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文学领域中,记叙文和散文各具特色,然而个别审核人员却对它们的区别分辨不清,着实令人遗憾和担忧。</p> <p class="ql-block">记叙文宛如一部精心拍摄的纪录片,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按照时间、空间或事件发展的顺序,层次分明地记录生活的真实片段。例如,《背影》这篇记叙文,作者朱自清以朴素的文字,详细地叙述了父亲在车站送别“我”的情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如“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把父亲对“我”的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感人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而散文,则似一幅挥洒自如的水墨画,结构自由灵活,不受固定顺序和框架的限制。它以作者的情感和思绪为画笔,自由地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像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从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描绘了紫藤萝花的繁茂和生机勃勃,“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接着,作者由花联想到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和挫折都不足为惧,从而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p> <p class="ql-block">在审核工作中,若混淆这两种文体,就如同观赏画作时错把水墨画当成素描,或观看影片时误将纪录片当作艺术短片。</p> <p class="ql-block">这种混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对于创作者,精心之作可能因误判而得不到准确评价和定位,感到委屈与困惑;对于读者,也可能在阅读时产生误解,难以领略作品真正的魅力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记叙文和散文在写作手法上存在诸多差异:</p><p class="ql-block">1. 结构组织:记叙文通常有明确的时间、空间或事件发展顺序,结构严谨,如《一面》以作者与鲁迅的见面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依次描述了“我”在内山书店与鲁迅见面的过程;散文则结构自由,“形散神不散”,例如《故都的秋》,作者围绕“故都的秋”这一主题,自由地描写了古都的秋景、秋味、秋意等,看似松散,实则都在表达对故都秋天的喜爱和眷恋之情。</p><p class="ql-block">2. 叙述方式:记叙文多采用客观、平实的叙述,注重事件完整性和逻辑性,像《狼牙山五壮士》客观地叙述了五壮士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散文叙述更主观、个性化,作者可自由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如《白杨礼赞》中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抒发了对北方抗战军民的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3. 描写重点:记叙文重点描述事件经过和人物活动,使读者清晰了解事情全貌,如《记一次拔河比赛》会详细描述比赛的过程和参与人员的表现;散文更侧重对情感、感受、心理等内在体验的描写及对细节的独特挖掘,《荷塘月色》中细腻地描写了夜晚荷塘的景色以及作者的心境。</p><p class="ql-block">4. 语言风格:记叙文语言简洁明了、准确流畅,以传达信息为主,如消息、通讯等;散文语言往往更具文采和表现力,修辞手法运用较多,如《春》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p><p class="ql-block">5. 主题表达:记叙文通过事件本身揭示主题,相对明确直接,像《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讲述“我”小时候一次冒险并最终脱险的经历,表达了在困难面前要勇敢迈出第一步的主题;散文主题常常含蓄隐晦,需要读者自行感悟领会,例如《济南的冬天》,作者不仅仅是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更蕴含着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p><p class="ql-block">6. 取材范围:记叙文取材较为具体、单一,常围绕一个核心事件或人物展开,如《我的母亲》主要围绕母亲的一些事迹来写;散文取材广泛,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角度入手,展现作者的所思所感,像《谈生命》以“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为喻,多角度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为避免此类情况,审核人员应提升自身文学素养,深入学习并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与规律。要像敏锐的猎手,精准捕捉记叙文的真实脉络和散文的灵动情感。唯有如此,我们的文学创作环境才能更公正、清晰,让每一篇优秀作品都获得应有的认可与尊重,使文学的天空愈发澄澈明亮。期望每位审核人员都能秉持专业、负责的态度,为文学的繁荣发展把好关,莫让审核失去准星,让文学的光芒璀璨绽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