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唐昌古镇 </p><p class="ql-block"> 藏在成都身边的千年古镇唐昌,位于成都郫都区,离成都市区仅40公里。 </p><p class="ql-block"> 唐仪风二年(公元677年)正式设唐昌县,取大唐昌盛之意,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改名崇宁县,中数度更名,但县制不变,直到1958年,方撤县划入郫都区。</p><p class="ql-block"> 溪流、浅丘、平原,3000年前古蜀先民从遥远的雪原辗转迁徙,发现了这个丰腴的世外桃源,他们从此在这里炊烟袅袅,繁衍生息。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内江分流而来的滔滔江水,2250年连绵不绝,万物润泽,祖辈们春耘秋收,终造就了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的发端。</p> <p class="ql-block"> 唐之繁荣昌盛,宋之深意远蕴,明之崇宁王者贵气,明清古建、民国公馆林立。</p><p class="ql-block"> 1300多年来,多少麒麟英才,齐聚唐昌,它的岁月沉淀、历史底蕴、人文地理、建筑风情,无不涵养它与众不同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横山,成都平原唯一的山,海拔650米,长龙卧波十多里,徐堰河、柏条河,一前一后,绕山而去。</p><p class="ql-block"> 这处成都平原的高地上,有位高人。西汉哲学家、易学大师严君平(公元前86~10年),50岁后在此归隐,95岁去逝,葬于横山。</p><p class="ql-block"> 横山,因严君平“吾生亦乐,死亦乐”又名平乐山。山丘上还有建于隋的千年古庙平乐寺,寺庙旁就是严君平的墓址和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严君平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淡泊名利,终生不仕,大隐隐于市井,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民间办学先行者。 他设“读书台”授徒,教学五经,着重于老子的《道德经》。从西汉到上个世纪60年代,读书台一直作为一个风雅而尚文的标志存在于斯,可惜“文革”中被拆除。</p><p class="ql-block"> 授徒中最为著名者乃西汉思想家、辞赋家扬雄,其提出的耕读思想,成为后来民间私塾重要宗旨,“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成为一代代中国人,一世世中国家庭,所躬行、崇尚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严君平著《老子指归》、《易经骨髓》,被尊为“道书之宗”。《老子指归》是一部直接解读和发挥老子学说的深邃思想著作,其道论与哲学思想为扬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继承,成为魏晋玄学的启蒙。</p><p class="ql-block"> 严君平德行才学,后人景仰。班固《汉书》记载“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历代文人雅士,如东汉的梁鸿、北魏的常景、唐代的张九龄和李华、宋朝的张俞多有咏颂,唐代诗人李白、岑参、郑世翼等都曾到成都或横山凭吊严君平遗迹并做诗缅怀。</p><p class="ql-block"> 成都市区的君平街、君平巷,就是纪念严君平的。君平街这个名字在两千多年内从未变更过,这在中国城市街道史上都少见。2006年,君平街兴建了君平园,园内有严仙亭、指归廊、通仙井等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上风上水的唐昌,是成都市水源保护区面积最大的镇。</p> <p class="ql-block"> 清清徐堰河、柏条河,万千成都市民的饮用水。</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成都市重要的菜篮子。</p> <p class="ql-block"> 好山好水,好地方。唐昌自古,人杰地灵。</p> <p class="ql-block"> 横山不远处,就是唐昌古镇。</p><p class="ql-block"> 镇西北的文庙,是历史遗存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1086年),毁于元代战乱。</p><p class="ql-block"> 王的城,自然由王来造塑。明朝时,朱元璋之孙崇宁王朱悦燇受老师方孝儒影响,尊崇儒学,他把办公的银安殿设在文庙,并对文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后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乱。</p><p class="ql-block"> 随着清初的休养生息,崇宁的经济逐渐得到了恢复,雍正九年(1732年)崇宁知县陈世润捐献俸银,在乡绅支持下,重建文庙,形成了包括大成殿、东西庑、崇文祠、礼亭、乐亭、泮池、棂星门、宫墙、学宫等完整体系的建筑,建筑构思臻巧飞檐翘壁,精工雕作,是为川西传统建筑之典范。晚清光绪年间又休葺2次、2012年再次修缮,文庙数度兴废,最终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远远的,一段红墙映入眼帘,上有乾隆皇帝亲书“万仞宫墙”四个金色大字,照壁式的万仞宫墙壁立文庙左右门之中,彰显千年文庙的神圣庄严。</p> <p class="ql-block">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典出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文字之美,拜服。</p><p class="ql-block">图为,文武百官军民下马处石碑</p> <p class="ql-block"> 文庙是古崇宁县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现存于成都市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文庙。</p><p class="ql-block"> 万仞宫墙两侧庙门题额,左为圣域,右为贤关。</p> <p class="ql-block"> 泮池作为文庙中重要的建筑,位于大成殿门正前方,为一湾半月形水池,意“泮宫之池”,是官学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泮池上有三座砖石结构的拱桥,横跨泮池之上,名“月宫桥”,意为“月宫折桂”。每座桥头各有两座石狮,桥身也雕刻很多小石狮。</p><p class="ql-block"> 诚如清代姚文田所撰对联: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p><p class="ql-block"> 崇宁县文庙保存至今,泮池古朴依旧,一砖一石之间,隐约浮现出一百多年前,捐资修泮池的方家前后三位秀才游泮时的热闹景象。他们的善心、仁义、家风,已留存于崇宁历史上,永不磨灭。</p> <p class="ql-block"> 走上拱桥,直通棂星门。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建筑,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出现的,象征祭孔如同尊天。</p><p class="ql-block"> 棂星门牌楼下方的龙踏祥云石雕,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走过棂星门,便来到气势恢宏的大成殿,这是郫都区最大一处木结构建筑,重檐歇山式屋顶,屋脊饰有精美的飞龙、走兽、花鸟,履琉璃瓦,楠木楹柱,镂空圆雕拱建筑风格。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塑像及牌位”,大殿悬挂雍正书“万世师表”、光绪书“斯文于兹”亲笔匾额。两边分别有庄严肃穆的四配十二哲塑像,他们是古往今来芊芊学子的万世师表。殿内还有些儒家经典石刻,它们都是崇宁文庙的珍贵文物,也是影响国人几千年儒家文化尊师重教传统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自宋明清以来,崇宁县更是英才辈出,先后考中文武进士四十一,举人数百人。清朝时期,一镇出六个翰林。</p> <p class="ql-block"> 崇宁祭孔兴学,文风鼎盛。这棵古柏树见证了多少仁人贤士不远千里瞻仰文庙的情怀;见证了多少莘莘学子祈福、得偿所愿、还愿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镇西正街的翰林院,是川西地区唯一现存、保存完整的翰林院,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是崇宁人、翰林学士罗锦文住宅。</p> <p class="ql-block"> 翰林院尚存2000多平米,分三进院落和一个后花园,是呈中轴线对称的建筑构造。布局精巧,结构谨严,花厅精雕细刻的描金图案璀璨如新,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院内植玉兰、桂花、腊梅、罗汉松,郁郁葱葱,体现了那个时代读书人的襟怀。三个镏金大字“崇桂堂”,笔力雄劲,风骨凛然。</p> <p class="ql-block"> 宅前的双斗桅杆,为古科举制产物。学子考取功名后,可在自家大门口左右两边立2根桅杆,杆上套道也有规矩,举人1个,进士可套2个。</p> <p class="ql-block"> 永乐二年(1404年)朱元璋之孙朱悦燇被封郡王,封邑崇宁县,故称崇宁王。</p><p class="ql-block"> 在崇宁县城,还有歇马亭、御马营、御井等古迹,坊间流传着小王爷的故事。可惜朱悦燇26岁英年早逝,又无子嗣,崇宁王这一脉戛然而止,他死后葬于崇宁县北十里朝天山,县志上称之为明崇宁王墓。</p> <p class="ql-block"> 崇宁公园,原本是崇宁王的御花园,复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今已近百年。</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小而雅的川西园林,古树叠翠,湖水逶迤,亭阁飞檐,撷秀长廊,置石盆景,别致清馨,一草一木,疏朗不俗。</p> <p class="ql-block"> 园内正门湖畔处,一座修建于1946年2月的“崇宁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高耸挺拔,这是崇宁县人民致敬抗日浴血阵亡的川军將士和抗日胜利而修建的。碑体左右两面分别刻着“为民族尽大孝”、“为国尽大忠”,碑体两边是崇宁藉抗日英雄雕像,那段历史,刻骨铭心,英烈事迹,没齿难忘。</p> <p class="ql-block"> 游园漫步,沿途皆景。楹联、壁画成趣,更添风雅清逸。</p><p class="ql-block"> 抬眼望去,有一长联:“此且谈天,论及人文,休便说吾乡落后,蜀庄玄、朱子逸、许氏博鸿、蔡家科第,倘教荟萃一堂,可使声名齐稷下;暇游欣获地,纵观风物,莫浸拿胜境相形,罗汉洞、长虹桥、张松故里、严子高台,安得移来四壁,都将景致羡唐昌。”作者将本地之人文风物,随手拈来,从中也让游人略知唐昌一地深厚的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 古镇北街,一处浅浅的巷口处,青砖高耸的门坊引人瞩目,“吉卢”两字隐现其上。这是整个唐昌镇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梁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它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约300年历史,为清代川西宅院风格。整体呈对称布局,木质结构,三重三进四合院,占地面积4000平米,共6个院坝,5个天井,97间房屋。</p> <p class="ql-block"> 院套院,厅连厅,曲径通幽。长排窗,格子门,使复杂的布局井然有序。两翼有廊厢,小四合院、戏堂、经堂、庭院和天井砌筑花台,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建筑的雕饰华美精巧。柱、壁、角、顶、檐、窗等处,均雕刻花卉、人物、飞禽异兽、几何图形等。或精雕细刻,或粗狂简洁,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龙门的砖雕、堆塑、木雕雀替撑拱等工艺在川西民居中均属少有。</p> <p class="ql-block"> 梁氏家族耕读传家,是清末唐昌的名门望族,当时民谣传唱“好个崇宁城,尹梁有钱人。东尹和西尹,梁姓占半城”。</p><p class="ql-block"> 唐昌梁家系君平乡梁家窝、梁天柱兄弟的后裔。梁天柱在道光年间即有土地4千多亩。梁氏兄弟去世后,其后人即在唐昌大修公馆,靠收租过活。梁氏后裔在民国期间大都出外求学,其中不乏有成就者。</p><p class="ql-block"> 梁家大院是梁氏后人梁显庭购快要坍塌的水神祠而建。大院的掌墨师即修建成都望江楼崇丽阁的杨晏如、杨前生叔侄。于清咸丰年间(1860年)前后修筑主体建筑完工后,又陆续增补,如砖雕龙门即在民国初年所建,且风格上明显受欧式建筑影响。</p> <p class="ql-block"> 院内还有20余株珍贵的桢楠,系1920年栽植。秀丽挺拔,绰约风姿叠翠与屋舍排梳青瓦,相得益彰,气韵尽显。</p> <p class="ql-block"> 作为历史长河中的老县城,崇宁,又怎少得了老城墙。</p><p class="ql-block"> 这是最崇宁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元朝,本是土墙,清朝改成了砖墙。现在这个城墙是1958年被破坏后,2013年复修的。</p><p class="ql-block"> 王的城,自然要有皇家气度。崇宁县城墙的城垛形制加盖官帽沿,东西南北四条街相互正对,城墙前后还有七座炮台、五座城门,用以防御,城内城外都有河流穿过。曾有日本学者把唐昌和西安一并作为唐朝文化现象的遗存来研究。</p> <p class="ql-block"> 老城墙下是西南马道,为古代县城进行战略防御使用而建,兼通商之用。</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古老的城墙和马道失去了原有的功用,但它们见证了崇宁县的沧桑和成都平原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老城墙对面居民楼墙体上,巨大的《崇宁风情》铜色浮雕,画卷般再现了崇宁曾经的繁华与喧嚣,气宇轩昂的场景,比拟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 文有崇宁文庙,富有梁家大院,现在我们来看看老街旧巷。</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小南街内的梅花御井巷。这是传说中崇宁八景中的“御井梅花”。</p><p class="ql-block"> 梅花井为明崇宁王朱悦燇王府中的御井。明初所建,井口用石板砌成梅花形状,其轮廓映入井底,宛如一朵梅花,故称为“御井梅花”。</p> <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崇宁王府毁于兵火。清同治年间,王府旧址新建宅院。这个巷子以古井为中心修建,古井至今仍可取水,故称为梅花御井巷。</p> <p class="ql-block"> 卖卜巷。此巷为严君平在崇宁县算卦谋生之处。</p><p class="ql-block"> “每天得百钱,足以自养,即闭户下帘”,读书或著述,自在洒脱。 </p> <p class="ql-block"> 巷子里的雕塑,再现大师谋生与寓教于卜的场景。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依于忠。</p><p class="ql-block"> 唐朝诗人岑参有《严君平卜肆》诗句:“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 </p> <p class="ql-block"> 严君平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他归隐后,在横山上写出“ 王莽服诛, 光武中兴 ”的预言,提前20多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高士传》称严君平“知天文,认星象,善占卜,通玄学”,长期在四川郫县、成都、彭州、邛崃、广汉、绵竹等地卜卦为生。</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不慕仕宦,坚守节操,声名远播,又活了95岁,受到百姓崇拜,多处建亭、修观以纪念,相关传说、遗迹众多。</p> <p class="ql-block"> 大椿巷,为古镇老街的核心地段。因巷子里一棵大香椿树而得名,民国时香椿树被暴雨冲倒,巷子名却保留下来,现在巷子里的树为香樟树。</p> <p class="ql-block"> 巷深300米,古宅栉比鳞次,为官员名流府邸、故居。</p> <p class="ql-block">图为,肖公馆</p><p class="ql-block"> 门当石户户对对,成语门当户对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巷内公馆40~50座,后分给平民百姓居住。</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公馆建筑,既吸收了清代川西民居的建筑精华,又受到欧式建筑的影响,中西合璧呀。</p> <p class="ql-block"> 青瓦石墙,廊檐雕柱,无不透出明清古风、民国韵味。</p> <p class="ql-block"> 漫步这寂寞幽深的小巷,独自倘佯,泛光的青石板,青苔覆盖的旧围墙,斑驳的砖瓦,蒙尘的柱础,无尽的沧桑。油灯高挂,门环紧闭,清静了时光。</p> <p class="ql-block">图为,著名文人易象乾故居(大院)</p> <p class="ql-block">图为,同盟会川西领导人杨靖中故居</p> <p class="ql-block"> 赵公馆,为民国保长居住。</p> <p class="ql-block"> 刘家巷,是一条以姓氏命名的古街,始建于清代,至今已有280余年历史,刘家巷是“唐昌古镇”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古镇历史文化重要记忆之一。</p> <p class="ql-block"> 砖石铺成的小巷两旁,灰砖白墙,一幅幅生动的水墨墙绘,是唐昌古镇时代记忆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 这老墙,满满的年代感何须包浆,这旧藤椅,光滑磨损的模样,让人有坐下来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文昌宫巷,源于巷内曾有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十年的文昌宫。</p> <p class="ql-block"> 在文昌宫巷里,有一段段玻璃罩封的古城墙,是古崇宁县城墙的一部分。最早建于元朝,经过多个朝代的修缮和加固,至今仍在。</p> <p class="ql-block"> 今日的窗前,曾经坐过谁</p><p class="ql-block"> 百年后的桌边,又会坐上谁</p> <p class="ql-block"> 在古巷、古宅、古墙、古树的掩映中,恍若置身于过去的时光,慢慢品读崇宁百世先辈仰之弥高的智慧,慢慢感受古镇千年积淀钻之愈深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通史》中,称唐昌为川西重要商镇,名曰“草市”,历史上出现了“商旅辇货,至者数万。珍纤之玩悉有,受用之具毕陈”的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唐昌,敛去了过去的光芒,是繁华落尽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市井万象,如岁月流逝。但崇宁文庙仍在,唐昌的灵魂还在。</p><p class="ql-block"> 崇宁的街头巷尾,一代学者严君平卜筮、宋代高僧圆悟禅师讲经、明代郡王朱悦燇留驾等传奇故事,仍经久不息地流传。</p><p class="ql-block"> 故事没有终章,庚续永恒连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