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寻52号台--涞源长城(十三):插箭岭~石城安~兰荆背山段

艳阳天

<p class="ql-block"> 摄影:海阔天空</p> <p class="ql-block">上周爬了独山城七亩地插字43-46号台、荞麦茬插字47-51号台。插字敌台共52座,可是51号台之西是山险,再向西是狼牙口茨字壹号台,我和海阔天空是去过的,那么,插字52号台在哪呢。带着疑问,2024年6月23日与泼猴队再出发,又一次踏上了我喜爱的长城之墙。</p><p class="ql-block">随着长城越走越长,接触的越来越广泛,想了解的内容就越来越多,也就知道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匮乏,深刻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长城行走不仅是锻炼身体欣赏景色,其中包含的历史、文化、地理、建筑等等方面同样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那一段段残墙一座座残楼有着无尽的魅力让我着迷。</p><p class="ql-block">我走长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跳跃式的,没有条理,没有规律,每完成一段接龙都兴奋无比,很自豪,很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河北是长城资源大省,其中,涞源段长城素以地形险恶、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敌楼密集而著称,被称之为长城精华所在。</p><p class="ql-block">涞源长城是内长城的一部分,属真保镇管辖,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势,越向西南越接近太行山余脉,山形越突出太行山陡峭险峻的特点,今天爬的插箭岭经石城安至兰荆背沟段长城就建在插箭岭与兰荆背山之间的山脊上,是插箭岭关城西段。</p><p class="ql-block">我和海阔天空第一次走涞源长城就是插箭岭关城东段,那是2019年8月,对长城的认知刚刚起步,现在回忆是走过了插字13-17号台。</p> <p class="ql-block">涞源长城的敌台,是以管辖地域名称为编号,例如白字*号台,浮字*号台,乌字*号台,宁字*号台,茨字*号台,插字*号台,原均有匾额镶嵌于敌台门额之上,是珍贵的文物,但如今所剩无几,甚是可惜。</p> <p class="ql-block">插箭岭长城东起白石山西麓,西至荞麦茬村附近,共有52座敌台(有53座的说法),自东向西顺序编号。</p><p class="ql-block">其中,插箭岭关城东侧有17座,以西有35座,大部分已坍塌,越是接近垭口、城堡地势低缓的坍塌得越严重,有的甚至台基都不好辨认,分不清敌台、马面、墩台,因此按照编号寻楼可能会有偏误。</p> <p class="ql-block">《四镇三关志》对插箭岭段长城及关城的记载:插箭岭口在涞源西南30里,东至白石口10里,西至独山城40里,北至浮图峪20里。关城初于弘治三年系倒马关要冲而创建。弘治17年圈地再建堡城,嘉靖七年建正城一道,清设守备、把总驻防。其南10里为祭刀岭,又10里为伏虎沟,又20里为走马驿,西南50里为柳角安口,通唐县界。</p><p class="ql-block">今天时间紧迫关城没有去,直奔关城以西插字18-35号台。</p> <p class="ql-block">借用队友卫星图看看插箭岭关城轮廓</p> <p class="ql-block">插字18号台没有找到。过19号台后是一段平缓山脊,这道山脊的南侧,隔着一条陡沟的山脊上也有城墙,两条城墙围出一个“套城”,交汇处是插字20号台。</p> <p class="ql-block">“套城”南侧有一疑似水门,又类似小桥洞,不好判断。</p> <p class="ql-block">继续西行,插字21号台。</p><p class="ql-block">插箭岭关城西侧山体拔升也很高,但相较于兰荆背山低缓好爬得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插字22号台</p> <p class="ql-block">远处尖尖的山是犁铧尖山,“犁铧”:犁下端用以翻土的三角形或梯形铁器。形如其名,山不高却锷刺云天。</p> <p class="ql-block">插字23号台</p> <p class="ql-block">回望插字23号台</p> <p class="ql-block">插字24号台,坍塌得已没有了存在感,不注意极易被匆匆带过。</p> <p class="ql-block">插箭岭西段长城城墙损坏的相当严重,基本没有平整墙面,墙体填充的石块裸露在外,或有泥土稳固,或浮于表面,是双边墙,还是单边墙,还是无边墙,还是内高外低墙,辨别起来非常困难,加之城墙随山势起伏弯转而建,因此看起来有扭曲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今天的风非常大,走在凌乱松动的石块上站立不稳,又没有垛墙攀扶,有时真要蹲下身子慢慢挪步,以免被风吹下墙去。</p> <p class="ql-block">回望插字25号台。</p><p class="ql-block">完好的侧面石块城墙还是蛮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2018年一个小小的烟头引发山林大火,大面积树木成为灰炭,来到这里你会诧异为什么全是低矮的灌木和齐膝的野草,而没有树木,这就是原因。</p><p class="ql-block">现在漫山遍野的绿色诠释了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长期与艰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不屈不挠的、一切向前看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p> <p class="ql-block">由近及远插字26、27、28号台出现在视野里</p> <p class="ql-block">努力向27。</p><p class="ql-block">这段爬升可以下城墙走长城内侧,坡度较缓,高山草甸般的植被正好阻止脚滑,虽然需要开辟路径,但只要以城墙为目标就是通向成功的正确方向。</p> <p class="ql-block">长城在犁铧尖山半山腰戛然而止,插字28号台在犁铧尖山下。</p><p class="ql-block">插字29号台突出长城北侧,这种探出长城主墙之外的为哨楼,与主长城没有城墙相连,是孤立的敌台。</p> <p class="ql-block">插字28号台外部保存相当完整,东西两侧开门。</p> <p class="ql-block">直面犁铧尖山的西门匾额尚存,这是今天看到的第一块匾额,受山林大火烘烤,字皮已脱落,匾额石有水浪纹雕饰。</p><p class="ql-block">历史遗物是怎么消失的,就是这样,自然的、战争的、人为的剥蚀着,要不轰然倒塌,要不一点点消亡。</p> <p class="ql-block">28号台内部是木梁架结构,楼顶已塌。</p> <p class="ql-block">插字28号台里看插字27号台及来路</p> <p class="ql-block">插字28号台里看插字29号台。</p><p class="ql-block">28号台位于29号台东南方,两者直线距离大约60米,完全在弓箭、火枪的有效射程内,战争时可以有效的支援29号台,保障29号台安全。</p> <p class="ql-block">28号台下墙去29号台</p> <p class="ql-block">从位置上来看,29号台设立在山脊的一个突点上,东西两侧分别有一条深沟,能够居高临下瞭望两侧深沟情况,能够阻止敌人从两侧深沟进攻,能够把这两条进攻路线卡得死死的。</p> <p class="ql-block">“插字贰拾玖號臺”,经历600年仍如此清晰。匾额石有水浪纹围绕四周,边饰砖更是精雕细琢着精美花饰,残酷的战争防御工事上居然展示着如此细腻的温柔,可以看得出,任何朝代的人们都热爱生活,都渴望和平,我不免有些激动。</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插”“贰”和现在的写法不一样,“拾”字也没有勾,如何演变成现在的写法恐怕没有考证了。</p><p class="ql-block">北京、山西、河北的长城我走过几段,也见到过刻字匾额,但如此清楚的这是唯一。</p> <p class="ql-block">进入楼内更是惊喜万分,顶层四面堞墙的射孔有砖雕缠枝花卉,花形各异,精美绝伦,给饱受战争的遗迹平添了几分柔性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射孔有雕饰并不少见,但有如此复杂工艺和美丽花朵雕饰是第一次见到。我们的先人可敬可爱!</p> <p class="ql-block">29号台内部是木梁架结构,楼顶已塌。</p> <p class="ql-block">远观插字28、29号台,更像双子座,也似姊妹楼。</p> <p class="ql-block">退回28号台,横切犁铧尖山山腰,可重登城墙,插字30-32号台就座落在这段城墙上。</p><p class="ql-block">我们属于体能弱腿脚慢的驴,选择了领队提出的从29号台西侧下到沟底,再上墙的方案。走到一半时,对讲机里传来前队队友播报的插字52号台在前方垭口的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神秘的52号台就这样轻飘飘的找到了!</p><p class="ql-block">回望这座敌台,我判断不出是28号台还是29号台,因为他俩长得太像了。</p> <p class="ql-block">绕出深沟,插字52号台就静静的把守着石城安口,好像在那里等了我很久。</p><p class="ql-block">高山脊上是插字34号台,城墙上坍塌得一塌糊涂的是插字33号台。</p> <p class="ql-block">现在有必要介绍一下插字52号台了。</p><p class="ql-block">按正常规律,插字52号台应该在插字号长城的最西端,也就是应该在荞麦茬51号台的西侧。可它却出现在石城安村。这是因为插字号长城 在建设初期只建了51个敌楼,后来因石城安位置较重要,关北又无险可守。为加强石城安的防御,后在插字32号台和插字33号台中间,石城安关门的西侧增修了一座敌楼,但其它敌楼的编号已经排好,这座后修的敌楼只能命名为52号。原来是加塞楼。</p> <p class="ql-block">回头看看犁铧尖山和插字28、29号台,以及没有走的已坍塌的插字30-32号台。</p> <p class="ql-block">咱接着说插字52号台。</p><p class="ql-block">石城安村东是犁铧尖山,西是兰荆背山,两山之间是一道山脊,长城就建在这段山脊上,山脊最低点是古代的石城安关门,关门外是一条直而缓的沟,这条沟直通涞源县城,关门里是一片相对平缓的高山台地,一路可通到走马驿镇,这条路构成了连通太行山南北的千年古径。现在,古径已变为水泥公路,是石城安村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因扩建公路,关门已经拆毁。</p><p class="ql-block">插字52号台就把守着石城安关口。</p> <p class="ql-block">52号台已被老乡围起来,做起了自家仓库,某个角度对敌台起到了保护作用。</p> <p class="ql-block">台顶垛墙全毁,但主体保存比较完好,主门开在面向关门的东侧,门额上方的匾额仍在。</p> <p class="ql-block">“插字伍拾贰號臺”,匾额石四周有精美的缠枝纹围绕,非水浪纹,珍贵文物一定要好好保护。</p> <p class="ql-block">插字52号台继续向西是兰荆背山。</p><p class="ql-block">兰荆背山是一组奇峰突起、断崖重重的高山群,向西至唐河边的独山城,是连绵数里的犬牙状山脊,险峻异常。</p><p class="ql-block">(从29号台角度看看兰荆背山的高耸和险峻)</p> <p class="ql-block">插字52号台向西有百米长城墙,这段残墙上隐隐约约能找到一座坍塌敌台遗迹,为插字33号台。</p><p class="ql-block">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插箭岭是53座敌台,标注的位置在52与33之间,实地来看,这段百米城墙上是否有两座敌台遗迹不好判断,需要专家来考察,或许将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迷。(有没有一种可能,挖开碎石找找台基)</p> <p class="ql-block">插字34号台在石林之上。</p><p class="ql-block">想一睹34号台芳容必须上山崖。</p> <p class="ql-block">过悬崖山险前先静静,稳定稳定情绪。</p> <p class="ql-block">在兰荆背山前回望犁铧尖山、插字28-33号台、52号台、石城安关口——连绵起伏的山峦、逶迤壮丽的长城、寂静安宁的石城安、广阔富饶的大地、广袤无垠的蓝天、洁白无瑕的云朵,多么美妙的一幅图画,不付出艰辛何来这样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看着直上直下的崖壁,心中充满胆怯,当时可能是吓蒙了,没想到放弃回到石城安顺水泥路出山,脑子里只有一根筋的想:退到插箭岭也不可能呀。人被吓到一定程度真是会傻的。</p><p class="ql-block">经验丰富的领队观察一番就确定了:石缝中那条最茂盛的“绿带”就是路。于是硬着头皮扒着石台,拽着树根,揪着草皮楞上,脚下不足一尺宽,有的地方倒脚都费劲,左侧紧贴崖壁,右侧悬崖峭壁,为了避免再增大恐惧,只看眼前一米,多亏植被茂密遮住了视野。</p><p class="ql-block">纵向爬升后的那段横切更可怕,光溜溜的巨石没地方抓,没有了植被保护,自己突然暴露在悬崖边缘,心里那叫个崩溃,可能怎么办呢,只有向前向上。户外呀户外,爱你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横切过山崖拐过“街角”,完好如新的、高大威武的插字34号台赫然出现在眼前,它高傲的矗立在那里,豪气的注视这些为它而来的不怕艰难险阻的人们。</p><p class="ql-block">幸福来得有点猛,有点猝不及防,一块石头终于落到了肚子里,但有时高兴确实不能太早。</p> <p class="ql-block">34号台保存得非常完好,这可能因为它位置独特,拆了砖也很难运下去的缘故。它是孤立的,没有城墙相连。</p> <p class="ql-block">34号台门开西侧</p> <p class="ql-block">我们如此艰难来看它,必定要有礼相迎,“插字叁拾肆號臺”的匾额完好无损。</p><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会发现,29号台匾额是匾额石及边砖双层雕饰,28、52号台匾额是匾额石单层调饰,34号台匾额是无雕饰,这是为哪般,看官充分猜想吧。</p> <p class="ql-block">楼内四面宇墙的射孔有独特的砖雕纹饰,这种纹饰又是爬长城以来的首见。</p><p class="ql-block">对比34号台匾额和内室的雕饰与29号台匾额及内室的雕饰,一个是小家碧玉,一个是大家闺秀,各有各的美。</p><p class="ql-block">我忽然升起好奇心,52号台的内室里有雕饰吗,会如匾额雕饰一样是中间过渡吗,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案呢。</p> <p class="ql-block">网上说从北侧也能上到34号台,网上又说插字34号台南侧可以下山。如此说来,三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却选择了悬崖峭壁、山险石缝、攀爬最难、风险最大的一条,真是天才!我们是该为自己的勇敢无畏点赞呢,还是要为未择良路沮丧呢。</p><p class="ql-block">有时后知后觉于事无补,就是多余的话,当时我们的认知告诉我们只有眼前一条路。</p> <p class="ql-block">图中标注的53号台有争议</p> <p class="ql-block">插字34号台继续前行爬升,没有城墙做参照物,只得靠轨迹指引方向,四肢并用的爬过又一个山险终于登顶,我们此行的最高峰--兰荆背山东麓。</p> <p class="ql-block">山登高处我为峰。插字34号台已远远抛在身后,高高C在脚下,白云飘浮在头顶,好像伸手就能摘下一朵。</p><p class="ql-block">今天预计的行程是十公里,从插箭岭关口到最高峰才走三公里,用时已五小时,感觉已经走了一个世纪,顾不得欣赏美景,赶快留个影证明我来到了这里,前路漫漫未知险,收拾行囊奔下程。</p> <p class="ql-block">最高峰向西是连绵起伏的兰荆背山,最高峰与对面高山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沟谷,插字35号台就座落在沟谷最低处。</p><p class="ql-block">穿过兰荆背山的北大沟是插字36和37号台,38到41号的长城和敌台据记载已完全毁掉,42号台在独山城西的唐河河床上,也早已被河水冲走,43-46在独山城七亩地(已去),47-51在荞麦茬(已去)。</p> <p class="ql-block">我所站的最高峰上没有长城,需要沿西侧山体陡降到半山腰,才能看到长城直插沟底,与插字35号台相连,然后再冲上对面崖壁腿肚处。我的描述有一种长城牟足劲却无力冲顶的趣味。</p><p class="ql-block">插字35号台稳稳的坐镇在沟谷最低处,从容的把守着易守难攻的垭口。</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山体非常陡峭,站在高处向下看感觉要折下去似的,这要站不稳就轱辘轱辘了,此时不亮剑更待何时,亮出自己的派别--臀降滑山派,拿出自己不轻易示人的独门绝技--屁蹭出溜法。</p><p class="ql-block">狼狈肯定是有的,但此时哪还顾得了这些,安全下墙最重要。</p> <p class="ql-block">35号台东西墙已不完整,南墙尚存,楼内及顶全部坍塌,已看不出形制。</p> <p class="ql-block">35号台和两侧的城墙犹如张开双臂的老人,用它最炙热的胸怀拥抱着我们,队友们一改下墙时悄无声息的静默和严肃面孔,此时说说笑笑,摆着这种姿势拍照留念,是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也是为了抚慰惊心动魄的神经,更是来日方长却也许再无来日的相见。</p> <p class="ql-block">离开插字35号台向北顺沟出山回插箭岭村,五公里的路程比起走过的长城那真是康庄大道。</p> <p class="ql-block">至此,插字号敌台还有1-12、36-37以及基本不存在的38-42号台没有登临,其他都已造访。</p><p class="ql-block">52座敌台中目前有28/29/52/34/43/44/45七座匾额尚在。3号台的匾额几年前还在,据说因为有人偷盗未成,被有关部门保存起来了,3号台是1-27号台里唯一能够确定编号的敌台,所以有着非常的意义。</p><p class="ql-block">长城这部包罗万象的历史书只有亲自踏其之上,才能领略它的外在和内涵,才能对自己的历史认知有帮助。</p><p class="ql-block">爱她就来拥抱她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