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桥2

快乐

在上文把酒仙桥街道的南片区域冠以“酒仙桥”时我曾说过,我的证据是南北片区学校名称的差异。除了这个对比强烈的证据,还有一个证据也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南片广大地区的地名。在本文第一句话介绍我家从前的地址时,大家可能就注意到了一个略显奇怪的名词——街坊。“街坊”在北京话里是“邻居”之意,比如北京人常说的“老街坊”“街里街坊”等等,都是这个意思。<strong>但酒仙桥的“街坊”不作此讲,且发音与前者也不相同</strong>:当“邻居”讲时,这其中的“坊”字读轻声;<strong>而酒仙桥“街坊”中的“坊”字按标准读音应该读一声,不过酒仙桥当地人一般读二声。</strong><h3> 【2024年酒仙桥里最新开通的一条路,就叫“三街坊北路”,因为这条路就位于已经被除的三街坊社区北边,本人拍摄于2024年5月】<strong>酒仙桥的“街坊”又作何解呢?</strong>据《朝阳区地名志》记载,50年代在坝河南岸兴建这片住宅区之初,这里被统称为“酒仙桥福利区”。<strong>后来随着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因域内楼房布局呈市井街巷状,</strong>取《旧唐书·食货志》“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的含义,沿袭唐、元京城设“坊”的传统,名曰“街坊”。<h3> 【2013年时,位于六街坊一条僻静小路尽头的福利区污水管道维修站。这个牌子恐怕是“福利区”这个名字留在酒仙桥最后的实物证据了。如今这个维修站也没有了。估计听说过“福利区”这个名字的酒仙桥人也不多了。本人拍摄于2013年】通俗地讲,酒仙桥的“街坊”,就是现在常说的社区,也就是以前所说的居民区。只不过它的规划方式与北京城里典型的胡同式社区或大院式社区都略有不同——既不是以一条街巷(胡同)为中心、在道路两侧建房形成社区,也不是以院墙圈定社区边界——<strong>而是以街巷作为社区边界。这和唐长安、元大都城中“里坊”的规划方式果然很像;</strong>当然,和美国城市中block的设置也很像。<h3> 【1967年,酒仙桥街道附近的卫星图。从这张图上能看出的一个一个的方块,就是各街坊内由居民楼围成的社区,图片来自网络】<h3> 【2023年,在百度地图上用3D图形显示的七街坊、十一街坊建筑分布图,仍可大致看出block形社区,百度地图】照此讲来,酒仙桥“街坊”一词似乎还挺有文化内涵。不过和古代的里坊比起来,它的文化内涵显然还不够深厚:唐长安城内号称划分了108个“坊”,这些坊都以诸如“敦化”“永安”之类有着美好寓意的词语命名;而酒仙桥的“街坊”只是按照规划和建设的顺序编了一个号码,然后在编号前统一冠以“酒仙桥”,就像我家所在的“酒仙桥十四街坊”。在我看来,当时之所以采用这种命名法,一来是这一个个社区都建于农田和荒地之上,命名时实在没有什么“现成的地名”可以借用;<strong>二来是还能方便广大刚刚来到酒仙桥的工人们记忆和辨明方位。</strong>科普了这么多,我其实只想说明一点——既然这一片广大地区都以“酒仙桥××街坊”冠名,所以这里才算是正儿八经的酒仙桥!再多说一句,酒仙桥由多少个街坊组成呢?这个答案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70年代时,酒仙桥街坊的序号曾排到十五,但不知何故其中没有五街坊和九街坊。1982年,酒仙桥街道对街坊的编号进行了调整,十三、十四、十五街坊的“番号”被取消。而其中的原委,我会在后面详细讲,此处先按下不表。<h3> <p class="ql-block">【1993年时,酒仙桥街道南部各街坊分布图,拍自《朝阳区地名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