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文发表于2024年第六期《纵横》杂志)</p> <p class="ql-block">在国际交往中,被广泛公认的国家标志主要包括四部分: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如果说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地理标志和象征,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视觉标志和象征,那么国歌就是一个国家的听觉标志和象征。国歌早已被许多国家写入宪法。将国歌写入宪法,可以明确国歌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其成为国家制度和法律的一部分;可以加强国家认同,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凸显国歌的重要作用,宣示国家对国歌的重视和保护。</p><p class="ql-block">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我国共颁布了四部宪法。在这四部宪法中,都明确地表述了我们国家重要的三个标志:国旗、国徽和首都。然而,同样是我们国家重要标志的国歌,直至2004年才被写入宪法。</p><p class="ql-block">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笔者了解到国歌被写入宪法的历程,不禁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正式制定”——留下了一个悬念</b></p> <p class="ql-block"> 1949年,新中国就要成立了,创作一首代表新中国形象、激发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的国歌被正式提上日程。面对应征来的“国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的委员和专家顾问们认真地进行了评审,还搬来钢琴、找来歌队进行弹唱。可是,经过几天的初评之后,大家都觉得没有一首歌可以直接被选定为新中国国歌。8月24日,第六小组决定,既然歌曲都不满意,那就先选出13件歌词,报请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同意后再重新制定曲谱。几天后,大家又都意识到,即使很快选出歌词,也还需要登报征求各方意见,再寻求谱曲、找人试唱,最后再评审,显然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此时,第六小组组长马叙伦、副组长沈雁冰建议:既然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写出一首人们都认可的国歌,那我们还不如先找一首大家耳熟能详、广为流传、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歌曲做临时国歌。此建议获得大家一致认同。</p> <p class="ql-block">(聂耳1934年4月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作曲手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征得中央同意后,大家很快挑选出《延安颂》《延水谣》《救亡进行曲》《在太行山上》《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渔光曲》《大刀进行曲》等作为代国歌备选。</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25日,离举行新中国成立大典活动的日期只有6天了,万众期待的新国歌却还没有确定。当天晚上,毛泽东、周恩来亲自召集负责制定国旗、国歌的第六小组专家们,在中南海丰泽园举行座谈会,商议国歌及其他诸项事宜。座谈会讨论热烈,此时选用新写国歌的方案已被否定,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的意见已经比较统一,存在的分歧只是原歌词是否要修改。现在许多媒体都这样描述:毛泽东同志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认为不必修改歌词,拍板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笔者查阅中央档案馆公布的原始资料,当时的会议却是这样记录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第六小组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国歌的方案。在周恩来主持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方案,以绝大多数人举手而获得通过。</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义勇军进行曲》只是一首非正式的、暂时的国歌,“正式制定”国歌之后,就不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了。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事务繁忙,“正式制定”国歌的工作因此搁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国歌不必规定在宪法上” <p class="ql-block">1954年,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6月11日下午4时,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这是起草委员会九次全体会议中唯一一次提及国歌。黄炎培在会议上说:“关于国歌问题,有人觉得现在的国歌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已经过时了,有一个人还写了一首国歌,寄给我(昨天刚收到),要我送到中央来。我个人的意见,倒是觉得现在的国歌好。在这次讨论宪草中,也没有人提出要改国歌。”言下之意,《义勇军进行曲》应该成为正式制定的国歌,可以与国旗、国徽和首都一起写入宪法。在黄炎培谈了自己的想法后,毛泽东即刻发表了“国歌不必规定在宪法上”的意见,然后接着说:“不喜欢现在的国歌的人,主要是不喜欢‘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但是如果说‘我们国家现在是太平无事的时候’,那也不好。苏联采用《国际歌》作为国歌,也有那么一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苏联人民从十月革命起一直唱到1941年,唱了24年的‘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的国歌有一句‘最危险的时候’,有些人就觉得不舒服,现在帝国主义包围得还很厉害,唱一句‘最危险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坏处吧?”最后在大家举手通过的宪法草案中,没有提及国歌的条款。(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p> <p class="ql-block">(国庆5周年游行的队伍抬着宪法模型通过天安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3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在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通过我国第三部宪法的同时,又通过了另行填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由全国人大发布公告予以公布。该国歌虽然保留了聂耳作曲的旋律,但废弃了田汉的原词,因此也不再称《义勇军进行曲》了。国歌填用了征集来的新歌词(又称《继续革命的战歌》),许多人都不愿意唱。有群众建议“将《歌唱祖国》这支歌规定为国歌”。许多人还寄来了自己为国歌重新填的词。(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p> <p class="ql-block">(1978年3月5日《人民日报》关于修改国歌的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中共中央为田汉平反,并于4月25日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社会各界强烈呼吁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决议》提出:“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此时仅是“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还没有“确定”《义勇军进行曲》是国歌。因此,具有临时性质的代国歌没有机会写入宪法中。</p><p class="ql-block">1982年第四部宪法颁布后直至2004年前,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对现行的第四部宪法进行了部分修改,但未涉及关于国歌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1982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关于我国第四部宪法诞生及“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报道)</p><p class="ql-block"> </p> 国歌写入宪法——民心所向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义勇军进行曲》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与欢迎。它的旋律激昂、富有激情,歌词鼓舞人心,表达了为了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p><p class="ql-block">1954年6月11日下午,在第七次宪法起草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在听取了黄炎培的发言后,虽然发表了“国歌不必规定在宪法上”的意见,但仍表达了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1980年8月30日,中共中央向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提出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在关于宪法修改的群众来信中,有人认为1978年国歌中的一些词句不科学、不准确,主张取消,北京市一封署名“普通公民”的来信也主张恢复田汉创作的原歌词。</p><p class="ql-block">1982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讨论宪法修改草案,许多人建议增加国歌的相关表述,作为第一百四十一条。</p><p class="ql-block">导演谢铁骊说,新宪法应当增写国歌一项,如果国歌不写进宪法,也应通过其他形式决定、公布。国歌应恢复原来的歌词,1978年修改过的歌词群众不爱唱。</p><p class="ql-block">时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发言认为,1978年,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情况下,由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出修改国歌歌词的决定,在这个问题上也要拨乱反正。一是撤销原来关于修改国歌歌词的公告,二是恢复原国歌歌词。国歌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应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p><p class="ql-block">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民画家李凤兰都同意恢复原国歌歌词并写入新宪法。</p><p class="ql-block">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建议,新宪法增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的表述,第四组出席会议的全体委员都表示同意。</p><p class="ql-block">在全民讨论宪法草案的过程中,群众建议“国歌应作为宪法内容写入第四章”,“应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我们的国歌。这支歌我国人民都熟悉,它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曾鼓舞着我们英勇奋战,在今天它仍然是一首振奋人心的好歌曲”。</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及地质矿产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以及北京、上海两市在讨论宪法修改草案时,都有人提出把国歌写入宪法的建议。(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p><p class="ql-block">2003年,中共中央两次发出通知,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意见。有关部门提出,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应当在宪法中作出明确规定。中共中央采纳了这一建议,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提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写入宪法。</p><p class="ql-block">2004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等多个议题进行讨论。此次修正案包括修改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及第四章的部分内容。之前宪法第四章的章名都是“国旗、国徽、首都”,此次修正后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p><p class="ql-block">3月14日下午,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的规定,由全体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最终,我国第四部宪法第四次宪法修正案获得了绝大多数代表投出的赞成票。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50年的漫长等待,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历经考验和沉淀,终于写入了我国宪法,它与国旗、国徽和首都一样,最终也获得了同样的宪法地位。这是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尊严、具有广泛共识、深得人心的重大举措!</p><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从此,我们的国歌也有了一部依据我国宪法而制定的专门的法律。</p> <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p> <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p> <p class="ql-block">因工作关系,笔者与国歌相伴50多年,曾数千次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对我们的国歌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在庄严神圣的国歌声中,笔者见证了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繁荣昌盛,见证了人民军队亮剑显身、不断强大,见证了人民群众丰衣足食、幸福美满。我们的国歌最具振奋气势、最有十足霸气、最有深刻内涵、最能鼓舞人心,代表着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最强音,也是旷世无双的国歌经典!</p><p class="ql-block">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之后,紧接着举行了庄严隆重的闭幕式。主持人宣布“请全体起立,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笔者站在人民大会堂,激动地挥动起双臂,指挥全体人大代表,放声高唱正式被写入宪法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铿锵有力的旋律在人民大会堂回响,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为后期增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