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庶子、嗣子、祧子、继子、义子、养子等,这些称呼各有什么不同?

微风细雨

<p class="ql-block"><b>嫡子、庶子、嗣子、祧子、继子、义子、养子等,这些称呼各有什么不同?</b></p><p class="ql-block"> 族谱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标志之一,非常重视血缘亲属的关系,从皇室到普通家庭都有修家谱。这也是儒家思想中家国天下的具体表现,作为记载父系家族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资料,家谱起到帮助后代梳理宗族关系,记述先人功绩生平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有给别人做儿子、男方入赘到女方家的情况,那么在家谱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写进家谱呢?修过谱的宗亲,一定在老谱上见过嫡子、庶子、嗣子、祧子、继子、义子、养子等这些称呼。有的宗亲可能知道这些词的大概意思,但是为什么还要用这些不同的称呼呢?</p> <p class="ql-block">嫡(dí )子</p><p class="ql-block"> 嫡子是指正妻(俗称大老婆)所生的儿子。在古代宗法制度中,嫡子拥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社会地位较高。嫡长子,是指古代宗法制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即嫡长子是指嫡妻(即结发妻子、正妻、元配)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长子拥有政治继承权。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级不同,获得不同次级的政治地位。还有一种情况,正妻死后,再另娶一个女人做正妻或者将妾室扶正,称为继室或填房。那么,她们所生的儿子也被称为嫡子,所以有时会出现一家有两个不同母亲所生的孩子,都是嫡子的情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元配所生的孩子地位高于继室所生。妾室扶正前所生的儿子,并不能称为嫡子,依然为庶子。</p> <p class="ql-block">庶(shù)子</p><p class="ql-block"> 庶子是指妾(俗称小老婆)所生的儿子。而妾,又称庶妻、偏妻、侧室、偏房。正妻有法律地位,而妾就没有,他们就是主人的依附,是一件物品,可以送人,妾平时还要服侍正妻,称正妻为姐姐。在古代,妾的地位低于正妻,因此庶子的地位也低于嫡子,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庶长子则是由妾所生,其地位和待遇通常不如嫡长子。庶长子一般情况下没有政治继承权,但如果家主没有嫡子,那么庶长子就可以继承父亲的爵位和财产,成为家族的正宗。庶出子女要称正妻为母亲,而不能称自己的生身之母为母亲。</p> <p class="ql-block">嗣(sì)子</p><p class="ql-block"> 嗣子这个称号是从古代开始就有的,原来指宫廷或者官宦之家为继承官位或者权力之人的称谓,即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 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亦称"嗣子"。这里不展开讲其上流社会中的用法。嗣子用于族谱中,主要是指某男人一生没有结婚而导致膝下无子,亦或结婚成家只生育女儿而没有男丁。若此男亲哥亲弟的儿子多,在双方协商好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嫡亲血侄过嗣到自己名下,成为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将继承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再为亲生父母所有。嗣子和嗣父母会拟制血亲关系,在法律上也可以取得嫡子的地位,拥有继承权。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嗣子一定只能是自己的嫡亲血侄,不能为旁系族里的其他晚辈,也有一些嗣孙或者极少数嗣女。立嗣在明清或者民国时期,是要经过官方办理相关许可备案的,相当于现在的公证书或者法院的判决之类有效法律文书。在以往,兄弟多,出现未婚或者膝下无子的情况也比较多,让侄子承嗣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p> <p class="ql-block">祧(tiāo)子</p><p class="ql-block"> 祧子中的祧字,可以通俗理解为挑,就像挑担一样,肩扛两头。这里不是有意要把祧字说错为挑,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祧子在族谱和现实生活中,使用就没有嗣子那么官方,这个是不需要官方认可的。但祧子在人员关系上,也只限于亲兄弟之间,就是让嫡亲血侄做后,给自己养老。以前一夫多妻的时代,祧子是可以娶两房夫人的,既自己亲父这边一房夫人,承祧的伯父或者叔父这边也可以娶一房夫人,所生后代分别沿袭两家的血脉。说到这儿,现在肯定有好多男人都眼红吧?有两个老婆,多好呀!其实娶两房夫人,责任也就多了一倍。祧子与嗣子最大的区别在于:承祧后,祧子不必与亲生父母断绝关系,也不必一定叫自己的伯伯或者叔叔为父亲。祧子不需要脱离原来的家庭关系同时还可以做继承家庭的孩子。一枝多朵花,还是源于一脉。</p> <p class="ql-block">继子</p><p class="ql-block"> 过继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就是给某人做儿子。古时候对过继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所谓继子,一般是指同族中没有出五服的近亲关系,经双方家长协商后,抱养到自己名下,传承香火。继子与嗣子、祧子最大的区别是,没有要求是亲兄弟的血缘关系,只要没有出五服的都可以过继。继子不必与亲生父母断绝关系,也不必一定叫自己的伯伯或者叔叔为父亲。继子享有继承权,并承担赡养义务。柳树结子,是为了日后的蓬勃。</p> <p class="ql-block">义子</p><p class="ql-block"> 义子就是收养别人的子女,也叫做螟蛉(míng líng)子。螟蛉子出自《诗经》中“螟蛉有子,螺蠃(luóluǒ7负之”,就是螟蛉由螺蠃抚养的意思。收养义子可以从异姓中进行收养,比如外甥或者姨姑中抱养。再嫁带入的子女也属于义子。这样的义子均属异姓义子,在过去入谱时必须注明,所谓有义子无义孙,皆为承传人,同样享有继承权。民间习俗中,有的也称义子为干儿子。非本生之子而认作为子者,一定要两厢情愿,且必须是结义兄弟姐妹的儿子或情同儿子的晚辈。义子,即血缘和亲缘关系以外的并经社会约定仪式见证承认的儿子关系,在旧中国时期较为常见,特别是在江湖人士之间。义子是认作的,也不需要法律的许可,因而同样不具备必须承担赡养义务,不过可以在子女不在的时候起到赡养父母的道德标行。</p> <p class="ql-block">养子</p><p class="ql-block"> 养子在范围上不再限于血缘关系和姓氏。既可在同族中抱养,也可抱养外姓小孩。但古代有些宗族有一些严格的规定:抱养外姓小孩时,年龄不得超过3岁,而且养父母身故后,养子归宗不得带走其财产。更有宗族规定,抱养外姓小孩做养子,不得入宗谱。在法律称谓上,民间对收养来的孩子称为养子女,抚养双亲为养父母。经过法定程序的养子女,必须承担赡养义务。当然啦,现在家庭人口呈现倒金字塔式,特别是只准生一胎之后,嗣子以及继子的情况会少很多,一男丁挑两户情况将非常普及。不过,这个挑父母家和岳父母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祧子。修谱的时候,遇到以上情况时,修谱负责人就应该准确使用嗣子、祧子、继子、养子了,以方便明晰血缘,使族谱真实纪录宗族的细微变化,给后人一个经纬分明的宗族分支图。</p> <p class="ql-block">赘婿(zhuì xù)</p><p class="ql-block"> 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祧。认定是否为招婿,不是以女方住在娘家为准,而是以所生子女跟随母姓为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入赘是一种婚姻形式,其中男方到女方家生活,做上门女婿,也叫“倒插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入赘的习俗和规矩也在逐渐演变。入赘的婚姻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是出于传宗接代或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原因。在某些民族中,入赘仍然存在忌讳,但这种习俗正在逐渐减少,入赘也被视为男女平等的象征。按照一般的风俗来说,入赘女婿到了女方家后,是给人家做儿子的,他的姓也要随女方姓,生下来的孩子也是随女方姓的。在写族谱时,要先写他妻子的名字,后写他的名字。赘婿也有跟女方姓写的,也有写自己原姓的。但是,生下的孩子是随女方姓的。赘婿成为女方家庭的一员,也随女方称呼家人。所生孩子可称双方父母为爷爷奶奶。</p> <p class="ql-block">孀赘(shuāngzhuì)</p><p class="ql-block"> 丈夫去世后妻子称为“遗孀”,这时妻子再招一个男人上门,称孀赘。孀赘,俗称“黄泥畔”。在中国的旧社会,所遵循的宗法制度是不会允许孀赘的,因为这种事情被贞洁伦理所限制。孀赘情况目前时而可见,所以也是跟前任丈夫一样的称号。例如:在湖州,青年女子或中年女子丧夫,子女尚幼小,坐堂招夫,以抚养子女,叫“招夫养子”。应招者和此后生下的子女,改姓女子原夫的姓。但是,我们在修谱时注意,入谱均以正式婚姻为准。如果找个老来伴,但未领证,还是不录入家谱上为好。一般对于孀赘,根据地区习俗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入谱形式。1、只把遗孀和前夫生的男孩子挂线,跟后夫生的孩子不做记录,或者最多记录在亡夫的世系传里。2、将孀赘作为亡夫的兄弟挂线(备注承子)入谱。3、正常挂线,或者按照继子挂线处理,在死去的这个人世系传部分讲明前夫跟妻子生子情况,跟后夫生子情况。4、如果比较重视香火传承,若前夫无子,后夫长子承前夫姓,继承香火,余子随愿;若前夫有子,后夫子随愿。</p> <p class="ql-block">  家谱,最早其实是父系社会的一种产物。在编修宗谱和家谱时,女性入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女性是不能入本姓族谱的,而是记入丈夫姓氏家族谱书上。未出嫁前,在本姓家谱中,每个男丁都单列词条,而女性则只能依附于父亲名下,在家谱中仅记载女儿的数量和出嫁人家,连名字都没有。出嫁后,在丈夫的家谱中,只记姓,不记名,如“刘氏”等。无论是本姓家谱,还是夫家家谱,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名字。想要入谱:要么,女孩夫家必须非常有名。要么,女孩本身有做出过其他光耀门楣的大事,对家族声誉有极大贡献的。比如有历史影响的女子或烈女、节妇等,女儿不但能入谱,甚至有的女人还有传记,在家谱中占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地位真正开始得到重视和提高。计划生育开始实行以及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女儿女婿都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现在人们在家谱制作的时候,也将女儿女婿一并入谱。这就打破了昔日只有男性入谱的惯例,不仅女性后裔可以入谱,女性后裔的子女也同样可以写入家谱。对于这个问题,现代编修族谱时多采用的办法是:在女儿的行传中写明女婿的相关信息,再写入所生子女的姓名、性别等信息,对其第二代以下暂不延伸登载,这样广大族人会普遍接受。并在凡例中说明清楚,作为一条制度规定下来。但是对于入赘的情况,要特殊说明一下:由于在入赘时,子女跟随女方姓氏,所以这里在孙子孙女辈之后,再往后依然要继续记录后辈的情况。但有个概念也要注意:女儿能否入谱,不是指女儿能不能出现在家谱中,而是女儿能不能作为传承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