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领导者,是中国近代运用国际法第一人,是中国近代倡导创建新式海军第一人,是中国近代引进西方制造武器技术第一人,是中国近代主张保护利权发展对外贸易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筹建于1961年,1982年对外开放。这是全国最大的林则徐专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林文忠公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林则徐的后裔及乡贤为了纪念林则徐,在获得朝廷恩准后修建的专祠。此为牌楼门。↓</p> <p class="ql-block"> 林文忠公祠的仪门。↓</p> <p class="ql-block"> 进门后左侧墙上有一面刻石《林公颂》,是2015年8月30日林则徐诞辰230周年来临之际,由福州市文联主席陈章汉撰并书,刻石于林则徐纪念馆内。↓</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方形重檐歇山顶,亭内立三座御赐石碑,成品字形排列,隐喻林则徐一生品重柱石,刚正不阿。↓</p> <p class="ql-block"> 正中碑是清咸丰皇帝得知林则徐病逝慰问其家属的圣旨;左边是御制碑文,为林公树碑立传;右边是御赐祭文。↓</p> <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北侧是树德堂,为祠厅。↓</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先祖系出“九牧林”,由中原迁徙福建莆田,后移居福清海口,清初迁入侯官(今福州)。↓</p> <p class="ql-block"> 1820年,林则徐派任浙江杭嘉湖道,从此结束了京官生涯,开始其经世报国的抱负历程。表中为林则徐历官足迹。↓</p> <p class="ql-block"> 马克思对虎门销烟给予的高度评价。出自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二》。↓</p> <p class="ql-block"> 树德堂有两幅抱柱楹联,里侧为胡乔木题:“捷报新传百载冤仇今尽雪;将军虽去千寻大树永凌云”。外侧为何洛撰题,黄河书写:“哀国步维艰焚烟弭患近代首尊攘外史;病民生疾苦兴利除弊千秋敬仰文忠公”。↓</p> <p class="ql-block"> 树德堂正中是林则徐官服塑像,楣额悬挂的匾额“福寿”为清道光皇帝御书。↓</p> <p class="ql-block"> 此处为南北花厅,南侧有容斋,北侧海纳厅。↓</p> <p class="ql-block"> 花厅西为两层的曲尺楼,原为林家子弟读书处,楼前有草坪、鱼池、假山、花木,全馆为古典式园林建筑。↓</p> <p class="ql-block"> 云左阁,一楼为戒毒警示教育展览。↓</p> <p class="ql-block"> 左侧亭为荷戈亭。↓</p> <p class="ql-block"> 雕塑“林公放鹤”。↓</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之父林宾日六十岁时绘制了自我形状的《饲鹤图》。林父去世后,林则徐请人以同一画题创作两卷《饲鹤图》,并遍求名家题跋,以示对父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民族英雄、禁毒先驱。任中整治积弊,屡有兴革;兴修水利、关注民生;察夷情、开眼看世界;虎门销烟,抵御外侮。鸦片战争中遭革职远戍新疆,后重被起用。道光三十年(1850年),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归葬福州马鞍山。晋赠太子太傅衔,谥“文忠”。↓</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五十年七月廿六(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出生在福州左营司巷。↓</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靠私塾教书维持生计。母亲陈帙是一位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 林宾日恬淡处世,在家中养鹤陶冶情性。图为林宾日《饲鹤图》。↓</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自幼聪颖,4岁开始随父教读于罗氏家塾,10岁便能写诗作对。图为幼年林则徐读书的罗氏家塾遗址。↓</p> <p class="ql-block"> 家境的清贫,激励林则徐发奋读书。少时他曾撰一对联“家小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描绘贫困处境,同时也抒发其远大抱负。“一灯在壁”反映了当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12岁时林则徐才思敏捷,品学兼优,被择优录取充任孔庙佾(yì)生。图为林则徐幼年活动场所福州孔庙。↓</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幼年使用过的青花灯盏。↓</p> <p class="ql-block"> 对林则徐启蒙思想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父亲,另一位便是林雨化。林雨化是林则徐的同族长辈,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因告发福建按察使而遭诬陷。图为林雨化被发配新疆,少年林则徐参加悲壮的道别。↓</p> <p class="ql-block"> 鳌峰书院创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座落于福州鳌峰坊,时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书院之一,为清代福建名人的摇篮。鳌峰书院是青年林则徐学习、交友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13岁府试获第一,次年考取秀才。20岁中举人,是年与曾任河南永城知县郑大谟的女儿郑淑卿结婚。↓</p> <p class="ql-block"> 1806年秋,林则徐晋京会试落选,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来到厦门任同知书记。这对他日后处理涉外事务、地方政务和对鸦片毒害的认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图为19世纪初厦门入城处。↓</p> <p class="ql-block"> 1807年1月,林则徐因才华出众被延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任书记。林则徐在张幕四年, 积累了施政及有关兵、刑、礼、乐诸方面的知识。图为张师诚(1762-1830年),字心友,号兰渚,浙江归安人,进士出身,曾任江西、江苏、安徽、福建巡抚,闵浙总督。发现、提拔林则徐。↓</p> <p class="ql-block">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27岁的林则徐第三次晋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获殿试二甲第四名。↓</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去北京时详记清江至临清运河各闸、里程、航速。↓</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进士及第入翰林院庶常馆。在京十年,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职。他博览群书,潜修学问, 在宣南诗社活动中,结交黄爵滋、龚自珍、 魏源、陶澍等人, 时有唱酬,各抒抱负,相互影响。↓</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临宋四家条屏。↓</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反对闭关锁国,主张与外国的正常贸易,注意了解“夷情”,“师夷长技”,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图为19世纪初繁忙的福州台江码头。↓</p> <p class="ql-block"> 《由襄阳赴省传牌》。道光十年(1830年)八月,林则徐出任湖北布政使途中发给沿途各地官员的一道命令。↓</p> <p class="ql-block"> 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林则徐为僚属作出了表率。其廉洁典范为腐败成风的清朝社会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重视整肃纲纪,不但严于律己,还立规约束部属,有效地规范和约束了官员的行为。他秉公而断,平反冤案,在民间有“林青天”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数次在江苏为官,图为林则徐在江苏兴修的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针对当时科举考试中的种种弊端进行改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p> <p class="ql-block"> 西湖是福州的名胜之一,也是一水利设施。林则徐丁忧在籍时,鼎力清除占湖为田现象,主持修浚西湖,为家乡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p> <p class="ql-block"> 图为《林则徐治水全图》,涉及西湖、淮水、江汉、黄河。↓</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在抗灾救荒中动员灾民开展生产自救,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充分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注重解决赈灾中的棘手问题。在江苏,他推行“当牛法”;在陕西,他采取“官为收牛,偿其值,劝富民质牛予以息”的保护耕牛的措施,以保证来年的农业生产。↓</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在江苏巡抚署园中试种早晚稻,为推广水稻种植技术及良种进行试验。↓</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根据江南气候条件,提倡种植双季稻。他大力推广“区田法”来增强禾苗抗风能力,选择优良稻种和推广使用性能优越的龙尾水车等,促进农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对于年终官吏政绩考核,林则徐认为当从“自察”开始。这种反求诸己的求实精神,在当时官场中实为罕闻。↓</p> <p class="ql-block">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知识的译著。当年林则徐赴戍途中经过镇江。会见了挚友魏源。根据林则徐的委托,魏源后把该书扩编为《海国图志》,在国内及日本引起极大反响。↓</p> <p class="ql-block">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进士出身,官至知州。学识渊博,著述很多,《海国图志》一书影响最为深远。从林则徐的察夷情到魏源的悉夷情,共同构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全新战略思想。↓</p> <p class="ql-block"> 为了改变英中贸易的不利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了卑劣的手段,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满足其追求利润的无限欲望。↓</p> <p class="ql-block"> 查顿、马地臣和颠地都是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英国鸦片走私贩子,他们都靠鸦片走私大发横财,都竭力煽动对华侵略战争。↓</p> <p class="ql-block"> 烟毒在中国蔓延,吸食鸦片现象成为晚清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禁烟片《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道光帝感到事态严重,遂谕令各地将军督抚“各抒所见,妥议章程”。↓</p> <p class="ql-block"> 许乃济(1777-1839年),浙江杭州人,进士出身,时任太常寺少卿,鸦片“弛禁”派的代表。其认为“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他的主张得到中外鸦片贩子和从鸦片贸易中得到利益的各级官史的拥护。↓</p> <p class="ql-block"> 黄爵滋(1793-1853年),江西宜黄人,进士出身,时任鸿胪寺卿,是鸦片“严禁”派的代表,改革派中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朝廷官员中“弛禁”派占了上风,支持“严禁”的只是少数。唯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态度最为坚决,意见也最为痛切。他不但上奏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还提出更具体的禁烟措施。↓</p> <p class="ql-block"> 道光皇帝对禁烟曾经举棋不定。林则徐“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之语,触动了道光帝。他意识到若不禁毒,将危及江山社稷。↓</p> <p class="ql-block"> 道光帝接受了“严禁”的主张。1838年12月,林则徐应召从武昌抵京。他连续八天八次召见林则徐,商讨禁烟方略,并向林则徐多方示恩,允其在紫禁城内骑马、坐肩舆,“此国初以来未有之旷典,文忠破格得之”。在第五次召见时,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赴广东查禁鸦片,“所有该省水师,兼归节制”。↓</p> <p class="ql-block"> 《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道光十八年(1839年)初,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粤查禁鸦片。行前他发出的一道命令,对沿途接待事宜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抵达广州,他立即着手了解“海口事件”(指鸦片问题)。颁布告示劝告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并严申禁令。↓</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为官刚正清廉、恪尽职守,堪称楷模。图为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写的家书。↓</p> <p class="ql-block"> 3月18日,林则徐与邓廷桢、怡良等传讯“十三行”华商,要他们交代贩卖鸦片的罪行,传谕各洋商限三天内交出所有鸦片,并出具永不夹带鸦片的甘结。↓</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奏折(复制件)。↓</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为防范义律及鸦片贩子可能的武力进犯,在缴烟的同时加强虎门海口的设防。<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珠江口横档炮台图。↓</span></p> <p class="ql-block"> 从4月11日开始至5月15日,林则徐亲自监督,共收缴烟土19179箱,又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无一纰漏。↓</p> <p class="ql-block"> 道光帝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谕示就地销毁鸦片。6月3日起,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开始了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销烟壮举,震惊中外。图为道光帝朱批。↓</p> <p class="ql-block"> 美国人裨治文撰《镇口销烟记》译文。↓</p> <p class="ql-block"> 禁烟运动给予英国沉重打击。当命令缴烟的消息传到伦敦时,英国物价大涨。↓</p> <p class="ql-block"> 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以林则徐的禁烟为借口,通过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的侵华议案,决定发动战争。1840年4月,英下议院审议政府提交的对华战争议案。经激烈的辩论后,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票数,通过了对华战争议案。英政府任命好望角舰队总司令乔治·懿律为全权代表及侵华统帅,于1840年4月组成一支拥有军舰16艘(载炮540门)、武装轮船4艘、运兵舰1艘、运输舰27艘,各类兵种陆军4000人的东方远征军,开赴中国。↓</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甘米力治舰剖面模型。在中国近代,林则徐最先提出建设近代海军的设想。1839年底,他通过美国商人购得英商船甘米力治号,改装成载有34门英制大炮的中国海军中最早的外国造军舰。 ↓</p> <p class="ql-block"> 1840年6月,英远征军舰船先后抵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因粤海防守甚严,懿律率舰北侵。中国东南沿海军备废驰,英军轻易攻陷了浙江定海,北上天津,威逼北京。1840年8月11日,懿律、义律率舰队进入天津大沽白河口,旋即向清廷递交照会,要求“伸冤、赔偿烟款、割让香港”等,战局急转直下。↓</p> <p class="ql-block"> 道光帝慑于英军的武力威胁,当敌临京畿门户,迅速妥协。他晓谕英方:林则徐等查禁烟土“措置失当”,必当“严治其罪”,派琦善为钦差大臣接署粤督,以换取英军“返棹南还”。↓</p> <p class="ql-block"> 英军因清廷拒绝其割地、赔偿等要求,攻陷大角、沙角炮台。义律单方面发布与琦善初议的各项要求,即所谓《穿鼻草约》,发兵占领香港。清廷感到天朝皇威受辱,下诏对英宣战。↓</p> <p class="ql-block"> 1841年2月26日,英军进攻虎门,琦善拒发援兵,守将关天培孤军抵抗,壮烈牺牲,虎门失守。↓</p> <p class="ql-block"> 当琦善偷卖香港之讯传来,林则徐愤怒发指,立即劝怡良实奏,向道光帝揭发了这桩大卖国案。琦善最终被革职惩办。↓</p> <p class="ql-block"> 1841年5月,林则徐奉旨调浙听命,协办海防。在镇海的短短34天里,与龚振麟等一起研制成8000斤铁炮和可以灵活转动的四轮磨盘炮车,带有明显的西方技术痕迹。↓</p> <p class="ql-block"> 清廷命耆英、伊里布全权洽降,答应英方的所有要求,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 (亦称《江宁条约》)赔款、割让香港岛、五口通商等,第一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在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恫吓之下,道光惩林图苟安。林则徐被革职查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林则徐被清廷遣戍新疆伊犁。↓</p> <p class="ql-block"> 当林则徐被奉旨革职的消息传开后,广东士绅商民纷纷前往看望他,送万民伞和52面颂牌,颂赞他“威慑重海”、“民沾其惠、夷畏其威”,表达了拥戴心情。↓</p> <p class="ql-block"> 钦定的罪臣,人民心中的英雄。林则徐自中原出发,一路西行,接受着英雄壮行般的洗礼。戍途各地,不论是各级官吏还是普通百姓都争相迎送,情景感人。↓</p> <p class="ql-block"> 《荷戈纪呈》是林则徐记述西戍历程的日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他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作于西行途中。↓</p> <p class="ql-block">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因功获罪被清廷革职遣戍新疆。他忍辱负重,以罪臣之名行忠臣之事,以年迈之躯,屯田实边,兴修水利,履勘南疆,同样名垂青史。图为伊犁惠远古城。↓</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在新疆推广兴建的坎儿井被称为“林公井”。↓</p> <p class="ql-block"> 在新疆戍边三年,林则徐身处逆境,依然忧国忧民。他不顾年迈体弱,路途艰险,行程万里查勘南疆垦地,总数为五十七万八千余亩。 ↓</p> <p class="ql-block"> 北疆绿林,是当年林则徐从家乡引进的树苗长成的。吐鲁番盛产棉花,林则徐就教民制纺车、织布。新疆人民感戴他,把绿树林、纺车称为“林公林”和“林公车”。↓</p> <p class="ql-block"> 1845年12月,时年61岁的林则徐获释入关。在西安,林则徐为诸子写立分书,对财产进行了处分,道出他为官30多年所积家产尚不及他一年的养廉银,足见其清廉之官风。图林则徐手书《析产阄书》。↓</p> <p class="ql-block"> 1850年11月,林则徐再次受命钦差大臣赴任广西,11月22日,林则徐途中病逝于广东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清廷悼恤林则徐,旋赐祭葬,并谥“文忠”。图为普宁行馆遗址。↓</p> <p class="ql-block"> 在宦海中浮沉了三十多年,林则徐曾“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官至极品。虽封疆大吏、钦差大臣,他始终以民为本,以国为家,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有:“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底部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p> <p class="ql-block"> 1999年2月,国际天文学会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这既是对林则徐禁烟抗英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弘扬林则徐的禁毒精神,林则徐的伟大形象永载史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