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皮读陶子(49)之“民主教育4”6.28

三皮闲话

<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回到上海的陶先生积极投身民主运动。上海,这个东方都市的最大人海在陶先生到来后,逐渐地掀起了澎湃的民主浪潮。上海各界纷纷邀请先生去作演讲,反内战要和平。</p><p class="ql-block"> 先生于5月作了题为《民主教育》的演讲,对新形势下民主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再次作了阐述,期待大上海能有更多的人投身进来。</p><p class="ql-block"> 先生指出,整个社会需要的是全民组织起来的民主教育,没有一个人可以失去民主教育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先生说,在这万变的社会中,我们还要保住一种好学求进步的精神,我们以往所学的现在都不足以再来教学生,需要自我再教育。自我再教育就是再受民主教育。</p><p class="ql-block"> 先生再次指出,民主教育包括四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民为贵——“教育第一”其实是“人民第一”,只有重视人民的教育才是第一的。</p><p class="ql-block"> 二是天下为公——教育为公、文化为公,不可由任何人据为己有。</p><p class="ql-block"> 三是建立民主的主张——应该集思广益,虚心学习,用民主方法,从各阶层多方面结合而成的主张。</p><p class="ql-block"> 四是自己要说话——既要有自己,更要有别人,要大家商量、大家合作、大家都有饭吃、大家平安、大家共同长进。</p> <p class="ql-block">  先生指出,进行自我再教育,不能没有先生。先生认为,配做我们的先生的人要具备两种资格,一是有真知灼见而无偏见;二是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合于此者是吾师,立志求之,终身敬之。</p><p class="ql-block"> 先生阐述,在各位大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位就是老百姓,一位就是小孩子——我们所教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先生说,我们跟老百姓学习,学习人民的语言、人民的精神、人民的美德,要努力发现人民的痛苦、需要和他们心中的愿望,去学习,才能帮助他们,并为他们服务。“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师”。要虚心向人民学习。</p><p class="ql-block"> 先生说,不拜儿童做先生,就做不好先生,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先生强调,惟独肯拜人民与小孩为老师的人,才能把自己造成民主的教师,也只有肯拜人民与小孩为老师的,那民主作风才自然而然的获得了。而且常和学生在一起,可以青春不老。</p> <p class="ql-block">  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除了谈及上述的两个最伟大的老师外,还论述了如何教学生。</p><p class="ql-block"> 先生指出,要运用民主作风教学生,并与同事共同过民主生活,以造成民主的学校。教育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p><p class="ql-block"> 先生强调,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先生认为,要教学生为民主的小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是“给的教育”,教小孩拿出小小的力量为社会服务。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是毕业后服务,在校时,就要在服务上学习服务。学生最好的服务是做小先生,拿学得的知识教给人。</p> <p class="ql-block">  先生指出,要教民众自己成为民主的干部。小学教师应该是民主的酵母,使凡与他接触的人都发起酵来。让各行各业的人只要一接触或多或少起一点变化,顶少要对民主运动减少一点障碍,顶好是一经提醒便成了民主的斗士,乃至成为民主的干部。发现他们、培养他们,是小学教师不可放弃的天职。</p><p class="ql-block"> 先生强调,“小学教师值几钱?要求提高待遇,争民主奋斗到底!”实现天下为公有我们自己的一份在内。</p><p class="ql-block"> 先生论述,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教学自由,也只有真正的民主实现了才有可能。那就让我们和人民站在一条战线上,争取真正民主的实现,共同创造一个独立、自由、平等、进步、幸福的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  先生在《民主教育》最后谈到,要建立组织——一个社会大学,大家天天在一起,一同求进步。这是先生认为在民主教育运动中要普及大众教育,就必须积极提倡社会大学运动。</p><p class="ql-block"> 在1946年1月15日,重庆社会大学正式成立,推选陶先生和李公朴先生分别任正副校长,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借用《大学》加以修改,阐明了社会大学的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p><p class="ql-block"> 到达上海后,先生依然在为办上海社会大学而奔走,《社会大学运动》一文大概是先生最后一篇演讲稿了,</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重庆社会大学的开学演讲,还是到上海后先生所作的《民主教育》演讲,还是最后一篇《社会大学运动》,先生均指出“大学之要”:</p><p class="ql-block"> 要明白人民的大德,要亲近老百姓,要为人民造幸福。</p> <p class="ql-block">  1.在明民德(而非明德),民德有四,一是觉悟——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的老板,二是联合——联合起来做老板,三是解放——头、手、嘴、眼、时、空六大解放,四是创造——创造新的自己、新的中国、新的社会。</p><p class="ql-block"> 2.在亲民(而非新民),亲民有三部曲,一是钻进百姓队伍与老百姓亲近,二是成为他们的亲人,三是要老百姓承认你的确是他们的亲人。还可以表达为:为人民服务、跟老百姓学习、和老百姓共同创造。</p><p class="ql-block"> 3.在止于人民之幸福——与人民共同造福除苦,所谓幸福有四:福——安居乐业,有自由,有读书机会;禄——丰衣足食;寿——健康有保障,生病有医药;喜——结婚、生儿育女、经济能力,都能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  先生希望大家创造社会大学,以进行有系统之自我学习,武装自己,以争取民主,而不断地为老百姓服务。也只有社会大学与人民幸福打成一片,而后社会大学运动才会成为人人应该参加的富有意义的大运动。</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始终从事生活教育实践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先生自己于1946年5月在上海的《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演讲时进行了回顾,他说“生活教育”第一次提出是在民国七年的南京高师演讲,民国八年是生活教育思想的萌芽,民国十五年几个教师下决心丢掉传统教育下乡去,民国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晓庄学校创立,生活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民国二十年建立山海工学团发明了小先生制,之后成立国难教育社普及大众教育,运用生活教育的力量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民国二十八年创立育才学校实施创造教育,面对抗战胜利新形势,倡导民主教育,为争取民主新中国而不断斗争。</p> <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的危机日益严重,全国人民反对内战、呼吁和平的运动风起云涌,陶先生积极投身此场运动之中。面对国民党当局和特务分子的打压、干扰和破坏,先生没有退缩,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可能进行演讲宣传,义正词严地以铁的事实戳穿反动派的谎言,揭发他们的可耻阴谋,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7月11日和7月15日两声枪响,李公朴、闻一多两位民主战士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各界传闻陶先生将是第三枪。陶先生不为所惧,在回沪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进行了八十多次和平民主演讲,并日夜突击整理自己的诗集。</p> <p class="ql-block">  7月16日给育才学校全体师生写了一封基本上是告别的信。</p><p class="ql-block"> 先生深情的说:“深信我的生命的结束不会是育才和生活教育社之结束。我提议为民主死了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来顶补,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追悼。”</p><p class="ql-block"> 先生寄语全体:</p><p class="ql-block"> 平时要以“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精神培养学生和我们自己,有事则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相勉励。希望年轻学生们,为博爱而学习,为独立而学习,为民主而学习,为和平而学习,为科学创造而学习。</p><p class="ql-block"> 先生这临终嘱托,威武不屈、临危不惧,洋溢着革命的正气,激励着无数的进步青年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解放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25日中午12时30分,先生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抢救无效而去世,山河震恸,大地悲歌,万民痛泣。</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万世师表!</p><p class="ql-block"> 人民的模范!</p><p class="ql-block">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爱满天下”的陶先生,永远是我们追寻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陶先生伟大的爱的灵魂永远发光发热,温暖而且照亮着他的事业和他所爱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爱的大师,永远被天下人所爱!</p><p class="ql-block">(后记):今年春节开始阅读四川教育出版社的《陶行知全集》和《陶行知传》,越读越感觉自己三十五年教育生涯的渺小,越读越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同行知晓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这种知晓不是碎片化、语录化的,而应该是读原文、悟原理。遂从5月6日起,每天导读一至两篇陶先生原文,大多数为引用,用原文释原理;少部分是自悟,只不过是些肤浅的认识罢了。历时49天,暂时告一段落,待好好静思消化后再读第二遍。</p><p class="ql-block">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为未来尽己所能,做一个不想被别人理解的弘道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