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尔传》:国家公园的意外之父

云海观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翰 缪尔出生在苏格兰,十一岁时移民美国。他幼无所学,壮无所长,整日在山间行走和冥想。却意外获得世界级的知名度。现在,他的出生处和居住地被辟为故居和纪念馆,他走过和没走过的道路、到过和没到过的场所,都用他的名字命名,数不胜数,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缪尔以“国家公园之父”的称号名满天下,日久弥坚。在环境和气候问题成为头等大事的今天,关于缪尔的信息在互联网上遍地开花,无处不在。但这些信息被梳理之后,再对照美国环保历史学家沃斯特撰写的《缪尔传》,漏洞百出,丝毫经不起推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晚年居住的大宅,现在被国家公园管理局辟为“缪尔故居”,由联邦政府拨款管理并对外开放,供访客参观游览。管理员中有一位名叫安迪的白发老者,在导览时极力称赞缪尔之余,会向华裔游客坦诚讲述缪尔歧视华人的观点和事例,并表示歉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写《缪尔传》的沃斯特,是美国首屈一指的环保问题历史学家,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的高级教授。他在2008年出版的这部传记却不那么诚实,对缪尔专门针对华人的种族主义观点和事实,遮遮掩掩,尽力美化。《缪尔传》值得仔细拜读,以辨真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家公园管理局在缪尔故居外设立的接待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意外的相识</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38年4月21日,约翰 缪尔出生在苏格兰东部海港小镇敦巴。他是家中长子,八个孩子中的老三 。他的父母经营一间前铺后厂的屠宰作坊,同时经营粮食生意,家境殷实。他父亲在镇上颇有名望,缪尔上小学时,他父亲已担任镇议员。在他十一岁那年,父亲却突然辞职,决定移民美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家移民新大陆,不是因为经济原因,而是父亲对所在教会的选举制度不满,决定追随一位移居费城的同派教长。在格拉斯哥等船去美国时,缪尔一家遇到了同时在等船的卡内基家族。两家人擦肩而过,日后卡内基成为世界首富,缪尔成为“国家公园之父”,两人才回忆起当年的相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一家辗转来到大湖区的威斯康星州,以垦荒务农为生。缪尔的父亲是孤儿出身,对孩子的教育极为苛刻。家里做屠宰生意时,缪尔父亲就定下不碰荤腥、只是吃素食的规矩。到了美国后,孩子们都不许上学,帮助家里垦荒扩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优裕的商人生活,来到荒郊野外垦荒觅食,缪尔父亲的脾气变得极为暴躁。他对帮工的孩子们开口就骂,动手就打,作为长子的缪尔遭到的毒打最多。严重的家庭暴力给缪尔心灵罩上终生难以挥去的阴影。长大后,他性格孤僻,拒绝接受传统人际关系,离群索居,长期拒绝结婚,远离政治。这些特质都是幼年遭受家暴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家暴刺激,缪尔从小憎恨干农活。一有空闲时间,他就琢磨发明代替人工的机器。到22岁时,只读过三年小学的缪尔,鼓捣出一堆奇形怪状的钟表和代替人工的农具,经人推荐到州府麦迪逊参加一年一度的发明展览会。他的发明无人购买,也未获得专利,却意外得到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卡尔夫妇的青睐,并因此改变了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卡尔夫妇的劝说下,缪尔于1860年冬天进入威斯康星大学。因为没上过中学,小学也没毕业,他必须先读预科,次年8月正式就读。读了一个学期,缪尔因学费不够,停学半年。他到小学教书赚取学费,1862年8月重新回到威大学习。一年后,谬尔再度辍学,这次不是因为财务原因,而是无法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缺少认同感,生活没有目标。他留起长胡子,穿着一身古怪打扮。这段时间,他只与卡尔夫妇交往,受到深刻影响。卡尔夫人是植物学教授,对他格外看重。他们与缪尔保持了终生友谊,并孜孜不倦地向上流社会圈介绍缪尔,为他成名提供重大转机。如果说缪尔是“国家公园之父”,卡尔教授夫妇就是“国家公园祖父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大学二年级时,南北战争进入第二年,林肯总统签署《兵役法》,于1863年夏天生效。缪尔绝不想当炮灰,决定辍学逃往加拿大躲避兵役。他步行三周,沿密西西比河走到源头,发现苏必利尔湖难以越过。他跑回威斯康星家中,躲了七个月后,步行越境潜入加拿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缪尔在苏格兰敦巴的出生地现在被辟为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意外的争论</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逃兵役的经历,成为缪尔人生的转折点。为避人耳目,他长时间在深山老林中行走,意外产生了对大自然的由衷喜爱。在大自然中,他有了安全感;在远离喧嚣的宁静中,他找到了生活的目标。他在加拿大躲避了两年多,几乎全部时间都在山林中“采摘植物标本“。他决定不再回到大学校园,而是继续就读于”野外大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66年3月,南北战争结束一年多之后,缪尔返回美国,来到印第安纳州,先在一个农场打短工,然后进入一家木材加工厂担任锯木工。他在这家工厂锯了一年多木头,期间发生事故,右眼受伤,留下终身伤痕。眼伤养好后,他决定周游美国,饱览大自然,因为眼伤令他感到:随时有可能再也欣赏不到大自然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从印第安纳州出发,步行1600公里,穿越三个州,最后抵达佛罗里达东岸海滨的西礁岛。盘桓三个月后,他乘船前往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1868年3月29日,缪尔抵达旧金山港。他与船上结识的同伴一起行山,两个月后走到加州中部塞拉山脉的优山美地山谷(Yosemite)。从此,缪尔的余生与这个美丽的山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初次到达优山美地时,这里已经是加州红杉保护公园。四年前,林肯竞选连任的选情吃紧。为了拉拢加州的选票,他签署法令将属于联邦的优山美地山谷16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拨给加州政府,作为红杉森林保护区。缪尔被这里的山川美景迷住,决定留下来慢慢欣赏,细细研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接下来的四年多时间里,缪尔先是为两个农场主牧羊。他喜欢这份工作的清闲,把羊放到草地后,可以悠闲地看书、写日记。但他憎恨羊吃草,认为羊与人一样贪婪,为了填饱肚子,蹂躏草地,破坏自然美景。在日记中,他把放养的羊群称为“会喘气的蝗虫”。这段放羊经历,令缪尔日后成为坚定的环境保存派(Preservationist)。</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年之后,经卡尔夫人介绍,缪尔来到优山美地首座木屋酒店做起锯木工人。在担任锯木工的1871年9月,缪尔在《纽约论坛报》上发表了处女作《优山美地的冰川》,指出优山美地的形成原因是冰川移动后残留痕迹。在此之前,美国地理学会中已经有多名会员提出“冰川成因假说”,但都被学会主席、地理学权威惠特尼博士否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纽约论坛报》收到缪尔的稿件后,核实了他的身份,认为他在山谷内放羊和锯木的实证经验,为“冰山成因假说”提供了崭新论据角度,对于惠特尼等学术权威具有讽刺意味,新闻价值颇高。文章发表后,惠特尼的追随者对缪尔的文章连篇累牍地进行反击,意外地让这位“牧羊人”的名字迅速走红,“篝火科研”成为新鲜话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女作发表后,缪尔开始在旧金山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行山日记。缪尔的日记受到老牌学术收藏机构史密森学会的关注,学会邀请缪尔为该机构撰写优山美地的专题报告。著名哲学家爱默生看到关于优山美地的争论和报道后,于1872年春天专程造访。在卡尔夫妇推荐下,缪尔放下木锯,为爱默生一行担任导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名副其实的优山美地(Yosemite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意外地走红</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73年11月,缪尔离开优山美地来到旧金山居住。他下山进城的重要原因,是他的雇主、木屋酒店的主人哈钦斯,输掉与加州政府争夺酒店产权的官司,园区内三间木屋酒店被加州议会拨款强行买断。缪尔在山中打工的这几年,优山美地的游客每年翻倍增长,到1872年已经达到上千人。应读者要求,旧金山报刊不断向缪尔约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山中放羊、锯木的经历,成了缪尔新事业的起点。他开始为东西海岸的报刊杂志撰稿,专门介绍塞拉山脉的山川河流和花草树木。为了言之有物,缪尔每年攀登一座塞拉山脉的高峰,同时在报刊上发表相应的行山笔记。1875年,缪尔在全国性杂志《哈泼月刊》上发表《加州的活冰川》,反响热烈,之后又连发四篇行山报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泼月刊》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杂志,缪尔凭借在这份月刊上发表的几篇文章,在全国范围内获得知名度。《哈泼月刊》向缪尔约稿的社会背景,是东西铁路贯通,黄石国家公园建立,异地旅游和野外活动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新时尚。继《哈泼月刊》之后,缪尔在另两家全国性杂志上发表十几篇连载文章,名声大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段出名的过程中,缪尔经卡尔夫人介绍认识了湾区农场主的独生女儿路易莎。两年后,42岁的缪尔与这位比她年纪还大的“剩女”结婚,次年成为岳父家面积为10平方公里农场的经理。这时正值《排华法案》刚刚生效,华人处境恶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为节省成本,以雇佣白人一半的工资聘请华工,应聘华人竟然络绎不绝。当时,滞留在加州的华工7.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10%。农忙时,缪尔聘请近百名华工,农场专门修建了被称为“唐人楼”的华工宿舍。此后,直至进入坟墓,缪尔始终依赖这个廉价而又忠诚的劳工群体,而内心世界竟然暗暗滋生出对华人的鄙夷和歧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管岳父家农场后的八年间,缪尔一直没有放弃对山川河流的思念和热爱。他一生四次游历阿拉斯加,两次在这期间进行。在妻子怀孕第二个女儿期间,他独自乘火车游览黄石国家公园。这期间,缪尔担任《风景加州》一书的作者和编辑。也是这期间,移居湾区的卡尔教授出任加州教育总监,卡尔夫妇对缪尔的提携又前进了一大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89年6月,纽约拥有百万读者的《世纪》杂志总编辑罗伯特 约翰逊,来到旧金山,经卡尔夫人介绍,聘请缪尔担任向导,游览优山美地。约翰逊和他的杂志,是正在兴起的保育运动(Conservationism)的重要旗手和平台,结识约翰逊是缪尔人生另一重要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翰逊邀请缪尔担任保育运动的代言人,在权贵与金钱之间游走,为保育运动发声、集资。缪尔断然拒绝约翰逊的请求,理由是自己“没有管理社会的天才”。缪尔并不知道,此时的约翰逊正在策划利用《世纪》杂志、围绕优山美地管辖权,与加州政府展开一场“保育战争”。缪尔身不由己地卷入这场“战争”,并获得意外收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缪尔生前写作的书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意外地当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890年9月,缪尔花费三个月时间第四次游历阿拉斯加。他一返回旧金山,传来国会批准在塞拉山脉加州境内建立三座国家公园的消息。这三座国家公园,包括在优山美地州立公园四周建立一个新的“优山美地国家公园”。根据这一法令,位于塞拉山区内18个城镇所处的地域,属于待建园区,都必须立即迁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翰逊利用《世纪》杂志,连续发表批评加州政府对优山美地管理不善的文章,制造舆论,加州众议员伺机提出法案。他们两人是优山美地公园扩建背后的两只推手。而这段时间,缪尔对此事一无所知,专心致志地在阿拉斯加研究冰川。缪尔从阿拉斯加回来一个月后,他的岳父去世,留下价值23.5万美元的农场,由妻子路易莎继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请来自家大姐夫妇管理农场,自己则钻进塞拉山区,全部时间投入行山冥想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和沉淀,缪尔这次行山的感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认为山川就像一本上苍写的书,人类要逐字逐句仔细阅读。他还认为,山川就是祈祷上苍的教堂,每个行山者在山中的行走,都是祈祷和冥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的保育运动正渐渐分化为两大阵营。一方为“保护派”,强调保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态发展,主张在山川河流、树木森林中放养动物,并允许砍伐森林;另一方为“保存派”,主张原封不动保存原生态,人类和动物都不能破坏大自然。缪尔属于保存派,他将这一派的观点注入精神因素,令保育运动神圣化,对立的保护派也很赞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1年春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名人文科学教授及三名学生,效仿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保育组织,发起创立一个名为“塞拉俱乐部”(Sierra Club)的 民间非营利组织,监督塞拉山区保育政策的执行。这年9月,塞拉俱乐部召开创始大会,缪尔在并未参会的情况下,缺席当选为俱乐部主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不费吹灰之力,连答谢致辞都不用发表,即被推选为塞拉俱乐部创始主席,而且一直冠名至今,这与当时保育运动处于分裂状态的背景有关。旧金山湾区知识界和科研领域参与创建塞拉俱乐部的成员,难以互相认同,最后达成妥协,推选出缪尔担任象征性领导职位。缪尔将保育拔高到宗教地位,得到各方敬神一般的共同拥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既无学历,又无专长,没有大部头专著,更没有发明和发现。对于初期的优山美地国家公园,缪尔充其量只能算称职的导游。他之所以获得如此盛名,与当时美国社会进入自我调整的转型期密不可分。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以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模式,长足发展五十年,少数人攫取过量财富后,仍然穷奢极欲地追求利润,遭到舆论界、知识界的强力反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育运动表面上追求山清水秀,实质上是反对少数富人利用资本过度开采,通过破坏环境追求更高利润。建立属于公众的公园和保护区,让绿水青山的观赏和娱乐平等地属于每个人,这样的意识形态与缪尔的平民出身吻合到天衣无缝。从缪尔的冰川成因假说文章见报,到被缺席推举为塞拉俱乐部主席,无不是平民因素在背后发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过,缪尔的平民出身和一无所长,也不时地为保育运动带来不便和尴尬。1896年初,美国科学院成立森林保护政策委员会,缪尔因无相关学历和专著,未能成为委员。他只是被聘为考察塞拉山脉的顾问,实际身份是野外向导。这年秋天,在约翰逊的操作下,哈佛大学授予缪尔名誉学士学位,但仍无法满足高层面的知识水准要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缪尔继承岳父的大宅现被辟为“缪尔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意外之后的不意外</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缪尔没有求知欲,更没有控制欲和权力欲。对于塞拉俱乐部的日常事务,他乐得做个甩手掌柜。对于保育运动内部的政治,他也从不参与。成名之后的缪尔,陪同铁路大王哈里曼考察阿拉斯加,为老罗斯福总统做过一次导游,其他时间埋头写作。他一生为报刊杂志撰写120篇文章,写出四本小书,包括自传《我的青少年时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里曼召集全美顶级科学家乘坐私人游艇考察阿拉斯加,缪尔受邀参加。与哈里曼结识,为缪尔日后打赢优山美地管辖权斗争,获得了关键性支持。1903年,老罗斯福总统为了在连任竞选中拉拢保育运动中的保存派,特地安排由缪尔陪同在优山美地宿营一夜,并一同登上名为“冰川点”的顶峰,摆出雄姿拍下“一览众山小”的著名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罗斯福总统酷爱行山和猎熊,著名玩具“泰迪熊”以他的名字为商标,纪念他猎杀一头巨熊的壮举。他与哈里曼一样,都持有保护派观点,支持生态发展和培育,以达到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治理贫富分化,他展开反托拉斯和保育环境两大社会运动,促进社会制度自我修正。这些重大改革举措,有效地熄灭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3年5月,老罗斯福与缪尔同游优山美地,是他策划连任选举的第一步棋,缪尔的平民形象和在保存派中的影响力,有效地对冲掉他这个名门之后滥杀野生动物的恶名。缪尔一生只投过一次总统大选选票,就是在1904年投票支持老罗斯福连任。老罗斯福不忘承诺,促成优山美地州立公园与周边国家公园合并,收归联邦政府统一管理,形成今日的优山美地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8年,追随缪尔多年的富商威廉 肯特,将自己购买的2.5平方公里古生红木森林区捐给联邦政府,并命名为“约翰 缪尔红木保护纪念公园”。授予尚在人世的活人如此殊荣,举世罕见。在缪尔去世31年后,美国政府将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的全体代表邀请到缪尔纪念公园,显示美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缪尔和平主义者的形象,应该来自他逃往加拿大躲避服兵役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肯特赠地建立缪尔红木纪念公园后不久,成功当选联邦众议员。此后不久,缪尔率领保存派人士,围绕在优山美地公园内修建哈奇水坝的提案,与政界、商界及保护派分子,展开长达十年的激烈斗争。身为议员的肯特与缪尔决裂,铁路大王哈里曼也不再支持缪尔,缪尔人生最后一次“保存”大自然的努力,以彻底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5年妻子路易莎去世,两个女儿也出嫁离家,缪尔人生最后九年时光,孤独地在岳父留下的大宅中度过,陪伴他的只有华佣阿方。即使如此,缪尔生前始终没有改变他对华人的种族歧视观点。缪尔与另外一位保育运动名人奥姆斯泰德所持有的观点一样:华人无法同化,因为他们不与其他种族进行文化融合(communitive)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4年初,缪尔环游世界途径上海。他仅在外滩住了两天,便在日记中写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华人与我们不是一类,无法与我们成为一群。美国可以使任何人变成美国人,但不包括华人”。这与在中国生活数十年的司徒雷登和赛珍珠,观点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顾缪尔充满意外的一生,他对华人的歧视也许最不意外:作为反文明的自然主义者,面对古老的中华文明,缪尔感到绝望。他的鄙夷和歧视之中,充满了无知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缪尔命名的红木森林国家保护公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