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104)曹操用兵:活如水,灵如神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张中海,著名毛体书法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率军讨伐关中地区的马超、韩遂等人,几经攻守周旋、东突西击,打败了这几支实力不俗的反曹队伍,终于平定了关中。众将在庆祝胜利的同时,却对曹操此战的用兵操作“一头雾水”。</p><p class="ql-block">于是,有人满脸不解地问曹操:“起初,贼军据守潼关,渭水北岸守备空虚,我们不从河东攻打冯翊反而威逼潼关,拖延一段时间后北渡黄河,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曹操说:“贼军据守潼关,如果我们进入河东,贼军一定会调兵防守各渡口,那么我们就无法渡西河了,所以我故意派大军威逼潼关;贼军集中兵力防守南面,西河守备空虚,所以徐晃、朱灵能够夺取西河;然后我军北渡黄河,贼军不能与我们争夺西河,就是因为已经有二将的军队。我们军车联结,树立栅栏,构筑通道向南延伸,既形成了我军不可战胜的条件,又可以造成我军兵力薄弱的假象,迷惑敌人。过渭水后筑营垒,敌军来了我们不出战,是为了使敌人产生骄傲情绪;所以贼军不筑营垒而请求割让土地。我顺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顺从他们的心意,是为了使他们安心而不作防备,我们乘机积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用兵之道在于变化,本来就不止一种方法。”</p><p class="ql-block">最初的时候,每有一支关西的军队开来,加入抵抗曹操大军的行列,曹操就面露喜色。敌军溃败之后,众将问其中的缘由。曹操答道:“关中辽阔偏远,如果贼军各自据险固守,我们要征讨他们,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不能平定的。现在都聚集到了一起,兵马虽然多,但谁也不服谁,军中没有主帅,一战消灭他们,成功较容易,我因此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虚实篇》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是,谓之神。”曹操此战用兵不拘一格,都是因情而动,力求“致人而不致于人”,可谓活如水、灵如神,是对孙子智慧最深刻、最生动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方德存题)</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