云南少儿社同行讲给我听的。</p> <p class="ql-block">2019年在那看的一场歌舞,云南人跳舞豪放、孔武有力。</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造纸厂。</p> <p class="ql-block">古法宣纸作坊。</p> <p class="ql-block">这顶钢盔下是怎样的一颗头颅?当初都是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投身报国视死如归。</p> <p class="ql-block">2019年远眺高黎贡山。</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工事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丰子恺笔下的抗战。</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娃娃兵。</p> <p class="ql-block">云南人宁愿自己饿死也不吃军粮。</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松山。</p> <p class="ql-block">来拜谒远征军的人们喜爱这些娃娃兵,把糖果塞到他们小茶缸或围巾里。</p> <p class="ql-block">每一块墓碑下都埋着一位英雄,都有故事。我曾听到有人讲到的“刘大棒槌”,当然是绰号。</p> <p class="ql-block">2019年去了著名的惠通桥。</p> <p class="ql-block">李根源老人。</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的故事看的太多了,他打仗伤亡很少,总是先炮轰,再进攻。士兵们愿做他的部下。这位大个子将军文韬武略,说话慢,稍稍有点口吃。他当初是高考状元进入清华大学,后到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留学。曾在和日本人打仗时被炸伤,九死一生。到远征军38军任军长时战绩卓著,被称为“东方隆美尔”。</p> <p class="ql-block">这些士兵有的只有15岁,身体并不强健,但他们是世界上最擅长步行的人,不缺乏良好士兵的素质:勇气、耐力、主动性。当欧洲人陷入悲观绝望时,他们脸上总能绽出天真的笑容。他们大多不懂英文,但模仿能力极强,美国教官教两遍就会了。士兵中有西南联大的学生,校园里有面墙记载着他们的英名。邓贤的父亲就是学生兵,有次他开着装满弹药的卡车和日军相遇,他想冲过去和他们同归于尽,结果翻车了,他没死,懊悔不已。</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和陈纳德。</p><p class="ql-block">史迪威是个中国通,喜欢京剧。待兵如子,见士兵用树叶卷烟,他马上命令空运香烟,每周都去探视伤员,医院里没有电扇,伤寒病人急需,他命副手搞来电扇空调,美国参谋住的帝国饭店的电扇也被拆去了。他自己其实有肝病,但他拒绝去医院治疗。回美国后,大夫给他做手术,惊讶这样的肝怎能在战场上坚持那么久?还带领士兵穿过野人山。有几位缅甸孕妇非要跟着,大家说,别带她们了,咱们都没有吃的。史迪威说,留下她们就得死,带上!</p><p class="ql-block">他和孙立人是好搭档,俩人也常为战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过后是最好的朋友。他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和蒋介石关系不那么融洽,蒋要求罗斯福召回史迪威,10月的一天他爬上飞机,他认为自己是被“蒋氏集团流放”的,最后一刻何应钦去机场送行,史迪威对他还礼,接着就起飞了。他只剩下三天去昆明、Y军在保山的总部、蜜支那以及蓝姆伽逗留,以便向旧时的伙伴告别。没允许他重回向缅甸的部队、筑路者、飞行人员告别,他很难过,在最后的日记中他写到:被铲除了——中缅印战区最后的一天。他在回美国的飞机上俯瞰云南,仍恋恋不舍。他来中国时健健康康,离开时已憔悴不堪,满脸皱纹,白发丛生。回到美国一年多了就去世了。我最近才知道,他和麦克阿瑟是西点军校的同学,不是一个年级。离开中国后,麦克阿瑟交给他第十集团军的指挥权,准备发起对日本的全面总攻,他也做了很多进攻计划。两个月后美国在长崎广岛扔下原子弹,日本投降了。他曾在密苏里号战舰上参加受降仪式。</p><p class="ql-block">他去世前立下遗嘱,火化后骨灰撒到太平洋。</p><p class="ql-block">前几年他的孙子曾来中国,寻祖父的足迹,凭吊远征军战场。</p> <p class="ql-block">这墙也叫哭墙。</p> <p class="ql-block">53军原是东北军。</p> <p class="ql-block">到了松山我执意要去看看松山战役遗址,当初看了邓贤写的《大国之魂》,回肠荡气,这次有机会怎能放过?上去要爬一小段山路,赵导说,我陪你去,他还不时给我讲解。这是日本人挖的战壕。这些日本人原是矿工,精于此道,工事修的坚固无比,这给远征军造成极大的困难,最后有高人出谋划策,挖长长的地道,把炸药送到日本人的工事下面,解了难题。因下面有同伴等候,最终还是没见那个炸飞的工事。</p><p class="ql-block">多年过去了,雨水冲刷,已看不出当初的模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