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退休后不再有上班的负担,目前时间相对自由,管理好自己的一日三餐和家庭整理,也要费不少时间,因为所有的事我都亲力亲为,肉自己炖、面条自己做、馒头花卷自己蒸、粽子自己包……除此之外,运动锻炼身体也是一部分。也渴望读书,因为有生以来读书太少了,小时候穷没有钱买书读,上学时只知道按部就班为考试而读,工作了成家了疲于生活没精力读,总之读书太少。年近花甲,还没学会读书。现在就是快乐的休闲的读,遇到上面就随便的读什么,没有任何压力和功利。文学的历史的,随便读。那天正好关注儿子的直播,分享《如何阅读一本书》,略读、检视的读、分析的读、深度的读等等读书方法,于我已经不重要了,快乐的读最重要。悔之年轻时读的少,童子功很重要。现在老了也许理解力不差,但记忆力减退,看过记不住多少。</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书柜上也有一部分世界文学名著,基本不拿起来看,图书馆也不去办借书证,最近就是在手机上“微信读书”APP上随便读,一切都是熟能生巧。刚开始读,发现有的可以免费读,更多的要收费,不是你想读什么书搜索的读就行,毕竟有版权受限。慢慢的也懂得一些读书技巧,有的是体验卡可读,有的是会员卡可读,每天读书一小时,一天打卡,两天打卡等都可以领取奖励,可以领体验卡,可以领书币,再用领取的体验卡试读部分会员卡可读部分,用积攒的书币买自己想读的书。每天打开微信读书APP都有不同的活动,翻卡片免费领书,分享阅读免费领书等。以前我根本不在乎这些活动,犹如我网上购物从来不在乎领劵或红包,尤其是拼多多,感觉很烦。现在微信读书享受奖励感觉很好!不怕没书读,而是你读不过来,感叹自己读书效率咋这么差啊!不过读每一段文字就像和书中人对话,好像他说了你想说而不会说的话,你凝视文字也像文字在凝视你。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书可以带你思考,灵魂无限的飞翔。一切只为丰盈心灵,充实生活。读多读少,效率高低、收获多少都无所谓,快乐就好,至少你的内心是平静的</p><p class="ql-block"> 这两天随便看到一本<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慈悲与玫瑰》</b>序言是“唯有你与自己共度一生”这个正符我意就读了,很喜欢。作者是熊培云,随后还百度了一下作者,南开大学老师。摘一段:</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六)孤独的星球与人</b></p><p class="ql-block">过几天,旅行者1号离开地球就要满40年了。如今,它已经冲出太阳系,在200多亿公里以外的星际飘浮。与旅行者1号一起飘浮的还有一张铜质磁盘唱片,上面除了包括《流水》在内的27首名曲、人类生殖图像,还有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据说之所以附载这些内容,也是为回答一个问题——如果地球文明甚至太阳系被某种未知原因毁灭,还有什么能证明人类曾经存在过,并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文明史?</p><p class="ql-block">早在1990年2月14日那天,旅行者1号曾经发回一组照片,一张太阳系的全家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终从这个动作中编译出60帧照片,辑成了一幅太阳系全家福。地球在这张从64亿公里外拍摄的照片中,只是一个渺小的“暗淡蓝点”。</p><p class="ql-block">地球悬浮在太阳系漆黑的背景当中,只是一个孤独的斑点。据此,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其科普名著《暗淡蓝点》中写了这样一段话:</p><p class="ql-block">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所有的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国王与农夫、年轻的情侣、母亲与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德高望重的教师、腐败的政客、超级明星、最高领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球,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p><p class="ql-block">生活不只有面包和玫瑰,还有星空。埋葬星空的人,也会埋葬大地。</p><p class="ql-block">玫瑰让我想到生活的可能,而星空又让我意识到人的局限。</p><p class="ql-block">然而,即使是在最孤独时,人总还是可以回到内心,找回自己独一无二的宇宙。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星空也在仰望我们。</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七)昨日的世界</b></p><p class="ql-block">我这辈子没有发财致富,很大原因是没有跟着人群走。我没有买大房子,一个原因是不想将自己困在里面,仿佛给自己买一个宽敞的监狱。然而,面对这个时代飞升的房价,我也会和许多人一样变得心灰意冷。</p><p class="ql-block">博尔赫斯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而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如果写作可以致富,它客观上当然也可以抵销一些通货膨胀,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p class="ql-block">而我最有激情的事情,仍是思考本身。偶尔也会因为身体不适陷入胡思乱想。冥冥之中,我以为自己是为着上苍的某个使命而来,然而至今毫无进展,完全没有担当大任的迹象,所以我的末日还早着呢。如果上苍真想要我做点什么,却又不给我足够多的时间,那只能怪上苍于我并无诚意,责任并不在我……</p><p class="ql-block">完全是胡思乱想。</p><p class="ql-block">待我的心终于安静下来,我反倒要感谢生命中的种种未完成,正是那些未完成的事情,让我留恋世间。人生若无缺憾,又谈何完美?</p><p class="ql-block">最近几年,心情沮丧的时候,我时常会想起茨威格和他的《昨日的世界》。茨威格把1914年之前的欧洲称为黄金时代。回想我的黄金时代,应该也是在欧洲的几年吧。当时不仅中国与世界在朝前走,我自己的路也越走越宽阔。而且我心无旁骛,一定是要回到中国来的。</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中国评论界很活跃,朋友也多。我曾经不无激动地说——上帝热爱人类,让有理想的人分散在四方。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感觉油然而起。而今,我经历了太多的离散,曾经聚拢在一起的熟悉的亲人与朋友,纷纷离场,或身患重病,或隐身于四方。四海仍在,只是每个人都变成了孤岛。</p><p class="ql-block">与西西弗斯不同的是,年轻时我们努力推石头上山,有着共同的方向。待时过境迁,许多人不再去推动命运的石头,而是直接变成了石头,以各自的方式崩塌而下。上山,下山,从追逐一个顶点到滚进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都变了,也各自散了,有的甚至散到冷若冰霜,老死不相往来。没有一个山谷可以聚拢曾经的一切,更别说从头再来。</p><p class="ql-block">——这样想下去,心情就愈发沮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去国家图书馆复印资料,在地铁里看到一幅画,画面上唐僧师徒四人各拿着一个行李箱,毕恭毕敬地立在了站台上等车。猪八戒还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四位取经者如今像是职场新兵,隐藏于芸芸众生。</p><p class="ql-block">这也许就是芸芸众生的命运吧。年少的时候,谁不想仗剑天涯?如今回首,大部分时间都在空虚的繁忙中度过。</p><p class="ql-block">然而,即使是困顿于冗长的俗务,人生也不是完全别无选择。卡夫卡是保险公司小职员,佩索阿是外贸公司翻译,鲁尔福是旅舍业务推销员,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另有乾坤,去完成各自的使命。</p><p class="ql-block">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如何,这个世界也正是因为种种不确定性才显得如此迷人。倘使一切都是命定,人类就像是一个永远空转的陀螺,变得毫无生气与意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八)向过去告别</b></p><p class="ql-block">想起某一日,同一位年轻人喝酒。言语间忽然聊到从前的一位兄弟。我们曾经是很有些交情的,算是灵魂上的朋友吧。</p><p class="ql-block">“后来呢,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和我渐渐疏远了……”我说。</p><p class="ql-block">“疏远不需要理由,在一起才需要!”年轻人说。</p><p class="ql-block">我心头一惊。是的,离散才是生活的常态,孤独才是人生的真相。</p><p class="ql-block">想起了“断舍离”。从前,“家徒四壁”是个坏词,而现在我总想着扔掉些东西。简单,简单,再简单。你占有的东西越多,你的世界就越小。我感觉自己内心在发生变化,我想用空把自己填满。小黄车、公共图书馆同时在侵蚀我的私的观念。私有的行囊太沉了,沉重的肉身已经背不动它。我甚至开始领悟一无所有妙不可言。不是目空一切,是心空一切。旅行之美就在于你只要全心感受而不是拥有这个世界。当我远走异国他乡,我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肉身与心灵。</p><p class="ql-block">我曾经说,世界给我的最大的慈悲,是“除了人,我别无身份;除了美,我一无所知”。此刻,当我回首往昔,纷至沓来的不再是生命中的聚散离合与时代的起落沉浮,而是我有限生活的一点感悟——疏远谁也不要疏远自己,唯有你与自己共度一生。而我能够回报这个世界的,就是带着几粒慈悲和玫瑰的种子,真实地生活。</p><p class="ql-block">自救乃第一天理。如果有一天,我愿意牺牲生命,那也是因为我觉得人生非如此不可。我相信那时候我是幸福的。我尽了我的本分,成全了我所需要的尘世的意义,但不认为我对他人有何恩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走到生命的尽头时,我将要说,祝福吧,安静地休息!安息吧,我的脑袋!安息吧,我的双脚!你们都辛苦了。走过的道路是艰苦的,坎坷不平的。可是,无论如何,那是一条美好的道路。在那条道路上,即使一步一个血迹,也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少的时候,有幸读到罗曼·罗兰的这段话,不知道被打动多少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慈悲与玫瑰》</b>是写给每一个孤军奋战者的书。今晨四时起,续写这篇长序。其间小睡片刻,我又一次梦见自己飞上了漫长的高坡,下面绿草如茵。而此刻,我坐在闹市的咖啡馆里,耳畔再次响起了《如歌的行板》。一个人进山找神,找了一辈子,最后才知道山顶上的那个神就是他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