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就用美篇工作版","guide_search_desc":"海量模板范文,一键做同款 工作就用美篇工作版","img_beautify_switch":1,"ad_free":0,"text_direction":1,"template":{},"container":{},"redirect":{"redirect_type":1,"img_url":false,"link_url":"/wap/downloadpage/backpage","button_bg_color":false,"button_desc":false,"redirect_desc":false},"edit_date_str":"更新于 2024-06-28","current_time":1743811780,"font_name":"","rcmd_meipian":0,"hide_article_link":0,"from_wechat":false,"music_name":"","origin_status":0,"password_v2":"","font_id":0,"title_style":"","rich_text_title":"","enable_download":1,"cover_thumb":"https://static2.ivwen.com/users/2875054/b01cf689fbb3550662937926a3facb96.jpg-thumb2","has_video":false,"gift_switch":1,"enable_watermark":1,"content":{"article_id":402289936,"content":[{"audio_del":0,"audio_music_id":0,"ext":{"unique_id":"012b3af008ebd325a4af7cd387f41f24"},"img_del":0,"img_height":1233,"img_size":57,"img_url":"https://ss2.meipian.me/users/2875054/b01cf689fbb3550662937926a3facb96.jpg","img_width":1080,"is_origin":false,"is_template_subtitle":false,"location_del":0,"sectionPublished":true,"sell_del":0,"source":0,"subtitle_state":0,"text_del":0,"type":1,"video_del":0,"video_thumbnail_del":0,"vote_del":0,"watermark":"?meipian-watermark/bucket/ivwen/key/dXNlcnMvMjg3NTA1NC9iMDFjZjY4OWZiYjM1NTA2NjI5Mzc5MjZhM2ZhY2I5Ni5qcGc=/nickname/6ICB5qGD5qCR/userid/Mjg3NTA1NA==/sign/6791a1727315651c4a2952460827da06"},{"audio_del":0,"audio_music_id":0,"ext":{"unique_id":"e57a07bc85229129b0f9549c8602f5fe"},"img_del":0,"img_height":1210,"img_size":56,"img_url":"https://ss2.meipian.me/users/2875054/fb15b7438dabc97b7f1a41cca57e1798.jpg","img_width":1080,"is_origin":false,"is_template_subtitle":false,"location_del":0,"sectionPublished":true,"sell_del":0,"source":0,"subtitle_state":0,"text_del":0,"type":1,"video_del":0,"video_thumbnail_del":0,"vote_del":0,"watermark":"?meipian-watermark/bucket/ivwen/key/dXNlcnMvMjg3NTA1NC9mYjE1Yjc0MzhkYWJjOTdiN2YxYTQxY2NhNTdlMTc5OC5qcGc=/nickname/6ICB5qGD5qCR/userid/Mjg3NTA1NA==/sign/6791a1727315651c4a2952460827da06"},{"audio_del":0,"audio_music_id":0,"ext":{"unique_id":"b1a1c9c9fa283ba2971bd7f90ae766f9"},"img_del":0,"is_template_subtitle":false,"location_del":0,"sectionPublished":true,"sell_del":0,"source":0,"subtitle_state":0,"text":"
成功是有密码的
1
今年河南的中招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不难,给出了一个小材料,“师生讨论了登山成功的几种情境,生活和学习也一样。1,请以“我的成功密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这其实就是一篇命题作文,并且是一题可以普遍拿高分的作文题。
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更好写的应该是议论文。
这样子的作文题,对于三年初中稍微认真点上语文课和写作文的孩子们来说,不算难题,这题目,给了孩子们“有话可说”的空间,也极利于写出来真情实感。
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的需要自己经历的一件事,要有情节和曲折,最后这件事情自己干成功了,然后从这件事里提炼出来一个观点作为成功的“密码”,自我激励一番,就是篇好作文。
但写记叙文需要的要素还是比较多的,需要有很好的掌控力。
更好写的应该是议论文,找出一个成功“密码”的点作为论点,然后从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中找点例子作为证据,最后升华一下观点成为结论,这样子的作文,初高中学生最会写。
2
清晨散步回来,在小区门口,俩个我天天看见的参加中考的孩子在等我,是楼上邻居家的孩子。
俩个孩子昨天考试完在一起估分,对于作文能得多少分,拿不准。他们的家长告诉说,去门口等着陶爷爷散步回来,把写作文的题目给他说说,写的啥内容说说,他就会给你一个靠谱的分数。
俩孩子给我这样子一说,我瞬间觉得这家长把我说得就像美篇里铁丁常常说他具有闻一下饺子馅就知道咸淡一样神奇了,这也是绝活。
俩孩子给我说了他们的题目,都写成议论文了。一个的题目是《不怕慢,就怕站》,另一个的题目是《笨鸟先飞》。
好聪明的孩子,这就是成功的密码,就这题目,六十分作文,看一眼题目,打分的起点在五十分以上。
3
改作文是分组的,一般的作文需要经过两个老师的判定,第一个给出初步分数,第二个再审核一遍,基本就决定了。
如果是很高分的作文,或者是很低分的作文,需要组长再审定一遍。
你知道一篇作文在改卷老师眼里会停留多长时间吗?
我告诉你,在第一改卷老师那里,不超过一分钟就给出了初步成绩。
这像不像是在美篇里,只要你发出来一篇文章,立马就会有几百读者的情况?
是不是更像在朋友圈里谁发个啥,二百字长,只要发出来,瞬间就有点赞的一样?
人已经没有耐心了,浮躁到了二百字也读不完就点赞或者骂街的狂躁了。
改卷老师不是这样子的,能改语文卷子的老师,都是教写作文的高手,扫一眼,就如计算机一样准确定位一个分数段。
就像《不怕慢,就怕站》和《笨鸟先飞》这样子的命题,看一眼题目就知道这孩子抓住了重点,那就是成功的密码,立马在A段打分线考虑。接着浏览一遍各段关系和推进,大概知道他用了什么例证,然后看最后一段的结论,这就可以落笔打分了。
如果卷面干净,字迹端正,没有错字,那基本就是以五十五分上下浮动。
这时候,毛毛糙糙、字写得歪歪扭扭、又出现错字的孩子就吃亏了,会落在五十分上下浮动。
4
孩子们是需要励志的,更需要成功。
而成功是必须有密码的。
孩子的成功是啥呢?攀爬,越过山丘,爬上更高的山。
越过一次成功一回。
每一次攀爬的形式都是相同的,考试。
中招,初中考高中,决定了成功的基础。
成功者向上,失败者基本就决定了这辈子的阶层。
曾经有个管学校的大主管说过,到多少多少年,就普及高中教育。然后校外培训机构风起云涌。后来又换了个大主管,许多培训机构一夜间销声匿迹。隔一年后,又开始有了松口,现在看又有春风吹又生的趋势了。这一切,都没有真正解决初中升高中的现实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家长兜里的钱向何处去的问题。
初三没考上高中,那是不允许复读的。
初中考高中落榜的孩子,都去了哪里呢?落榜了多少呢?
如果把报道当地参加考试的学生数字找出来,再把当地高中招生会议上高中的招生计划数字找出来,两者相减,你就知道了。
知道了你会害怕,并且担忧。
看过统计局发布的失业人数的数字吧,这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在16岁——24岁之间,有个失业比例的数字,这你就看懂了。
这就是方法论,嘿嘿,你不再认为许多老头很认真的看电视新闻,戴着老花镜研究报纸是扯淡了吧。
如果家里有个16岁没考上高中的孩子,那该是多么揪心发愁的事。
高招,高中考大学。这咱就不说了吧。
失败者,这辈子的阶层就固化了,职业也基本确定了,许多职业的门槛都很高。
在大浪淘沙的社会变革里,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圈块地就可以开发、运批货从海上倒卖到陆地,就可以成为富豪的年代早就过去了;有木仓就是草头王的社会基层已经不存在;经济犯罪的数字以亿为单位已经不新鲜了;二毛钱吃顿早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孩子到哪里去呢?
不会有人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爱他,只有他自己穿越大半个中国去打工。
攀爬过高招山丘的孩子,当拿着大学毕业证回来的时候,只是拿到了一块敲门砖,能敲开哪家的门,又是个成功的难题。
如果孩子又去和初中的发小、高中的弟兄们一起打工去了,那兜兜转转这一圈,成功的样子就云遮雾罩了,这群孩子一辈子也掀不起成功的盖头来。
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如果不是王谢人家。
孩子的成功,就是攀爬,越过一个个山丘。
孩子成功的密码,就是学习,考过一次次考试。
5
成功是有密码的。
但成功是没有标准的。
俺村老五躺平一辈子,三件破房子里蜷曲着,无妻无子,冬天烤大堆火,夏天泡沙河里,无忧无虑无惊无险快快乐乐一辈子,你能说他活得很失败?
俺村三嫂从被一顶小轿抬进村后,一辈子连沙河对岸啥样都没去过。驴子在磨道轨迹是圆圈,三嫂的轨迹是家里地里来回画,一画就是一生,送走了老人,养大了孩子,你能说她不成功?
人过六十岁,就不要再谈成功了,也不需要密码了。
向前就别看了,已经黄土埋到脖子了。
买张彩票中奖的事应该看透了;连升三级的事可不是无缘无故的;老范又娶新娘的事和老拜登黄袍加身的事哪一件都不具备条件,也就不要骂人家了。其实骂人家也是一种嫉妒,如果有些人具备老范的条件和本事,哈哈,我就不说了吧,信不信那德行还不如老范呢。
老年人唯一的成功密码,就剩下平安和健康了。
少给孩子找事,少让自己痛苦,好好活着,就是成功。
6
成功这事有密码,青年人的密码是统一的,但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后,每个人的密码是不同的。
不能攀比成功,更不能去探索密码,找不到密码时,可不敢“吾将上下而求索”。
同一批人,或者一起下乡返城,或者一起招工进厂,或者一齐参军入伍,或者一个学校毕业进同一个单位,同一年龄,同一学历,同一样青葱,同一肩膀头平等。
但几年后或者几十年后,成功的样子是不同的。
因为密码不同。
当年在混楼的时候是个好楼层。
斜对门一个科是个好科室,科长提拔离开了,科长位置空缺。谁当那个科的科长,那基本就是下一个副处的必由之路。
有几个竞争者,有的靠学历,有的靠资历,尤其是那个当了十年的副科长,咋说也该把人家扶正了。
我们几个天天熬夜的没想法,就每天注意观察着我们的那个主管会用什么智慧处理这事。
结果让所有人都“没想到”,一位学历不高、资历很浅的猛士脱颖而出,去那个科当科长了,惊愕得大家目瞪口呆,因为大家都了解这位猛士。
大家都以为人家有贵人相助。
那几个月,楼层里静悄悄的,人人走路都低着头。
当年的那些同事里,果然当了这个科长的最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后就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边。
后来,走得很远的人已经忘记了当初决定他命运的那关键一步,忘记了那个主管,结果那个主管骂他,我们才知道,他是用五千元钱打败了主管。
九十年代初还没有百元大超,五千元人民币都是十元的,装在包里也是需要很大空间的。
关键时候人家成功了,那是有密码的。其他的密码就不举例了吧。
各行各业的所谓成功背后,都有密码,都有解不开的死结。
正常人的善良、忠厚、正直、诚实、勤劳、吃苦、坚持、仗义等良好品质,都是安身立命一生的密码。
但也有许多密码是我们不会的。
招摇撞骗是密码,指山卖磨也是密码;假冒伪劣是密码,缺斤短两也是密码。爹是密码,亲戚也是密码;当孙子是密码,不要脸也是密码;能踢能咬是密码,撩起裙子也是密码。
不同的密码造就不同的所谓成功,可能许多许多的我们认为人家那不是成功,并且对人家的密码嗤之以鼻的不屑,但现实是我们不得不信,人家过得就是比我们好。
这些事当然不能给年轻人说。
7
世界上有许多类型的成功,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每条路上都有成功的密码。
一次成功会激励着向更高层级的成功冲击,成功的密码在使用一次有效后,会成为再一次成功的密码。例如这一次靠“送”成功了,那这手段就会成为以后成功的惯用密码。
历史上多少朝代,都想在成功和欲望之间,架设一个“限高杆”。
但在成功的诱惑下,欲望是没有极限的,密码也就是五花八门的伎俩。
而许多人,就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就像葛朗台一样用即将干枯的眼望着没有熄灭的油灯。
成功是有密码的。
愿大大小小的成功密码在朗朗乾坤下被认可,成为“明码”。
愿孩子们的成功密码永远成为准则类型的“明码”。
都是“明码”的社会海晏河清。
成功是有密码的
1
今年河南的中招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不难,给出了一个小材料,“师生讨论了登山成功的几种情境,生活和学习也一样。1,请以“我的成功密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这其实就是一篇命题作文,并且是一题可以普遍拿高分的作文题。
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更好写的应该是议论文。
这样子的作文题,对于三年初中稍微认真点上语文课和写作文的孩子们来说,不算难题,这题目,给了孩子们“有话可说”的空间,也极利于写出来真情实感。
这个题目,写成记叙文的需要自己经历的一件事,要有情节和曲折,最后这件事情自己干成功了,然后从这件事里提炼出来一个观点作为成功的“密码”,自我激励一番,就是篇好作文。
但写记叙文需要的要素还是比较多的,需要有很好的掌控力。
更好写的应该是议论文,找出一个成功“密码”的点作为论点,然后从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中找点例子作为证据,最后升华一下观点成为结论,这样子的作文,初高中学生最会写。
2
清晨散步回来,在小区门口,俩个我天天看见的参加中考的孩子在等我,是楼上邻居家的孩子。
俩个孩子昨天考试完在一起估分,对于作文能得多少分,拿不准。他们的家长告诉说,去门口等着陶爷爷散步回来,把写作文的题目给他说说,写的啥内容说说,他就会给你一个靠谱的分数。
俩孩子给我这样子一说,我瞬间觉得这家长把我说得就像美篇里铁丁常常说他具有闻一下饺子馅就知道咸淡一样神奇了,这也是绝活。
俩孩子给我说了他们的题目,都写成议论文了。一个的题目是《不怕慢,就怕站》,另一个的题目是《笨鸟先飞》。
好聪明的孩子,这就是成功的密码,就这题目,六十分作文,看一眼题目,打分的起点在五十分以上。
3
改作文是分组的,一般的作文需要经过两个老师的判定,第一个给出初步分数,第二个再审核一遍,基本就决定了。
如果是很高分的作文,或者是很低分的作文,需要组长再审定一遍。
你知道一篇作文在改卷老师眼里会停留多长时间吗?
我告诉你,在第一改卷老师那里,不超过一分钟就给出了初步成绩。
这像不像是在美篇里,只要你发出来一篇文章,立马就会有几百读者的情况?
是不是更像在朋友圈里谁发个啥,二百字长,只要发出来,瞬间就有点赞的一样?
人已经没有耐心了,浮躁到了二百字也读不完就点赞或者骂街的狂躁了。
改卷老师不是这样子的,能改语文卷子的老师,都是教写作文的高手,扫一眼,就如计算机一样准确定位一个分数段。
就像《不怕慢,就怕站》和《笨鸟先飞》这样子的命题,看一眼题目就知道这孩子抓住了重点,那就是成功的密码,立马在A段打分线考虑。接着浏览一遍各段关系和推进,大概知道他用了什么例证,然后看最后一段的结论,这就可以落笔打分了。
如果卷面干净,字迹端正,没有错字,那基本就是以五十五分上下浮动。
这时候,毛毛糙糙、字写得歪歪扭扭、又出现错字的孩子就吃亏了,会落在五十分上下浮动。
4
孩子们是需要励志的,更需要成功。
而成功是必须有密码的。
孩子的成功是啥呢?攀爬,越过山丘,爬上更高的山。
越过一次成功一回。
每一次攀爬的形式都是相同的,考试。
中招,初中考高中,决定了成功的基础。
成功者向上,失败者基本就决定了这辈子的阶层。
曾经有个管学校的大主管说过,到多少多少年,就普及高中教育。然后校外培训机构风起云涌。后来又换了个大主管,许多培训机构一夜间销声匿迹。隔一年后,又开始有了松口,现在看又有春风吹又生的趋势了。这一切,都没有真正解决初中升高中的现实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家长兜里的钱向何处去的问题。
初三没考上高中,那是不允许复读的。
初中考高中落榜的孩子,都去了哪里呢?落榜了多少呢?
如果把报道当地参加考试的学生数字找出来,再把当地高中招生会议上高中的招生计划数字找出来,两者相减,你就知道了。
知道了你会害怕,并且担忧。
看过统计局发布的失业人数的数字吧,这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在16岁——24岁之间,有个失业比例的数字,这你就看懂了。
这就是方法论,嘿嘿,你不再认为许多老头很认真的看电视新闻,戴着老花镜研究报纸是扯淡了吧。
如果家里有个16岁没考上高中的孩子,那该是多么揪心发愁的事。
高招,高中考大学。这咱就不说了吧。
失败者,这辈子的阶层就固化了,职业也基本确定了,许多职业的门槛都很高。
在大浪淘沙的社会变革里,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圈块地就可以开发、运批货从海上倒卖到陆地,就可以成为富豪的年代早就过去了;有木仓就是草头王的社会基层已经不存在;经济犯罪的数字以亿为单位已经不新鲜了;二毛钱吃顿早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孩子到哪里去呢?
不会有人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爱他,只有他自己穿越大半个中国去打工。
攀爬过高招山丘的孩子,当拿着大学毕业证回来的时候,只是拿到了一块敲门砖,能敲开哪家的门,又是个成功的难题。
如果孩子又去和初中的发小、高中的弟兄们一起打工去了,那兜兜转转这一圈,成功的样子就云遮雾罩了,这群孩子一辈子也掀不起成功的盖头来。
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如果不是王谢人家。
孩子的成功,就是攀爬,越过一个个山丘。
孩子成功的密码,就是学习,考过一次次考试。
5
成功是有密码的。
但成功是没有标准的。
俺村老五躺平一辈子,三件破房子里蜷曲着,无妻无子,冬天烤大堆火,夏天泡沙河里,无忧无虑无惊无险快快乐乐一辈子,你能说他活得很失败?
俺村三嫂从被一顶小轿抬进村后,一辈子连沙河对岸啥样都没去过。驴子在磨道轨迹是圆圈,三嫂的轨迹是家里地里来回画,一画就是一生,送走了老人,养大了孩子,你能说她不成功?
人过六十岁,就不要再谈成功了,也不需要密码了。
向前就别看了,已经黄土埋到脖子了。
买张彩票中奖的事应该看透了;连升三级的事可不是无缘无故的;老范又娶新娘的事和老拜登黄袍加身的事哪一件都不具备条件,也就不要骂人家了。其实骂人家也是一种嫉妒,如果有些人具备老范的条件和本事,哈哈,我就不说了吧,信不信那德行还不如老范呢。
老年人唯一的成功密码,就剩下平安和健康了。
少给孩子找事,少让自己痛苦,好好活着,就是成功。
6
成功这事有密码,青年人的密码是统一的,但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后,每个人的密码是不同的。
不能攀比成功,更不能去探索密码,找不到密码时,可不敢“吾将上下而求索”。
同一批人,或者一起下乡返城,或者一起招工进厂,或者一齐参军入伍,或者一个学校毕业进同一个单位,同一年龄,同一学历,同一样青葱,同一肩膀头平等。
但几年后或者几十年后,成功的样子是不同的。
因为密码不同。
当年在混楼的时候是个好楼层。
斜对门一个科是个好科室,科长提拔离开了,科长位置空缺。谁当那个科的科长,那基本就是下一个副处的必由之路。
有几个竞争者,有的靠学历,有的靠资历,尤其是那个当了十年的副科长,咋说也该把人家扶正了。
我们几个天天熬夜的没想法,就每天注意观察着我们的那个主管会用什么智慧处理这事。
结果让所有人都“没想到”,一位学历不高、资历很浅的猛士脱颖而出,去那个科当科长了,惊愕得大家目瞪口呆,因为大家都了解这位猛士。
大家都以为人家有贵人相助。
那几个月,楼层里静悄悄的,人人走路都低着头。
当年的那些同事里,果然当了这个科长的最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后就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边。
后来,走得很远的人已经忘记了当初决定他命运的那关键一步,忘记了那个主管,结果那个主管骂他,我们才知道,他是用五千元钱打败了主管。
九十年代初还没有百元大超,五千元人民币都是十元的,装在包里也是需要很大空间的。
关键时候人家成功了,那是有密码的。其他的密码就不举例了吧。
各行各业的所谓成功背后,都有密码,都有解不开的死结。
正常人的善良、忠厚、正直、诚实、勤劳、吃苦、坚持、仗义等良好品质,都是安身立命一生的密码。
但也有许多密码是我们不会的。
招摇撞骗是密码,指山卖磨也是密码;假冒伪劣是密码,缺斤短两也是密码。爹是密码,亲戚也是密码;当孙子是密码,不要脸也是密码;能踢能咬是密码,撩起裙子也是密码。
不同的密码造就不同的所谓成功,可能许多许多的我们认为人家那不是成功,并且对人家的密码嗤之以鼻的不屑,但现实是我们不得不信,人家过得就是比我们好。
这些事当然不能给年轻人说。
7
世界上有许多类型的成功,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每条路上都有成功的密码。
一次成功会激励着向更高层级的成功冲击,成功的密码在使用一次有效后,会成为再一次成功的密码。例如这一次靠“送”成功了,那这手段就会成为以后成功的惯用密码。
历史上多少朝代,都想在成功和欲望之间,架设一个“限高杆”。
但在成功的诱惑下,欲望是没有极限的,密码也就是五花八门的伎俩。
而许多人,就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就像葛朗台一样用即将干枯的眼望着没有熄灭的油灯。
成功是有密码的。
愿大大小小的成功密码在朗朗乾坤下被认可,成为“明码”。
愿孩子们的成功密码永远成为准则类型的“明码”。
都是“明码”的社会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