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水龙会”之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海月</span></p> <p class="ql-block">文章2024年6月26日发表在《阅读潮文》</p> <p class="ql-block"> 海宁袁花镇的“水龙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节日,起源于夏初民间祈求风调雨顺保丰收的活动,后来演变为五月二十“水龙会”即消防演习的日期,这种习俗已经成为一个特色民间传统节日,展现了海宁地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水龙会”这天,每个单位的业余消防队由负责人带队,救火队员会头戴安全帽,身穿防水服,集各种消防器具,时不时摇响警铃,沿主要道路游行一圈,继而在市河两侧进行“水龙”喷水表演,八方民众会放下手头的活前来观看。通过消防应急演练,让群众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应急能力。</p><p class="ql-block"> 消防演练原来在袁花镇的马蹄桥与卖鱼桥段举行,由于“水龙”交汇,势头十足,怕影响到河东、河西两条街的店铺,后选择在袁花镇花溪桥举行,场面十分壮观。每次黄山港两岸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围观群众热情高涨。在消防员们有条不紊的操作下,“水龙腾空而起,在黄山港上方,一展英姿。一条条“水龙”在空中层层交汇,霎时水雾弥漫,声势浩大。那“水龙”简直像一头猛兽,一不留神就朝你扑来。消防队员轮流上阵,化身“水龙”在空中仰天长啸,时而旋转,时而跳跃,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观看的群众不时地发出阵阵赞叹。齐声高呼:“水龙射得高,水魔无处逃”。</p><p class="ql-block"> 时光不语,岁月如梭。家乡袁花又快迎来五月二十的“水龙会”,不由我想起多年前的情景来。每次提及阿江年轻时的那些事,总被他打住,“好汉不提当年勇,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何况只是一名普通的义务消防员”。</p><p class="ql-block"> 1987年的五一劳动节,我从农村随阿江嫁到袁花。那时的阿江“上山下乡”回城后在基层的粮站工作。乡广播站的喇叭里时常听到阿江为五保户送粮、为敬老院老人剃头等好人好事,曾被评为优秀服务员、优秀共青团员。除了验货外还兼职单位的消防员,平时练武、跑步不在话下,特别是训练消防跨栏时,两只手各提着25公斤砝码,还能轻松跨越长板凳。功夫不负有心人,农历五月二十消防演习冠军总有他的份,特别是有一次,夺得了个人一人两带百米跑、灭火器跨栏等4项冠军。</p><p class="ql-block"> 那时,镇里消防队专职人员不多,“火情就是命令,火情就是战场”。经镇里研究,从各单位消防队抽出骨干组成镇义务消防队。阿江以强健的体魄和优秀的消防技能录取。参加镇义务消防队后,每年还去市里接受培训、演练,自身的技能操作与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p><p class="ql-block"> 自那起,我家门后一年四季挂着一套特殊的、军绿色的帆布衣服和一顶军绿色的铜盆帽。警报一响,阿江敏捷地全副武装冲向门外,一声“千万要小心”默送他出行。阿江与其他消防队员们一起扑灭过山火、汽油桶爆炸事故等,把国家的财产和人员的伤亡降至最低。每次出警亦或“水龙会”回来,阿江总会像爱护自己的物品一样,把“水龙”擦净安顿好,消防服整理晾干。不知阿江是肩负责任不忘初心,还是对这特殊的衣帽情有独钟,几次搬家不舍得扔掉,储藏室的门背后始终挂着那套军绿色的帆布衣服。 近日,阿江与当年的队友们相约,农历五月二十去家乡的“水龙会”相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文章已发表在阅读潮文2024.6.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