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净土教义传到我国,最早是在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以支谶译的《般舟三昧经》为开始;后来三国时东吴的支谦、两晋的竺法护等传译《大阿弥陀经》、《平等觉经》等;然后有姚秦鸠摩罗什、刘宋宝云、畺良耶舍等译出《阿弥陀佛经》,《十住毗婆沙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随着净土经典的不断译出,净土信仰也开始在中国慢慢产生,据《法苑珠林》卷42载,西晋的阙公则及其门人卫士度是最先往生西方的净土信仰者。</p><p class="ql-block">慧远(公元334一一416年)</p><p class="ql-block">慧远于元兴元年(402年)七月,与刘遗民、雷资宗等凡123人于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极乐世界,修念佛三昧,标志庐山白莲社结社念佛之开始。</p><p class="ql-block">慧远结社念佛,是依念佛三昧而见佛,以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时《观无量寿经》尚未传译,所以其思想是基于《般舟三昧经》。凡三昧是专思寂想,则气虚神朗,自发鉴照元智,得透彻出微。然而种种三昧中,念佛三昧最功高进易。因为如来本愿力非常强大,可以使入此三昧者,昧然忘知,就所缘之境成就鉴智。此是说明若一心专门念佛,则智慧之智自发打开,而得观见佛之境界。</p><p class="ql-block">公元384年,慧远在九江庐山西麓建造了东林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从此,他三十余年足不出门,精进勤修,成为南方佛教的杰出领袖。</p><p class="ql-block">公元416年,慧远入寂,道昞为东林寺主持。</p><p class="ql-block">公元508年(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北印度菩提流支来华,传译《无量寿经优婆提愿生偈》又名《无量寿经论》,又称《往生论》或《净土论》,授昙鸾《观无量寿经》,传承完备之净土经论,从而使净土法门在我国有了划时代之发展。</p><p class="ql-block">昙鸾(公元476一542年),雁门(山西代县)人。昙鸾倡弥陀净土教,东魏孝静帝敕封为“神鸾”。</p><p class="ql-block">昙鸾注释菩提流支所译、世亲菩萨所著之《无量寿经优婆提舍颂偈》,极力倡导西方净土要义是仗他力,以及阿弥陀佛本愿功德说。这二种净土教义纲要,对以后的净土行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术界认为中国净土宗可分为三大系,一是庐山慧远大师系,二是慈愍三藏系,三是道绰、善导系。道绰与善导所创的净土思想,以昙鸾为始祖。</p><p class="ql-block">由于庐山慧远大师依般舟三昧修法,以期定中见佛往生。而昙鸾则是以阿弥陀佛如来本愿功德力,摄引众生速生往生,得不退转果。这三系思想及修法,千百年来在中国相互错综,流行弘通不替。</p><p class="ql-block">昙鸾之著作传于后世有,《往生论注》2卷、《略论安乐净土义》1卷、《赞阿弥陀佛偈》1卷。其中《略论安乐净土义》发挥了世亲菩萨所著《往生论》,以五念门为往生之因行。一礼拜门、二赞叹门、三作愿门、四观察门、五回向门。</p><p class="ql-block">昙鸾认为阿弥陀佛本愿力之强大,主张他力往生。昙鸾基于《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中,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与《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之经文,称念阿弥陀佛十念具足,即能灭罪往生之说,而以十念相读,作为往生净土之因。</p><p class="ql-block">净土教义在唐代得到高度发展,出现了道绰、善导、慧日、承远、法照等大德。阿弥陀佛造像、西方极乐世界的变相大量涌现,净土信仰广泛盛行于各地僧俗之间。此时期之道绰(公元562--645年)继承和发展了北魏昙鸾的净土思想,大力提倡称名念佛,取得千百信众的支持和响应,使净土宗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佛教新宗派。善导又对道绰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就实质而论,道绰与善导才是我国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因此,亦有一些净土学者所著的净土宗史上,昙鸾被尊为初祖,道绰为二祖。较普遍的看法还是以庐山慧远为初祖,善导为二祖。</p><p class="ql-block">道绰~也称“西河禅师”,唐代僧人。山西文水人,一说山西太原人。俗姓卫,14岁出家,广习经论,尤精《大般涅槃经》。隋大业五年(609年)至玄中寺,见到记述昙鸾的碑文,极为感动,从此服膺昙鸾,专弘净土。依昙鸾之说,立圣净二门,以圣道门为难行道,净土门为易行道。宣扬弥陀净土之殊胜,认为弥陀净土为报土,凡夫并得往生。强调称名念佛之重要,并身体力行,自48岁至83岁,每日称念佛号70000遍。念佛时必数小豆粒,被称为“小豆念佛”。后又教人穿木槵子作数珠以为记数,现在的“念珠”就是由此发展而来。他一生说《观无量寿经》200遍以上,从化者甚众。著《安乐集》2卷。日本净土宗尊之为支那净土五祖中二祖,净土真宗尊之为真宗七祖中四祖。弟子善导大弘净土,创立净土宗,风行天下。</p><p class="ql-block">善导(公元613一681年),俗姓朱,安徽泗州人。一说为山东临淄人。后世尊追为莲宗二祖,亦称光明和尚。他倡导以阿弥陀佛净土为报土,罪恶及凡夫亦可以生彼报土之中。其所论据是认为如来本愿力之强大,是在增上缘。这就使一般民众能有往生西方净土的希望,从而使净土思想在僧俗间得到了积极发展。</p><p class="ql-block">但是,善导所主张的往生净土也不是无条件的。在善导大师看来,安心、起行、作业为往生净土之法。</p><p class="ql-block">安心~就是要用至诚心对待阿弥陀佛及一切诸佛,要坚信如来本愿力之强大。</p><p class="ql-block">起行~就是在身、口、意各起其行,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口业以称阿弥陀佛及一切圣众身相光阴及净土之庄严光明等。意业,当忆念观想阿弥陀佛及一切圣众身相光明及其净土之庄严光明等。</p><p class="ql-block">作业~乃依四修法。</p><p class="ql-block">①恭敬修一礼佛要恭敬。</p><p class="ql-block">②无余修一称名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忆念观想赞叹专礼阿弥陀佛及其净土之圣众等,不可杂余业。</p><p class="ql-block">③无间修一指三业之修行乃至四向发愿统无间断,必恒相续。</p><p class="ql-block">④长时修一乃指期毕命心行相续,誓不中止。</p><p class="ql-block">善导大师著作有《观无量寿经疏》4卷、《往生礼赞偈》1卷、《净土法事赞》2卷、《般舟赞》1卷、《念佛法门》1卷。其中《观无量寿经疏》亦称《观经四贴疏》,公元8世记传入日本,日本僧源空据以创立日本净土宗,尊善导为高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