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迹名胜苏州西园寺

forget-me-not

<p class="ql-block"><b>  走出留园,天下着小雨,可我还是决定去西园寺看一看。从留园步行去西园寺的路途不远,当我来到西园寺的门口时,有很多人在卖小袋装的猫食,还有不少中年妇女推销自己的看相生意。西园寺的照壁建于2005年,正对着枫桥路,宛如一座天然的屏障,照壁上是西园寺的学名“戒幢律寺”,告诉人们一个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律宗道场到了。照壁的两侧分别坐落着福德桥和智慧桥,它们横跨于上塘河之上。</b></p> <p class="ql-block"><b>  照壁的另一面写着“自觉觉他”四个大字,这是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长老的墨宝,它提醒我们佛是觉悟的意思,走进佛门,学习佛法,不仅要自己觉悟,还要帮助他人,乃至引领一切众生走向觉悟,从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中解脱出来。据说这是寓意着一个学佛者所应有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我在网上看到了下面两张照片,它将西园寺大门前的景观都包括在了里面,特别是富德桥和智慧桥这两座完全对称的小桥,在图片里错落有致地横跨于上塘河之上,不仅画面简洁明了,而且寓意深刻。因为福德和智慧就像人的两条腿、鸟的一双翅膀,缺一不可。不管是学佛修行,还是做世间之事,都需修福和慧。从福德桥进入,从智慧桥出来,代表了每一位来此的人福慧增长,吉祥如意。</b></p> <p class="ql-block"><b>  从地图所示上看,西园寺与大多的寺院有所不同,它不仅为信徒和香客提供了参拜和祈福的佛殿之外,还拥有戒幢佛学研究所,以及如同园林一般的西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那就让我首先分享一下我所走过的寺中的佛教庙宇部分,这次的来访我错过了一些偏殿、生活区和三宝楼,也没有品尝到这里著名的素面美食,有一点点的小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迈过双桥,环顾左右,便会看见在山门东西两侧的黄色围墙上刻着民国高僧弘一法师的手书对联“无上胜妙地”、“离垢清凉园”。就让我们走进西园寺,远离喧嚣的尘世,置身于幽深宁静的这片净土吧。</b></p> <p class="ql-block"><b>  御赐牌楼古朴而雄壮,是清朝光绪年间御赐之物。中间横楣写着“敕赐西园戒幢律寺”,为盛宣怀手书,在横楣之上挂有金字竖额“震国戒幢”,是广慧老和尚进京迎请《龙藏》时光绪皇帝敕赐,横眉两边有抱住对联:佛日曾辉重开阊阖,宗风振律大启丛林,其中“重开”指原寺已毁于咸丰十年(1869),后重建。“阊阖”意指西园寺所处的位置,即苏州古城西阊门外。“宗风振律”说明西园寺为律宗道场。“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记载了当年重建寺院的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山门殿是西园寺新建的外门,由三扇门并排组成,有介绍说三门象征佛教所说的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也含有信、解、行以及智慧、慈悲、方便之意。现在的山门殿是售票和检票处,檐下悬挂“戒幢律寺”的红色横匾,横匾下又是一小的匾额“宗风真脉”,据说是清代雍正皇帝的御笔,门前有楹联:“一水设双桥广度群生登觉岸,三风垂百世严持净戒证菩提”,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居士遗墨。进入山门,就来到前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前花园内有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直通寺院里的殿宇,这就是菩提大道,大道的两边黄色围墙上是长长的宣传栏,有很多对西园寺和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宣传和介绍。漫步其间,首先看到的便是钟楼和鼓楼。</b></p> <p class="ql-block"><b>  西园寺的钟鼓楼毁于1860年的兵燹,现在重建的钟鼓楼位于天王殿前郁郁葱葱的前花园,钟楼和鼓楼面面相对,两楼的木门紧锁。它们都有飞檐翘角的三层屋顶,黄屋黛瓦,小巧玲珑精致。“据记载,在佛陀住世时,有一次比丘们未按时集合,佛陀就令弟子或打犍椎、或敲鼓吹贝来通知,后来演化为寺院于早起夜寝时击钟鸣鼓作为号令,于是便有了“晨钟暮鼓”。</b></p> <p class="ql-block"><b>  晨钟,佛教中有“闻钟声、烦恼净、智慧长、福德增”之说。暮鼓,佛经里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都停止”。“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这句对联也是希望人们看透生命和世间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苦烦,到达超脱一切世俗的境界。</b></p> <p class="ql-block"><b>  进入山门后可以免费领取三只香,我这次来访不是为了念经拜佛,因为在进门后没有人送香给我,我也就没有想起来去领取这免费的焚香。拿到香的善男信女们就可以前往天王殿右侧的“燃香处”点香祈祷,在这里点燃的香火,飘飘荡荡朝着天上飞去,使得这片空间变得更像一方避世之净土。点完香之后,便可去天王殿拜佛。</b></p> <p class="ql-block"><b>  从西园寺正门进入,门票五元,不过在东边有一个侧门,却无人把守,很多香客都是直接从侧门进入,不过我想有诚意的佛教徒们一定会买票入场,就算是象征性的捐一份香火钱也不为过吧。</b></p> <p class="ql-block"><b>  据百度百科,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背面供奉韦驮天尊。西园寺的天王殿坐北朝南,位于钟楼和鼓楼之间,好似是寺院的前卫,确保寺院的安全无恙。</b></p> <p class="ql-block"><b>  天王殿前门的两侧各有一个石拱门,一边是吉祥,一边为如意,似乎有进门吉祥,出门如意的意思。</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天王殿,便见殿的正中有一个高大的神龛,内供弥勒佛,这尊弥勒真的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一些善男信女会到天王殿的弥勒佛前拜一拜,许个愿,愿一生无愁无忧,快乐到永远。</b></p> <p class="ql-block"><b>  殿内有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图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弥勒的背面供奉的是护法韦驮菩萨。韦驮是寺院的守护神,他负责保护寺庙的安全。</b></p> <p class="ql-block"><b>  神龛的两侧有四大护法,他们分别持有法器宝剑、琵琶、大伞、小龙守护佛法,护持天下,令世间恶鬼不得侵害众生。</b></p> <p class="ql-block"><b>  天王殿的背后是护法殿,内供佛教大护法。</b></p> <p class="ql-block"><b>  一出天王殿,便见庭中古木参天,前面有小巧玲珑的香花桥,古朴雅致。拾阶而上是平坦的露台,露台正中有花岗石座,铁铸“万年宝鼎”屹立其上。</b></p> <p class="ql-block"><b>  “万年宝鼎”的底盘是古鼎式样,上部为宝塔式,共有三层,雕饰和镂空精致美观。</b></p> <p class="ql-block"><b>  据百度百科,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众僧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圆觉智慧、雄镇大千世界的释迦牟尼佛的佛像。</b></p> <p class="ql-block"><b>  有人说大雄宝殿前的匾额与殿内的佛像是相对应的,檐枋的正中悬有“西乾應跡”牌匾,“西乾”是指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因当时地处中国的西方而得此名,“應跡”即佛、菩萨应众生之机缘而将其本体示现种种身以济度众生。进入大殿遍见殿内梁枋均为苏式彩绘,缤纷多彩,富丽堂皇。</b></p> <p class="ql-block"><b>  殿堂里供奉着三尊大佛的塑像,中间的大佛是释迦牟尼如来,我们娑婆世界佛教的教主,其左右两旁立有两大弟子:东侧(右)是老成持重的迦叶;西侧(左)是释加牟尼的堂弟、年轻力壮的阿难。下面的照片中显示大殿中还有抱柱楹联,外侧上联是“东震涌庄严看桥通鹤市山近虎丘招提久占三吴胜”;下联为“西来参本意任侠士流芳生公说法照澈都归五蕴空”。后有题记:“乙丑(1925)春仲,郡人许人俊谨题。内侧楹联为:“宝相瞻大雄象法禅机垂正觉”;劳生来小息鱼音梵呗涤尘烦”;余姚黄雨斋撰立,江东浦泳谨书。</b></p> <p class="ql-block"><b>  东面是药师如来佛(释加牟尼如来的右边),他是东方琉璃光世界的教主,发大愿为众生解除疾苦,许多身患疾病的人活着病者的亲朋好友多祈求他的护佑。</b></p> <p class="ql-block"><b>  西面阿弥陀佛(释加牟尼如来的左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净土信仰最主要的信仰对象,能接引念佛的亡者往生西方净土。</b></p> <p class="ql-block"><b>  在三佛背面的后壁,有一组影壁群塑,群塑的中心部位是高大的观音雕塑,她脚踩鳌鱼头,手撒甘露水,有善财童子和龙女侍立于左右。</b></p> <p class="ql-block"><b>  殿宇的东西两侧塑二十诸天,都为金身佛像,即有二十个居于天界的各神,护持佛法,利益民众。</b></p> <p class="ql-block"><b>  大雄宝殿的右侧(东)有一个观音殿,殿内供奉三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座像。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有求必应,而且修持方法简单易行,只需呼叫、念诵观音菩萨的名号,即可随愿,是民众最为熟悉、敬仰的佛菩萨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观音殿的对面就是五百罗汉堂。西园寺的罗汉堂规模宏大,与北京碧山寺、武汉归元寺和成都的宝光寺并称四大罗汉堂。</b></p> <p class="ql-block"><b>  西园罗汉堂创建于明末,现存第一进石拱门即为明代遗物。</b></p> <p class="ql-block"><b>  在江浙一带民间流传一种“数罗汉”的风俗,具体数法结束如下说明。</b></p> <p class="ql-block"><b>  五百罗汉的陈列就从“灵山一会”开始了。</b></p> <p class="ql-block"><b>  拾阶而上,便是罗汉堂的后堂,供奉着三大佛祖:一说是释迦牟尼(当今世界)、药师佛(代表过去)、阿弥陀佛(代表未来),这样看来人们可以在此许下任何一种祈祷就都可以得到庇佑了。</b></p> <p class="ql-block"><b>  罗汉堂内有各式各样泥塑金身的罗汉500个,神态、姿势各异,是中国汗传佛教雕塑的精品展现。</b></p> <p class="ql-block"><b>  四大佛教名山雕塑位于罗汉堂的中心部位,“分别是四大菩萨成道的应化道场:普陀山为大悲观音菩萨应化道场;五台山为大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九华山为大愿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峨眉山为大行普贤菩萨应化道场。既是勉励佛弟子见贤思齐,效法菩萨悲、智、愿、行,亦是方便法门以此作为瞻仰顶礼四大名山的象征,一举数得。”</b></p> <p class="ql-block"><b>  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九华山的地藏和峨眉山的普贤。</b></p> <p class="ql-block"><b>  四大名山塑像的北面有一座疯僧立像,他一首拿着小扫帚,一手拿着吹火筒,面相不似常人所有。传说疯僧是杭州灵隐寺的烧饭和尚,因痛骂秦桧的罪行而被后人敬仰,他的塑像也就被供养在寺庙里。</b></p> <p class="ql-block"><b>  观音菩萨不仅具有大慈大悲大智慧之心,更兼有千手千眼的妙用无方,可消除人间一切厄难。这座用整段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金光闪闪的,宛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堪称佛教造像艺术的精品,也让人感受到她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与慈悲。</b></p> <p class="ql-block"><b>  苏州西园寺是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是苏州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开放寺院,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这一片的寺院格外清静,想必是居士们的清修之地吧。</b></p> <p class="ql-block"><b>  走出黄墙黛瓦的寺庙区域,朝着西花园漫步,仿佛从佛家净土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b></p> <p class="ql-block"><b>  也许是因为雨天的缘故,庙宇外幽静的环境与宁静祥和的寺院遥相呼应着,使得人们感受到一份超尘出俗的禅意。</b></p> <p class="ql-block"><b>  戒幢佛学研究所就坐落在这座江南名刹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许多猫咪选择了西园寺为它们的居所,因此它们的身影在寺里随处可见,草地中、漏窗边、石阶上,长廊里无处不在。</b></p> <p class="ql-block"><b>  西园寺既是寺院,也是园林,它的园林部分就是位于庙宇西边的西花园了,西花园包含了所有江南园林的优美景致,池、山、花、木、亭台楼阁这些元素它可一样也不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1. 广仁放生园池</b></p> <p class="ql-block"><b>  放生池是西花园里的主要部分,池水绕园一周,它即是供游人观光欣赏的自然风光,又是佛教寺院的放生场所,供僧人或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通过放生来行善积德。佛教是以慈悲为怀,不杀生,保护生命、放生。</b></p> <p class="ql-block"><b>  西园寺的放生池里就有许多品种的鱼和龟,不过现在放生池里的生物已经“饱和”,已不许在此放生了,可见这里真的是这些水栖动物的乐园和天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2. 世界珍稀保护动物 — 风水神鼋</b></p> <p class="ql-block"><b>  西花园的放生池里还住着两只超过四百岁的斑鼋,鳖的一种,因其背部有黄褐色的斑点而得名,据考证,像这种背上有斑点的斑鼋全世界仅存三只,西园寺小小的放生池里就有两只,你说稀不稀有,珍不珍贵。虽然斑鼋们每逢三至十月会有浮出水面的机会,我反正是没看见,只看见了放生池旁大小与之一致的铜塑斑鼋造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3. 湖心亭</b></p> <p class="ql-block"><b>  在放生池中有一座湖心亭,它四面环水,由九曲石桥与两岸连接,远远看去,犹如仙岛一般。亭为六角,双重飞檐阁楼式,造型小巧可爱。亭外有檐廊,设有靠栏,可供游人观鱼戏水,看神鼋出没。亭阁倒影映入池中,亭池相互依存、天水连成一片,步入此地彷佛步入了佛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湖心亭”内供奉阿弥陀佛,以示凭借佛力,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供奉提倡放生的莲池大师,也有怀祖念本之意。湖心亭有亭额“月照潭心”,有联语:“渊跃波游活水泓泓鱼自在,春翔秋返空林郁郁鸟归依”,也是对湖心亭周边环境的一个真实写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4. 放生池周边的风景(紫藤绿荫苏台晓)</b></p> <p class="ql-block"><b>  放生池边的露台上有两颗树龄约四百多岁的紫藤树,栽种于明朝时期。还有一颗紫藤据记载树龄已超过五百。“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正直紫藤花盛开之时,把放生池边的景色装扮得更加迷人。</b></p> <p class="ql-block"><b>  池边还有间茶社,来客可以在此用茶休息,中间的长桌可供人们抄经来修心养性。</b></p> <p class="ql-block"><b>  茶室内悬挂着“苏台春晓”横匾,匾下两边的柱子上有对联一幅:“地拓三弓喜几净窗明柳眼花须齐掩映;塘开一鉴看鸢飞鱼跃天光云影共徘徊”。室内灯光柔和,非常安静,让人不由自主地也就跟着静下心来,在这里抄经念佛一定是减轻各种生活压力和负担的好方法。</b></p> <p class="ql-block"><b>  苏台春晓茶室外有一圈白墙黛瓦,墙上嵌着花格各异的漏窗,一颗歪歪扭扭的老石榴树向墙壁倾斜过去,茶室的门前和墙边的石桌上摆着一盆盆的苏式盆景。</b></p> <p class="ql-block"><b>  湖心亭的东南角有一处庭院,那里有一座用黄石堆砌的假山。</b></p> <p class="ql-block"><b>  假山里有山洞可以穿行,还有石阶供人们登高望远。</b></p> <p class="ql-block"><b>  假山虽然不高,却可借此小憩凭眺,西花园也可尽收眼底。山上建有一六角小亭,名为“云栖亭”,据说这也是为纪念莲池大师的功德而建的。</b></p> <p class="ql-block"><b>  西花园里的幽静的长廊、白墙黛瓦的亭阁,具有典型的苏州园林风格,古韵十足。</b></p> <p class="ql-block"><b>  在即将结束西园寺之游时,我跨出了一扇在翠绿的细竹掩映下、古香古色的圆拱门,这扇门再次显示出了这座寺院所拥有的苏州园林的意境。</b></p> <p class="ql-block"><b>  西园寺是明清寺院建筑的杰作,寺内古木幽深,梵宇重重,绿茵亭阁环抱于曲水之中,说不尽的洁净庄严,实属一家人气旺盛的佛门胜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