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湖湾拾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艺联会美篇(3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前 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隋跃东</span></p><p class="ql-block"><b> 按照艺联会理事会的规划,这个学期分线下活动和线上学习两部分内容进行。线上学习,有以下八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共勉。文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从工作经历到寄情山水;从生活点滴到读书笔记;从童谣故乡到人生感悟,笔涉万般,山花浪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篇</b></p><p class="ql-block">编者按:第一讲由黄林副会长讲叙她走进老年大学的朗诵故事。夕阳晚照,活力四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我与“开心朗诵吧”一起成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开心朗诵吧”是珠海老年大学文学社朗诵组的名字。回想,我加入文学社朗诵组还挺有趣儿的……2018年,我插班进入珠海老年大学2017级朗诵班学习。没有几天,一名女同学主动加我微信,出于礼貌我接受了,但我并不知道她是谁?更不知道她就是文学社朗诵组两位组长其中的一位。记得当时我说:不好意思,我不认识您?她回答:我坐第四组最后一排,我叫邱文联,并发了一张照片过来……从此,我与朗诵组结下不解之缘!不仅结识了很多新朋友,而且,找到了归属感,更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珠海市老年大学文学社朗诵组,成立于2017年,成员基本以老年大学朗诵班学员为主。几年来,小组在文学社领导的关注支持、李艾琳、邱文联两位组长的带领下,全体成员积极努力,不断进步成长。通过系统培训,研读学习,朗诵水平逐步提高。先后参加了珠海市委老干局举办的《回眸四十年助力新珠海》大型文艺汇演、珠海市老干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大型文艺汇演、珠海市直机关与珠海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忆峥嵘岁月谱时代新篇红色经典诵读会”、珠海电台“世界读书日”节目录制、慰问敬老院九九重阳节汇演、学校期末展演、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悦读沙龙”等多项活动。特别是为庆祝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学社社长王福来的原创作品《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年在珠海老干部局、珠海老年大学系列庆祝活动中受到好评。并先后到斗门白焦镇、唐家、圆明新园大剧场巡回演出。2019年,当我们朗诵组得知珠海老干部局为庆祝祖国母亲70岁华诞将举行大型文艺汇演时,文学社李艾琳副社长与我共同创作了《腾飞吧!我的祖国》。艾琳姐执笔构思,我们几易其稿。在撰写修改作品的那段日子里,我和艾琳姐几乎吃饭睡觉想的都是这件事,有时我们为了一个词,两人争论不休……反复推敲打磨,到满意为止。后听说,全市60多个节目中入选17个有我们的节目,开心极了!我们终于有机会在这样一个大舞台抒发对祖国母亲的情怀!当在珠海大会堂听到观众报以热烈掌声的时候,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为此,珠海市老年大学校园广播推出了特别节目,我和李艾琳受访,珠海老干部公众号、畅想8公众号和珠海语言艺术协会公众号分别在平台推送。(附珠海大会堂演出视频和朗诵组部分图片。敬请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与艾琳副社长再度合作,共同创作了诗朗诵《百年礼赞》。在珠海香洲区委宣传部、香洲区文联举办的“光荣与梦想”庆祝建党百年征文大赛中获优秀奖、在珠海老干部离退休活动中心、珠海老年大学联合举办的“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荣光颂辉煌”主题征文和“红色记忆”诵读活动中,分获优秀创作奖和优秀诵读奖。小组成员胡凤香的原创作品《珠海你好!》2021年在北京燕山全国朗诵比赛中获优秀奖,并到深圳、华发大剧院参演。朗品多次在珠海老干部公众号和畅想8公众号推送。2023年,我们为朗诵组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开心朗诵吧”!开通了自己的视频号,推送了《一席半山情》、《春》、《迎着朝阳向2024出发》、《月光下的中国》、《新时代最伟大的军人》、《春天的交响》、《新年你好》等多期节目。目前,朗诵组已成为一支具有影响力的朗诵队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几年来,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我个人的朗诵作品:《八一军旗颂》、《海棠花祭》、《她用一辈子追寻父亲》、《秋天的怀念》、《我的爸爸》、《春》、《如果有来生》、《三月所有词语都是醒着的》、《春绿在蔓延》、《新年颂歌》、《虚构一场真实的雪》、《秋》、《舒服》、《轮回》、《年纪大了》等几十个作品分别在“都市头条”、“全国朗诵艺术杂志”、“声动诗情”、“蓝色半岛朗诵之星”等全国大型平台和“珠海老干部”、“畅想8”、“浮诗绘”、“珠海语言艺术协会”等多家公众号推送发表。我朗诵的《新年你好!》参加了《致敬春天总有和鸣》2024全国线上新年朗诵会展演,受到好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受母亲的影响,我自幼喜欢朗诵和唱歌,有幸爱好成为了职业。退休前,我从事电视编辑兼主持人工作,参与编播制作专题片200多部,多部分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岁月峥嵘显风流》、《铁骨雄风》、《警钟长鸣》等专题片在全国电视节目大赛中获金奖和大奖。并由此获河南省冶金建材厅先进工作者殊荣。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编辑、记者。2009年,我离开热爱的岗位来到陌生的珠海陪读,心里很失落……。是珠海老年大学、校园广播和文学社朗诵组让我走出落寞,重拾信心,让夕阳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爱珠海老年大学!更爱文学社“开心朗诵吧”!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篇</b></p><p class="ql-block">编者按: 杜甫思念故乡,想念亲人,说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怀乡情深,古今皆然。今天,对于我们离开家乡的人来说 ,谁没有怀乡之情?漫漫人生路,几十年生活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多少事渐渐淡忘了。唯有儿时的记忆,魂牵梦绕,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赵艳萍出生在东北吉林,冬日的雪花,给了她无尽的欢乐。在雪花飘飘的世界里,她通过不同场景的描写,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漫天飘舞的雪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赵艳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祖国的北方又到了雪花飘舞的季节,漫天的雪花飘落而下,是孩子们嬉戏玩雪的季节。银白的世界,飞舞的雪花,雪地上奔跑跳跃的孩子们和踏雪而去的上班族,组成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雪景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吉林是我的家乡,我在那里出生,在那里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在那里长成了快乐的少年。那曾经的美好,是多么地让我留恋。青年时代来到四季如春的南方,南方很美,稻田里有蛙鸣,小溪里有游鱼,一年四季鸟语花香。而我依然时时在梦中回到家乡,回到雪花飘飘的寒冬腊月。冬天的雪花,对我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让我想到离家前的美好时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孩童时期,每到雪花飘飘的季节,我们不约而同地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戴上棉手套、棉围巾、棉帽子,真像个小圆球一样,然后迈着蹒跚的步伐跟着姐姐们跑到院子里去踏雪,雪地里一串串脚印从家门口一直延伸到院子门口,一会儿整个小院都开满了我们踩出的雪花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打雪仗是少年时代的最爱,一到雪天,邻居们的孩子都冒雪出来打雪仗了。脱掉帽子、手套,摘掉围巾,伸出小手,捧起一大捧雪,用手使劲握成一个团,用尽全力,抛出去。淘气的男孩们还追着女孩扔雪球,从脖子处扔到女孩的棉袄里,女孩的尖叫声响个不停,几家孩子一起打雪仗,分不清谁和谁是一伙的,只管尽情地扔扔扔,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腊月,我们能玩的汗流浃背,小脸通红,分不清是冻得还是热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丢沙包更是我们的最爱,那是群体活动,要有一定的合作精神,还要有一个能组织的“小领导”。 长大一点后读小学了,下雪时节,下课铃声一响,一群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们便冲出教室。男孩们在雪地里奔跑、嬉笑打闹,女孩们就在满天雪花中丢沙包,一个沙包,一群孩子,能使校园沸腾起来,下课的十分钟很短,可这种快乐却长到终身难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经过了一夜的大雪,只盼望着早点天亮,雪过天晴的美好景色更是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东方刚破晓,几姐妹就起来了,一开门,冷气扑面而来,一幅美丽的景色也映入眼帘,白皑皑的雪厚厚地铺到烟囱上、屋檐上、树梢上,把松树枝都压弯了,有的树枝被压断了,落到雪地上,悄无声息地卧在树下,就像一幅画。眼前的世界白茫茫一片,雪天相连,组成一片洁白的世界。当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天空由深红色逐渐到鲜红色,云都是七彩的,太阳一跃而出,那一刻光芒万丈,和洁白如玉、铺天盖地的雪组成一幅光芒四射的最美丽的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堆雪人一定是孩提时代的专利。雪过天晴,我们拿起铁锹开始铲雪,把雪堆在一起,一层层地夯的结实平整,堆出30度的小雪峰,再用铁锹修理造型,大肚子,小脑袋,像个弥陀佛,两个黑色的扣子按在雪人脑袋上做眼睛,用土豆(马铃薯)做个鼻子,再用两根红辣椒做个小嘴巴,小扣子在胸口上按一排,系上红领巾,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雪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少年时关于雪的故事真的很多。上学的路上,积雪被大家踩成冰坨,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滑倒了,调皮的男孩子们故意成群结队地滑倒,然后就一大群扑上去叠罗汉,在冰上跌打滚爬,乐此不疲。女生们则欢呼跳跃地大声加油鼓掌。他们爬起来时,相互拍拍身上的雪痕,没有留下淘气的痕迹,屁颠屁颠地奔跑着去上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1年11月我在老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暴雪,疾风暴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清晨醒来时,住在一楼的住户全部被大雪封窗封门,经过四个小时铲雪,我们才被解救出来,出门一看,那雪峰着实把我吓着了,背风处门窗前的雪有近两米高,放眼望去,这白茫茫的雪的世界,不禁让人心生欢喜。南方的朋友们在电视上一定看过雾凇。大雪过后,在一个低温,无风又水汽充沛的日子里,雾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树梢上形成了雾凇,宛如琼树银花般精致典雅。我们吉林有句俗语:十雾九结淞,十淞九有雾。太阳出来后,人们不畏严寒,出门踏雪赏淞。恋爱中的年轻人,成双结对地走在雪淞下,一阵风吹来,雪淞纷纷落下,就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家乡的雪有说不尽的故事,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做客,共赏冬日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篇</b></p><p class="ql-block">编者按: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随着时光的流逝,不经意间,我们渐行渐老,已经步入老年行列。天悠物欣,从此,这坛陈年佳酿,是隐趣藏味?还是十里飘香?</p><p class="ql-block">李晓莉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她以流畅的文笔,深情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退休后的丰富生活和参与校园文化的点点滴滴。榆抹夕阳,晚霞成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朋友,你鼓舞了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晓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其实是个非常慵懒的人。记得退休后,有一次,有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我只想当一个米虫......”——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宅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和相伴多年的丈夫一起出去旅游,回到家里含饴弄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然而,这样期待的日子,却在2015年的一个深夜让我的人生跌落了深谷,我的丈夫因重病离我而去了。那种痛,那种孤独,往往在深夜,夜深人静的时候更痛彻心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颓废的日子持续了近一年。有一天,在路上碰到了我在报社退休前的老领导,后任珠海市老年大学副校长的赵校,她说,你这样在家呆着对身体也不好,来学校参加活动吧。再次来到学校,触目而及的是宣传工作一片繁忙的景象:校报《秋韵》每月一次的出版,广播室每周一次的播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学校一号楼四楼有一间不起眼的房间, 这间房的门总是敞开着,茶几上也总是备着热腾腾的茶水。爱好写作的学员和校报、广播室的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们,总是聚集在这里,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在这里仿佛找到了心灵的驿站。而这间房的主人——就是市老年大学原教研室主任杨逸光(现任学校副校长),同时也是校传媒中心的负责人。赵校思想敏捷,作风果断,对宣传工作驾轻就熟,杨校是个想做事,能做事的实干家。他们凭着丰富的学识、在聊天中拾慧,在对话中点燃一场又一场活动的火花,他们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和精神激励了我,在他们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我获益匪浅,学习到了许多新的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他们带领着宣传团队,策划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活动,“感动校园人物”、“读书会”、“我给老师点个赞”、“名家讲堂”,广播、公众号等各类专题节目,以及成立校园传媒中心训练营等等。记得那年“感动校园人物”的评选活动从初选、候选、评选,从人物介绍到个人评选的事迹资料采访、写稿、改稿;评选的过程、拍摄人物短片、报刊的报道、评委、现场授奖等等,每一步都要仔细严谨,很多的工作都要做好做细,有时忙到深夜也是常事,碰到下雨天的夜晚,赵校怕我一个人回去不安全,总是亲自开车送我到小区门口。当那些感动校园人物的照片和事迹,光彩夺目地展示在校报《秋韵》和视频短片中时,他们的事迹和形象也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类似这样的活动,传媒中心还有很多,1410房的灯光在夜晚寂静的校园里形成了一道忙碌的风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传媒中心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我需要去采访、写稿,录音、剪辑,还有许多传媒中心和老年教育研究会的事务,虽然忙,但也充实其中。在工作期间,往往会接触到许多积极投稿和参与广播节目录音的学员,他们精神昂扬地写作,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谱写着心中的愿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还有那些校园记者们,都是退休后的老年人了,一有活动,采访写稿毫不含糊,摄影记者们则扛着沉重的摄像机跑前跑后,毫无怨言。在那些新闻稿和照片背后,记者们付出的辛勤和汗水让人敬重。说到校报,还有一位肖华淦老师必须一提,他的敬业精神和执着让很多人都望其项背。他在校报担任主编时,同时还是珠海市老年教育研究会的副秘书长。记得当时有一位老年学员想感谢一位老师,一遍又一遍地给校报投稿,却因稿件写作太差不能刊登,最后肖主编亲自操刀帮她修改,最终见报完成了她的心愿。肖老师今年已经80多岁了,但他精神矍铄,时时还在关注着老年教育事业,是我学习的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被这些让人敬昂的人们和专注、执着、永不言弃的精神所鼓舞,从此积极投入工作,忘却悲伤,不再颓废。感谢我的亦师亦友的导师们,还有那些激励我的众多老年学员们,他们身上闪烁的光芒和努力前进的精神,都是我应该学习的榜样。我认为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心灵上的朋友,谢谢你,我的朋友,你鼓舞了我!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篇</b></p><p class="ql-block">编者按: 月亮是传情达意的使者 。咏月诗,千年万首,星汉灿烂。明月,是李白诗中的魂,明月,是苏轼的人团圆 。李建枢说: “圆处减婵娟”,时光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一轮千情,诗花浪漫。</p><p class="ql-block">马英笔尖下的明月,寓意丰盈,飘逸灵动。流淌出龙川人民的快乐和幸福。姣月如镜,双燕声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龙川的月亮圆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深秋的空气,裹挟着秋天的气息。河源龙川龙潭村,今夜很大的圆月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广场的星儿亮了,灭了。一场月光下的奔赴。有人激动,有人淡漠,有人用尽了所有的渴慕。今晚龙潭村的烟火,依旧忽明忽暗的重叠再重叠。盼望的念头把稀疏的流年细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河源龙川一路。采风入梦。当月空与长风结成联盟,吁嚅里落下的残痕,在吭吭哇哇的阡陌上,任岁月将时光流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些人间的过往,在时光中溶化。一些肥瘦不可把控的光阴,在一个个激动的眼神中,用残存的温柔,掏空了自己所有的碧色。缭绕在龙潭村上空的回响,如落叶般被风吹上了月空。长风绵延的城,也适合把脚步拍成队形。每一行都是特有的告白;每一步都是心旌上的澎湃。歌与舞的交替,延长了龙潭村舞台的辽远。谁在月光下舞起了“好日子”?谁又在夜色中合奏着“喜洋洋”?又是谁的笛声奏起了“扬鞭催马运粮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若红尘虔诚,可否眺望神州的思绪,越过时间的沟壑。来纵横那哒哒的蹄声!听,北方战乱,龙川六年,赵佗筑城中原。南迁马灯舞送到了月亮之下的龙川龙潭村。看,南越王赵佗的背影穿越过2000多年的历史风尘。清晰投射在河源至岭南的大地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场舞那么长,那么久。却依旧掩盖不住留下的那一处无法走出的归途!只能交给月光去品味,去摆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场秋深采风的奔赴,还有一城被你蹭亮的灯火。成了谁的州?又是谁的囚?月光里的龙川究竟是谁懂谁的所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马灯不怕丑,打到正月二十九”。才子佳人,一文一武,金飞凤舞,马到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双眸倚着皎洁的月亮。渴望着一场沙尘暴的飞扬舞场。从此,你的疆场将伴随着国泰民安,地久天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龙川的夜亮了,明了。一抹地老天荒的底色,一场醉依星空的情思。龙川古城的月光,似乎在召唤,召唤着每一曲每一奏的幸福。驻守国泰民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都说沿着时光奔走,人间便思乡依旧。眉眸里乡空月亮的圆润,可有满目的桂花成酒!若所有的笔端,都锁着浩瀚的心语。该怎样去选择中原文化和马灯故事的距离?当月光被勾起曾经的风雨,那平平仄仄的落笔,是否还是密密麻麻的执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夜属于人间烟火的马灯调或马灯舞,没有战事,没有烽燧。只有南越与赵佗真实的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重重的乐曲傍着薄薄的云天。有花鼓声从月亮里传来。一片迟暮的光,一段迟疑的路程,一声微微的颤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十五了,月圆了,龙川龙潭村已经燃起了点点的灯火。那一屉元宵为何迟迟没有下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篇</b></p><p class="ql-block">编者按:王维少年得志,很小就离开了家乡,他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 。他说,家乡山水绿如染,花香四溢醉心田。离人思乡,古今皆同。王素莲思乡情浓,浓抹重彩。踏上乡土皆是情,一路赞歌一路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红海湾湿地的况味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素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辽宁盘锦在全国享有知名度的湿地若干个,在生态保护的进程中盘锦市出了彩。已进入二伏中期的今天太阳没露脸,我和家人特意驱车盘锦要去体味一下“红海湾湿地廊道公园”这北国湿地的灿烂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过了辽河大桥,展现在眼帘的是一个形状如珠海拱北通关澳门的建筑,好雄壮。接近门楼时看到上面的横匾写着“红海湾国家风景廊道”,让我惊讶的是这门楼采用芦苇等绿色环保生态材料垒成,大气而不失雅姿韵味。一条通往景区的大道如从门外吐出的丝绸之路,伴着两侧的平川伸展着,伸展着。没有山丘的影、没有密压卷浪的林海。看到的是左侧远处显了片片的红,我知道那片片的红是湿地的宠儿,生长着高度不过米的植物碱蓬草(学名马齿笕)。右侧绿的葱翠像被牛奶洗了似的,那是广袤无际的田疆,在那里生存着黑盖大闸蟹和美味环保的东北水稻,撞色的左红右绿,这就楚河汉界了。工作人员说:依渤海湾退潮栖地而居的湿地保护区,近年来发展日高日上,生态保护从实推进,希望游客们会在快乐的气氛里体会到“见一叶又见方舟。”的神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退潮的湿地霸主是蟛蜞(学名相手蟹)。我们没等走几步,就见稀泥里的黑洞星罗棋布,蟛蜞闻声逃窜,就近钻进洞里。它们的动作转瞬无声响的消失,留下的是十个足尖斑驳的划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那个对“十万个为什么?”解惑充满好奇的儿时,我和我的小伙伴曾去离市区很远的荒郊、在潮湿的盐碱地玩耍,意外地收获了惊喜。些许的碱蓬草和在市里绿色长相正相反,似曾玫瑰红色。像螃蟹似的动物满地爬行,看我们的到来逃之夭夭。我们兴奋地如猛虎下山,动作飞快本能的扑向它们,结果这些精灵比人类更聪明,迅速无踪,我们还是捉到了俘虏特别的兴奋。当娟子大声喊叫救命时,发现她的手被夹住了,直到那个假螃蟹被残了两只足脚才离开娟子。长大后知道了那个假螃蟹叫相手蟹,它是湿地的原住民。长大后我方深刻的体会到了“生之力”在猎手面前的无奈与无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自然的神奇有时会让你疯狂,我既如此。我催促车快点开,因前方出现了一望无际的由碱蓬草编织的红玫瑰色的海洋,说是地毯更有幽感!因不时会有无规则的小溪沟和别致的人工长廊做镶嵌……红地毯的尽头颜色更显突出且出奇的红艳了。在海的故乡它们根根缠连,枝蔓相偎,没有约束的让基因的能量尽情怒放。它们的美如静静的知女不是飞扬妖冶,也不红杏出墙。而是相惜相依共面风霜雪雨、焰阳高照。世代繁衍之幽香散发着玫瑰红贵族的味道。我真的被这恢宏壮阔的红海陶醉了,因为它已和大渤海的浪唇齿相吻了。没有阳光的天际望远看海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纱,星星点点的船帆隐隐的如入蓬莱仙境。今看到和亲临、一切言词文字都丧失了。我大声喊:湿地我来了!碱蓬草我来了……海还是静静地,红玫瑰色的地毯还是静静的,连相手蟹逃的也是沉默的。一缕轻轻的风不被人觉察的滑过,一缕淡淡的幽香随之飘浮,一缕祥云傲慢的游乐在其中。当我看见一只白鹭站在溪水旁,昂着头看聚散来去的海鸥飞翔的情景时,我的心为之一震,它为什么没有伴呢?是季节的原因还是它的伴丢了它?此时,飞机的轰鸣声惊醒我的联想,一架小型低飞的直升机在湿地上空盘旋着,他的速度很慢,看得出一定是维护湿地的工作机。而那群海鸥和飞机没有一点敌意、各自逍遥。再仔细观察更妙了,蜻蜓高下飞舞侵犯了廊道的安宁,曼舞在红妆绿意的王国里,曼舞在人间四季的炎夏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红海湾湿地在潮涨潮落的演绎下, 描绘着大自然的炫彩画屏。在我们与犹未尽时,发现了良工巧匠的杰作——情人岛。我们豪不犹豫的登上了雕梁画凤的情人岛,在那里知道了情人岛是讲述了在文革期间,一个上海女知青与当地男青年的凄美爱情故事。时间逶迤,在潮水快漫过了情人岛下面的玫瑰红时,我突然确认了一个真理:大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去过深圳的湿地保护区,去过珠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区、不同的地域环境、湿地的生灵定不尽相同。盘锦地处东北,湿地的生灵缘于四季的替换,冬的白雪皑皑,生灵们养精蓄锐,春的生机勃勃整装待发,夏万物繁盛依红伴绿,而浅秋就在眼前。联想深秋的季节,高粱熟透是红色的,那么在霜的妆扮下是不是更万物芳菲散发着法国“香奈儿”的味道?我知晓人类、生态、生灵其无私的共存,它不分北方的青棵和南方的麦黄,不管是珠海的红树林还是盘锦的红海湾,也不管是中国的雄狮还是俄罗斯的北极熊,都在风波万籁中演唱同一首贝多芬的曲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创于辽宁盘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六篇</b></p><p class="ql-block">编者按: 书是什么?书是飞燕的翅膀,带你去领略壮美山河,万千世界。</p><p class="ql-block">《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不可逾越的巅峰。始于言情,不止言情。百科全书,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隋跃东流连于红楼梦万般悲情的绿丛中,撷英两束红花,娓娓讲述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我爱世缘随分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隋跃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红楼梦开篇,将读者引入最远古的神话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丢弃在青埂峰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青埂”,谐音情根。人世间的万千情缘,发端于此。情之生发,纤纤婉婉。亿万斯年,遥遥渺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一首回前七律诗,说不尽人间情,道不完世间缘,为我们展示无限广阔的人间情缘画卷。红学家周汝昌说,若要懂《红楼》,先要懂此诗。诗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阴阳交结变无伦,幻境生时即是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秋月春花谁不见,朝晴暮雨自何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心肝一点劳牵恋,可意偏长遇喜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爱世缘随分定,至诚相感作痴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首诗行云流水,风行自在,灵心慧性,众法皆通。世间情,万般事,都讲一个“缘”字,“千里姻缘一线牵”,讲的是一个“缘分”。人和人要有缘,人和物也要靠一个缘才能结合到一起。可是这个缘又奇特又神秘,不可捉摸,又难以说的清楚。冥冥之中像是安排好了的,不能改变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娇杏,甄士隐家中的一个丫鬟。一次,寄居葫芦庙的穷儒贾雨村来家中做客,正在撷花的娇杏,隔窗猛然看到贾雨村仪表不凡。心下乃想:“这人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如此想来,不免又两次回顾贾雨村。雨村见她回了头,心中无比激动:风尘之中,不堪之窘境,竟有如此美丽之女子,有意于我,“不觉看的呆了”。雨村自认遇到了知己,狂喜不尽。并暗暗许下心愿: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不经意的两次回顾,看似娇杏无心无意,却弄出一段连自己也意料不到的奇缘。阴阳交结,天地相合。也注定是一次无法改变的情缘。发迹后的贾雨村,对娇杏仍念念不忘,一往情深。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娇杏。几经探访,践行心愿。情深意笃,终成眷属。这就是姻缘的“定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五月的大观园,花柳茂盛。宝玉信步在荫柳下,隔着篱笆洞,只见一个女孩儿蹲在花下,一面流泪,一面用簪子在土上一直一画一点一勾地画,画了抹,抹了画,痴痴呆画,画了几千个“蔷”字。忽来大雨,纱衣裳湿了,浑然不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日,宝玉来到梨香院龄官的住处,要龄官唱一出曲子。被龄官正色拒绝。宝官告诉说:“一会儿贾蔷来了,叫她唱,她是必唱的。”……宝玉看见贾蔷对龄官笃诚至情,领会到龄官画“蔷”的情真意切,不觉痴了。默默沉思,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宝玉对袭人说: “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得各的眼泪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爱情、亲情、友情,花鸟山水之恋,痴书迷画之爱,莫不与一个缘字相牵。缘,看似不定实有定,世之缘分,是万万改变不得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爱世缘随分定。曹雪芹爱人世间的情缘,至信至诚,终生不悔。瓦灶绳床,无意出世,力著红楼作痴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之钟爱红楼,亦是“书缘”之分定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4年5月16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七篇</b></p><p class="ql-block">编者按: 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一个人的看家本领。学习,是本源,是智慧,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刘进定酷爱学习。古人为镜,炳烛之明。孜孜不倦,蛙步千里。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书写华彩乐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回想那一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进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那一天,是我历经了人生65个春秋的一天。那一天 ,也是我已退休13年半的一天。至今,我仍然清楚记得,那一天——2015年9月9日,珠海市老年大学秋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太阳还没有露脸,我就早早起床了,穿着比平时整洁的衣服,从抽屉里找出那本已封存了十多年的退休证,揣上兴趣和梦想,怀着像朝圣的虔诚心情,迫不及待地准备去老年大学报名了。那时的珠海市老年大学,早在2009年就获得“全国先进老年大学”殊荣,已身显名扬,据说报名就读的中老年人非常多,往往“一座难求”。我就是错过了那年老年大学7月招生报名的机会,只好选择在9月9日大学开学的日子再来报名,碰碰运气,那怕当个插班生也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那天黎明,当我把退休证放在写字台面时,昨夜里翻阅的《名言佳句集成》一书,还摆放在台上,它令我不禁想起了西汉经学家刘向在《说苑•建本》中讲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久远年代的盲乐师师旷。传说他为了专心学艺自毁双眼,自称“暝臣”、“盲臣”,却被人们誉为博学多才的“乐圣”。他从晋国宫廷主乐大师官至晋国太宰。他曾经巧妙地对年已过七旬,仍想学习,又“恐已暮夷”的国君晋平公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晋平公听后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讲得好啊!”师旷用“日出”、“日中”、“炳烛”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鼓励人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拜读这则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师旷论学的故事和至理名言,深深地受到感动和启示。老人读书学习就“如炳烛夜行”,拨亮心灯,心上有一盏照亮心际的灯,人生才透亮,才会胸中无雾霾。不学则如“暝目而无见”,前路茫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那天清早,当秋日的晨光映在鲜红的簕杜鹃花上时,夜幕已完全消失,珠海城区的道路开始繁忙起来,我和老伴搭上驶向湖湾里的公交车,去珠海市老年大学报名上学。下了公交车,我即看见三五成群的中老年人有些背着书包、有些提着手袋,还有些拄着拐杖的,……正高高兴兴地走在通往老年大学的路上。8时30分一入校门,我又看见教学楼大厅里,己陆续聚集着一群群莘莘学子。他们之中,有头发已经花白的“70”、“80”的耄耋老人,有年富力强的五六十“青壮年”,彼此呼朋引伴,都在跃跃欲试准备报名。一幕幕生动的现场画面,又令我仿佛看见尘世的长河中走来许许多多勤奋读书学习的老人,他们不因岁近黄昏而虚度光阴,他们不因风烛残年而停步不前,他们的精神是多么的令人钦佩和值得学习。春秋末年有鲁国的曾子七十乃学而名闻天下。清朝有广东顺德年过百岁的老秀才黄章,由他的曾孙子提着写了“百岁观场”四个大字的灯笼,在前面为他引路去参加乡试。今朝有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八十六岁高龄始学电脑,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古稀九旬乃勇攀文学高峰,自诩为“21世纪文坛新秀”,出版了《墙外的石榴花》等多部散文集,部部出手不凡。眼前的莘莘学子,他们集聚在如诗如画的老年大学校园里,与时俱进的努力读书、享受学习,生动地谱写着“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动人乐章……这些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的故事,就像是燃着了的蜡烛,放出丝丝缕缕的光明,温暖着无数人的心灵;又像是镶在浩瀚夜空中的星星,让我们不时驻足抬头仰望,不时自励自勉:“千金的光阴不能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那一天,我和老伴在大学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下,顺利如愿报上了名,成为了珠海老年大学一名“迟到”的大学生!当我们走出大厅,欣赏眼前掩映在青山环抱、翠绿丛中的校园美景时,我情不自禁地对老伴说:“你看,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梦想终于成真,我们也是大学生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暮然回首,恍如做梦!如今屈指一算,我在珠海老年大学里已经上了8年课,在这座老有所学的精神家园里,享受着学无止境带来的快乐,做着一名遨游在浩瀚“学海”中的“永不毕业的学生”,感到真是很幸福!不禁赋诗一首《老年学府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湾区明珠,百島新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年学府,满园葱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青山环抱,碧水长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卧石嵌铭,记述初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红棉挺拔,见证殊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化胜地,高楼腾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莘莘学子,返老还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求索新知,暮年用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挥毫弄墨,走笔虬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吟诗赋词,其乐融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学练太极,滿面春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秀姿曼舞,姹紫嫣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跃然网上,指尖灵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学相长,师生情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骥乐园,特区学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圆梦殿堂,我辈咏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八篇</b></p><p class="ql-block">编者按: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视具有方便,快捷,和易于普及的特点。广播则通过无形的电波,为语言艺术性和审美性提供了平台 。主持人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既是调节者 ,引导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p><p class="ql-block">和平曾是云南广播电台的著名主持人。多少年过去了,曾经主持的一档节目,仍历历在目,魂牵梦绕。 青山不老,岁月留痕。让我们随着和平笔尖下的故事,走进她的心路历程 ,去感知生命中的苦辣酸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b><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一张二十年前的照片,那时我在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一档节目。右边这位是我的搭档,他是一位艾滋病感染者,是我们的特邀嘉宾主持伊穆。右边这位女士是来参与节目的被访者,也是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左边这位是她的母亲,我们正在现场直播,和听众分享她们的心路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个节目是2003年12月1日世界第16个艾滋病日开播的,栏目名称叫《阳光星期五》。通过云南电台经济广播(调频88.7)的电波,飘荡在云岭大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每年的12月1号艾滋病日和6.26国际禁毒日,电台都会去一些相关机构采访,比如戒毒所,两劳场所,药物滥用防艾机构,同性恋防艾小组,性工作者防艾小组,和一些艾滋病感染者还有同性恋者,药物滥用者等接触。没想到去到这些机构和场所的时候,他们说认识我,说听我的节目很久了( 2006年在听众民意调查中和平获“知名度最高的主持人”),对我有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当时云南是艾滋病的高发地区,因为面临边境和金三角地区,很多人共用针具吸食毒品,造成了艾滋病在这些人群中的迅速传播。又通过性接触和母婴感染造成进一步的蔓延,形势很严峻。看到这些情形,我们一起去采访的一位副台长就说我们应该做一档常态节目,不只是在艾滋病日和禁毒日来进行宣传。她是一位很有情怀的老记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很巧的是,当时云南有很多的NGO组织就是非政府组织,国际上来云南帮助防艾的一些机构。在这些机构里面有些志愿者,他们本身就是艾滋病感染者或者是曾经有过药物滥用经历经历的,后来呢他们戒断了毒品成为同伴教员。他们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更容易让这个人群的感染者站出来去做检测,做治疗,去避免发生高危行为,切实推动防艾工作的进行。因为当时很严重的一个问题是你不知道谁是感染者,感染者在早期和正常人一样从外表上看不出来,找到感染者是当时防艾工作很重要的一步。于是同伴教育者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时戴托普有一位感染者志愿者,他很喜欢广播,他也经常收听我的节目,他想成为一个主持人,这个机构的负责人知道他有这个想法,就觉得能不能和电台合作做一档节目,让一个感染者和一个专业的电台主持人来共同主持。他们的想法得到了电台领导的支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档节目《阳光星期五》。每周一期,固定在星期五播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电台决定让我来做这档节目,因为我有医学背景,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也比较了解。和感染者和相关防艾机构也比较熟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邀请感染者作为嘉宾主持,这是省电台的一个大胆尝试,当时在国内业界也属首创。这也是全国省级电台最早开办针对特殊群体的广播节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其实当时这个人群对媒体和记者是比较戒备和防范的,以前一些感染者因为接受采访之后,个人信息被暴露,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艾滋病在早期的宣传报道中被认为是只有吸毒者、性工作者、以及男男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才会感染的一种疾病。这造成了很长对间以来公众总是习惯于把HIV感染者貼上行为不洁、道德败坏的标签,从而导致了HIV感染者/AIDS病人受到社会的歧视以及在就医、就业等方西的不公正待遇。社会歧视使得HIV感染者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他们不愿意见记者。有一个小插曲,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感染者小组会议,是一位感染者带我去的。其间他们发现了我这个陌生面孔。当时主持人就问我,你是谁,你来干什么?我说我是谁谁谁,我不来干什么,我只是想听听感染者有什么需求,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后来主持人说,这样吧,我们让大家举手表决,如果大家同意你留下你就留下,否则你就离开。最后大家同意我留下,因为和好几位感染者认识。这件事让我尝到了什么叫做被边缘化的滋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当时让感染者来直播间,有一些主持人还是有顾虑的,害怕被感染,这也不奇怪。好在电台领导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三种途径,不会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所以是没有风险的。而我本身是学医的,就更了解了。我和伊穆(感染者)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和其他普通嘉宾一样没有分别。下了节目之后我们还在一起讨论和策划节目,一起吃饭啊,聊天啊什么的。本身让一位HIV感染者和电台的专业主持人坐在一起共同主持节目,就很能说明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的节目宗旨是在保护感染者隐私的同时,引导大家真实地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正确看待艾滋病,为HIV感染 者/ AIDS病人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同时引导HIV感染者/AIDS病人正确看待自身的疾病,帮助他们树立乐观和自立自强的信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通过这个节目一方面让大家了解到艾滋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只要避免高危行为就可以不被感染。感染了可以通过服用药物和其他的一些手段来治疗。万一有了高危行为要及时检测;对感染者不要歧视,歧视他们只会造成艾滋病更隐蔽,我们要相互关爱,共享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由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的重视,艾滋病蔓延的势头被慢慢控制住了,新发的病例越来越少了,感染者也可以通过服用抗病毒药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和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个节目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认可。而且成为在这一特殊受众群体中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节目。这个节目也收获了一系列的荣誉和肯定。我们这个节目后来被评上了很多奖。《阳光星期五》获得了云南省电台十佳栏目。以这档节目为题材制作的新闻专题节目《梦想》,获得了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禁毒委,云南台防艾局颁发的2007年云南省禁委防艾人民战争好新闻一等奖。由云南省记协颁发的好新闻一等奖。作品《我是伊穆》,被选送参加亚广联防治艾滋病广播节目评选并获大奖。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复制开播了一档类似的节目,影响就更大了,伊穆也坐在了中央台的话筒前,实现了他更大的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些都是一些往事了,现在想起来这段经历还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当时我们多多少少还是为防艾工作做了一点事儿,起到了一个媒体和记者应当起的作用。当然我更庆幸我赶上了广播的黄金时代,这样的机遇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多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电波无形无迹,如同抓不住的岁月。我很感谢一路走来我遇到的每一位贵人。我会珍惜余下的美好时光,继续走在有光的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6.26</span></p> <p class="ql-block"><b>珠海市老年大学艺联会</b></p><p class="ql-block"><b>编辑:邓 芳</b></p><p class="ql-block"><b>审核:隋跃东、李晓莉</b></p><p class="ql-block"><b>文稿:黄 林、赵艳萍、李晓莉</b></p><p class="ql-block"><b> 马 英、素 莲、隋跃东</b></p><p class="ql-block"><b> 刘进定、和 平</b></p><p class="ql-block"> </p>

朗诵

珠海

湿地

老年大学

龙川

文学社

雪花

我们

校园

红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