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印象碎片

一僧

今年春节前我陪家人自驾去云南,历时四十多天,其中在大理太保家园康养二十天。在大理期间,无事一身轻,散步、歇息、游览、观鸟,留下一些印象,现把碎片拾起来,回忆在大理的点滴。<br>▼【图1/背山面海的大理太保家园餐厅门楼】 了解一座城,去博物馆是不错的选择。这次先后参观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大理市博物馆、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大理,曾是古代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作为云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500多年。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首置叶榆县;隋末唐初,洱海地区散居6个酋邦,世称“六诏”,其中的蒙舍诏又称南诏,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定都太和城。南诏的疆域范围扩大到现今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与云南相邻区域,以及越南、老挝、缅甸与云南接壤的部分区域。公元902年,南诏国被唐朝所灭。南诏国的都城太和城遗址,位于下关镇太和村,1961年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前去追思忆旧,偌大一片保护区域,虽被围墙圈起,但遗址已废,繁华不再,变为长满蒿草的荒地,在茫茫苍山下显得异常苍凉。<br>▼【图2/太和城遗址文物保护碑】 太和城遗址内有块称作云南第一碑的“南诏德化碑”。碑文原有三千八百余字,主要颂扬南诏王阁罗凤的文治武功,叙述南诏与唐朝、吐蕃的关系,以及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表明南诏叛唐的不得已和对唐示好的愿望。历经风雨侵蚀,碑文大多已不可辨,博物馆有原文留存。<br>▼【图3/南诏德化碑外的门楼】 南诏灭亡后的30多年间,相继出现三个短命王朝——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理,治也,段思平实行新政,改革旧制,取国号为大理。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攻克大理,后置云南行省于中庆(今昆明),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此转移至昆明。忽必烈平云南事,可见“元世祖平云南碑”,碑文叙述其率兵讨平大理的经过,颂扬其功勋,赞叹其策略,该碑现位于大理镇观音街西端南侧。2月11日是农历大年初二,适逢“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的大集,人山人海,接踵摩肩,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碑前小广场,与街上的热闹非凡形成鲜明对比,居然空无一人,大门紧闭,从门缝张望可见残缺石碑,遂沉思良久。<br>▼【图4/元世祖平云南碑大门紧闭】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兴盛,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不断凸显,成为王室的统治工具之一。建于南诏时的崇圣寺,就是佛教的活动中心,此后大理国二十二代皇帝,竟有九位在崇圣寺出家为僧,原因不一:原国王让贤给新国王后出家为僧、被迫下台为僧、争权失败被废为僧、政权不稳主动为僧。我以前两次去过崇圣寺,这次全家老少参拜,预估体力不支,选择乘游览车直达景区尽头,从九龙浴佛雕塑处下撤,边走边看边歇,大雄宝殿、祖师殿、高僧殿、观音殿、罗汉堂、财神殿、药神殿依次而过,然后是崇圣寺,再经弥勒殿、天王殿、雨铜观音殿、南诏建极大钟,驻足观赏三塔。虽走马观花,但惊诧于在中央政权盛极一时的唐宋,偏居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却建成如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寺庙,令人刮目相看。当我凝视崇圣寺“佛都”匾额时,苍山风云变幻,掀起内心波涛,久久难以平静。<br>▼【图5/风云变幻下的崇圣寺】 崇圣寺三塔极为著名,是大理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三塔中的大塔名为千寻塔,居中耸立,南北两个小塔相互拱卫,呈鼎足而立之势。三塔东南一侧,有人工开挖的天龙池,池水清碧,角度合适时可见三塔倒影。<br>▼【图6/天龙池中的三塔倒影】 深山藏名寺,苍山上有不少庙宇,我独自或陪家人还参拜过无为寺、感通寺、寂照庵和观音塘。无为寺在大理国时以救疫闻名,那时遭瘟疫,便用泉水煮杉树叶饮用,国王还在泉边刻“救疫泉”。我沿214国道行至双阳村左拐向西,山道上有“灵鹫山”牌坊,过牌坊分两条进寺路,右侧沿小溪,左侧绕山腰,我沿溪行,寺前一棵千年唐杉耸立,系无为寺开山祖师所植,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巍峨挺拔。主殿正在维修,绕寺而行,青苔斑驳的山道有“无为胜境”牌坊,寺后即为“救疫泉”。萧萧山风中,我临泉叩问:前几年大疫时是否有香客来此祈祷免灾?泉不语,我不知。<br> 感通寺旧名荡山寺,《荡山志略》载:“点苍山荡山寺始建于汉,重建于唐。”该寺历经沧桑,几度兴衰,极盛时有三十六座庵院,明代李元阳撰《重建感通寺记》:“大理城南十里,西入山谷有寺曰感通。”明末寺庵损毁,清初重建。该寺环境清幽、殿宇轩昂,有两副对联值得玩味。其一,明末高僧担当撰联:“寺古松森,西南揽胜无双地;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可见寺庙声名。其二,清代僧人法藏撰联:“无所感,无所感,亦无所感,万感都归戒定慧;何以通,何以通,亦无所通,一通了彻去来今。”可悟人生禅机。<br> 由感通寺沿山道向上不远,便是寂照庵。但凡寺庙,无不崇尚宏伟庄重、祈求香火旺盛,寂照庵却是个例外,在青松葱茏、古柏掩映中,虽有宁静却无肃穆,庵内鲜花盛开,后院两个花圃,禁止烧香,未设香炉,妙慧法师言:只要心中有佛,处处皆是菩提。因为这个缘故,寂照庵成为远离世俗、修心养性的网红地,有“中国最美尼姑庵”之誉。<br>感通寺下面的西景线西侧有观音塘,原名大石庵。寺中有座精巧的石观音阁建在整块巨石上,就是广为流传的“观音负石阻兵”。相传汉时官兵进犯大理,观音不忍生灵涂炭,化作白发苍苍老妇,用草索背着巨石与汉兵相遇,汉兵被老妇负石震慑,大惊失色,鸣金收兵。虽为传说,但《南诏野史》有相关记载,是否真假并不重要,观音深受白族崇敬却是不争的事实,因而观音塘自古以来香火极旺。<br>▼【图7/气势非凡的观音塘】 在大理,唐将李宓被尊为白族本主神令我费解。苍山斜阳峰下的“将军洞”,建有将军庙,本主神为唐将李宓,庙后山上有瀑布飞流直下,庙前有“斜阳胜境”石坊。我在松柏森然中思索唐将为何成为白族本主神?不得其解。查资料,虽对史实略有所知,仍似解非解。资料简录如下:唐天宝九年(750年)阁罗凤为南诏王,按礼节携妻妾拜会云南太守张虔陀受辱,遂发兵攻张,张兵败身亡。次年朝廷派鲜于仲通率兵再攻南诏,阁罗凤申明冤屈无果后与唐军决战,鲜于仲通兵败逃回京城。天宝十三年朝廷再派李宓率兵攻南诏,被阁罗凤联合吐蕃夹击唐军于西洱河上,唐军大败,李宓沉河而亡。战后阁罗凤将唐军尸骨葬而祭之,说:“此天子之将也!当以礼祭之。吾所杀者仇人!所祭者天之将也。”后由散落民间的唐军后裔建祠祀奉,清代扩充,民国修葺,成为大理香火旺盛的本主庙。阁罗凤之言,既表明了恩怨分明,也透出小国政权与中央政权关系的微妙。<br>▼【图8/将军庙前“斜阳胜景”牌坊】 大理有两个有关爱情的民间传说,一个是“望夫云”。望夫云说的是在万里无云的晴朗冬日,苍山会出现一朵洁白似雪、柔美轻盈的云彩,忽儿由白变黑,幻变成身材窈窕、身着丧衣的少女,俯视洱海悲哀哭泣。望夫云出现时,洱海倾刻间狂风大作、巨浪滔天。传说那朵云彩是南诏阿凤公主的化身,她与年轻猎人相爱,遭其父王反对,法师将猎人害死打入海底变为石骡,公主愤郁致死化为白云,怒而生风,吹开海水与情人相见。云散,复归平静。苍山之云、洱海之风本是空气流动所致,赋与动人传说,变得有趣而神奇。<br>▼【图9/洱海畔望夫云雕塑】 另一个爱情传说是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泉为方形,泉水清澈,古树横卧其上,每年春夏之交,泉边古树散发淡雅清香,诱使蝴蝶聚集。明代徐霞客有生动记述:“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至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蝴蝶泉的传说源于白族青年霞郞与雯姑的爱情故事。雯姑与霞郞是一对白族恋人,残暴的虞王看中美丽的雯姑,企图抢她为妻,雯姑不从,与霞郞于农历四月十五日双双跳入泉池殉情,化作一对彩蝶,后将殉情日定为蝴蝶会。这一传说与梁祝化蝶异曲同工,蝴蝶泉也成为爱情圣地。<br>▼【图10/蝴蝶泉】 岁月流逝,大理现在以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吸引游客。大理的旅游特色,因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被概括为“风花雪月”,富有诗意和浪漫。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交接地,东有玉案山,南有哀牢山,西有点苍山,中间是洱海断陷盆地和大理坝子缓坡区。苍山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由十九座山峰组成,最高的马龙峰海拔4122米。我们在参观“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时,对苍山的自然特征和人文历史有所了解,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展出的鸟类、昆虫照片或标本。之后,我还独自徒步进山,从感通寺下面的停车场,沿石阶至怀贤亭,右转,进入登苍山的徒步路线。一条崎岖山路蜿蜒于山林间,忽登陡坡,忽下深壑,忽穿山脊,忽倚清溪,听松涛阵阵,看白云悠悠,身累而心舒。行至德溪亭,上距珍珑棋局不远,曾是资深驴友的我,现已年老体衰,只能望而却步,沿原路返回,实在汗颜。<br>▼【图11/油画般的苍山溪水】 大理现有三条索道可供游人上苍山,我独自徒步登山中途折返之后,又陪同家人从感通索道上山,上站在清碧溪旁侧,出站后登石阶向上,可达筑于苍山半山腰的玉带云游路。出站后游清碧溪,陡崖上一股清泉倾泻而出,汇集成上中下三潭,各潭水色有异,但皆晶莹剔透。由清碧溪向上,有观景台可欣赏苍山大峡谷,峡谷深藏在圣应峰与马龙峰之间,怪石嶙峋,壁立千仞,仅仅远观,没有沿谷底曲径深入其间。然后漫步于玉带云游路,此路总长十余公里,可观雪峰、看洱海、穿林海、听鸟鸣,也是步行一段即返。<br>▼【图12/苍山大峡谷】 苍山十九峰形成十八溪,溪水流经大理坝子后注入洱海。洱海系高原构造断陷湖泊,北起洱源县南端,南止大理市下关,海拔1972米,属澜沧江水系,西洱河是天然出水口,向西汇入澜沧江支流漾濞江。洱海沿岸名胜众多,建有环海路,方便自驾游览。洱海周边的湿地公园星罗棋布,我因兼顾观鸟,多次去洱海月湿地,岸边水杉参差、芦苇摇曳,一条木栈道探入海中,水面野鸭戏水,空中鸥鹭飞翔,不失为休闲观鸟绝佳地。<br>▼【图13/洱海湿地一角】 由洱海月湿地逆时针绕行洱海,西洱河北岸耸立一座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锁水阁”。此阁相传建于南诏国时期,先民以为洱海水患是恶龙作怪,便建阁镇恶龙,现阁是近年在原址重建。近邻的兴盛大桥横跨西洱河之上,大桥融合白族传统风格和欧式建筑元素,桥身为大理石板,桥拱曲线优雅,两侧纯白色大理石包镶铁栏,八座桥墩的四方形金顶灯塔与桥面的吊灯交相辉映,象征着浪漫、纯洁、坚固,与锁水阁成为拍摄婚纱照的网红地。<br>▼【图14/兴盛桥畔的锁水阁】 过兴盛桥为洱河南路,东接滨海大道,南侧是洱海公园,北侧有海心亭和渔家女雕像。滨海大道向东联接机场路,再转环海东路。沿环海东路北上,可尽情观赏苍山洱海美景。驶入海东镇,可见横卧海中的金梭岛,传说系仙女将自己的金梭遗落洱海幻化成岛。再前行是罗荃半岛。洱海东面的玉案山在此伸向洱海,三面临水,悬崖壁立,明代此在建“天镜阁”,后毁,现阁在原址上重建。洱海曾有四座楼阁:东岸罗荃半岛的天镜阁、南岸团山的珠海阁、西岸才村的浩然阁、北岸江尾的水月阁,现仅存天镜阁。明代杨升庵为此阁题有一联:“逸峰斜插水中,东是水西是水;杰阁遥临天外,上有天下有天”,着实惟妙惟肖。<br>▼【图15/罗荃半岛上的天镜阁】 罗荃半岛上与“天镜阁”相对的是“罗荃塔”。罗荃是南诏时期的高僧,据说在南诏大破唐军中功不可没,阁罗凤遂将东崖之地封赐给他,自此,半岛和岛上的寺、塔均以罗荃冠名。罗荃坐化后,其徒建塔于玉案山,现塔为近年恢复重修,保留原塔“四方密檐”、“无顶”特点,塔基含外圆内方之意,塔高四十余米,有电梯和楼梯直通塔顶。<br>▼【图16/罗荃半岛上的罗荃塔】 继续北行,过文笔村,到洱海东北端的双廊古镇。双廊镇,东靠圣地鸡足山,南接仙岛小普陀,西临洱海万顷碧波,隔海远眺苍山十九峰,有“沧洱风光第一镇”之誉。以前我曾与朋友住宿此镇海边民居,推窗观景、临水品茗,甚为惬意。这次陪家人来双廊,却大失所望。春节期间车水马龙,堵车让人心烦意乱,停车场需排队等候,古镇入口十分拥挤,穿镇而过的民族文化街尽是商铺摊位,叫卖之声不绝于耳,临海景点被圈成收费点,与早先的幽静古扑相去甚远,南诏风情岛、玉几岛也擦肩而过。时机不对的游览,无异于自找麻烦。<br>▼【图17/苍洱风光第一镇牌坊】 洱海西岸分布许多湿地公园和白族村落,我们自北而南分别游览了海舌生态园、才村湿地公园、龙龛生态园以及三圣岛等。海舌生态园位于喜洲镇,从环海西路至龙湖湿地,穿过池塘进入生态廊道,湛蓝的天空飘着白云,冬日的草坪泛着鹅黄,苍山若隐若现,洱海微波粼粼,漫步其中,心旷神怡。湿地旁两棵榕树被称为“夫妻树”,成为年轻情侣的打卡地。向东,便是形似舌头延伸海中的狭长半岛,沿海舌线北行可至新开辟的“爱在海舌蜜月半岛”封闭区,需网上预约,每天限200名游客入内。<br>▼【图18/海舌生态园一景】 由海舌生态园往南,是才村湿地公园。才村的白族村民原来以打鱼为生,开发为旅游风景区后,主要从事客栈、民宿、餐饮、经商。游客来此,可临海散步,可骑马观光,可坐车游览,可乘船出海。距才村不远的龙龛生态公园,因得天独厚的蓝天、白云、红杉、芦苇、民居、古渡,成为拍摄洱海日出和婚纱照的胜地。由龙龛再向南,是下末北村,有颇具名声的三圣岛,所谓“一步三圣岛,三世人上人”,已然是年轻人的浪漫之地,老迈如我,瞎凑热闹罢了。<br>▼【图19/洱海西岸生态廊道观景点】 喜洲古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地处洱海西岸北部,历史上是南诏的军事重镇,文化发达、工商业兴盛,曾是古代云南的重要商贸中心。作为白族聚居地,保存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群,木雕、砖刻、泥塑、彩画等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展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那天,我们在绵绵细雨中游览,从正义门步入东西走向的市上街,街北有白族富商、“永昌祥”商号创办人严子珍捐资创办的公共图书馆,因其自号苍逸老人而名“苍逸图书馆”。出图书馆,有两棵称作“风水木”的古榕树,枝叶繁茂,亭亭华盖。古榕对面是始建于明代的紫云山寺,供奉的是称作紫光夫人的斗母,道佛儒三教合一,朴素似民居,极富烟火气。顺古街向东,到了古镇中心的“四方街”,有明代所建的“题名坊”,凡在科举中取得功名者刻名其上。西南侧是严家大院,建于1907年,由4个院落组成,后又加盖一幢三层西式楼房,规模宏大,建筑精致,装饰富丽。严子珍虽为商人,但清政府曾授予五品官衔,蒋中正、龙云曾为其题词,可见当时严家的实力和影响非同一般。离开严家大院,沿富春里观赏街旁民居。步出古镇时,雨过天晴,风和日丽,让人恋恋不舍。<br>▼【图20/严家大院“大夫弟”大门】 大理的白族民居,除喜洲古镇外,观音塘北邻的张家花园也甚为出名。张家花园建于清代末年,由大理民间建筑艺术大师、园主张建春投资并精心设计、倾心缔造。大院紧邻茶马古道,呈六院一园之势,由彩云南现、海棠春雨、鹿鹤同春、西洋红院、瑞接三坊、四合惠风等六院组成,其中的西洋红院吸纳大理周边13国建筑元素,中西合璧,美轮美奂,呈现浓厚的异域风情。后花园借鉴江南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巧,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在小巧玲珑中透出自然山水景致。空中楼阁更是别具一格,成为观赏苍山洱海、拍照打卡的胜地。张家花园凭借精美的园林景观、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探访。<br>▼【图21/茶马古道上的历史痕迹】 被列为国家非遗项目名录的白族三道茶,是白族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第一道为苦茶,将茶叶装进砂罐用文火烘烤,再冲入滚烫开水;第二道为甜茶,加进红糖、乳扇等后香甜可口;第三道为回味茶,掺蜂蜜、花椒调拌后甜中有苦、苦中有甜、略带麻辣。我们专程去苍山的元阳书院体验,书院创办人因倾慕明代白族大儒李元阳,在龙溪近旁的茶园绿树间创办此书院,读书博物馆收藏不少孤本、珍本免费对外开放,一间别致的茶室演示三道茶茶艺,让人在静心阅读后体味由苦到甜再回味的人生哲理,成为一处远离凡俗的世外桃源。<br>▼【图22/元阳书院的茶室】 大理的特色小吃有乳扇和喜洲粑粑。乳扇是大理白族的风味食品,用牛奶制成乳白色、半透明、光滑油润、形如扇子的食品,因其独特美味受人喜爱,更是宴席中的名点,我们居住的太保家园时有供应。喜洲粑粑是一种以面粉为原料的特色烤饼,口味有甜有咸,外皮香酥而内在绵软,类似济南的油饼。喜洲古镇四方街上的一家粑粑店,曾被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推介而特别招人喜爱,在喜洲镇的国道两旁,也有经营喜洲粑粑的摊位。<br> 大理的扎染工艺和白族服饰犹如独特的风景线引人瞩目,可惜我这门外汉不明其意,虽有印象却无认知。大理还是一个花卉城市,虽时值冬季,但街道旁、公园里,以及庭院、商场、寺院,目之所及皆有花,可谓城在花中、花在城里。我们参观过的苍山植物园和花卉市场,花卉品种之多、造型之丽令人称奇。<br>▼【图23/植物园的鹤望兰】 ▼【图24/花卉市场的红萼苘麻】 最后聊聊大理古城。古城中曾有部队驻地,我以前由战友陪同游览过,这次与家人仅入城小走一段。古城系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们从古城西面的苍山门入城,城门连通玉洱路,向东步行转至复兴路。复兴路是大理古城最繁华的主干道,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两边商铺保持明清建筑风格。东西向的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是中国最早的洋人街之一,现在也成了网红路。城中的文献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因悬挂云南提督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而称文献楼。赫赫有名的五华楼,原是南诏王的国宾馆,明初在战乱中被毁,后在旧址上重修,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时的五华楼。靠近南城门的大理市博物馆,原是清代云南提督衙门、杜文秀的帅府。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城门上“大理”二字由郭沫若所题。时值春节,游人如织,走马观花罢了,算是到了、看了,没多少更深印象。<br>▼【图25/大理古城的五华楼】 大理,虽然全是印象碎片,也足以让我无法忘怀。<div> (一僧/2024年6月29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