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近回村里陪伴老父亲。九十六岁的父亲在村里是年龄最长的,思维清晰,行动自理,就是耳背得厉害,电话听不见,看电视只看到图像听不到声音。我和他说话要么打手势,要么对口型,要么是喊,沟通特别困难。父亲喜欢下棋,可是近几年棋手们嫌他反应慢,也没人和他对弈了。寂寞的父亲只好用看书来消磨时间。看着他时常坐着看书,看得津津有味,我和他聊他读书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的童年是苦难的。他出于1929年,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曾祖父在河东营盘梁村穷的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举家搬到准格尔旗红沙墕几间破土窑居住,一家人靠耕种河东和河西几亩沙梁薄地度日。父亲生在祖孙三代的大家庭里,爷爷长年跑口外,奶奶善良懦弱,又笨手笨脚,从过门就不受婆婆待见,家里曾祖母和二爷爷主事。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父亲当然得不到重视,六岁就开始放羊,中午靠半碗炒扁豆充饥。每到春耕奶奶就得到河东营盘梁种地,父亲独自在河西红沙墕放羊,母子分离给父亲幼小心灵留下了阴影,奈何叔祖父连骂带吓只能做罢。父亲放羊很辛苦,这道坡上那道坡下,顶风冒雪,酷暑难耐。几年光景,小小年纪的他把六七个羊放得膘肥体壮,还繁殖到四十多只。当时二老姑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常年带着孩子住娘家,二爷爷把外甥安排到私塾读书,却让自己的亲侄子放羊。父亲记性特别好,非常羡慕上学的孩子,每天晚上询问表弟在私塾一天学到的东西,一个冬天下来父亲学到的东西比表弟还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非常喜欢上学。直到十六岁父亲才开始上冬学,可是一场病让父亲耽误了一个月,在家养病也不误学习。穷得买不在纸笔,父亲就在笸箩里装上沙土,用红条棍练习写字,写一个字摇动一下,刷新了再写,这就是父亲最早的练习本,用羊毛自制毛笔练习书法。只上了两年冬学的父亲竟认得不少字,《三字经》《名贤集》背得熟练,还学会打算盘,什么三变九,九变九,凤凰双展翅之类都练得很娴熟。父亲有股肯学的劲。一有机会就学习,逮住有文化的人就请教,慢慢学习,慢慢进步。他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看的书多了,懂得的道理也多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的中年是奋斗的。解放后父亲竟凭那点文化当上了村里民校的老师,教村里的人学文化,这对他也是鞭策,得提前备课。一本汉语拼音字典成了他无声的老师。一段民校老师父亲进步很大,一般汉字已经难不倒他了。合作社时父亲当上了记工员,生产队的会计。后来到供销社当了售货员,在记账销售中他不断学习,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父亲竟成了村里的文化人。最后当了村里支部书记,还时常给社员开会,在大会上讲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忆中,父亲常坐在油灯下给我们讲三国里的故事。什么桃园三结义,刘备哭荆州,草船借箭,关云长背走麦城……这些故事都是从父亲那里听来的。他讲故事语速慢,常逗得我们竖着耳朵听下文,有时候讲到关键处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打发我们了,急得就盼着第二天晚上早点到来。就是这些故事激发了我阅读的兴趣,从小就喜欢看书,曾有一度痴迷小说,上课偷看小说被老师逮了个正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是个农民,庄稼地里的活他笨手笨脚干不好,只能做一些苦力活,但他肯动脑子。劳动之余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下象棋,一有时间就和人们娱乐娱乐。在林业队那些时候,遇到天阴雨湿不能下地劳动,就组织人们开始娱乐。爷爷会唱山曲,有乐器伴奏,爷爷唱起了悠长婉转的山曲,我们一群孩子们就凑在跟前看热闹。在保德开会时曾代表偏关县出过节目,他采用男声女声表演了一段二人台《打樱桃》,声情并茂,唱得大家齐声叫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自己没机会好好读书,要求我们兄妹好好读书做有文化的人。他常用《名贤集》《三字经》中的名言教育我们做人做事。我上高中时有一段痴迷小说不好好学习,父亲知道后没有骂我,而是给我讲他读书的故事来激励我。他对子女,对孙辈,甚至重孙辈都是充满爱意的,教育人从来都是用温和的语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的老年是通透的。他从不插手儿女家中的事,只是默默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一生有两个不辍:不辍读书,不辍劳作。一直坚持种地养羊,每年的农产品分送到儿女家里,他会觉得很有成就。每当我们夸赞他的粮食好吃,瓜果鲜美,羊肉纯正,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直到九十岁,实在干不动了,在我们再三劝说下才放弃了劳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读书他是坚守的,活到老学到老。最近几年,耳背接收不到外面信息,整天读书,书读得越多,对人生悟得越通透。还常用书中的哲理激励我们。《毛泽东传》《讲述晋朝》《讲述清朝》《白鹿原》《十大元帅传》《阎习山传》《中国皇帝全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孙中山传》《袁世凯》等。从父亲身上我看到读书的好处。读书开阔了他闭塞的视野。读书让他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与一位智者对话。父亲读书多,他的老年生活过得有了品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读书的精神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现在的年轻人整天手机不离手,成天就看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有几个人能像父亲一样沉下心来读书呢?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村里陪伴父亲,我也放下手机捧起了书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