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镇来

吴登翔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各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爱好旅游的,有爱好体育的,有喜欢钓鱼的,而我一个小镇的邮电话务员却痴心地爱上了写作,在一个古老而又偏远的古镇揣着一颗真心,一直坚持着写写写。</p><p class="ql-block"> 1983年刚分到古镇章渡时,感觉到好奇,老街不长但是很有特色,街的一半临水而建,一条石板与鹅卵石延伸的古街,两边都是灰色的木板店门,加上灰砖青瓦,我一直叫它“灰镇”,这里有好多故事,也有好多电影在取景的,但时间一久也没有了才来时的新鲜感了,于是下班后一个人在机房没事的时候就写。在邮电局工作可以优先看到好多报纸杂志,也学着报刊上的文章写,偷偷的模仿写小说、散文、诗歌。一篇一篇投出去,但总经常收到退稿。那个时候的报刊编辑还真的是热心负责,他们也都是很认真的看,不行的还退回来有时还提出一些修改意见。</p><p class="ql-block"> 乱写乱投毫无收获的情况下,有一天晚上我值话务班,突然中村乡政府的领导要我转接县政府电话,我接通后在短暂的监听中知道中村一个山上起火了,于是我一晚也不敢睡觉守着总机,生怕最重要的电话耽误了,第二天早上我交班的时候还专门向接班的说了这个情况。下午回来上营业班时,在窗口一个人填写长途电话要接《宣州报》的,我就热情为他服务,又告诉他我也是你们报的热心业余投稿者,他一听笑着说,好啊!你写什么的?我说什么都写过总是退稿没发表过。而他通完电话后很热心的告诉我要怎么写,说要写熟悉的人和事,你们章渡古镇历史这么悠久,现在又是在发展时期,要写的题材很多。经他一说我豁然开朗,一下班就把昨天晚上知道的中村乡政府干群连夜扑火的事写成一个小通讯稿,送到他住的旅社房间请他指导,他看后说这个就很好,改一下就可以用,于是在这个偶遇的老师朱善玉的指导下一篇《山林夜半遭火灾,救火人中谁最勇》的小通讯终于在1986年5月17日的《宣州报》三版发表。此后又发表了写章渡的散文《江南水镇的“金字塔”》、《灰镇》等,在他的指导下从此在《人民邮电报》、《文学青年》、《安徽邮电报》、《安徽日报》、《速读》、《中华文学》等报刊上也相继发表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还获得了全省第二届“教师节”征文二等奖,邮电系统“春之歌”征文小说二等奖(一等奖空缺)。</p><p class="ql-block"> 揣着真诚去寻觅,我感谢《宣州报》让我一个小镇的邮电员工,一步一步在报社这个平台上让我学会了写作,使我有幸从小镇走向县城又走到宣城。后来又成为一个办公室的文秘工作人员,还有幸担任了《安徽邮电报》的驻地记者。有了《宣州报》这个平台,我也珍惜着这个机会,在地区邮电局工作时邮电系统的新闻事件总是第一时间向报社投稿,1990年10月2日国庆节一篇巜我区加快发展邮电通信事业》的通讯稿居然被报社作为国庆专刊头版头条采用,多少年来我不仅是后来《宣城日报》的忠实业余作者,我还常利用工作便利大力宣传推广报纸的征订工作。同时常常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能写的马上写,写不了的立即告诉报社记者。记得2000年梅溪路初步改造时,鳌峰路到梅园新村在梅溪路有个十字交叉路口,当时没有红绿灯,这个地方又是交通要道,因没有红绿灯曾一连发生过好几次交通事故,我便把情况告诉了报社,他们便立即派人采访写成稿子在报纸显著位置刊登,当时市领导看到报道批示交通部门立刻设立了临时红绿灯,确保了行人的安全,这篇翟战写的稿子后来获得了全省好新闻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揣着一份真诚,寻寻觅觅,收获了不少,但是我要真诚的感谢《宣城日报》,你是我人生起步和发展的老师,更是一个为众多业余写作爱好者提供发挥才能的好舞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梅溪路红绿灯设立后,群众送锦旗感谢报社。</p> <p class="ql-block">1988年北京大学吴组缃教授回来,在泾川宾馆拜访他。</p> <p class="ql-block">1990年10月2日报社国庆专版头条发表我写的新闻。</p> <p class="ql-block">疫情发生后,宣城四个志愿者冒着风险去武汉战斗一个多月,我写了他们的事迹,在《宣城日报》武汉《速读》防疫专刊发表。</p> <p class="ql-block">当年唱红《妈妈的吻》的朱晓琳来宣时采访她。</p> <p class="ql-block">乘访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吴子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