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井冈山斗争,开创了中国革命崭新的纪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3年6月,诞生后第二年的中共三大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独立性的决议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举行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0多位中国共产党员代表为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事业而参加了“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会选举产生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张国焘、于方舟、韩麟符、沈定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此,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新建了各级国民党党部、开办了黄浦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和进行了北伐战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被派往统辖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等地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参加工作,1925年10月起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因病逝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5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国民党内逐步形成以蒋介石、戴季陶、胡汉民等为代表的新右派。这些变化了的情况使国共合作的关系出现凶险,也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前途可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等人的影响下,对此及进一步的危险却缺乏警惕而一再退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于1925年12月1日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重要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到两个月,蒋介石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并通过了《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在国民党省、市以上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也因此不再担任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逐去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后于1927年3月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叛变革命,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一时间中国大地处处血雨腥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那时候,我们也没有准备打仗。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举行了中央“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著名的论断,会议作出了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正确决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中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到湖南经实际调查研究后,提出了二个决定性的意见,就是秋收起义“树什么旗?走什么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说:“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这一点我在鄂时还不大觉得,到湖南来这几天,看见唐生智的省党部是那样,而人民对之则是这样,便可以断定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从8月18日起出席湖南省委会议,对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都发表了重要意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举什么旗的问题。因南昌起义时,按中共中央决定还是打的“国民党左派”的旗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坚决主张:湖南秋收起义时“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不能再照“八七会议”规定的那样打“左派国民党旗帜”。毛泽东和湖南省委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明确的秋收起义纲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此纲领,毛泽东在1936年延安时回忆着对斯诺说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那里的纲领,要求下列五点:(一)省的党组织同国民党完全脱离关系;(二)组织工农革命军;(三)没收大地主以及中、小地主的土地财产;(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党的共产党力量;(五)组织工农兵苏维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于是,中国大地才有了“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这霹雳一声振天响的秋收起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旗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的这首《西江月·秋收暴动》诗词,用寥寥50字,真实地再现了1927年秋收起义那段“霹雳一声振天响”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秋收起义原计划是兵分三路会攻长沙。但起义部队不到一周便各路受挫,人员由5000人锐减到不足2000人。毛泽东审时度势作出放弃攻打长沙、转兵文家市的决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毛泽东说: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到山上去,和农民一起,进行土地革命,保存和发展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毛泽东的耐心说服,起义部队终于南下向着井冈山进发,这就是“文家市转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家市转兵”,是秋收起义由失利到胜利的伟大转折,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兵的成功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家市转兵”后,1927年9月26日秋收起义部队一举攻克莲花县城,从牢中救出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百多人,又打开县政府粮仓把粮食分发给贫苦群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9月29日,部队来到永新县三湾村,当晚,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经讨论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同时把已经不足一千人的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在延安的毛泽东回忆说:这个早期的革命军队……当时的军纪很坏,政治训练的水准很低。军中有许多动摇分子,所以“开小差”的人很多。当这一小队人最后爬上井冈山时,军队只有一千人左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三湾来到宁冈古城,当天就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参加的还有前来联络的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和井冈山农民自卫军袁文才部文书陈慕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天的会议决定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在工农革命军中进一步贯彻“三湾改编”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会议后的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即到宁冈大仓村去会见袁文才,毛泽东从绿林重义气、多猜疑的特点出发,只带了几个随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袁文才原来还有些怕,还真预先在林家祠堂埋伏下二十多人,二十多条枪。见到毛泽东只来几个人,他就比较放心了,埋伏的人始终没让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见面后,毛泽东说明是由江西省委介绍来找他们的,双方谈得很投机。他们谈论着革命的未来,谈论着对敌人的斗争,谈论着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交谈的过程中,袁文才渐渐感受到了毛泽东不仅是一个革命者,更是一个有着宏伟抱负的领袖人物,于是决心跟毛泽东干革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谈时,毛泽东当场宣布送给袁文才农民自卫军一百支枪,这更使袁文才很受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袁文才向毛泽东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随即回赠给工农革命军六百块银元,并同意革命军在茅坪建立后方医院和留守处,还答应上山做另一支农民自卫军王佐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谈的第二天,1927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分两路到达茅坪,袁文才带领农民自卫军和当地群众热烈欢迎,更是早已碾谷备粮、腾屋备菜,极尽地主之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袁文才的大力帮助下,工农革命军在茅坪攀龙书院设立了红军医院,安置了伤病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步云山象山庵设立留守处,作为与各处的联络地点。又留下了军官队留驻茅坪、大陇一带开展群众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久,又应袁文才的要求,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党员军事干部到袁文才部队里帮助他们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工农革命军和袁、王部队的关系一天天密切起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攀龙书院位于井冈山茅坪村西,始建于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是一幢三层土木结构楼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10月7日红军上井冈山后,一、二楼为红军医院的治疗室、药房和病房。三楼为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办公室,当晚,毛泽东就在这里召开永新、宁冈、莲花三县部分党员的会议,要求他们回到原地,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在斗争中迅速重建党的各级组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攀龙书院三楼后来还是湘赣边界特委办公室,内设组织科、宣传科、秘书处等机构。1928年夏才迁至茨坪北山脚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率部进驻茅坪时,秋收起义部队一路征战,伤病员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在袁文才的帮助下,毛泽东委派卫生队党代表何长工在攀龙书院创办了这一红军第一所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医院有六七名医生,几名看护,连同担架员约20来人。设医务室、看护排、担架排、事务排,可收治伤病员40至5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医院的条件虽艰苦,但毕竟给伤病员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治疗、休养场所。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多数伤病员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得以重返战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象山庵位于茅坪乡半冈山。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927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在此设立后方留守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1月,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部署边界党组织重建工作。后来,边界特委印刷厂和红四军机炮连亦驻扎于此。1928年,中共湘赣边界党、团训练班也曾多次在这里开办,培养了大批党政军杰出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斗争时期,这里是红军中党、政、军机关和湘赣边界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茅坪稍作休整后,毛泽东把医院和留守部门请袁文才代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率领工农革命军到井冈山周边去熟悉情况、打游击,开始了开展武装斗争、建党建军、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等武装割据的井冈山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10月13日,毛泽东率军抵达酃县水口村,在这里发展了一批党员,并指示酃县党组织派来接头的同志,酃县要赶快扩大党的组织,扩大农民协会,组织武装暴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10月下旬,井冈山茨坪的农民自卫军王佐派人接应工农革命军上山,在途经遂川荆竹山的村边时,毛泽东向部队讲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要求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同时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了茨坪,受到王佐的热情接待,毛泽东也与王佐进行了深入的宣传交流,革命军在茨坪休整几天后回到茅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期,正好国民党的李宗仁和唐生智两军阀之间爆发战争,井冈山周围国民党兵力空虚,这是工农革命军向外发展的好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县城。这次毛泽东因为脚背被草鞋磨破而溃烂,没有随军前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队在茶陵一个多月并没有做群众工作,虽成立了人民委员会,县长是部队派的,但其他机构人员仍是旧的,依然坐堂审案,派款派捐靠商会,群众很不满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立刻回信,要他们改变做法,要做群众工作,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工人谭震林被选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这是湘赣边界的第一个工农兵政权,工农革命军还帮助茶陵组织了农民赤卫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也从这件事中接受了教训,又及时明确提出了革命军队应当担负起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攻克遂川,毛泽东进城后不断了解群众对部队的反映,发现了不少问题,于是对部队宣布了六项注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至此,在创建人民军队道路上,在已有的“三大纪律”、“三大任务”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在遂川时还总结经验提出了“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在重视建党建军的同时,对建立和健全政权这个问题,也是看得很重,抓得很坚决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遂川,毛泽东指导中共遂川县委书记陈正人起草了《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三十条,在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上通过后进行了实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临时政纲》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之后,更成为井冈山以至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蓝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三十条内容具体有如下规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召集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并选举正式人民委员会,为全县执掌政权的机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工农平民从前的欠债、欠租、欠税、欠捐,一律停止偿还和缴纳”,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2月初,在茨坪的店上村李益茂住房中成立了直属中共遂川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的“中共新遂边陲特别区委员会”和“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并冈山根据地内成立的第一个特区政府。首任区主席是李尚发,共有七个委员,即土地委员、财政委员、组织委员、经济委员、军事委员兼区赤卫队队长、宣传委员、文化委员兼区秘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遂川县委书记陈正人兼任特别区政府的党代表,中共特别区委的首任区委书记是肖万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特区委和特区政府成立后,便相继建立下辖的茨坪、土岭、下庄、行州、梨坪、白银湖、坳下、茅锡坪、大小五井和荆竹山十个乡工农兵政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乡也都建立党支部以及暴动队、少先队、儿童团和妇女会等各种群众组织,把群众都充分发动、组织和武装起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进行了插牌分田的土地革命、配合红军修筑五大哨口工事、储运粮食、建设红军医院、办红军造币厂和被服厂以及支援前线、救护伤员等,为建设和巩固井冈山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旧址位于茨坪店上村,青瓦屋面,干打垒土木结构,座西朝东,面积为315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遂边陲”就是当年永新、遂川两县交界的井冈山区,纵横各50余里,有大小几十个自然村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遂边陲特别区委和特别区政府从1928年2月成立,至1929年1月反“会剿”失利结束,反“会剿”以后又恢复,直至1930年2月,这也是井冈山根据地各地政权建设及运行的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因国内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受挫失败后,国民党当局误以为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已经消灭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无足轻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万安起义和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先后攻占茶陵和遂川县城,使国民党江西当局受到很大震惊,于是发动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进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得知赣军一个营进驻宁冈新城后,毛泽东在1928年2月4日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从遂川赶回井冈山,制定了利用晨雾发动袭击、围三阙一、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作战方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2月18日,经过数小时激战,工农革命军攻占宁冈县城,全歼守军一个营和宁冈县靖卫团,俘虏近三百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的第一次“进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对国民党正规军的第一个歼灭战。当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把俘虏押回宁冈砻市时,途中出现过打骂俘虏、搜俘虏腰包等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俘虏那么多敌军,该怎么办?这对工农革命军来说又是个过去没有经验的新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发现这个问题,立刻提出优待俘虏的政策。他向广大指战员说明,国民党军队中许多士兵是被作为壮丁抓来的穷人,不应该打骂他们,而要进行说服,教育他们反戈一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也明确宣布:工农革命军不杀、不打、不骂俘虏,不搜俘虏腰包,对伤病俘虏给以治疗,经过教育、治疗后留去自由,留者开欢迎会做革命军战士,去者开欢送会并发给路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就是这样从革命活动实践中“实事求是”,不断创立完善建党、建军、建政权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2月中旬,袁文才、王佐部队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团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样,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仅四个月余,工农革命军由不足一个团发展为一师两个团,并摧毁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旧政权,成立了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委,酃县特别区委,莲花特别支部,各县的区、乡两级大都建立起党的组织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打开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刚起步需巩固发展的时候,1928年3月初,中共湘南特委的代表来到井冈山贯彻中央的“左”倾盲动指示,命令毛泽东将部队开向湘南,配合湘南暴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并把中央:因毛泽东“右倾”躲在井冈山上而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决定,误传为“开除党籍”,使毛泽东一度成为“党外人士”,只能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毛泽东也只能率部队下井冈山,经宁冈砻市到湖南酃县中村后驻军打探湘南暴动消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也利用部队在酃县中村打探湘南暴动消息的同时,进行了部队政治整训和土改试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得知湘南暴动已失败,而参加湘南暴动的朱德、陈毅已率领湘南暴动的队伍向井冈山而来,就派部队前去配合突围和接应上井冈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至1928年4月24日前后,毛泽东得知朱德率部己到达宁冈砻市,才率部队返回宁冈砻市,同先两天到达的朱德、陈毅的部队会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朱毛会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就因如此,井冈山根据地因革命军主力外出而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一个多月,地主豪绅依仗反动军队的势力,到处捕捉杀害共产党人、农会干部和革命军家属,烧毁房屋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在宁冈砻市会师后,当天就在龙江书院举行了两部营以上干部会议,确定将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下辖六个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决定,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兼28团团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后,在中共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第四军军委,毛泽东当选为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5月4日,在宁冈砻市举行朱毛两军会师庆祝大会。毛泽东讲话祝贺两军会师胜利,并代表第四军军委宣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要求全军每个指战员认真执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朱德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十六字基本原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朱毛红军的会师,大大地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力量,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打退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进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5月中旬和6月下旬,第四军又接连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两次“进剿”,有力地促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6月,按中共中央规定,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5月20日至22月,经中共江西省委同意在井冈山上的茅坪由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60余人,会址原为“谢氏慎公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总结创建并冈山根据地的经验,批评右倾悲观思想,反对逃跑主义,重申建设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方针,提出深入土地革命,加强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的工作报告初步回答了一些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毛泽东为书记。因此,由陈毅接任了中共红四军军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统一领导边界各县工农兵政府,在宁冈茅坪建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袁文才任主席,下设土地、军事、财政、司法四个部和工农运动、青年、妇女三个委员会,使工作全面展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边界各县、区、乡工农兵政府都成立土地委员会小组,领导土地革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6月23日,红四军又取得了龙源口大捷,击溃赣敌两个师,攻占了永新县城,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有一位持手枪冲锋的红军塑像,铭牌上镌刻着:“肖劲,黄埔三期,二十八团三营营长,1928年6月23日,在龙源口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2岁”,此时林彪为一营营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统计在井冈山斗争的两年零四个月中,共有4.8万余人为革命捐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龙源口大捷后,革命根据地扩大到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分,遂川的北部,酃县的东南部,茶陵的西南部,总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的边界在毛泽东领导下,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都有很大发展,以分田为中心内容的土地改革在边界范围内全面展开,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广大农民从分得土地这个活生生的事实中,看清了红军确实是为他们的利益奋斗的,用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里的话来说:“是为边界全盛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新县在井冈山地区各县中,人口多,经济发达,有兵源,有粮食,有给养,又有宁冈作为后方。毛泽东决心抢在国民党军队反攻前,争取以一个月时间把永新根据地建设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毛泽东从军中抽调出大批干部和遂川、茶陵、酃县的负责人集中在永新一县加紧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自己也三次到永新县西乡的塘边村,先后住了四十多天,调查研究,领导分田,并总结了塘边的分田经验,制订了分田临时纲领十七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井冈山发生了“八月失败”事件,对此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成分是宜章农民)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情绪,因而招致边界和湘南两方面的失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军数量上约损失一半;边界则被焚之屋、被杀之人不可胜数,各县相继失陷,至今未能完全恢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月失败”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元气大伤,遭受了如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描述的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军队还乡烧杀抢掠、反攻倒算,所谓“我胡汉三又回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且,时值秋收,根据地的农民刚分得土地上待收未收的庄稼粮食都化为了幻影,成了“农民分田,地主收粮”的败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这也造成了有几千战士的红四军粮草供给更困难了,这也许成了4个月后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开辟新根据地的诸因素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月失败”事件起于1928年6月26日,湖南省委致信边界特委:省委决定红四军攻永新敌军后,立即向湘南发展,泽东同志须随军出发,省委派杨开明同志为特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永新县城主持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进行讨论,省委特派员也参加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议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四军仍应继续在湘赣边界各县作深入群众工作,建设巩固的根据地。有此根据地,再向湘、赣推进,则红军所到之处其割据方巩固,不易为敌人消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后的1928年7月4日,毛泽东代表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给湖南省委写了报告,陈述了六条不能冒进湘南的理由,请省委予以新的决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到了7月中旬,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向井冈山发动第一次“会剿”,红四军分两路反击,其中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的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这一路被鼓动进湘南,后二十九团溃散,红四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王尔琢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毛泽东率第三十一团第三营日夜兼程南下,于1928年8月23日在湘南桂东接到受挫后回归的第二十八团一起返回井冈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月失败”事件让井冈山革命根据元气大伤,但其中也有闪亮点就是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8月30日,湖南国民党军吴尚部两个团从山下的源头村沿小路向黄洋界发起猛烈进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留守井冈山的红四军第三十一团第一营的两个连守卫着黄洋界哨口,战士们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凭险抵抗,打退了敌人的数次猛烈进攻,后来用仅有的一门迫击炮,打中敌军冲锋密集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敌军指挥官在久攻不下的战况下,又惊受迫击炮攻击,以为红四军主力已回井冈山,立刻命令部队撤退,红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卫了并冈山上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听到这个喜讯,写下了我们都熟知的《西江月·井冈山》这诗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10月下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的黄洋界上有纪念碑、迫击炮、哨所营房、战壕等参观纪念地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洋界纪念碑有竖碑、横碑两座,立于黄洋界山顶,外表都是青石碑身、汉白玉碑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竖碑的正面镌刻的是毛泽东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背面镌刻着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横碑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诗词全文,背面镌刻了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洋界哨口工事是1928年4~5月间,红军利用黄洋界的天然地势,建立了三个防御工事,分别控制茨坪通往茅坪、大陇的小路,阻击江西永新和湖南炎陵方向来的敌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个工事互为犄角,相互呼应,组成黄洋界哨口工事,我们在现场还能看到一段战壕,黄洋界哨口工事是黄洋界保卫战的主要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还复原陈列着黄洋界保卫战用过的迫击炮和按原貌恢复的滚木垒石,告诉我们那近百年前曾有的战火硝烟和英勇的战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洋界哨口营房原是一家客栈,1923年倒塌,1928年夏天,红四军在原客栈遗址上建造哨口营房,建造中,毛泽东、朱德曾路过这里,并与建造营房的工人亲切交谈,鼓励他们尽快把营房建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8月,营房建成后,红四军平时有1个排的战士驻守。战士们睡地铺,盖稻草,吃红米饭、南瓜汤,坚守黄洋界哨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2月,营房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63年按原貌修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9月8日,毛泽东率领部队离开桂东,先后攻占遂川,收复宁冈全县,于9月26日回到井冈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军主力从湘南回师井冈山后,边界工作逐步恢复,为了总结井冈山一年来的斗争经验和进一步明确党的任务,1928年10月4日至6日,在宁冈茅坪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议由毛泽东主持,出席大会的有地方党和军队党的代表一百多人,会议历时三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和《边界各县党的改造与建设》等决议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案的第一部分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为中共最终确立适合中国特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议还讨论了毛泽东起草的《井冈山土地法》,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和修改,在12月间正式加以颁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井冈山土地法》,是1927年冬天到1928年冬天一整年内井冈山地区土地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是在几个县范围内实行土地改革实践的总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土地法》规定:分配土地,主要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一般以乡为单位进行分配,遇特殊情况时得以几个乡或区为单位;分配后,主要归农民个别耕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有了这《井冈山土地法》,根据地内的土地革命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文件、文章大都是在茅坪八角楼的灯光下和茨坪旧居里思考创著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包括《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二篇集中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光辉著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上的八角楼毛泽东旧居,是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在茅坪期间,居住和办公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角楼是二层的砖瓦房,八角楼之名,是源于为上下楼梯的光线明亮,而在楼梯顶上修建有八角形图案的明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斗争时期,八角楼楼上住着毛泽东,楼下住着朱德,还有红四军前委工作人员江华等,江华曾任茶陵县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曾任浙江省委书记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住的那屋也不大,屋内陈设很简单,没什么贵重东西,唯一显眼的就是一张书桌,现楼上陈列的床架办公桌、茶几、靠椅都是原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角楼外有条小河,清澈见底,名叫茅坪河,毛泽东在闲暇之余,会到河边散步、看书、思考问题和找群众访问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河边有棵长在石缝里的枫树,现在已是大树成荫了。毛泽东曾借此打比喻说“这棵枫树,长在石缝里,长大后,竟把石头撑开了。我们闹革命,现在力量虽然弱小,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撑破蒋介石反动政府这块大石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的话富有哲理,意义深长,对激励红军战士和群众的斗志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朱德开创的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就如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大革命失败、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而处境艰难的广大革命者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所说:“边界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后的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根据地革命力量更大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使得国民党反动派更加恐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1月1日,国民党成立会剿总部,调集江西4个旅、湖南3个旅,共计18个团,约3万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根据地逼进,发动了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局势,1929年1月4日至7日,毛泽东在宁冈县柏路村主持召开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60多人出席了会议。(注:1928年6月,中共六大召开,毛泽东缺席大会却被选为23位中央委员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路会议历时四天,传达和讨论中共六大决议,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写给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会议重点讨论如何粉碎敌人的第三次“会剿”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议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战略,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红五军主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内线和外线相互配合的办法来打破敌军的“会剿”,保卫和发展根据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1929年1月的一场大雪后毛泽东、朱德就率领红四军主力三千六百多人,下了井冈山,出击赣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晚,歼灭遂川大汾的国民党守军一个营,突破了封锁线,接着继续南行击溃沿途的地主武装,不战而占领没有国民党正规军设防的大余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国民党的追兵很快追来,为了避免硬拼和争取主动,红四军主力采取盘旋式打圈子的做法,撤出大余后,经过粤北的南雄,再转入赣南的信丰、安远、寻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2月9日到达瑞金以北约30公里的大柏地隘前地区,决定抓住敌第十五旅两个团孤军冒进的弱点,利用大柏地有利地形,集中兵力予以歼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敌军钻入红军事先布好的麻子坳口袋阵,这是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后的关键一仗,尽管红军弹药缺乏,体力疲惫,指战员还是拿起刺刀、石头、枪托同敌军拼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朱德军长带队冲在前头,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这时也提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柏地这场鏖战自当日下午三时激战至次日正午,才将敌击溃,俘虏800余人,缴获枪支800余支、机关枪6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役是红四军进入赣南闽西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这也是赣南、闽西的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始。后来在1933年夏毛泽东再次经过大柏地,回想起当年的激战,记忆犹新,就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诗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柏地战斗胜利后,红四军主力乘胜在1929年2月13日进占宁都县城,接着,在17日抵达东固,同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会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在东固传达讲解了中共六大的决议,听取了当地党组织和军队负责人对东固斗争情况的介绍。红四军在东固休整了一个星期,东固成为红四军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重要出发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东固还得知了井冈山已在国民党军队围攻下失守,彭德怀已率部队突围下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2月25日红四军离开东固沿赣闽边界转移。这时,蒋介石同控制两湖地区的桂系军阀之间的战争已一触即发,正是红军创建根据地发展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进入闽西长汀县境内,在四都镇击溃郭凤鸣部一个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月14日,红四军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经过半天激战,歼敌两千余人,缴枪五百余支,击毙旅长郭凤鸣,乘胜占领长汀城,揭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序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在长汀确切地获知蒋桂开战后,就决定抓住机遇在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开创武装割据的革命根据地,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毛泽东、朱德在长汀对红四军进行了整编,把原来团的建制改为纵队,成立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纵队,由毛泽东兼任政治部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4月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驻江西瑞金,同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会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4月11日,毛泽东在于都县城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同意彭德怀率部回井冈山,恢复湘赣边界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议还决定红四军主力在赣南实行近距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地方武装,建立红色政权,巩固并扩大赣南革命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后,毛泽东率领第三纵队到兴国县城,分兵发动群众,并开展社会调查,指导建立兴国革命委员会,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1929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赣南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在于都、兴国、宁都三县建立起县级革命政权,群众初步发动起来,赣南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初步形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5月23日红四军再次入闽奔袭龙岩县城,将守军陈国辉部一个营全歼。5月25日攻占永定县城,成立闽西第二个县级革命政权——永定革命委员会,由张鼎丞任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6月3日,再占龙岩,成立龙岩县革命委员会,由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任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红四军在赣南、闽西期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精神,于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田会议”召开前的1929年12月3日始,红四军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新泉整训”,全军4个纵队4000多人都参加了集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针对红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陈毅负责政治整顿,朱德负责军事训练,为古田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继“三湾改编”后进一步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也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田会议”上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党在同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通过了多种决议案,这些决议案系统地解决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那峥嵘岁月中,毛泽东也留下了两首著名的诗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平乐·蒋桂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采桑子·重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11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共计2年零4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斗争,在“大革命”失败,全国处于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中,锻造了中国共产党,锻造了人民军队,亮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井冈山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说: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6年2月,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工作时说: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集《追寻井冈山斗争足迹》到此要和各位再见了!谢谢各位的分享和鼓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注:资料来源《中共党史》《毛泽东传》《博物馆展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