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

悠然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共和三县之间。湖面东西最长106千米,南北最宽63千米,周长约360千米。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流域整体轮廓呈椭圆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青海湖是微咸水湖,矿化度较高,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藏文化区,不仅具有藏文化区的共同特点,拥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文化渊源,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点。青海湖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业、旅游业和工业生产均有一定规模。湖区各县经济方面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为辅,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环湖公路沿线。</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中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盆地的发展雏形可追溯到古生代,它与共和盆地原为一体,形成菱形断陷沉积盆地。</p><p class="ql-block">中生代初,受北西断裂的影响盆地中间隆起,逐渐发育形成青海南山,将盆地一分为二成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p><p class="ql-block">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明显隆升,断裂产生,形成若干大小不同的隆起带。在早、中侏罗纪时期青海湖地区已成陆地,当时地壳稳定,处于长期剥蚀夷平阶段,形成本区最古老的夷平面。青海湖地区的湖盆地貌最早出现在晚第三纪,为“青东古湖”的一部分。到第四纪初—早更新世末,青海湖盆地开始大幅度沉陷,河口抬升。</p> <p class="ql-block">距今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日月山强烈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河水倒灌,外泄无径,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由外泄湖变为封闭湖泊,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p> <p class="ql-block">公元1965年5月,中央作出了在青海湖建设鱼雷试验靶场的重大决策,利用青海湖辽阔、水深、怡静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国产鱼雷进行水下性能试验。从此,新中国第一代鱼雷试验基地——八七四分厂(即山鹰机械厂)以勃发英姿,矗立在青海湖畔。</p> <p class="ql-block">巍巍日月山,碧碧青海湖。青海湖见证着热血儿女立足海防建设,奉献青春的艰苦创业历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的鱼雷事业,扎根青海高原,施展他们强军报国的才华。在海拔3200米的高原牧区,在高寒缺氧、沙尘漫天、风餐露宿的艰苦条件下,在青海省各级政府及藏族同胞的支持和帮助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的山鹰精神,拉开了鱼雷试验基地建设的序幕,他们用汗水甚至鲜血浇灌出耸立于青海湖畔这颗璀璨的明珠,他们用奉献和奋斗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拥有多样的鱼类品种,其中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p><p class="ql-block">青海湖裸鲤(湟鱼):这是青海湖中最著名的鱼类,也是该湖泊的特有物种。它是一种经济鱼类,对青海湖的生态系统具有核心地位。青海湖裸鲤适应性强,能在半咸水或淡水中生活,主要以藻类、轮虫、甲壳类和水生昆虫为食。</p><p class="ql-block">青海湖鲟:这是青海湖特有的淡水鱼类,被认为是地球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它生活在湖中较深的湖区,属于大型底栖鱼类。青海湖鲟是众多濒危鱼类之一,因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p><p class="ql-block">这些鱼类品种展示了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同时也反映了该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