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的流年记忆

李正桓

<p class="ql-block">  今早,夫人拿出一张老照片让我看,突然间勾起了我对往日的回想!</p> <p class="ql-block">一张泛黄的照片,轻轻拂去岁月的尘埃,那是我们90年代初的全家福。照片中,我们兄妹六人和我们下一代同父母俩位老人齐聚一堂。父母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骄傲的笑容。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下了一个家庭的团聚时光,更是我们家族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出生在上个世纪之初,经历了新旧社会的变迁,父亲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普通的一名离休干部,他的一生正值社会的变动和变革期,经历了新旧社会的变迁,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履历,受到新旧社会的冲击和磨难!近六十岁到了快退休的年龄才实现自己一生的追求和夙愿,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大字不识一个,但料理起家务来是一把好手,从新中国成立至七十年初期她靠着父亲那微簿的工资把整个家庭维持的井井有条,保证了全家人生活的正常运转!</p> <p class="ql-block">  作为家中最小的一员,我深感自己沐浴在父母和兄弟姐妹无尽的爱中。我们的父母,经历过新旧社会的变迁,却依然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馨而充满爱的家。</p><p class="ql-block"> 现在,照片上的父母、二个姐姐和大姐夫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的只是我们无尽的思念。如今的我也已经年近七十,但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都会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那些欢声笑语和家的温暖。</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第三代,共十七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步入老年或壮年,大姐的四个子女有三人己经退休,余下的十四人各自为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他们分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为了生计而奋斗。每当想起他们,我都深感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们是这个家祖的未来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的团聚变得越来越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圈子,对待人生的观念和处事方法也有了不同的认知。这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的相聚时光,也更加意识到维持大家庭团结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维持大家庭的团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沟通和交流、团结和奉献!一个人的思维定式和格局大小是决定你人生幸福的指数!得与舍两者之间,必须做到舍在前得在后。凡事做到只求奉献不求回报!这才是亲情的再现!做人要讲情感,以真情来维系亲情,最后得到的才是真正的温暖和幸福!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充实和满足!</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说,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家的温情永远不会改变。这张全家福不仅是我们过去的回忆,更是我们对未来的期望。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相聚的时刻,让家的温暖和幸福永远伴随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这张全家福它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照片,更是我们家族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我们兄弟姐妹共同成长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我再次凝视这张90年代初的全家福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温馨而简单时代!</p> <p class="ql-block">  维持大家庭的团结,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珍惜彼此间的亲情和感情。并应该时常联系、相互关心、互相帮助,让这份亲情得以延续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这一家人能够一直和睦相处、幸福美满。</p> <p class="ql-block">二0二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于通州</p> <p class="ql-block">李正桓:字敬德,号桓庐居士、敬瓛斋主人。1956 年生于安徽太和,大专文化,长期居北京。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通州区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协会会员、北京石齐画院画家、中国徽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先后就学于北京画院石齐新中国画画家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理论研究与山水画创作高研班,师承北京画院石齐老师、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张培武老师、现拜师于著名山水画家韩绍先老师,作品先后被《中国书画报》等刊物选登,其山水画并多次在全国美展中入围或入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