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谈(五)

雲峰夢溪

<p class="ql-block">六、从历史和现实总结中得到的一些启示</p> <p class="ql-block">  自有人类国家以来,历史并不是按进化论的步伐行进的,今天就未必强过昨天,明天未必会好过今天。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缅甸是亚洲富裕国家;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伊朗GDP为世界第九,后来皆衰败了。这其中隐含的历史规律和发展逻辑,既有历史根源,也是贯穿过去与现在的事实,既是民族性的、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中国自由学者王东岳先生考察人类发展史时说:“整个人类文明究竟被什么引领,它与占领面积和地理位置没有任何关系,它取决于你有没有新思想、新文化,也就是虚性的思想永远强大过实性的地理关系,思想这个东西永远强大过经济和财富,八千年前,人类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务农,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还处在采集狩猎的生存状态,结果他们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文明潮流,三百年前,全世界不到百分之一的工商业在英国,结果引领了今天的整个世界的工商业文明,三十年前,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在网络上运用,结果他们今天缔造了信息时代。”</p> <p class="ql-block">  环顾当今世界,各国间发展参差不弃,贫富差距巨大。难免会疑惑,为何英国引领了工业革命,长期繁荣;美国已维持了近两个世纪而强盛不衰?二战后,为何日本、韩国、新加坡能够快速发展?经历五次中东战争的以色列却是中东强国?而缅甸、阿富汗、朝鲜、伊朗、古巴等许多国家却深陷“穷者愈穷” 的困境。在这个命题面前,学界一般有三种论断,第一种论断是地理决定论,其认为好的地理环境各种矿产、水利丰富,土地平整肥沃,利于家畜、作物的繁殖和生产,必然会带来发展。但这个论断是有缺陷和经不起推敲的,比如像南美、东南亚这些上帝追着赏饭吃的地方,也并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资源贫乏的日本和国土三分之二是沙漠的以色列却是一个发达国家。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如果你要做一张关于国家自然资源占有率的表,第一肯定是俄罗斯,它什么都有,油、气、钻石、白金、黄金、银所有的工业金属、丰富的林木资源、肥沃的土壤,但是国家富强程度不是与自然资源占有率成正比的,富强的国家应该是通过有效的政策来激发人的创造力、主动性和进取心。“这段话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在中国,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当时思想界一件里程碑的事件,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了强大精神推动力,为中国带来了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就是摆脱思想束缚、通过有效的政策来激发人的创造力、主动性和进取心取得巨大发展的最好例证。</p> <p class="ql-block">  循此思考, 为什么一些地理环境相同或相近的国家的发展却有天壤之别?撒切尔夫人的这段讲话,也引出了第二种论断,即制度决定论,该决定论解答了这个疑问,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因为制度优越的国家有成熟的保护民众私权的法治体系,这种权利首先要的制度化,使产权成为基石,民众活动创造合作和交换的自由有了国家做出可信的承诺,进而提升国家能力,保障了公正和平的市场秩序,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只有在权利真正受到法治制约的社会,人们才会有长期投资和发明创造的激情,”前面本文谈了1861年后的俄罗斯变革进程中存在的即一忽儿“自由化”,一忽儿又“束缚化”的“尺蠖效应”,我再举一个发生在中国农村的一个真实事例。某村有一座面积数万公顷的宜于植树造林的山,因一直属于集体林,山上的树木因人为盗伐、随意放牧牛羊践踏山上植被一直长势不好,后来,村集体研究决定承包给村民种植,产出自得,这决定一出村民积极响应,三年后此山一片葱郁。见此情景,后一任村集体改变原定政策,决定收回原决定,山继续收归集体管理,村民所种产出大部分归集体,不到半年,此山又变回原样,一年后,村集体再次决定照原政策执行,但再无人响应。从一个缺乏契约精神的村规,可以看到制度政策的一贯性保障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与前联邦德国(西德)总理施密特进行长达三天的交谈,他坦言:“新加坡的成功并不是什么秘诀的儒家文化,而是英国人留下的法治制度。如果当初英国人留给我的是被比利时殖民的刚果和被法国殖民的几内亚,我不能确定自己有无能力将国家变成如今的面貌。”因为比利时、法国与英国之间,代表两种不同的殖民模式,前者代表传统,后者代表现代;前者以武力为征服手段,后者以市场和贸易为驾驭。苏格兰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大卫·休谟主张“谦卑的政治”,即政治不能夸大理性、改造人性,而是要理解人性、顺应人性。</p> <p class="ql-block">  第三种论断是文化决定论。认为,为什么西欧诸国十九、二十世纪陆续迈出了有限政府的步伐,而亚非拉许多国家至今仍无法达成法治共识?为什么一些二十世纪以后国家的改革会突然停止甚至倒退至封闭状态,这其实与制度决定论有密切联系,也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法治不彰的背后,是正义理念的缺位,市场萧条的背后,是自由私产观念的丧失,道德伦理沦丧的背后,是伦理价值观的崩塌。优秀文化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比如、道德良心、求真意志、独立审美人格、现代文明价值观。优秀的文化可以催生的追求公平、民主、自由的思想,民族文化中内涵的勤勉、诚实、节俭、探索的这些特质,也能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也有一些看似被花环装扮且拥有众多信奉、追随者的思想文化是非常危险,它深深潜藏在民众的头脑中,一旦条件适宜,其传播和毁坏力不逊于病毒和瘟疫,比如、激进革命、计划经济、崇尚乌托邦、闭关锁国、弱肉强食等等、历史上的古大国的衰败或难以复兴,原因就在于成为了一些带病的旧文化的守护者,或被带病的旧文化所羁绊,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优秀文化催生的新思想萌生的力量,可以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出现,进而促进现代化。英国就是一个盛产思想的国家,英国引领了工业革命,长期繁荣;美国在立国之处,深受英国影响,清教文化是美国主流文化的起源,最早是17世纪早期为躲避宗教迫害而来到北美的一批英国清教徒的理想。这种文化下,人们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崇尚自由、宽容、自律、契约以及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即追求进取和成功。</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界的三种论断的分析,我以为地理因素只能视为辅因、文化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制度因素可以看作极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才是催生和引领一个民族或国家发展繁荣的根本因素呢?历史在前行,时代在发展。虽然我们常常会被历史和现实的一些表象所蒙蔽,如果我们拨开历史和现实的重重迷雾,假以思索,自会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以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发展的引擎。国民思想的独立与自由,自会生长出优秀的文化、催生科技教育的进步;自会衍生出一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包容与开放,推动社会的文明。如果我们循此而行,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则必将可期。</p> <p class="ql-block">  最后,再次申明,此为杂谈,行文恣意。且本人学焉未能,识浅管锥,以上纯属个人一管之见,定有愆谬,然余褚小欲怀,绠短试汲,谨以敝帚之文,聊当野芹之献。</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6日</p> <p class="ql-block">全文完。(计:一万四千余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