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叶廷鹏遗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生命不止,战斗不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追思温独支成员叶廷鹏烈士的战斗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作者:刘定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今年是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一百周年,我们怀念在浙南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其中有一位烈士的传奇人生令人敬佩和感动,他就是浙南早期农民运动的领袖,中共党员、温独支成员叶廷鹏。他曾先后三次率领平阳农民武装攻打平阳县城,第三次是配合红十三军攻城。从成立农民武装到组建浙南红军游击队,叶廷鹏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是生命不止,战斗不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党的革命事业。</b></p><p class="ql-block"><b> 1930年底,红十三军三个师在敌人的围剿下先后失败,浙南的革命形势突然恶化。1931年10月,浙南特委主要领导人王国桢被捕,于12月11日牺牲,浙南各地的党组织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怠尽,叶廷鹏在失去上级党组织领导的情况下,他只好回到平阳坚持斗争。</b></p><p class="ql-block"><b> 在叶廷鹏的领导下,经过党员几年的努力,于1936年5月在平阳北港和瑞安边界开辟了一块方圆30公里的秘密工作区,恢复了平阳、瑞安两个县委。建立了9个区委、58个党支部,有党员500多人,并成立红军游击队达百余人,这在当时是相当不容易的,叶廷鹏最突出的功绩就在这段时间。</b></p><p class="ql-block"><b> 直到1936年9月与刘英、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会师。1941年11月5日,叶廷鹏不幸被俘,壮烈牺牲,终年52岁。叶廷鹏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奉献的一生,他生命不止,战斗不息, 80多年过去了,浙南人民依然深深地怀念着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叶廷鹏是浙南我党早期农民武装的领导人</b></p><p class="ql-block"><b> 叶廷鹏烈士是平阳县练川乡迎学垟村人,1889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吃苦耐劳,生性耿直,不畏强暴,好打抱不平。1924年浙南粮食歉收,谷价暴涨,民不聊生,而地主叶志钦却囤积大批粮食,发灾难财。乡亲们公推叶廷鹏去地主家要求出粜救灾,叶志钦不但不同意,反而将米偷偷运往瑞安出售。灾民知道后,叶廷鹏率群于当天夜里将米截拦公平出粜。此事虽然让叶廷鹏坐了班房,却受到灾民的好评。</b></p><p class="ql-block"><b> 1926年春,原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游馥得知叶廷鹏的为人,特地找到叶廷鹏与他交为朋友。在游馥的启发下,叶廷鹏懂得革命的道理,游馥成为叶廷鹏入党的介绍人,这一年,叶廷鹏已是37岁。</b></p><p class="ql-block"><b> 1926年10月,中共党员张培农以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在平阳县开展农运工作,叶廷鹏受中共独立温州支部指示协助张培农开展工作。1927年2月,平阳县万全成立农民协会,叶廷鹏被推选为会长。农会成立让土豪劣神恐慌,平阳县城以吴醒玉为首的豪绅,对农民协会造谣污蔑屡加指斥,还收买青帮打手抄了叶廷鹏的家。为了给反动势力一个教训,叶廷鹏率数千会员冲进吴醒玉的家,把他揪出来游斗,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势力,显示了农会的力量,提高了农会的声誉,使平阳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b></p><p class="ql-block"><b>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共温州独立支部遭到破坏,浙南各地农会被解散。叶廷鹏和平阳江南的吴信直、瑞安陈卓如等温独支成员,聚集到马站张培农家商议对策,并结拜为兄弟,由于叶廷鹏年长,被大家称为老大哥。</b></p><p class="ql-block"><b> 1927年6月13日,叶廷鹏、吴信直等率300余盐民武装攻打平阳县城,由于准备不充分,缺乏战斗经验,此战未果,主动撤回。</b></p><p class="ql-block"><b> 1928年6月,省委特派员林平海来温,组织平阳、瑞安、永嘉三县联合暴动。林平海、叶廷鹏和吴信直率平阳千余农民武装攻打平阳县城,由于四路人马配合不周,再加上有人告密,敌人已有所防范,攻城失败,各部退出战斗。在战斗中,叶廷鹏左肩中弹受伤。国民党为了镇压农民暴动,到处搜捕这次暴动的领导人,林平海被敌人抓获后壮烈牺牲。叶廷鹏受伤后,藏匿在一座无人居住的海岛,吃海藻野草充饥,靠捉青蛙、捣黄泥敷治伤口,以顽强的毅力在海岛坚持二个月直至伤好。后为躲避敌人的追捕,化装成兑糖客一路走到宁波,他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党组织,时间达一年之久。</b></p><p class="ql-block"><b> 1930年初,他得知浙南已成立红军游击队,他立即从宁波赶回温州,找到了温独支成员王国桢,参加了中央巡视员金贯真在瑞安肇平垟召开的组织红军游击队的会议。会后,他与吴信直组织盐民数十人,手持大刀袭击盐警所,夺取长枪30多支,并将队伍带往玉苍山,派人与红军取得联系,并要求加入红十三军。</b></p><p class="ql-block"><b> 1930年5月24日,胡公冕、陈文杰和雷高升率永嘉、瑞安、平阳红军2000多人攻打平阳县城,叶廷鹏和吴信直率万全、江南农民赤卫队600多人接应。红军攻入县城,县长叶燕荪仓皇逃走,红军打开监狱,释放贫困农民,冲入县政府,缴获县府大印一枚。此战由于向导带错地点,让省防军有时间占据城墙制高点,使红军伤亡惨重,此次战斗红军和赤卫队虽然牺牲192人,却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平阳县的统治。</b></p><p class="ql-block"><b> 红十三军第一团于1930年5月成立,这是根据中共永嘉中心县委于4月中旬召开的第五次扩大会议的决定,将永嘉、台州、永康三县红军游击队分别编为三个独立团,后又根据中共中央1930年4月3日第103号文件通知,将浙南红军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列入全国14支红军正式序列。从此,刚成立的三个团均称红十三军第一团、第二团和第三团。</b></p><p class="ql-block"><b> 1930年8月25日,浙南总前委书记王国桢率红十三军三个团在下嵊(石染)举行团扩编为师的整编,从此,红十三军已达到营、团、师、军的序列和编制要求,宣告正式成立红十三军。红十三军成立后,在当时左倾路线的指导下,新成立的红十三军就像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到处攻打敌人力量强大的城镇:8月31日,红十三军主力红一师攻占缙云县城;9月9日,红一师一千多人又乘胜袭击瓯渠;后来胡协和部和谢文侯部又攻打乌岩镇。红三团成立后曾取得唐市和方山口两战的胜利,于是攻打中心城市的信心大增。扩编后的红三师于9月5日攻打壶镇,因指挥不力,战斗失利,全师溃不成军,最后部队分散隐蔽,红三师成为红十三军最早失败的一个师。</b></p><p class="ql-block"><b> 红十三军攻城掠地引起国民党的恐慌,国民党浙江当局调集第一三五旅和浙保第三、第四、第五、第七团共四个团的兵力,还有永嘉、仙居、黄岩、缙云县的保安团近万人,由旅长李杰三任“剿匪总司令部”总指挥,开始围剿红十三军,浙南革命形势突然恶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9月初,胡公冕回到部队后,特别是红军总指挥陈文杰被捕牺牲后,很快掌握了楠溪谢文侯和胡协和部,根据当时红十三军所面临敌人围剿的形势,胡公冕先后于9月底和10月初在龙溪召开两次会议,研究对策,决定采取出走、上山、隐蔽、潜伏等办法,将部队分散隐蔽,化整为零;并让谢文侯和胡协和下山,打入敌人内部,待机东山再起。胡公冕在会议后便率军部人员回上海向党中央汇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龙溪会议后不久,胡协和和谢文侯部,还有一营(上董村)董佐光部按照龙溪会议的决定,将所属部队分散隐蔽,自己分别下山,准备打入敌人内部搞兵变。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极其右倾的做法,使红十三军不战便自废武功,部队没有经过抵抗,就把部队解散了,造成分散后的红军村任敌烧杀,很快走向失败。特别是红军领导人下山实际上就是自首,以至于胡协和、谢文侯、董佐光等下山的领导人后来都成了叛徒,到现在还无法平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浙南特委书记王国桢、师长雷高升等不同意龙溪会议的决定,准备率部去江西中央苏区。雷高升于 10月9日率部离开楠溪后向青田、瑞安方向转移。10月17日拂晓,雷高升率部一千余人在青田白岩村宿营时,遭浙保四团包围突袭,部队大部被冲散,突围后又在瑞安高楼被敌围追堵截,部队损失惨重,最后只有一百多人回到永仙边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红二师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12月初,红十三军政委潘心元牺牲,师长柳苦民因部队内讧在“街头事件”中被杀,政委赵胜也被迫出走。红二师领导核心解体,虽经余部努力,红二师仍无回天之力。</b></p><p class="ql-block"><b> 至此,红十三军三个师在1930年成立,想不到就在当年底就失败了。红十三军失败如此之快,出于江南省委和军委的意料之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为了挽救红十三军,江南省委于10月19日派潘心元和李、段、刘等同志到浙南,准备重整红十三军,其中潘心元是来任红十三军政委,刘同志是准备任军长的,但由于红十三军已溃不成军,无法重建,刘军长失去信心回上海去了,只有潘心元政委留下到红二师工作,于12初被捕牺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30年11月,江南省委又派原红十四军政委李超时到浙南巡视,于19日到达瑞安,听取王国桢的汇报,经过几天的调查研究,他认为红十三军只剩少量游击队,已伤筋动骨,无力恢复建制。并给江南省委写了报告,报告中说:“红(十三)军第一军(师),自柴水清(香)同志牺牲后,被胡公冕领导,一部分雷领导,经过几次打击,分散为数部分,雷(高升)本身还领导四五十人,段、李动摇返沪……。”红十三军三个师先后失败,浙南革命斗争的形势突然恶化。</b></p><p class="ql-block"><b> 10月,叶廷鹏转入地下斗争,化名老金来到平阳敖峰小学当伙夫。当时校长陈阜、教师何畏(后改名黄先河)、吴毓、朱程、梅康等都是青年人,这些青年在叶廷鹏的引导下都参加了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叶廷鹏率领浙南红军与挺进师会合</b></p><p class="ql-block"><b> 1930年年底红十三军失败后,1931年浙南特委也遭到破坏,主要负责人王国桢等先后牺牲,浙南地下党组织几乎没有幸存,党在浙南的活动受到重挫,革命处于低潮。从此,叶廷鹏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叶廷鹏没有失去希望,反而更觉得自己肩上的重任。</b></p><p class="ql-block"><b> 1932年2月,叶廷鹏在平阳渔塘岭门头村成立中共浙南委员会,自任书记。3月,他组织一支20多人的浙南红军游击队,由瑞安好友陈琢如任队长。1932年,叶廷鹏派何畏(黄先河)多次去上海、南京寻找党组织,一直没有联系上。</b></p><p class="ql-block"><b> 1933年3月,叶廷鹏派陈阜、陈铁军、吴毓、通过朱程等关系,考入国民党军政部南京化学兵分校。陈阜在学校以组织“读书会”的形式,开展党的活动,为浙南物色一批爱国青年,动员他们到浙南工作。经陈阜的努力,动员到8位军校的学员,其中董启文、王泰然、傅狂波、张炽昌四位同志由地下交通杨进同志带到浙南。</b></p><p class="ql-block"><b> 1935年初,叶廷鹏和何畏(黄先河)、吴毓、黄耕夫、陈铁军(君)等人,联络郑海嘨扩建了浙南红军游击队,队伍发展到100多人,由陈铁军(君)任队长。当时武器奇缺,叶廷鹏通过朱程在津浦铁路任警察护路中队长的关系,搞到部分枪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9月,叶廷鹏经过努力恢复了两个县委,中共浙南委员会下辖中共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瑞安县委,书记施震南。此外,还在永嘉设立永强区委。在叶廷鹏的领导下,游击队攻打国民党的自卫队、区公所,击毙区长楼钟声,智歼匪首王粹雅,袭击宜山八岱宫自卫团,击毙队长叶冲宵。红军游击队在平阳名声大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36年5月,叶廷鹏、吴毓、陈阜、陈铁军(君)、何畏(黄先河)、董启文等,在平阳凤卧乡后保堡村召开会议,成立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推选叶廷鹏为书记,委员有童伯吹、杨进、陈阜、陈铁军(君)、王泰然、林心平、董启文、陈坚、何畏(黄先河)、吴毓等10人。吴毓为政治部主任、陈铁军(君)为军事委员会主任,何畏(黄先河)为特务处主任。</b></p><p class="ql-block"><b> 7月,与上海地下党接上关系后,立即给上海地下党写了“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并收到当时中华苏维埃政府驻沪代表冯雪峰和中央科负责人徐强同志的肯定和赞扬。</b></p><p class="ql-block"><b> 早在1935年夏天,何畏(黄先河)在上海经人介绍认识同乡王书圣,后与党中央接上了关系,王书圣传达中央指示,要浙南党组织注意打听红军挺进师的下落,并尽快联系上刘英和粟裕同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36年7月,挺进师从庆元经百丈际南下,进入浙南平阳、瑞安以西交界。立即引起当地人民的注意,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叶廷鹏派何畏(黄先河)去探个明白。何畏(黄先河)终于在公阳村找到粟裕的部队,他向粟裕同志介绍了浙南红军斗争的情况,后在粟裕的带领下在福建宁寿县与福鼎辖区夏家山找到刘英所率领的部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由于刘英对浙南情况不够了解,对何畏(黄先河)所言持有怀疑,于是不让黄先河离开部队,何畏(黄先河)在刘英部队住了49天,让黄先河感到十分委屈和不解。直到叶廷鹏让杨进从上海带回的中央文件,其中有《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八一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二月决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文件送给刘英和粟裕后,刘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黄先河等人的疑虑,并向浙南同志表示歉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36年9月,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200余人,与叶廷鹏率领的浙南红军游击队在瑞安、平阳交界山区的北港葛藤湖会师。1937年3月,叶廷鹏领导的“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归属闽浙边临时省委领导,当时闽浙边临时省委辖浙西南、浙东南和浙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叶廷鹏没有受到重用引起浙南干部不满</b></p><p class="ql-block"><b> 叶廷鹏当时所领导的“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是当时浙南唯一的浙南党组织,这个组织在红十三军失败和浙南特委负责人牺牲的情况下,坚持到挺进师到来是相当不容易的。根据叶廷鹏在浙南领导浙南党坚持斗争所作的贡献,以及他的资历和威望,刘英同志在建立中共浙南特委及其工作机构时,应考虑到叶廷鹏的作用,然而,刘英同志认为叶廷鹏年龄大(近50岁),又没有文化,对浙南党的农民领袖叶廷鹏不看好。 在1938年5月成立的浙江临时省委和中共温州中心县委,以及下属的各县县委书记中,都没有叶廷鹏的名字。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1938年9月组建浙江省委,以及浙南地区党代会选出的29名代表中也没有叶廷鹏,直到1939年7月召开的浙江省第一次省代会和选出的浙江省委名单中,再次把叶廷鹏完全排除在外。</b></p><p class="ql-block"><b> 至于叶廷鹏有否参加这次会议,《中共温州党史》在讲到这次会议时,只提到了一句:“叶廷鹏应邀列席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这就让人纳闷:为什么要邀请叶廷鹏列席发言?他是凭什么身份“应邀”?是考虑到他曾作为当时浙南党的领导人,还是没有发挥他的作用而过意不去?省委安排让叶廷鹏列席发言,反倒让人觉得尴尬。</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从刘英对叶廷鹏的问题上发现了典型的山头主义,在浙南党组织中,刘英明显重用他带来和从福鼎过来的干部,这些同志几乎占据了浙南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位置。刘英只用了他认为听话的几位浙南干部,而把叶廷鹏这位浙南的老革命冷落在一边。但是,叶廷鹏不计较这些,他还是应邀列席并在省代会上发言,当他站在发言台上时,表现一个共产党员顾全大局的姿态,他把党的事业摆在第一位,把自己个人得失摆在第二位。</b></p><p class="ql-block"><b> 原浙南党的许多同志对刘英冷落叶廷鹏的做法是有意见的,从何畏(黄先河)同志受到批判中,我们发现了其中的端倪。何畏(黄先河)是温州中心县委书记,他因省委对叶廷鹏不公平的对待有意见,被省委认为是反对党的领导,而且还把他和县委班子其他同志打成“反党小集团”。 引起浙南同志对省委的不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根据周笃生同志写的《黄先河革命的一生》文章披露:“黄先河曾向省委秘书长黄耕夫提出三点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为了确保省委领导的安全,省委机关从温州城区迁回浙南游击中心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2、适当集中干部力量,以闽浙边六个县为重点,建设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3、培养和提拨本土干部、革命知识分子,肯定叶廷鹏的革命功绩,加强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的团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三点意见应该是没有错的,也是出于对党的事业负责。就是第三点中提到要肯定叶廷鹏的革命功绩这一句,讲到了刘英的问题所在,可惜他没有反思,却对提意见的人痛加挞伐。结果,黄先河被刘英认为是山头主义,是为叶廷鹏喊不平,反对党的领导,对黄先河同志发起了所谓的“反何畏思想斗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1938年11月,刘英宣布撤销中共温州中心县委,撤销了何畏温州中心县委书记的职务,还株连了中心县委领导班子成员:组织部长邓扫空、青年部长连珍、宣传部长林国挺等,并与何畏关系密切的陈阜(台属特委组织部长)、黄耕夫等一批浙南干部。当时许多同志想不通,但叶廷鹏却看得很开,不计较,他以大局为重,做好浙南同志的思想工作。</b></p><p class="ql-block"><b> 但是,浙南同志的思想工作他可以做,但是省委的思想工作必须由上级组织来做。叶廷鹏认为省委对待浙南同志在干部使用上有不公平的做法,这对浙南干部和外来干部团结是没有好处的,而且关系会越来越紧张,他认为必须把问题向上级反映。他想到了曾山同志。中共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同志在1938年3月曾到过平阳,认识叶廷鹏、何畏(黄先河)等浙南同志。叶廷鹏想办法向曾山同志反映了浙南同志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情况,引起曾山同志的重视。</b></p><p class="ql-block"><b> 曾山同志提出让何畏(黄先河)、陈阜、黄耕等浙南同志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建议,以缓和浙南干部与省委的矛盾,并给他们开了去延安的组织介绍信。后来何畏(黄先河)、陈阜、黄耕夫、邓扫空、连珍等浙南同志先后都去了延安。这一党内事件,在温州的党史上没有记载。六十年后,是周笃生同志写的《黄先河革命的一生》文章告诉了我们真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让我们高兴的是这些去延安的浙南同志后来结局都不错:邓扫空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后,于1945年分配到东北局工作,解放后调江西省工作,历任县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省农村工作部第一副部长等职,于1982年离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黄耕夫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后,于1945年分配到东北局,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解放后任哈尔滨市公安局长、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南京市检察院院长,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局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上海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上海同济党委书记等职,1985年离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陈阜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后,被派往东北局工作,也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解放后任天津人民法院院长、中级法院、高级法院院长。</b></p><p class="ql-block"><b> 何畏同志到达延安后改名为黄先河,但因一个问题没有讲清楚,在延安受到保卫部门的怀疑和审查,原因是黄先河在自传中说到他在1935年夏天在上海与上海地下党接上关系,但中央认为在1935年后上海已经没有我党的地下组织。于是保卫部门怀疑黄先河有嫌疑,于是对黄先河进行隔离审查。</b></p><p class="ql-block"><b> 后来黄先河在狱中提出在1936年9月粟裕同志曾通过他向中央送过一份报告,是由浙南地下交通员林秋侠送交上海地下党组织,请中央查一下,有没有收到这份报告?如果有这份报告,它是通过什么渠道收到的。两个月后,中央找到了那份报告,才真相大白,结束了长达两年半对黄先河的关押和审查。后来李克农也为黄先河出了证明,因为林秋侠在上海是与李克农夫人住在一起的,李克农是中央特科的负责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45年秋,黄先河被分配到东北局工作,先后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副市长、市长,后调合江省任民政厅副厅长、厅长。1951年2月,黄先河向党组织提出想回浙江工作的要求,经中央同意从东北调回温州,任温州市委副书记兼温州市市长,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战斗过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叶廷鹏大义凛然壮烈牺牲</b></p><p class="ql-block"><b> 叶廷鹏同志没有得到省委刘英书记的重视和信任,他并不灰心,他当时的身份还是中共平阳县委委员兼民运部长。他在发动农民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尽心尽责,努力协助他的老部下黄先河、陈阜、黄耕夫、郑海啸、胡景瑊、吴毓等同志开展工作。</b></p><p class="ql-block"><b>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对我浙南游击区进行疯狂的围剿和血腥镇压。11月5日,叶廷鹏在平阳老家迎学垟村遭到国民党特务包围,不幸落入敌手。敌人用尽严刑拷打,坐老虎凳、灌水都没有让叶廷鹏屈服,他始终没有向敌人吐出半点党组织的秘密。在狱中,他还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b></p><p class="ql-block"><b> 11日中午,监狱里传来一阵骚动,狱警全副武装进入监狱,叶廷鹏知道敌人要对他下手了,于是很镇定地对狱卒说:“要上路了吗?我还没有吃饭,先吃饱饭再走。”狱警说:“要枪毙你了,还吃什么饭。”叶廷鹏笑着说:“老子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我要吃饱了再死。”那时,狱中有习俗,临刑前要让犯人吃饱喝足,敌人只好打了一碗饭菜递给他,叶廷鹏一连吃了三碗饭,吃饱后站起来说:“给老子开路吧!”</b></p><p class="ql-block"><b> 敌人将他游街示众,一路上他被麻绳大绑,拖着脚镣。水头街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群众,他望着乡亲们,边走边呼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沿途群众无不被他临死不惧所感动,不少人暗然泪下,大家都目送着这位英雄远去。敌人等到一出水头街,在一处空地,便把叶廷鹏枪杀了,叶廷鹏牺牲时52岁。</b></p><p class="ql-block"><b> 1953年,平阳人民政府为死难烈士建造烈士墓,把叶廷鹏烈士的遗骸重新起出,安放在烈士陵园的主位,供人缅怀。1996年在平阳郑楼镇林步村建立叶廷鹏烈士纪念馆。2003年纪念馆成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列入县红色旅游景点,每年参观人数达五千余人。</b></p><p class="ql-block"><b>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叶廷鹏烈士是我党在浙南一位杰出的革命领导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一生,他为浙南革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永远活在浙南人民的心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4年6月</b></p><p class="ql-block">注解:</p><p class="ql-block">1、浙江革命英烈传第二集《浙南农民的老大哥》184页</p><p class="ql-block">2、《浙南革命历史文献汇编》(一、二战时期350页)</p><p class="ql-block">3、周笃生同志写的《黄先河革命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