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留香

萧兆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号东坡,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享有盛名的美食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挚爱山水、纵情美食的苏轼每到一处,都能使山水添色、人文增华。他留下过足迹的地方,无不平添几多关于美食的千古佳话和人文气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赣州的一道名菜——酸菜炒东坡,背后便有一个传扬千年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苏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担任无权少俸的闲职黄州团练副使。虽生活困难,但天性乐观的苏轼,苦中寻乐。他脱去文人的长袍,摘去方巾,换上布衣芒鞋,在黄州郡城东门外的山坡上,种菜种花,置身乡村山野,得原始天然之趣。那些蓬勃的自然生命,不仅给了他生活的保障,也给了他精神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 ~1085年4月1日 ),宋英宗赵曙长子,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即位,在位18年。“乌台诗案”时在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面对长江、面对漫山遍野的竹子,苏轼脑海里浮现出美味的鱼、原生态的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诉诸笔端。黄州是他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早年的那些热情和理想显然受到挫伤,他开始思考探寻天地宇宙之道、人间世上之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黄州那些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他努力与自己达成和解,把以前那些激烈的锋锐的想法磨平,除了写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大量精彩诗文,苏轼还为今人的美食食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几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宋两代人的肉食谱中,羊肉占据着绝大部分,猪肉并不是主要的肉食。羊肉,苏轼自然是吃不起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为改善伙食,他只好买来便宜的猪肉,创造性地做出了“东坡肉”。苏东坡发明了猪肉的新吃法的消息在黄州一带不胫而走,人们纷纷引以为奇,并由此带旺了黄州的猪肉市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东坡肉”这一名称,应是他在杭州任职期间出现的。据传苏轼疏通西湖后,老百姓为感念他疏通西湖给他们带来的丰收,过年时节,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下这些猪肉,叫人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按参与建设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他们过年。大家看到苏轼不忘民工,越发爱戴他,就把他送来的肉叫做“东坡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东坡肉”,他还学煮“东坡羹”,新酿“东坡蜜酒”,将清贫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于是,有了《东坡羹颂》:“甘甘尝从极处回,咸酸未必是盐梅。”有了《猪肉颂》:“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有着朝廷地方、天南地北为官经历,又兼具宦海沉浮、跌宕起伏的多变人生,屡次位列朝堂,做过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直到礼部尚书,他也屡次为官地方,年轻时,曾任职基层,任过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判官,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登州太守、杭州太守、颍州太守、扬州太守、定州太守等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一生,是经历丰富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也是漂泊的一生。每到一地,也总有美食故事或关于美食的诗文名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熙宁六年(1073年)春,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前往富阳、新城“循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巡视调研。正是惊蛰前后,沿途的江南春色,让苏轼顿感身心舒爽。春耕时节,农人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看着他们餐桌上有芹有笋,他们在用自己的美食犒劳这春天里的辛劳。苏轼赞叹曰: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新城道中二首》其一)。他的一支生花妙笔,把普通的生活场景写出了浓浓的人间烟火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看来,杭州人吃笋的历史起码有千年以上。“杭州人不断笋,苏州人不断茭”,杭州人吃笋,花样繁多,不说笋干,单是鲜笋就可以享用四季。冬季有冬笋,立春后有春笋,五到十月,就是鞭笋季节。鞭笋就是地底下竹鞭的嫩头,形状像马鞭,用来炖汤、炒菜,都是家常妙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白一句“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说的是张翰最爱的莼鲈。对此,苏轼也爱得不得了。在杭州期间,他也曾乘着乌篷船来到那楼外楼,大吃豪吃过莼鲈,留下了诸多千古佳句,如“若话东吴胜事,不惟千里莼羹”“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或许,苏轼爱莼鲈,是因为生长于江河湖泊间的莼菜鲈鱼,在珍馐美味中自成品格,有如苏轼自己的真性真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荷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在《诗经》里已有咏叹。荷花同样频频见诸苏轼的笔端。苏轼爱荷,固有人文传统的因素,但与他丰富的阅历也有很大的关联。他不仅亲近、种植、吟咏,也很关注种荷的实用性,即可以滋养子民。他任杭州通判时,曾应湖州太守孙觉之邀为其墨妙亭作记。他写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吟,投壶饮酒为事。(《墨妙亭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盛赞湖州是鱼米之乡,有羡慕之意。鱼鲜、稻米、菱角、莲藕等物产丰富,生活所需物资均能满足,百姓从不相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荷是经济作物,花可供游览观赏,莲子、莲藕均可食用。这对要经常面对百姓甚至自己“饥馑问题”的苏轼来说,自然另眼相看。苏轼爱民如子的博大情怀形象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虽无赣州任职经历,但晚年两次途经赣州,共住三月有余。“朱楼深处日微明,皂盖归时酒半醒”(《咏八境台》其四)、“酒醒风动竹,梦断月窥楼”(《咏通天岩》),除了写下这些关于赣州酒楼及品酒的诗句,还留下几段与赣州美食相关的佳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谪贬惠州,南行途中首次路过赣州,一路跋山涉水、艰辛困顿。没想到赣州的一道名菜-----“酸菜炒大肠”,让他的味蕾得到了极度的舒张。“酸菜炒大肠”(又名醋果子炒大肠),是取猪大肠的直肠部位,反复洗净后,切成小块、用酸菜(赣州人俗称为“醋果子”)等作料快速爆炒后勾芡成菜。有点异味的猪大肠加上了酸味极重的醋果子,别有一番风味。此菜开胃下酒下饭,在赣州城相传千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这次他是被贬岭南路经赣州,停留时间不能太长,他也无心过多的品味赣州城的美食,但赣州城的“酸菜炒大肠”却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结束儋州的谪贬生涯,在北返京师途中再抵赣州。年逾花甲的苏轼一路游山玩水、作诗赋词、品尝各地美食,几乎忘了回程。这次,他在赣州一住就是两月有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起因是苏轼12岁时,其父苏洵从江南返蜀,告诉苏轼这样一件事:苏洵向南游历到虔州(今赣州)时,认识了当地隐士钟棐,即钟子翼,钟棐和弟弟钟槩陪同苏洵同登马祖岩,共游天竺寺,欣赏白居易留下的墨宝。苏洵不喝白酒,钟子翼便用甜酒招待他。当时的苏洵尚未出名,所到之处,世俗之人往往与他争竞席位的上下,唯独钟子翼对苏洵格外敬重和推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十多年后,苏轼从海南返回内地,恰好路过赣州,他就去寻找父亲当年交往过的水南乡钟家,找到钟家后,得知老人钟子翼已辞世三十三年。苏轼见到钟子翼的三个儿子,与他们相拥而泣,并作哀辞以示哀思。按苏轼当时的推说,钟子翼虽隐居乡间,却是个学识渊博、品行高洁的人,是位声名远播的江南才子,连欧阳修、曾巩等文坛大师都知道他的大名,只是终究怀才不遇,钟子翼就默然离世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当时的文坛“一哥”,又是家父的老友,苏轼的到来,让钟氏一家倍感高兴。他们烹羊宰牛,日日宾主尽欢。苏轼这位美食家,着实沉浸式体验了一把赣州城的美食。原本,水南乡素有“厨师之乡”之称,加之,自古以来水南乡家家户户又有泡“醋坛”、泡“淹菜”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坡”物虽小,个中有真味。苏轼在水南的这段日子,他几乎每天都可食到“酸菜炒大肠”这道美味。东坡后来赣州人民为了纪念苏东坡,就把他喜吃的“酸菜炒大肠”改叫“酸菜炒东坡”,有“读东坡诗词耐人咀嚼”之寓意。由此,“酸菜炒东坡”这道赣州客家乡土菜,因苏东坡名气而声名鹊起,很快传遍赣南各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猪大肠”听上去不太雅,按照现代人的营养观念,吃多了猪内脏更是不妥。但是这道菜的独特口味却是太有诱惑力了,以至于现今仍是赣南客家人经久不衰的家常菜。很多游客来赣州,都要四处寻找和品尝此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若是要问,“酸菜炒东坡”味道到底如何,到底好在哪,赣州人有多喜欢这个菜,这些问题用不了我来回答,到赣州各饭馆排挡看看,就能找到答案,到菜市场问问它的价格,也能略知一二——20多元一斤,比排骨、瘦肉还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古代文人中,吃货不少,但像苏轼那般爱吃、精吃,并专门为美食写诗赋词的,而且数量之多,恐怕就难找出第二位了。从猪肉到河豚,从荔枝到芦笋,吟诵苏轼这些精彩的诗句,完全可以看出他一生对美食的投入和钟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酸菜炒东坡”历千年而不衰,让我们感觉苏轼从未走远,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他的形象、他的文章、他的诗词、他的书画、他的传奇,我们都历历在目,耳熟能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苏轼相关的各种美食,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人们看重的是其背后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坡”留香,越千年而不变,抚慰着我们的味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