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京老城内城的城门正阳门和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天安门(承天门)之间有一个皇城的外门,明朝叫“大明门”;清朝改称“大清门”;辛亥革命后,改做“中华门”;1949年后还曾一度称作“新华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它是“皇城第一门”,自建成之后,就一直享有“国门”的地位,是唯一一直用国号予以命名的城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00、天安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天安门广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近现代历史中变化最为巨大的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北两端的分别是北京老城内城的城门正阳门和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天安门(承天门)。从正阳门到天安门之间的这段中轴线在近现代历史中变化可能是整个中轴线变化最为巨大的一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兴建北京城、皇城和紫禁城。从一开始便在皇城正门承天门(今天安门)之外的中轴线上依南京洪武门建了一个皇城的外门——大明门。并用千步廊在大明门和承天门之间围出一个“T”型的御道天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001、前门到天安门地图,1861-1887年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是皇城的外门,它并无城台,只是一个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门面阔40米,门高21米,正中开三券门。因为是皇城的门面,装饰上力求华丽美观。除黄绿两色的琉璃瓦屋顶和檐下的雕梁画栋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墙体四角的琉璃“墀头”,每组都由上下相联的四部分组合而成,黄、蓝色调为主,间以红、白、绿等色,浮雕云龙飞凤,瑞兽奇花,鲜艳多彩,烧造精致,虽然不处于建筑的中心部位,却成为最亮丽斑斓的艺术杰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明永乐年至清王朝覆灭的五百多年历史中,这个皇城的外门,“皇城第一门”,自建成之后,就一直享有“国门”的地位,是唯一一直用国号予以命名的城门。明朝初建后称作“大明门”;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有一段时间叫“大顺门”;清顺治六年(1644年)开始改称“大清门”;直至辛亥革命后,1912年2月改做“中华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改为“新华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中国古代建筑,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一个是“礼制”,另一个是“玄学。它们在支配着城市规划,以及各种建筑的计划和内容、形状和图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礼》讲:“天子五门,诸侯三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谓皋、库、雉、应、路”,这些都是礼制对尊崇礼序的规定。从隋唐开始,历朝皇帝就开始循礼制建设都城皇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在营造宫殿时恢复了元代遗失的三朝五门制,南京皇宫的天子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北京的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建设中沿用了南京的洪武制,只是将第一道门改称大明门,后四门沿用了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的名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隋唐开始,历朝皇帝开始遵循《周礼》等古制,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皇帝们越来越需要彰显皇权、展示国家强大的实力,以此整合大一统的帝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汉代丞相萧何,曾经说过一句话:“非壮丽无以重威”,只有壮丽的建筑才能凸显帝王的威严,所以需要把都城、皇城和宫城修建成气势宏阔、复杂深邃的宏伟建筑。只有复杂宏大的工程才能显示统治者的能量和力量,也才能有效地整合族群与国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一直都是以木构建筑为主的时代,建筑的高度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增高。加上五行玄学讲究人的生存空间要脚踏实地、要接地气,所以都城、皇城和宫城就需要通过平面的铺展,通过平面伸展的宏伟、宏大,来实现了它的纪念碑性,成为一个代表皇权的不可逾越的至高无上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老城的中轴线就是这种通过平面宏伟、宏大,彰显皇权的最突出例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明门,到了清朝改叫大清门。它与皇城正门天安门、禁城正门午门为皇城中轴线上的三大中门。大清门除国家大典以外,常年不开,只有皇太后慈驾、皇帝乘舆祭天、出巡,皇后大婚时,才能从三大中门逐门通过,昭示皇帝的天威神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着大明门东西两侧,从南往北各有两排联檐通脊的廊庑,东西各自形成110间廊房。东西两边联檐通脊的廊房从南往北延伸到了现在东西长安街的位置,各自向东西再延伸34间廊房。这就是东西各有144间,总共288间廊房的“千步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步廊在皇城外东、西、南三面围出一个“T”字形的宫廷广场,这里是普通百姓不可进入的皇家禁地,南北向是御道,东西向为天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东西延伸的廊房尽头拐向北面的位置,天街的东西两侧分别修了两道门,东面的叫天安左门,也叫青龙门;西面的叫天安右门,也叫白虎门。两门是通往天安门的必经之路,也是文武大臣进入皇城上朝的必经之路。清朝时期,殿试后中进士的皇榜,都是张挂在长安左门外的龙棚内。中进士的举子从青龙门进入皇城和紫禁城,觐见皇帝加封官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步廊外侧在明清两朝是中央机关衙署的办公地,衙署按文东武西的格局分布。在清朝,左侧有宗人府、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鸿胪寺和会同馆等;右侧有五军(前、后、左、右、中军)、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步廊外侧各个府部司衙署办公场所的建筑大部分是明英宗朱祁镇在扩建北京“京城九门”的同时修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在“T”形广场南端的大明门至正阳门之间,有一块方形场地,横亘着一处纵横如棋盘的街坊,明代围以木栏,清乾隆时改为石栏围挡。这处街坊中间有路通东江米巷、西江米巷(今东交民巷、西交民巷),周围店铺密集,商贾会集,市井繁华,呈方格状,犹如棋盘,故称“棋盘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皇城和向南延伸的千步廊(“T”形广场)阻断了京城中南部东西向的交通。那时,从东城到西城或从西城去东城的老百姓,均须绕道大明门(大清门)前的棋盘街,于是,棋盘街就成了京城百姓在京城中南部交通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棋盘街是明代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棋盘街还是屯兵驻足的营地,每遇皇帝出宫大典时,守护皇宫的御林军先期扎营在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千步廊、正阳门城楼都被烧毁,棋盘街附近的房屋惨遭殃及,周边房屋均被焚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之后,原来千步廊围着的“T”形广场经过系列改造,允许平民进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华门北面的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月1日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新中国在古老中轴线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02、人民英雄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魏长青、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林徽因、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的创作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花岗岩,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镌刻着毛泽东1955年6月9日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03、人民大会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4年,拆除了中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户部刑部等衙署、以及棋盘街等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在1958年8月,为了庆祝第二年的建国十周年庆典,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大规模改扩建天安门广场,并建设包括天安门广场两侧的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重大建筑工程,俗称“十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04、人民大会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05、中国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06、中国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958年天安门广场扩建工程中,正阳门和箭楼被保留下来,拆除中华门,棋盘街及广场上的红墙,理由是妨碍交通。拆除中华门遭到了梁思成等当时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专家的极力反对。在梁思成看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政治地位远大于经济地位,类似中华门这种古建筑必须予以保护。不过那是一个急需发展的时代,一切旧有的障碍都要为此让步,中华门等一批老建筑还是被拆除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07、天安门广场周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以后,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纪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慎重选择,党中央选择了当时的第五种建设方案,即,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可以作纪念堂的序幕,纪念堂和纪念碑保持相等的距离,各成一组建筑,这样,南北有纪念堂与天安门遥相对望,广场中心是纪念碑,东西又有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相称,形成一个完整的广场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个方案中,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基本上就是原中华门所在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08、毛主席纪念堂(南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纪念堂于1976年11月24日奠基动工,1977年5月24日竣工落成,1977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时正式接待国内外来宾和广大人民群众瞻仰毛主席遗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堂是主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台基:高4米,边长105.5米。台基上有大方柱44根,断面1.5米,高17.5米。台基四周是用来自大渡河畔的枣红色花岗石彻起。上面汉白玉栏板上,雕刻着象征江山永存的万年青。1976年11月24日奠基典礼时所埋的基石就在此台基下。基石周围砌进了来自珠穆朗玛峰的石头和浇灌了台湾海峡的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09、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北面正门即北大厅,宽34.6米,进深19.3米,高8.5米。厅内有1米见方的大柱4根,顶上葵花灯110盏,地面铺杭州名产灰大理石。迎面有3米高的毛主席塑像,像背后为巨幅山河图,高7米,长24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天安门广场北侧中轴线上,自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时就一直耸立着高大的国旗杆。国旗杆在1991年进行了更新和升高,新旗杆含地下部分共32.6米,净高度为30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10、天安门与国旗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国旗杆基座共分三层:第一层(内层):四周是高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环绕基座的2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5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国旗基座四周是用56个黄色铜墩连成的护栏,象征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11、天安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由下层城台和上层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在明清两朝,天安门都是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高为33.87米;1970年翻建后高达34.7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12、天安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安门下层是朱红色城台,高13米,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高8.82米,宽5.25米,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台顶部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在城楼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座上为高10多米的红色墩台,以每块重达43千克的大砖砌成。城楼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13、天安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安门的上层是巍峨的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城楼,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大殿内有60根直径为92厘米的红漆木柱,承受着屋顶建筑大部分重力。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梁枋上绘的是金龙和玺彩绘。地面铺的全是金砖。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螭吻、仙人、走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14、外金水桥御路桥、天安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前的护城河叫外金水河,楼前河上有五座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的外金水桥。中间一座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往外两边的,只许三品及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015、华表与天安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在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进深廊间内,除中间的明间之外,左右每个开间都各高悬一盏,总共八盏大型红色宫灯。这是自1949年开国大典后一直沿用的装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识北京中轴线》目录微信号:V-Trip (点击下面链接直接进入)</p><p class="ql-block">01、<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Q3NDUzMg==&mid=2651098373&idx=1&sn=dc429a65d32c4487ae727aec6a7219c4&chksm=bd5599ce8a2210d8da8fa0c9f700d7b8564392537bc91788cecd2dacca0e395424adf6efec9e&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中轴线概念、南起点永定门</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2、<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Q3NDUzMg==&mid=2651098429&idx=1&sn=bed3c8ccf8bdb94cabaff338f3e31b96&chksm=bd5599f68a2210e0e48c811ab7229b536dd714fdde3cff069358117017e0b69fb3181240cc82&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天坛</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3、<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Q3NDUzMg==&mid=2651098453&idx=1&sn=0f8880f432ce567631897adfd411cfe1&chksm=bd55999e8a221088c22ef7963c59b2de0ae70110dc22e36712c43e4f3ec25bccb0d5e628f189&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天桥到前门</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4、前门到天安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5、太庙和社稷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6、故宫(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7、故宫(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8、景山到钟鼓楼</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WpelBld7sUtjm7WlRtsM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