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的宗教底色

江风明月

<p class="ql-block">西欧历史很有趣:1517年德意志地区的马丁.路德贴上《九十五条纲领》掀起了欧洲现代宗教革命的序幕;1848年德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掀起了轰轰烈烈被资产阶级视为洪水猛兽的近代共产主义思潮。</p><p class="ql-block">工业革命开启造就了资产阶级的崛起,随着工人阶级群体的迅速扩大,贫富差距和不平的巨大鸿沟造就了利益阶级之间剧烈的斗争。在西方社会,这场阶级斗争最终的结果如同宗教革命一样最终理性选择了妥协:既得利益阶层与反抗阶层达成妥协,诞生了工会组织,为普通国民提升社会福利待遇使得社会矛盾逐渐缓和社会也得以稳定可持续发展。阶级之间妥协的结果保障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稳定性也提高了普通大众得生活水准与生命价值,结果是皆大欢喜形成了法治社会和利益共同体。宗教革命的结果就是教皇承认宗教自由,民众有选择信仰天主教或者新教的自由,反而维护了天主教的存续机会。</p><p class="ql-block">无产阶级为何要反抗?因为他们也期望过上好日子。什么是好生活?资产阶级的生活模式是令人向往的。所以当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成为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者时,面临着巨大的矛盾:难道还要继续过上原来受压迫的苦日子?还是过上如资产阶级的好日子?</p><p class="ql-block">《共产党宣言》的来源于采用教义问答形式的初稿《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是具有犹太血统的基督教徒,他本人接受过基督教洗礼。基督教的内核就具备批判思辨和反抗的传统,马克思所构思和设想的新党派某种意义上如同《九十五条纲领》,跟宗教革命纲领一样具备跨越国界的崇高宗教性质。</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把共产党这套带有宗教性质的组织模式本土化之后就极大地改变中国人原来如一盘散沙毫无组织战斗力的民族特性,提升了国人的宗教性和使命感,正如基督教内涵的勇于抗争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当把共产党的使命跟国家利益、时代利益和人民利益结合统一起来的时候就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斗争精神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所不具备的,积极乐观的主观精神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顺应环境自然,是阴柔的,而不是如同共产党人般的有刚强意志的阳刚意气。</p><p class="ql-block">每次当领袖能够很好地将党的利益跟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时代利益结合起来的时候,共产党人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社会就欣欣向荣,如改革开放顺应时代和民心所向,国力就快速提升;当每次领袖把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凌驾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时代利益至上时,就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量,使得生产力快速倒退,如文革灾难。宗教精神使得创造的力量很大,也使得破坏的力量很大。苏联也是宗教精神跟政治的大一统结合,跟西欧的宗教与国家政权的分裂制衡有海绵体的缓冲不同,苏联的政教合一的庞大体系缺乏自我革新和调整的机制,结果就产生系统性瘫痪解体。正所谓:“上帝要让其灭亡,必让其疯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