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里江山(湖北篇)

周国新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p> <p class="ql-block">武汉位居中国腹地,长江中游,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曾被孙中山誉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至清末时期,武昌为湖北省会,汉口为商埠,汉阳也发展了工业基础。建桥跨越长江,汉水连接京汉、粤汉两路的构思,即为当时各方所注。</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清末至建国后历经五次规划。大桥是苏联援华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大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下可通万吨巨轮。桥墩采用“大型管柱状钻孔法”,是我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p> <p class="ql-block">1956年6月,毛泽东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武汉长江大桥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真实写照。作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同时,大桥连接起中国南北的大东脉,串起被长江分割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堡亭为四方八角。从底层大厅至亭顶共七层,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从底层坐电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望大江东去,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大桥至今经历7次较大洪水,77次轮船撞击考验,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10万立方米的流量,可抗八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大桥建桥时设计寿命是100年,通过科学养护,大桥使用寿命或延长至150年。</p> <p class="ql-block">龟山是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山体之一,不仅以其“山川秀错”而闻名,还是中原逐鹿的门户,山头那座铁门关,便是三国吴魏、吴蜀对抗时期的重要关口。建安三年,关羽到夏口(汉阳),在龟山上留下关王庙等历史故事,后鲁肃也埋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灯影勾勒出武汉这座城的轮廓。两江四岸亮化工程建成后,不少市民及游客都被璀璨的夜色所吸引,纷纷沿着城市地标,探寻和记录下武汉的斑斓夜景。</p> <p class="ql-block">夜色下的长江大桥,犹如四面环水的珠帘,灯火璀璨照亮整个城市,远看呈现出十字形,中间架起一片浪漫。在大桥的背景下,滔滔长江猎猎作响,微风拂面,让人沉迷于无限美妙的夜色之中,感受到城市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十里帆墙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武汉因水而兴,码头文化是重要的注脚。汉阳门码头位于武昌中华路,迄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又称中华路码头,成为承担武汉“两江四岸”旅游线路和长江沿线旅游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鹦鹉洲长江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2.3公里,北接汉阳的鹦鹉大道,南连武昌的复兴路。该桥是武汉的第八座长江大桥,世界首座主缆连续的三塔四跨悬索桥,世界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主桥面为双向八车道。</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武汉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二年(233年)。唐代著名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使它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五层,总高度51.4米,黄鹤楼内部有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翅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万多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的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武汉是“百湖之市”,似点缀在水面上的浮岛,宛如巨龙卧波。武汉城区第一山峰瑜伽山是龙头,在月湖坐躺着的梅子山则是龙尾。这是武汉的地理龙脉,黄鹤楼恰好位于巨龙的腰上。骑龙在天,乘势而为,黄鹤楼的这种选址似乎透露出某种玄机。</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有不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雄浑中不失精巧。</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中藻井高达十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镌刻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p> <p class="ql-block">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金碧写意重彩壁画《江天浩瀚》共十幅,以以景观规范又创新的中国重彩壁画形式,采用天然矿动植物色、沥粉贴金、全部江水泥金史无前例,用浓墨丽彩写意长江史诗及黄鹤楼的历史时代情怀。</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公园面主要景点是黄鹤楼,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登黄鹤楼,不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溶,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千禧吉祥钟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中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东南210米为诗词碑廊,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碑墙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p> <p class="ql-block">古碑廊依山而建,陈列着黄鹤楼故址及周边遗留的23方古碑刻,大多刊刻(摹刻)于清代,内容包括诗词、楹联、题字等,篆、草、隶、楷、行兼备。有李白“壮观”碑、黄庭坚“燕入群花”碑、王羲之一笔“鹅”字碑等。内容丰富,各领风骚。</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词亭是为纪念毛泽东多次登临蛇山而修建的。亭中矗立一座石碑,上镌毛泽东手书《菩萨蛮·黄鹤楼》《水调歌头·游泳》词二首,汪洋姿肆,气贯长虹,铭记着毛泽东在蛇山黄鹤楼故址和畅游长江时触景抒发的情怀,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崔颢题诗图》是一座石照壁形式浮雕。图上雕绘着唐代诗人崔颢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峨冠博带、潇洒挺拔,运笔赋诗的形象,图中央雕刻其千古名诗《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搁笔亭》亭名取自盛唐时期黄鹤楼上“崔颢题词,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相传李白登临黄鹤楼时诗兴大发,正欲题诗,见崔颢《黄鹤楼》诗以题于壁上,乃搁笔,并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自此,崔颢蜚声诗坛。</p> <p class="ql-block">乐天庭为纪念白居易而建,仿木石结构。亭联上联嵌入《长恨歌》篇名,下联嵌入《紫微花》点睛之句“紫薇花对紫微郎”。构思精巧,情趣横生,不仅与亭周花景妙合无垠,更将园林功能概括无遗。</p> <p class="ql-block">九九归鹤图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和谐分布在松、竹、海、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p> <p class="ql-block">世传书圣王羲之爱鹅,曾在黄鹤楼下辟池养鹅。一曰与书生聊天论鹅,言鹅是“禽中豪,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言语间情不自禁一笔而就地写出一个“鹅”字。后人爱之,遂立碑建池。</p> <p class="ql-block">紫薇苑植有40余株桩景紫微树及大中型乔木。紫微树体高大,姿形优美,花开时节灿烂繁丽,犹如青霞艳艳,令人如痴如醉。苑内“乐天亭”“梦得亭”,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先后登临赋诗黄鹤楼,且有紫薇名作传颂天下而建。</p> <p class="ql-block">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正面台阶前裸露在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酮铸成。</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博物馆作为2018年中印元首外交的“国家文化客厅”和荆楚文化的渊薮殿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有各类文物标本20余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进千件(套)。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其中以出土文物为主,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基本反映了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是周代诸侯国曾国的国君。他的墓葬在湖北随县被发现,发掘出土的15,000余件工艺精湛、无与伦比的文物,呈现了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体现了古人敬畏天地的精神世界,揭示了中国古代在青铜铸造等方面的极高成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编钟由制式不同的多套编钟组成,共65件,钟体浑铸、分浇法铸成,并采用了铜焊、铸镶等技术和工艺,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具备“一钟双音”的声学特征,全套编钟音域宽广,十二音律齐备。</p> <p class="ql-block">曾候乙尊盘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有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他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尊的颈部攀附四只爬行的豹,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盘身的四个抠手也是由无数条龙和蛇组成的缕空花纹。</p> <p class="ql-block">铜联禁大壶。壶一般成对使用,用于盛酒。禁是盛酒具的器座,用于放置双壶。整件器物由禁底部的四个小兽承托。双壶颈内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p> <p class="ql-block">铸镶红铜纹盥缶。曾侯乙墓共出土四件盥缶,大小轻重略同,但是器表纹饰有别。本套盥缶以铸镶法形成红铜纹样。所谓铸镶法,是将预先制作的红铜纹饰放置范内,然后在浇铸青铜溶液,形成类似镶嵌的装饰效果。</p> <p class="ql-block">铜建鼓座因鼓之贯柱而得名。建鼓过去仅见于战国和汉代的青铜纹饰和石刻画像,本件是最早出土的实物。本件采用了分铸、铸接和焊接相结合的制作方法,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镶嵌绿松石,是迄今所见最美的一件先秦建鼓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越王勾践剑特展位于南馆二层。越王勾践剑是国宝级文物,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越王勾践剑所反映的历史故事,科技成就十分丰富,因此设立专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剑的八字铭文是确认剑主的依据,该剑出土后,经过多位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对铭文的释读,最终确定了这把剑的主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越王勾践剑并未出土于越国故土,却随葬在楚国贵族的墓中,应是越国赠给楚国的礼物。馈赠的原因可能是楚昭王娶越王勾践之女,越王以此剑作为陪嫁品而流入楚国,也可能是勾践为了连楚抗吴、而将宝剑作为礼品送给楚王的。</p> <p class="ql-block">剑身铭文的字体被称为“鸟虫书”。参与发掘的方壮猷先生初步解读出了“越王”和“自作用剑”6字,推断这是某位越王的佩剑。之后征求多位专家学者对剑铭的释读意见。经过两个多月的书信研讨,终于确定这柄剑的主人就是越王勾践。</p> <p class="ql-block">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是湖北省近年来取得成果最多、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考古发现之一。叶家山等考古发现引起社会各界瞩目。展览分为“始封汉江”“汉东大国”等四个部分,揭示曾国从在江汉地区独领风骚到滋养楚国、最后融入楚文化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曾侯谏铜鼎。本件浅分裆,腹部饰三组兽面纹。器内壁铸有铭文:“曾候谏作宝彜”。兽面分档鼎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常成对出现。此类曾候谏铜鼎在叶家山墓地2号墓、28号墓各出一对,应为同批铸造,被分置于不同的墓葬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曾伯克父铜霝,2019年从海外追回。本件文饰装饰简约而富有艺术感。长颈光素无纹,仅以一条凸棱分隔,肩部设半耳环一对。器身饰大面积的平行竖纹,並以三角纹交错其中。颈部凸棱下注有铭文:“曾伯克父自作飲霝”。</p> <p class="ql-block">凤纹玉饰。本件由两组四凤构成方形,每组两凤首尾相连构成“ S”形。凤身附刻眼、喙、羽等纹饰。整件有四处镂空,拟突出凤形。</p> <p class="ql-block">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熊绎于荆山,楚成为周王室经营江汉地区的重要力量。立国之初,楚疆不足百里,但楚人锐意进取、融合夷夏。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号为霸主。在800多年的历史中,楚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p> <p class="ql-block">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一般出土于高等级贵族墓中,是文献所记的悬鼓之一种,目前仅见于战国时期楚墓。鼓座有漆木和陶瓷两种,鼓面因皮质多以腐朽不存。</p> <p class="ql-block">彩绘漆木龙耳方壶。东周时期常见类似形制的青铜方壶,仿铜漆方壶则非常少见。目前所知,仅湖北宜昌当阳春秋楚墓出土过一件漆木方壶。</p> <p class="ql-block">梁庄王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封地位于今湖北钟祥。他们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朝扩大对外交往,郑和船队远航西洋之际。本展览通过展示梁庄王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再现了梁庄王及王妃的贵族生活。</p> <p class="ql-block">冕冠是衮冕服至中的礼帽。永乐三年(1405年)规定,亲王冕冠前后各九旒,冕旒串珠应为五色。梁庄王墓所出的免冠,串珠颜色仅有四种。出土时冕冠綖板(冠顶)和冠卷(冠周沿)已朽,尚存140件金玉附件。今据山东荒王冕冠复原。</p> <p class="ql-block">青白玉镂空云龙纹带。此玉带形制特殊,由“六桃”“两辅弼”“双铊尾”和前后“三台”组成。前后“三台”的中心方、“双铊尾”均饰双层镂空云龙纹,前后“三台”左右小方和“六桃”均饰单层镂空云纹。立体深雕工艺为元代特色,云纹呈缠枝灵芝形。</p> <p class="ql-block">湖北荆门郭店1号基出土了有字竹简730枚,内容为先秦典籍共18篇。其中《太一生水》主要论述“太一”与天、地、四时、阴阳的关系,是有关宇宙生成模式的数术类作品,夹杂了先秦道家、阴阳家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型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 </p> <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珸珈山,校园环境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周恩来、董必武等在这里指点这山;李四光、闻一多等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精彩华章。</p> <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3个学科门类。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闻名遐迩的武大樱花,最初由周恩来总理1972年转赠。198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协赠予武大100株垂直樱苗,形成了今日的五大樱花胜景。可惜的是,观赏樱花的季节未到,只有孤芳自赏了。</p> <p class="ql-block">东湖风景区是武汉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广阔的湖面,秀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而闻名。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光山色,体验到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眫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近代还有九女敦,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在此。</p> <p class="ql-block">东湖湖岸全长115.5公里,最宽处28公里,最深6米,湖岸宛转曲折,素有99湾之称。湖岸绿树成荫,是武汉巿民及游人观赏两岸风光及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全湖大小湖湾有120多个。景区与杭州西湖齐名,全湖水面积相当于六个西湖之大。西湖以其西妩媚多姿取胜,东湖则以楚国雄风粗旷豪放建长。湖内坦荡开阔,碧波千顷,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成为一张美丽的武汉名片。</p> <p class="ql-block">楚河汉街位于东湖之畔、楚河之滨,是一条世界级水岸休闲步行街,是万达集团投资500亿打造的武汉中央文化区。总长1.5公里,分为三个街区,五个名人广场。</p> <p class="ql-block">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眼睛”,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商业内容,最多的时尚流行品牌,集合世界顶级文化项目,创造六个中国之最,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街”。漫步汉街,欣赏经典民国建筑与现代欧式风格,感受时光的交错、历史与现代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汉街集合200多个国内外一流商家,内容包括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等,是中国商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汉街不仅齐聚世界十大时尚品牌,更有包括星巴克、哈根达斯,麦当劳、辉哥火锅 、文化书城等30多家品牌商家的中国旗舰店。</p> <p class="ql-block">汉街是中国最具建筑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主体采用民国建筑风格,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p> <p class="ql-block">湖北美术馆位于武汉市武昌东湖之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与湖北省博物馆相毗邻,是省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主体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馆内有10个展厅以及一个特展厅,一个影像展厅,可同时或分别举办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展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以梳理史料为主,旨在全面反映20世纪湖北美术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创作成果,将其放在中国近现代变革及当代发展的背景中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以使湖北在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中展示其美术史的独特位置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油画《狂风飞行计划》。作品中,象征西方现代文明的轰炸机与象征东方文明传统文化青绿山水上下并置,形成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由于前者在画面上占有显著位置,体积显得格外庞大,清楚地强调了西方现代文化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侵略与扩张。</p> <p class="ql-block">中国画《万丈天涧送飞泉》,表现武陵土家山村水渠开闸放水的场景,艺术地再现了山民的美好新生活。该作品1960年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举办的庆祝建国1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被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还作为年画广泛发行。</p> <p class="ql-block">油画《没有门的房间》,是1986年首届湖北青年美术节“第一回展”的参展作品。该作品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身处红色封闭空间,表情呆滞,木讷的围着午夜的“时针”不停旋转、绕走,使画面充满激情与矛盾的“哲思”,不断转化为丰富的视觉联想。</p> <p class="ql-block">油画《生死牌(红土情)》的创作过程历时一年。创作之初为了寻找灵感,作者来到三阳路的长江边上,买了四百多条沙袋,请三位民工搬运到自己的住房。为了亲自体验抗洪一线军民肩扛沙袋的感受,作者尝试上下楼扛运十袋红土黄沙,体会抗洪一线军民风风餐露宿、扛包飞奔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武汉江汉路始名于20世纪30年代,曾有“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末曾休”的诗名来形容它,也有“小香港”的提法。在此,还可见30年代遗留下来的西洋建筑,曾是有名的商业门店集中区。</p> <p class="ql-block">江汉路步行街是中国最长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也是“武汉20世纪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为充分挖掘百年老商业街的潜力,创建品牌商业街,江汉路步行街路边不再设“路肩”,除金融业、金银珠宝业外,其他商家均拆除卷帘闸门窗,安装通透落地式玻璃门。</p> <p class="ql-block">风格各异的建筑,美丽的亮化工程,耐人欣赏的“汉味小品”,中、西餐饮的大比拼,繁华的商业文化同台竞“演”,这为该街营造了良好的休闲观光氛围。</p> <p class="ql-block">江汉路在近代史上,曾是华界和原英租界商业金融区衔接地带。历史上实际是华人与洋人租界分界线。这里都是民族工商业者开设的店铺、手工业作坊。江汉路临街则基本上是帝国主义国家和官僚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p> <p class="ql-block">国货商场属古典主义建筑,1931年建成。大楼为上海联宝水火公司投资。“九一八”事变后,日货充斥国内市场,民族工商业不振。为了抵制日货,武汉中国国货公司与1937年再此成立。10个月后,日军占领武汉,商场停业。日本投降后恢复营业。</p> <p class="ql-block">伫立于中百广场,抬起头眺望江汉一路的天空,楼房饰柱,曲形转角,开敝的穹顶塔顶,打破了中式建筑屋顶的平直,显得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街和周边的小路上,可以吃到热干面、周黑鸭、牛肉粉、豆皮等武汉当地小吃。据说武汉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五芳斋的汤圆,蔡林记的热干面,精武鸭脖都是比较推荐的。</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南路的阅马场北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革命党人进驻这里,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1979年国家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宋庆龄为本馆题写“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两块匾名。</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两层红色楼房,因此又称“红楼”,原为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夏阳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 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随之终结。武昌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尊崇为“民国之门”。</p> <p class="ql-block">鄂军都督府成立之初,黎元洪不肯视事,以蔡济民为首的十余位重要革命党人起义官兵代表,以谋略身份,以会议制形式,“商量都督组织法,并协筹防守事宜”,实际行使军政府权利,这是谋略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议员公所旧址,是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为湖北省谘议局议员们的生活场所,辛亥革命胜利胜利后为革命党人的生活及办公场所。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兼鄂军都督黎元洪曾在此设宴款待。。</p> <p class="ql-block">1911年9月下旬,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湖北共进会与文学社组织成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起义前夕,领导机关相继遭到破坏,革命党人当机立断,勇敢地发动武装起义。10月10日晚夺取楚王台军械库,攻克湖广总都署,并占领武昌全城,武昌首义成功。</p> <p class="ql-block">以武昌首义为开端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传播了民族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为振兴中华探索了前进的道路。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博物院,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院,是首义文化区核心建筑。博物院的外型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外观呈“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型意为胜利。</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博物院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起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晚清中国。19世纪中叶,列强加速入侵中国的步伐。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觉醒的中国人开始顽强的探索救国复兴之路。洋务运动等显示了体制内变革的尝试,义和团运动自立军事则展现出民众救亡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革命原起。觉醒的知识分子在孙中山的旗帜下,由爱国走向革命。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发动了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各阶层人士为争取生存和尊严,也与清政府列强展开斗争,一场革命风暴即将来临。</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武昌首义。1911年10月10日夜,湖北革命党人临危通宵血战占领武昌,取得在共和体制下中国城市起义的第一次胜利。次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政府成立,发布文告宣布“共和”,号召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厅创建共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余年的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民主共和国在中华大地上诞生。</p> <p class="ql-block">第五展厅辛亥百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业为世人所缅怀。自民元以来,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辛亥革命,保护修缮旧址遗迹,召开纪念会、开展学术研究。首义之城武汉传承“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已建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商贸重镇。</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使得民族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斗转星移,百年巨变。辛亥革命的精神激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江汉关大楼位于汉口沿江大道江汉路口,高约45.85米,钟楼顶端距地面83.8米。整个建筑融合了希腊古典主义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流行风格,由四层主楼及五层钟楼组成,是当时武汉的最高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1927年1月初,汉口市民庆祝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英帝国主义悍然武装干涉,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在李立三、刘少奇及进步人士的领导下,汉口、九江两地工人及群众发起收回租界主权的爱国运动,使长江一线两个重要港口回到人民手中。</p> <p class="ql-block">江汉馆博物馆是依托江汉关大楼创办的专题性博物馆,它以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与武汉近现代历史相关的各类文物、文献、实物近万件。常年对外开放的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以及钟楼微缩复原展示等常设展览,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武汉的近现代历史。</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一系列条约。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次年江汉关设立。外国侵略者纷纷入侵武汉设立租界,掠夺经济财富,进行文化渗透,武汉开始从传统内陆市镇向对外开放型近代城市的艰难嬗变。</p> <p class="ql-block">依据不平等条约,外国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因此汉口租界内设有专门审理涉洋案件的法庭。当案涉及到中国人时,清政府派出官员只能列席会审。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制度,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践踏。</p> <p class="ql-block">武昌首义爆发后,海关总税务司安格授意时任江汉关代理税务司的英国人苏古墩,将江汉关税款汇入上海英国汇丰银行。从此江汉关关税保管权被外国人掌控。</p> <p class="ql-block">1919年,中国民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建国方略》中,为武汉未来的发展勾画了美好的蓝图。他提出武汉应建成如纽约之大,全国铁路系统中心,中国内地水运的“顶水点”以及中国西部经济贸易的中心,“首义之区,变成模范之市”。</p> <p class="ql-block">1953年,武汉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钢铁公司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武汉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地位显著提升,武汉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1957年9月,毛泽东视察长江大桥前看大桥画册。</p> <p class="ql-block">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东起中山路,西至德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1861年汉口开埠,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的特色,使得这里的建筑呈现出不同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几乎成了武汉的文艺街,浓缩了整个武汉的文艺情怀。拍照、闲逛,或享受咖啡香的下午,都是文青门在这里愿意做的事。触摸街边饱经风霜的老建筑,会发现昙华林有的不仅仅是文艺,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刻着老武汉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翁守谦故居为清末北洋水师翁守谦住宅,于1895年前后购置的房产。翁守谦是福建人,曾是北洋水师官员,甲午战争中兄弟多人战死。作为幸存者的翁公,后来弃官隐居于此,潜心修佛。</p> <p class="ql-block">“昙华林”三字,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两字相通,故名。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p> <p class="ql-block">古德寺位于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该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创建。古德寺是20世纪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古德寺宛若出自天工,无论是厚实的大殿、肃穆的的廊柱、玲珑的塔饰,处处折射出一座宗教建筑所特有的那份庄重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古德寺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内地汉传佛教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在东南亚一代佛教信徒有较大影响。古德寺拥有中国汉传佛教唯一的群塔型大殿,其风格杂糅、造型独特且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古德寺圆通宝殿是以南传佛教的群塔型建筑为主,在建筑理念上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汉传佛教建筑的灵感。同时,圆通宝殿也受到古希腊建筑等风格的影响。这些不同艺术风格的建筑形制、元素叠及在一起,成就了圆通宝殿的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古德寺大殿,供奉了四大天王和弥勒佛。天王殿是徽式建筑,与圆通宝殿的神韵格格不入,颇有狗尾续貂之嫌。</p> <p class="ql-block">宜昌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自然、民俗古建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主体建筑以“历史之窗”为理念,外墙运用了深浅变化的条形石材,用变化鲜明的表现面呈现出“巴虎楚凤”的纹饰,表现出“巴人崇虎、楚人尚凤、虎凤合鸣”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展馆现有各类藏品5872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23套。展馆大厅穹顶借用了“太阳人”石刻中“太阳”为设计元素,穹顶外围铜质构件巧妙的运用了镂空篆刻的设计,体现了宜昌地区祖先对太阳的崇拜以及宜昌作为楚国故地对屈子哲学的崇尚。</p> <p class="ql-block">物竟天泽展厅是由走进非洲、野性呼唤、铁角铜蹄、生存之道和长江大保护五个单元组成。主要介绍的是肯尼斯·尤金·贝利先生捐赠给宜昌博物馆的南非、北美大陆的200余件珍稀动物标本。</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有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非洲象,非洲最大的猫科动物非洲狮,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中华鲟以及各种动植物等。物竞天择展厅对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社教功能,推动科普事业的普及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开辟鸿蒙展厅分为时空隧道、生命之光、走进地球、岩石矿物、宜昌地质五个个单元。简要介绍了关于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等天文知识,试图揭示生命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让人们了解自然,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以原武汉地矿研究所龙化石博物馆已交给展馆的337件动植物化石标本、岩石矿物标本为基础,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影像、地质沙盘及地层剖面模型展示,又通过对宜昌地质的介绍,让人们了解她的美丽风姿,珍惜这一大自然馈赠的珍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远古西陵展厅,展示出了宜昌旧、新石器时代人,猿相伴揖别的嬗变过程。旧石器展示出了以“长阳人”为代表的原始生活状态及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因城背溪文化的诞生,便开启了长江中游和峡江地区人类文明的先河,阐述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在农业、养殖、纺织、制陶、建房和原始记忆与意识崇拜的演变过程。</p> <p class="ql-block">巴楚夷陵厅,是对两周时期巴和楚两国文化在宜昌地域的相互影响、渗透和排斥的展示。巴文化承载着廪君、巴蔞子的传说和独具特色的生活用器、礼器、葬俗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楚文化中隆中推出万稿垴出土的早期青铜编钟和大型楚遗址,以及两周至两汉时期绚丽多彩的铜器、漆器及陶器,彰显出了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国文化的靓丽色彩。</p> <p class="ql-block">千载峡州厅,因地扼长江三峡工程之口,宜昌故各“峡州”。自南北朝至明,宜昌一直是“峡圳治所”之地。</p> <p class="ql-block">三国、两晋以来,宜昌在时代变换中历经荆门虎牙之战、晋灭吴之战、陈隋峡江之战以及明末抗清斗争等历史重要事件,遗留了各时代的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近代宜昌展厅,介绍宜昌开埠以后大量洋行商号的融入,拉动了宜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航运业和转运贸易的发展,达到一次高峰。为适应商业贸易的发展,行帮的形成和商会发展的成熟,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p> <p class="ql-block">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宜昌地区的面貌日新月异,并在滨江一带形成了转口贸易中心,初具现代化城市的面貌。尽管宜昌开埠是清政府被动实施的开放政策,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近代宜昌啇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宜昌城市的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风情三峡展厅,揭示三峡宜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促使巴、蜀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造就出瑰丽多姿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渗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三峡纤夫”的壮举,将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展示三峡宜昌民俗风情,留住岁月痕迹,汲取民间精华,感受先辈们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宜昌龙舟则是宜昌人引以为豪的民俗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猇亭古战场风景区,位于宜昌市猇亭区与伍家岗区交界处,与宜都市荆门山隔江相望,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的猇亭古战场悬崖峭壁上留有一条1000米的古栈道遗址。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在游览猇亭古战场时都留有传世诗篇。</p> <p class="ql-block">猇亭古战场是世界上少有的古战场,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著名战役有:白起烧夷陵、公孙述架浮桥、三国猇亭之战、西晋㤧东吴、樊猛斩萧记、围郑救安蜀、杨素破陈、唐军夜袭萧铣、吴三桂兵败夷陵等战役。</p> <p class="ql-block">古栈道全长1000余米,犹如一条神奇的巨龙,遨游在悬崖峭壁之间,它承载到中华民族的智慧。此栈道开凿与三国,二修于清康熙五十三年,同治十一年南昌府从盐税中开支三修该栈道。有诗曰:栈逆平江悬日月,清波如练漾春秋。</p> <p class="ql-block">唐朝诗人胡皓乘船行至虎牙滩前,见此处风景秀丽群山雾绕,不由脱口吟出:“巴东山峡尽,旷望九江开;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被船夫听到切记下。一日船夫到虎牙山古栈道,见有人在此建牌坊,便献上胡皓诗句,却因忘记前两句而更加切实切景。</p> <p class="ql-block">张飞幽州涿郡人,三国名将,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为蜀国五虎上将。“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取张郃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遣阆地愁。”便是张飞一生的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景为张飞擂鼓台。相传张飞任宜都太守时,为加强虎牙山天险防务 ,着军民建设擂鼓台和楚塞楼。期间,工匠在楚塞楼刻下猛虎添翼匾牌,谓为猇,为猇亭之由来。</p> <p class="ql-block">刘备战败猇亭、狼狈逃亡蜀中,大将博彤断后被吴军八面围住,挺枪纵马,率军奋力死战不下百余合,往来冲突不能得脱,最后口中吐血,死于吴军之中。后人赞博彤:“猇亭吴蜀大交兵,陆逊施谋用火焚身,至死犹然骂吴狗,博彤不愧汉将军。”</p> <p class="ql-block">虎牙山有庞大的溶洞群,洞洞相连,其中最著名的山洞便属屯兵洞。据传此洞深不可测,能屯住大批军队。东汉平定公孙述的江关之战,三国时期的猇亭之战,都在此洞屯过大量士兵。抗战时期,中国士兵也曾在此中驻守过。</p> <p class="ql-block">赤壁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地处风景秀丽的陆水河之滨,位于陆水湖大道南延长线上。馆舍仿汉代城堡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凹”字型。现有馆藏1104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28件。</p> <p class="ql-block">  《茶乡古道—-赤壁茶文化展》,分别以古道沧桑、鄂南茶艺、万里茶园、茶韵流芳等四个方面系统地展示了赤壁茶叶历史、茶叶贸易和茶文化,充分展示赤壁悠久的茶叶历史和独特的茶文化。欧亚万里茶路线路,展示了蒲折(今赤壁)大批茶叶销往西域。</p> <p class="ql-block">“以茶代酒”的典故与赤壁有着密切的关系,源自《三国志·吴志·书曜传》传中记载的一件真实事件。东吴皇帝孙皓即位后,下令韦昭撰《吴书》。韦昭奉令来赤壁考察,不久回朝向孙皓献所撰《伐乌林赋》。孙皓阅后大喜,宫中赐宴,韦昭“素饮洒不过二升”,因此除了韦呂可以茶当洒,其他人不满七升者“皆浇蕯取尽”。从此后,“以茶代酒”的典故便是一直流传和应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千古风流—-赤壁之战专题历史展》,分《汉末风云》《赤壁鏖战》《三国鼎立》《赤壁文化》四个单元,集陶器、瓷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等精美文物近百件,辅之模型、绘画、照片、及音响和电脑多媒体技术,再现了汉末波澜壮阔的赤壁大战。</p> <p class="ql-block">《赤壁鏖战》浮雕展设在博物馆一楼大厅正墙,采用东北松木制作而成。主要讲述赤壁之战前孙、刘联军共谋抗曹的历史片段。大厅两侧为仿汉代竹简,分别引用北宋司马光《论赤壁之战》和《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中的“孙将军论拒曹操”的原文。</p> <p class="ql-block">汉代弩铜机,出土于赤壁镇哈西山墓地。弩机为古代作战器械,起源于战国时期,传至汉代及三国,军中已普遍使用。它体积小,携带方便。射手将箭矢置于机槽,扣动扳机,箭头矢立即射出,与现代的枪炮射击方式大致相仿。</p> <p class="ql-block">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刘备占有荆州五郡,西进夺取益州,汉中。孙权进一步巩固江东统治。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建立魏,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都成都。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都建业(今南京)。自此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p> <p class="ql-block">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临近山崖褐色的石壁上,一米见放的大字“赤壁”赫然入目。该景区是我国古代著名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p> <p class="ql-block">相传阅书亭乃名士庞统隐居阅览兵书之所。赤壁大战前夕,周瑜、鲁肃等人在豪情畅言,才华对弈,纵论军情,透析赤壁大战的利弊,已至“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之外”。</p> <p class="ql-block">凤雏即庞统,凤雏庵即当年庞统读书的庐舍,坐落在金峦山腰,与诸葛亮同为东汉末年隐居襄阳的大名士。相传赤壁大战中,庞统在草庵内批阅兵书时,巧遇蒋干,遂偕同蒋干过江向曹操献连环计,使曹操水军“灰飞烟”,大败于赤壁。</p> <p class="ql-block">拜风台,又名武侯宫,是纪念赤壁之战时诸葛武侯在此用“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而建成的。武侯宫里现存有诸葛亮和桃园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塑像。</p> <p class="ql-block">赤壁大战陈列馆位于赤壁山东北面,是我国第一个以战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建筑样式别具一格。远看即象风火轮,又似周瑜头盔;近看似战船、古城墙。它的设计理念就是按《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建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再现当年周瑜采用黄盖的建议使用火攻向曹军攻击。当时东南风正急,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阵营。一时之间,曹营火势冲天一片火海,孙刘联军乘机进攻,曹军余部经华容道(今监利市西北)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吴、蜀三分天下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赤壁塔是新景区的最高点和指挥中心,景区的实景演出和各种表演展出等娱乐活动,均由这里指挥。它既是指挥系统,同时又是可登临游览的景点。塔高7层49米,建筑风格似汉阙,汉代建筑模式。登上赤壁塔就可以看到赤壁古战场全貌。</p> <p class="ql-block">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有石刻“赤壁”二字,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相传是周瑜破曹后一时兴起,挥剑在石上刻下,但据字体考证当是唐人所书。赤壁二字上有一个“鸾”字,为道教符号。据载得道之人乘青鸾游于四海,书“鸾”字于此为镇妖之用。</p> <p class="ql-block">羊楼洞位于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洋楼洞镇,为湘鄂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系蒲圻(今赤壁市)六大古镇之一,为“双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誉。2010年,羊楼洞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全长1.1公里,始于400多年前,200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街道以青石板铺设,两侧保留有清代、民国时期的住宅、商铺百余栋。青石板上留下的深浅不一的独轮车痕,依稀可见羊楼洞“万商云集”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羊楼洞古镇是青砖茶的原产地,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本地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羊楼洞茶马古道始于宋,繁荣于明清。</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初,制茶叶已经相当发达,集镇随之而兴,极盛时这片面积不足0.7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茶庄200余家,汇集了来自俄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各个国家的精英商贾,形成了一个人口逾四万的“中国大茶市”,因此羊楼洞被誉称“小汉口”。</p> <p class="ql-block">羊楼洞厘金局,1855年(咸丰五年),由湖北巡府主导开办,总局设在羊楼洞,并在周边产茶叶镇设立分局,除了抽收茶厘,还征收烟、酒、牙各税。厘金局后更名为“羊楼洞茶税局”,“湖北茶税局”、“羊楼洞营业税局”,其征收范围不断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湖北省官钱局羊楼洞代理处成立。由于当地中外客商云集,市场繁荣,省官票流通量大,货币交易活跃,收付兑换浩繁,湖北省官钱局委托当地殷实茶庄兴隆茂等几家设立代理处,代行湖北省官钱局台票兑换及汇兑事宜。</p> <p class="ql-block">羊楼洞邮局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设立。前身为羊楼洞邮政局,1912年(民国元年)升为三等邮政局,1920年(民国九年)武昌至羊楼洞长途电话架成通话。1923年(民国12年)羊楼洞设立电报局,同时开展电报、电话业务。</p> <p class="ql-block">青砖茶最初叫帽盒茶,经人工用脚踩制成椭圆形的茶块,形状与旧时帽盒一样,故称帽盒茶。盒茶帮(羊楼洞商会)是以晋商为主的商人组织的砖茶制造运销商会,以采办帽盒茶和砖茶为主要业务。</p> <p class="ql-block">中俄万里茶道展览馆,位于羊楼洞明清古道复兴街。展览馆以“砖茶之路—-中俄万里茶道前世今生”为主线。通过《茶园古镇越千年》《茶贸古道连万里》《茶道复兴新时代》三个展览单元,回顾了砖茶、羊楼洞、中俄万里茶道的兴衰历程。</p> <p class="ql-block">以羊楼洞为中心的产茶区,采摘的茶叶鲜叶和茶叶半成品汇集在羊楼洞,被加工成各式各样的茶叶制品,被统一冠以“洞茶”名称,踏上了中俄万里茶叶之路。羊楼洞四面多山,其形如洞,相传昔有牧者建楼饲羊于此,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横跨亚欧大陆的中国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的又一条国际商路。青砖茶应运而生,以它特有的品质、功能和市场份额,产生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茶经济流”“最大的茶交易额”“最大的茶税收”最大的茶人口”,当之无愧是“万里茶道第一茶”。</p> <p class="ql-block">2014年、文化部报告国务院批准,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创始人发明,集体传承至今已有200余载。这中间流传着很多茶的故事,汇聚了几代茶人的心血,砖茶制作技艺是历代制茶压砖茶人辛勤劳动的集体智慧结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楚王车马阵景区(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湖北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距楚故都纪南城26公里。南邻八岭山楚墓群,北靠荆山,是国家级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已发现的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布局最为完整的周代楚王陵陵园。</p> <p class="ql-block">楚王车马阵以气势恢弘的楚王陵,威武壮观的车马阵闻各于世,被誉为是“中国仅有,天下第一”的楚王陵典范。随着著名词作家乔羽“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这一赞语的广泛流传,楚王车马阵景区现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凭吊、观光的人文胜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车马坑即1号车马坑,东西宽11.4-12米,南北长132.6米,是目前国内发现最长的车马坑。共出土马车43乘,马165匹。车辆分东、西两排放置,排列井然有序。出土的车辆类型多样,制作精美,彰显墓主身份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1号车马坑西侧,分布着36座小型车马坑,分两排呈南北方向排列。目前已发掘小车马坑11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其中车马坑4座,马坑7座。小车马坑多有车軎、马衔、节约、铜环之类的马具。</p> <p class="ql-block">熊家冢墓地是一处重要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包括主冢、附冢、车马坑、殉葬墓、祭祀坑等部分。其中车马坑位于主冢和附冢西侧,包括1座大车马坑和39座小车马坑,是研究楚国车马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堪称旷世发现。</p> <p class="ql-block">东周时期,诸侯争霸,群雄逐鹿。以马为动力的战车,既是军队作战的主体,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楚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雄距南国,成为“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的泱泱大国。熊家冢墓地随葬威武壮观的车马坑,正是楚国军事实力的有力印证。</p> <p class="ql-block">熊家冢出土文物陈列馆,是为收藏、展示、研究熊家冢遗址出土文物而专门建设的。设有一个常设展览,包括地下王国、玉魂王国及青铜之光三个展厅,展示熊家冢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与青铜器,是展示处土文物、探索遗址内涵,了解楚文化的专门性场馆。</p> <p class="ql-block">1979-2001年,对熊家冢遗址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考古勘探,基本确定了陵园布局。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堪称东周王陵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襄阳古城始于春秋早期楚国北津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自汉末刘表迁荆州于此、历为州、郡、道、路、府、县治。襄阳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大小战争200多次。而襄阳城凭山之峻,据江之险,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号称“铁打的襄阳”。</p> <p class="ql-block">城墙始筑于西汉,宋改砖城,历代维修,尤以“洪武十六年”城砖最著。城墙周长7331米,平均高8米,宽5-15米,上设垛堞4000多个,六座城门,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宽130米至250米,有“华夏第一城池”美名。</p> <p class="ql-block">大北门拱宸门瓮城为明代所建,至今保持完好。高6米,内宽22.8米,深10.75米。瓮城门通汉江,为水旱两道结构,设千斤闸。东面附设拱宸门码头,拱宸为拱卫国都之义。</p> <p class="ql-block">东晋太原三年(378年)2月,前秦符坚欲南下攻晋,遂派军队攻打要地襄阳。时晋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朱旭母韩夫人登城巡视城防,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内城。后秦军突破外城,晋军坚守新筑内城,得以击退秦军。后人称为“夫人城”。</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治遗址位于襄阳城荆州街,为一高大的青砖卷门。汉献帝初平原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迁荆州治所于襄阳,襄阳成为辖荆襄八郡的州级治所。其后刘表将襄阳发展成为当时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国的影响举足轻重。</p> <p class="ql-block">昭明台位于襄阳古城中心,为襄阳标志性建筑,为纪念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萧统为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𧗠长子。然英年早逝,死后谥“昭明”。生前曾主持编撰《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此楼雄距城中,楼内为襄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单懋谦纪念馆,原为单家祠堂,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土、襄阳人单懋谦的家祠。单懋谦任官显赫,以文渊阁大学士为宰相。抗战中,襄阳地下党组织在此开办棉业改进合作社培训班,称为襄阳的“抗大”,培养进步青年,是一处历史建筑兼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襄阳古城虽然在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战争,但依旧是保存的最完整的古城建筑。襄阳古城内的建筑风格有着浓郁的历史韵味,古城内的各个建筑都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行走在襄阳古城下,便能感受到襄阳古城的庄严肃穆,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1948年,刘邓大军率中原军区主力由大别山转战中原。6月13日,中原军区司令部下达了襄樊战役的作战命令。15日解放军从西门攻入,活捉国民党守将康哲,这就是著名的襄樊战略役。此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闻名全国的“五路大㨗”之一。</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巷绽新颜,歌舞曼妙乐声扬,半城烟火半城诗。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涵盖文化演艺、文创购物、非遗美食、休闲娱乐的不同业态,成为襄阳古城又一张文旅名片。</p> <p class="ql-block">穿城而过的汉江,孕育了码头,成为襄阳城市最初的发源地。早在商周之时,就以具渡口雏形。春秋时期直至唐代,已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华景象,一跃成为商贸重埠。明清时期,襄阳已完全成为南来北往最重要的码头商业城市,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两城合并后称为襄樊市,1983年襄阳地区并入地级襄樊市,2012年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p> <p class="ql-block">绿影壁巷位于襄城南街,因景点绿影壁而得名。沿线建筑大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所建仿古建筑。听王府故事,品襄阳美食,未来影壁巷将形成“一线连三点”的规划结构,分节点展示襄阳王府的历史变迁,让市民再此品读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襄王府是明代番王府,位于襄阳城东南隅,建于正统元年(1436年),第一任襄王是明仁宗第五子朱瞻墡,前后共有七代八个襄王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襄王府绿影壁由绿色石料构建而成,整体苍翠,气势恢宏,雕镂精美,建于明正统元年(1643年)。绿影壁主体壁面分别雕刻“二龙戏珠”与“飞龙出水”,加上边饰小龙,共雕刻龙99条,在龙壁中独具特色,且为我国现存唯一的大型石质龙壁。</p> <p class="ql-block">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攻陷襄阳,杀襄忠王朱翊铭。1643年李自成再次攻占襄阳,驻襄阳府,在此登基,建立大顺政权,改襄阳为襄京。离开时将襄王府付之一炬,只有府前的照壁绿影壁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与明,后改名米公祠,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汉江之畔,是纪念中国古代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也是襄阳市境内标志性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米公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迹墨石刻一百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祠堂庭园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米公人称“米襄阳”。他攻诗文、擅书画、尤擅长行、草,史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美誉,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p> <p class="ql-block">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为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p> <p class="ql-block">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在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米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米芾多才多艺,广通博贯,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能诗文,善书画,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欲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意。”</p> <p class="ql-block">米芾书法具有奔放、豁达、张力十足的特点,笔画有横披、进蹙、豪逸、古拙之趣。他运用毛笔的韵律和节奏感,将心境与笔墨自然地叠加在一起。米芾的书法笔势激越奔放,他可以写出雄奇有力、潇洒自然的楷书,也可以写出流畅挺拔、情感飘逸的行草。</p> <p class="ql-block">宝晋斋室内匾额“妙在得笔”。对联:集字兼刷字迅疾天真锋出八面;学古不泥古沉着痛快独成一家。”概括了米芾书法在书写字休的开始就让字产生“妙”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米芾《珊瑚帖》左边小字:“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顶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米芾的风格一向以结体多变,用笔爽劲著称,并称自己“刷字”。</p> <p class="ql-block">米芾书法深受古代碑帖、铭文、道教经典的影响,在书法上比较注重个性的表现和文化传承。他在书法创作中强调“祖述先意,摒闲净俗”,反对浮俗、矫揉造作的风格,主张自然淳朴、疏放自如。米芾要求把自己的心思、世界观、人生态度融入到书法中。</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是隆中的标志性建筑,清光绪十九年所建。牌坊正中的字碑上雕刻“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大书“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句。古籍载:襄阳城西有山,隆然而中起,名曰隆中。隆中可谓“地于山而得名,山于人而得灵“。</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始建于晋朝,是侍奉诸葛亮的祠宇,位于隆中山腰,后历经隋至民国时期兴废频仍,现今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重建。主殿内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 、诸葛尚塑像供人瞻仰、祭拜,室内还有一株400年的金桂,颇有灵气。</p> <p class="ql-block">诸葛草庐是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卧读躬耕生活起居之处,草庐风格为仿汉时期建筑,用于再现诸葛亮当年在隆中饮食起居的生活,内有木牛流马、状元树等物件。</p> <p class="ql-block">草庐亭是诸葛亮十年躬读隆中期间的纪念性建筑,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该亭呈双层六角式,砖木结构,周围松竹苞茂,绿荫蔽日。</p> <p class="ql-block">隆中书院始建于五代天福年间,元代末年与广德寺书院合并。书院分为序言厅、励志厅、勤政厅、廉政厅、诫子厅、展望亭六大板块,集中展现了诸葛亮的一生,再现了其从励志成才、勤廉治国到子女教育等多个方面的事迹和思想。</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㝢居隆中时,迎娶了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为妻,此处为二人就寝、读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的纪念堂。三顾堂门口的对联写着“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指的就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一对”则是指著名的《隆中对》。</p> <p class="ql-block">隆中梅花每年二月缤纷怒放的时候,一片梅花林绽放于皑皑白雪之中,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相传刘备二顾茅庐未果时,路经小虹桥处遇见了正“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黄承彦。过小桥,叹梅花,赏美景,何等飘逸洒脱,何等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抱膝亭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所修建躬耕亭的位置上重修的。相传此处原有一块大石头,诸葛亮寓居隆中时,在闲暇自余会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吟唱山东老家的小调《梁父吟》,抒发自己远大的抱负。整座亭阁在绿荫之中,造型挺秀端庄。</p> <p class="ql-block">六角井是诸葛亮青年时期隆中住宅院内的生活用井。早在东晋时期、史学家习凿齿《襄阳记》就对此有记;“襄阳有孔明故宅,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六角井不仅是古隆中的十大景观之一,而且亦为草庐故址所在实物佐证。</p> <p class="ql-block">小虹桥是诸葛亮出入隆中时必经之桥。当年刘备冒着风雪二顾茅庐时,就是在这里与诸葛亮的岳父黄𠄘彦相遇,并“诞生”了传为佳话的风雪诗情。</p> <p class="ql-block">据《三国志》记载:“玄卒,亮躬耕陇田。”躬耕田就是诸葛亮当年寓居隆中时期躬耕的田地。清康熙五十八年维修隆中诸葛亮故居时,在躬耕田旁修建了躬耕亭。</p> <p class="ql-block">荆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件,先后发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荆州博物馆陈列展推出了《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汉平原楚文化展》《荆州出土简牍文字展》《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楚汉织绣品展》及《传世文物展》等七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西汉早期“漆木彩绘七豹大扁壶”,国家一级文物。大型盛酒水器,腹部两面和顶盖彩绘七呈猎食、回首、狂奔、怒吼等姿态的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间绘鸟闻纹、云纹、植物纹,更显得动静相宜、和谐自然,是我国汉代漆画艺术中的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元代“釉里红凤舞缠枝菊花盖罐”,国家一级文物。桃纽帽形盖,直口溜肩鼓腹,器表主体为釉里红彩。主体纹饰为缠枝菊花凤鸟纹,在缠莲的菊花中有两只对称的凤鸟呈展翅欲飞状,上下陪衬为一周变体莲花瓣纹。胎质细密洁白,釉面莹润,极其罕见。</p> <p class="ql-block">战国中期“玉覆面”,国家一级文物。整块玉雕呈人面形,制作独特,工艺精湛,极其罕见。</p> <p class="ql-block">战国“铜升鼎”,国家一级文物。平时折沿,口微敍,两长方形立可外撇弧度较大,器身中部腰束有一周圆形凸棱,附有四个精致的爬兽,下接三个兽面蹄足,器物外底有较厚的烟炱,器底可见清晣铸范痕迹。器物制作精致,装饰繁缛,出土时内附铜匕一件。</p> <p class="ql-block">商代“牺兽栖鸟兽面文尊”为盛酒器。大敞口,口沿上折,方唇、束颈、下腹内收,高圈足。肩上有三鸟三牺兽,鸟首圆目,长嘴尖喙,尾上翘。鸟牺之间饰对称的夔纹。腹部浮雕饕餮纹,圈足上浮雕𧃍龙纹。这件尊是祭祀时使用的重要礼器。</p> <p class="ql-block">战国“漆木彩绘虎座凤鸟悬鼓”,国家一级文物。全器以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距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站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呜凤中间悬挂一面大鼓。通体用红、黄等色绘虎的斑纹和风的羽毛,造型别致优美。</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各诸侯“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楚国使用的文字自成一系,称为“楚系文字”。荆州出土的战国楚简数量较多,内容丰富。不仅在考古学和古文字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还是研究和了解楚国精神信仰、丧葬习俗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龙凤形玉佩”,二级文物。玉佩透雕龙形,龙作曲颈、卷驱卷尾,龙尾下坠有一卷曲的小螭,凤倒立于龙身部,身刻羽纹,体现楚人尊龙崇凤思想。</p> <p class="ql-block">凤凰山位于荆州古城5公里楚故都纪南城东南隅,168号西汉墓內出土了一貝保存完好的古尸和竹读“告地书”等文物。古尸名为“遂”,生前爵位为五大夫,距出土时已有2142年,外形基本完整,是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完好的西汉男尸。</p> <p class="ql-block">乐于教化国人,也可愉悦神灵。楚是能歌善舞的国度,具有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众人相和的“下里巴人”,“高山流水觅知音”成为千古美谈。荆州天星观楚墓出土的虎座凤鸟玄鼓、瑟、笙等,是“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等礼乐制度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垣。</p> <p class="ql-block">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的四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南方城墙,现存明清重建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城墙周长10.28公里,高9米。城墙现有八座城门,两座门楼。</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代时期建城时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在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因而城墙特别坚固。荆州城墙设有翁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历来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从立国图强、建立霸业的政治目的出发,都想得到荆州这块最重要的战略之地。曹操基本统一北方之后,既挥师南下取荆州;处于荆州下游的东吴孙氏政权,把荆州视为立国屏障;苦于没有立足之地的刘备,更是将荆州看作命根子。</p> <p class="ql-block">魏、吴、蜀三方为了争夺荆州这块战略要地,展开了激烈的争战,时而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时而偃旗息鼓,暗中争斗。</p> <p class="ql-block">宾阳楼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建,后损毁。现为1986年国家文物保护科研所依明代风格复建。宾阳楼采用大木框架重檐歇山顶结构,城楼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四周绕以回廊,可登楼远眺。</p> <p class="ql-block">砖城墙体特制大青砖重约4公斤,烧制有文字。文字砖记载了操办城砖的官府、官员和时间。从文字砖中记载,产地并非出自荆州地域,鄂隅豫陜交界的均州、湘挂黔交界的靖州、江西的茶陵均有文字砖砌在荆州城垣上。</p> <p class="ql-block">南极门城楼名“曲江楼”,史载唐开元年间(731-741年),宰相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长登楼赋诗吟咏。因张九龄是唐韵州曲江人,后人将城楼命名为“曲江楼”,以示纪念,曲江楼毁于日军侵华战火,现仅存台基遗址。</p> <p class="ql-block">南纪门面临大江,古时王公贵族、商贾士民皆出此门上巴蜀、下汉口。门外三里御路口,即为古代藩王登岸系舟的码头。南纪门建筑位置有别于其他五座城门,主城门与箭门及城内的关庙在同一轴线上,其城台是古城墙上六座城台中最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25号藏兵洞位于南纪门西侧22 4米处,原为马面(炮台),2007年修缮过程中被发现。藏兵洞内部结构为二层回廊,正南面墙体及两侧共有5个瞭望孔(射孔),四周内墙面上保存搁置楼坊的孔洞</p> <p class="ql-block">荆州城古老且历经沧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爱。特大型环城公园的兴建,是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内涵丰富的新景观。城墙上行人、内环道驱车、外环道跑马、护城河荡舟。古老的荆州城,正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异彩。</p> <p class="ql-block">荆州关帝庙雄踞在荆州古城南纪门内,是关羽镇守荆州的标志性建筑。据载,这里曾是蜀汉大将关羽镇守荆州的府邸故基,关羽曾运筹帷幄、总督荆襄九郡诸事十余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关羽死后,这里成了他的后裔世袭江陵的袭地。</p> <p class="ql-block">步入仪门,殿内挂着清雍正御赐“乾坤正义”匾额。大殿内关羽塑像高余丈,身披重铠,长髯飘飘,威风凛凛。关公两侧的关平、周仓,亦显得粗旷彪矫健、虎悍勇猛。大殿两旁内壁上,有关羽“镇守荆州”“单刀赴会”等巨幅壁画,再现荆州人对他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大殿和结义楼之间的甬道上,有一尊威严的关帝石雕像。2003年,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会长雷振寰、美国纽约关帝庙主席冯德鑫向荆州关帝庙赠送了这尊关帝石雕像。据说这尊石雕系北京关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邀请海内外朋友,在另外三大关帝庙取圣土和灵灰,而后名家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地处荆州旅游的核心区,交通便利,是游客进出古城的必经之地。游客游于故居院内,即能了解历史先贤的传奇,凭吊先贤的丰功伟绩,又能饱览南国古典园林的无限秀色,晃然置身于世外桃源,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故居包括仿明清四重院落、西花园、照壁、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神龟池、捧日楼、纯中堂、南门广场等景观。还包括大学土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湖北江陵(系荆州)人。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了举人,23岁进土、翰林事。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一举扭转了明王朝衰败的危机。成为继商鞅、王安石之后最杰出的政治改革家。</p> <p class="ql-block">万历初年成为首辅,一切军政大事都由张居正裁决,他“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从1573年出任首辅开始,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暮气沉沉的大明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最后一抹辉煌。</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绵亘八百里,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柱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p> <p class="ql-block">环绕主峰天柱峰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景观。武当山还有36岩、11洞、3潭、9泉、10池以及“天柱晓晴”、“金殿倒影”、“香麝跃涧”等奇观。</p> <p class="ql-block">武当文化,华夏魂灵,“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武当山位居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春秋至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唐贞观年间、宋元时都把真武神推崇为“社稷家神”,在明代成为维护江山社稷的“国教”。</p> <p class="ql-block">武当武术,玄妙飘灵。武当道士在修炼学道时,常常伴以习练武功。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创立太极拳,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其理论核心是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以养生为宗旨,视技击为未学,牵动四两拨千斤,行动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p> <p class="ql-block">紫霄宫坐落在武当山的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是武当山保存较为完整的皇家庙观建筑群。紫霄大殿由三层崇台衬托,外观协调。大殿建有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奉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p> <p class="ql-block">琼台中观始建于元代,依山而建,是典型的道教建筑风格,琼台中观山门也叫龙虎殿。进入琼台中关关门便见两尊神仙,青龙、白虎守在关门处。正中大殿祖师殿立于石台之上,中央神龛内供奉真武大帝。</p> <p class="ql-block">太和宫(金顶)位于天柱峰顶端,宫室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天柱峰高耸霄汉气势,以明朝皇家建筑法式巧妙进行序列布局,突出神权自高无上的思想。金顶建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亭内置一香炉,供玄帝像一尊。</p> <p class="ql-block">紫金城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周长345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公斤,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建于明永乐十七年,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太和宫、紫金城、金顶组成的皇家庙堂处弧峰峻岭之上,依山傍岩而建,悬崖陡壁而立。巧夺天工,工艺精湛,呈现皇宫的奢华,道教的玄妙。三台之上的金顶,霑天地之雨露,沫日月之光辉,鎏金溢彩,八方来朝,是万世顶礼膜拜的圣殿,是朝客游人所达最高胜境。</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代表文化有屈家岭文化、楚文化、青铜文化、漆器文化、文物古迹众多;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五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屈家山文化遗址、屈原故里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炼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西汉沿革至今的问津书院、蕲春县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道教建筑及武术、汉代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文明,还有以荆州古城、浦新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代表的三国文化。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二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湖北拥有铁打的襄阳、水做的宜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荆州,更拥有“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的大武汉。湖北位于中国中部,从东西方向看,西连四川盆地,东接长江中下游平原;从南北方向看,秦岭淮河一线横亘湖北北侧,湖北居然于南北之中。北连华北平原、关中盆地,南经洞庭湖平原直抵岭南,东西过渡,南北勾联,是中国大地的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是许多人对湖北人的第一印象。而事实上,有着九头鸟的瑞鸟凤凰是湖北楚文化的最早图腾。楚人祟凤,是今天“九头鸟”称谓湖北人的开端,自古以来与中原文化有所不同,竞争发展的南方楚文化,正是今天湖北地域观念的最早起源。大别山、挏柏山以及伏牛山脉的今天南阳方城一线,以及淮河上游构成了上古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天然界限。湖北西北角,沿汉水中游与豫、陕分界。向西沿汉江河谷和达汉中;西北沿汉江丹水河谷,翻越紫荆关,是通往关中平原的要道;东北方向沿白河一路上溯,则可沿汝水进入洛伊、汝颖中原地区;向南沿汉水河谷一路南下,则是莉襄。正是这个原因,两晋南北朝,尤其是南宋时期,襄阳成为南方守备北方的军事重镇。再向西,长江三峡南北两侧,乌山、巴山和神农架构成天然屏障,天然地区分了四川盆地和川渝及湖北。相对独立于巴山、武陵山山脉的巴人后代土家族人,由于交通及地理上的原因,东北部的土家人成为了湖北人。由于处于南北要冲,湖北地域及主要知名城市几乎都是军事据点:如荆襄(荆州、襄阳)、武昌、宜昌、夷陵,武昌这个名字本就是“武威昌盛”的意思,从三国时期到两晋南北朝,湖北最早的区域中心城市每一个几乎都是沿江城市,而且都成了军事重镇。抗战中长江也成为了战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响彻中国,中国人以大小战斗数百次,伤亡40万人的代价,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将战争推向了战略相持阶段。</p><p class="ql-block">荆楚大地的颜色,是火神祝融与青铜的旋舞,是携带竹木之上的楚辞,是逶迤如江汉奔流的玉器,是云梦透铁,是凤凰涅槃。青铜器、漆器、丝绸之物、陶器……一件件楚地文物,造就了中国文物史上一个又一个高峰,也组成了光辉灿烂的荆楚文化。“盘龙雄筑长江边,一唾三千五百年”,商代盘龙城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城市遗址,被视为武汉之根。早在4000年前,先民就在大冶铜绿山露天矿,将源源不断地青铜发掘出来,运到盘龙冶炼铸造。盘龙城只是楚地青铜时代的开端,之后楚人攻取江汉平原,以大冶铜绿山所产青铜为根基逐步崛起,楚人的浪漫精神,也让青铜的厚重随之起舞。荆楚大地的青铜器,融合了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飞扬。而汇聚了陶器、雕刻、书画等诸多艺术的后来者漆器,更能完整地代表楚文化的高峰。温润的玉器是一条贯穿荆楚文化的线,从新石器时代久远的图腾,到春秋战国的浪漫舒展,再到明代梁庄王墓里的“金玉满堂”,映照着荆楚文化的文脉。青铜的清越古音,漆器的浪漫鼓点,玉器的温润雅歌,金饰的繁花交响,如此四个不同的乐章,也不过是荆楚文化的冰山一角,她的全貌还有待于人们去探索、去发现。</p><p class="ql-block">湖北,中国的“钻石枢纽”。万里长江自西向东流入恩施进入湖北,流经26个县(市)。长江在此绵延1041公里,流经里程为沿江省市之最,长江与其支流覆盖了全省99%的水系,使湖北成为“长江省”。长江与汉江形成一个躺着的“Y”形,搭起了湖北东西宽、南北窄的骨架,两冮冲击出的江汉平原,便育孕湖北文明的“两河”。城连通衢在湖北:南北方向,连通南北最重要的陆路大动脉京广铁路纵贯;东西方向,串联东西最重要的黄金水道长江横穿。早在水运时代,湖北就是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号称九省通衢。湖北通,中国畅行无阻;湖北阻,中国交通便塞。湖北是“华中的华中”,武汉是“中华第一城”。从宋代至今,中国经济形成了长江沿海的“ T”字格局,从经济地理上看,湖北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中枢”。</p><p class="ql-block">湖北号称“千湖之省“,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贯穿全境,并在武汉交汇。据资料记载,在清同冶年间,湖北百亩以上湖泊多达1500个。湖泊是湖北的灵魂,“千湖之省”是湖北最闪亮的名片。武汉长江大桥,横跨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长江上,是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更是京广铁路大动脉的重要枢纽,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公路铁路桥;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二年(223年)。黄鹤楼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是武汉城巿地标之一。因唐代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而名扬天下;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享誉海内外:曾候乙编钟音域宽广,改变了世界音乐史。冷兵器时代精品之作越王勾践剑,至今锋利无比,勋县头盖骨化石早与北京猿人头骨化石。青花四爱图梅花瓶,是元代青花瓷中极其罕见的精品;清末创办的自强学,今武汉大学成为“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丰富多彩的樱花引八方游客纷至沓踏来;去东湖风景区,林涛休闲、磨山赏花、落叶观鸟、吹笛游山;武汉中央文化区的“眼晴”楚河汉街,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乌漆大门,齐聚世界十大时尚品牌;湖北美术馆《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使湖北在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中展示其美术史的特殊位置和意义;中国最长的步行街汉江街,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也是武汉20世纪建筑博物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废除了清帝,是建立了中华民国,纪念馆记录了武昌人民手首义之举;辛亥革命博物院,记载了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于人心,激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江汉关大楼是当年武昌的最高建筑,博物馆展现了武汉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壮举,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成就;1861年汉口开埠,昙花林这条老街形成了华洋杂处的特色,如今是文青门休闲娱乐的去处;汉口黄浦路上的古德寺,宛如出自天工,处处折射出中西结合的一座宗教建筑的那份庄重与宁静;宜昌博物馆,将楚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扼守长江三峡之口,彰显出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国文化的靓丽色彩;猇亭古战场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尤以三国猇亭之战著名;赤壁博物馆,展现了赤壁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及赤壁之战的宏伟场面;三国赤壁古战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是我国古代著名战役中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是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之一;以羊楼洞为中心的产茶区,加工成各式各样的茶叶制品,统一冠以“洞察”,踏上了中俄万里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的又一国际商路;楚王镇车马阵以气势恢弘的楚王陵、威武壮观的车马阵,闻名于世,“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在广泛流传;襄阳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过大小战争200多次,而襄阳城凭山之峻,据江之险,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号称“铁打的襄阳”;米公祠是纪念中国古代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也是襄阳标志性建筑之一;古隆中位于襄阳郊外,是传说中的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务农的隐居地,也是“三顾茅庐”、“隆中对”故事的发生地;荆州博物馆藏文物13万余件,其中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有占全国五分之三的楚秦汉漆木器,及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独具类型的西汉古尸等,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荆州古城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存的古城墙大部分为明清时代建筑,砖城逶迤,完整坚固,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城垣(城墙)之一,人们口中的“大意失荆州”出典就是这里,一部《三国演义》也使荆州名声远扬;荆州关帝庙,是关羽镇守荆州的府邸故基,曾总督荆襄九郡十余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张居正,湖北江陵(系荆州)人,任内阁首辅后,一举扭转明王朝衰败的危机,成为商鞅、王安石之后最杰出的政治改革家。</p><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家寺庙来修。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嘉庆年间又增修扩建,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真武修仙的故事统一布局,并采用皇家建筑规则,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意境,绵延140里,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武当山位居四大道教之首,是著名的道教胜地,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春秋至汉末,武当山已是宗教活动的宗教场所。“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