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跨进了校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响起的校园铃声,唤醒了一代人沉睡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声声的教诲中,在已看似锁定的迷茫中,见到了一缕曙光,从此便有了奋斗的方向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肩上斜挎崭新的绿色“军用”书包,一大早在父母的陪伴下,早早的赶到金玉街小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完成报到手续后,我被分在小学一年级一班,随即又与父母一道,来到具体的教室后,父母便转身离开学校,忙着上班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室里有两位早到的新生,望着这两位注定日后必将成为同学的同龄人,我礼貌的朝她们点了点头,便随便在第二排靠窗的课桌前坐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桌是长条形的,其长度有1.2米左右,宽有0.4米左右,与之配套的櫈子也是长条形的,从长度与宽度上看,显然一张课桌是供二人使用的。一间教室大概有六十平方米,摆放了二十四张桌子,一共有四十八座位,言下之意有四十八名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到的我,与她俩暂时还不熟悉,也就没有任何语言上的交流,毕恭毕敬的坐在座位上,等待着其他同学的到来。不多时,陆陆续续赶来的同学,各自按喜欢的座位坐下。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男生坐在一起;女生坐在一起。我的邻座上,很快被一位个子不是很高的男同学占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在第二排有不少优势,容易看得清黑板上的字;老师讲课听得清楚些;在老师眼皮子下,不容易开小差或走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不经意间,所有座位全都被坐满了。同学之间有些是邻居;有些父母在同一单位;有些哥姐是同学……这样下来,直接间接认识、熟悉的同学,有了些话题,一时教室里窃窃私语开来。至此,共同拥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学生”,将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同学连在一起,共同学习度过美好青春年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室这边走来。上学第一天,听到如此清脆悦耳的铃声,心中满是兴奋与激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铃声,犹如日晨中第一缕阳光,带给人的是一种希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铃声,如泉水般的清澈,在山林间缓缓的流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铃声,宛如不急不慢的音符,在空气中悠扬的弥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铃声,像雨滴一般轻吻大地,“润泽万物,助成岁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铃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那特有的音律,像极了一道道不可抗拒的命令符号,彻底贯入教室的时候,教室里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晴齐刷刷的盯着教室的门,等待着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到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在铃声由近及远时,一位手里拿着一本花名册,戴着眼镜的女老师走进了教室,然后将花名册放在讲桌上,用手将眼镜向上推了一下,环顾一番学生之后,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着我们学生讲道:欢迎同学们!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姓高!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以后叫我高老师!说完话后,高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又转回身来对我们大声说:请同学们牢记这八个字!随后按花名册上的顺序开始点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简洁的话语中,既有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又有老师对学生的殷殷期望。讲话时她的眼神,如大海般的深邃,流露出无尽的期待;她的声音里充满着轻柔而坚定,像山间的溪流,缓缓地流进我们的心田……此刻,那尊师重道的美德,仿佛凝聚成了一首深沉的诗篇。在那里有我们懵懂的憧憬;也有我们青涩稚嫩的茫然;更有我们对知识的深深敬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这天起,不足六十平方米的教室里,是我们思想、智慧的集散地;也是疑惑的终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点到名的同学,都得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并回答:到!一时半会里,教室里的不同方向响起了稚嫩“到”的声音,从名字、外形、性别、胖瘦等等信息中,同学们便开始了最初简单的认识!接下来的是重新安排每个同学的座位,随着高老师一声“令”下,全班冋学到操场场上,依高矮顺序排好四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我在班上算比较高的,所以站第一排的倒数第二位。高老师又按照男女生间接排队的原则,进行了一些微调。第一排、第二排……再次进入教室,个子不高的坐在前面几排,高的坐在后面。我自然也就坐在了靠窗第一小组(共四个小组)的最后一排,邻座的是位女同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坐好后,高老师开始讲校规:不迟到不早退、不能无故旷课、上课认真听讲不准交头接耳、举手发言、爱护公物、团结友爱互帮互学……高老师一边讲,一边还不时用眼瞟瞟同学们,偶尔还不时用铅笔在花名册上划上几下。坐在后排的我,放眼望去同学们几乎都是挺直腰身,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眼睛看着老师的统一标准坐姿。身旁的女同学,更是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的听老师讲,老师讲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字,仿佛都刻在心里一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当心里估摸着第一节课就要下课的时候,高老师照本宣科的讲完校规后,又宣布了临时班委人员名单。念到名的同学依次从座位上起身,让同学们认识认识;同桌的女同学为班长。紧接着,又宣布了各小组组长的名单,我有幸成为第一小组组长。宣布完后,高老师提议为临时班委成员及各小组长鼓掌,课堂上第一次响起了掌声,我也情不自禁的为同学、为这个集体、也为自己能成其中一员鼓起了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在掌声响起来的同时,窗外又再次响起了“叮当、叮当”的下课铃声!上午的第一节课,准确的说是人生中的第一节课,在老师的一句“下课”声中结束了。随及同学们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纷纷走出教室到了操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节课下来后,同学彼此之间有了些初步认识,少些之前尴尬的氛围;多了些微笑、点头致意!也有些原本就是从小就在同一个大院里长大的邻居,如今同在一个班上,自然话题也就多了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我也遇上二、三位街邻。但其平时仅仅只是面熟而已,从来不曾有过多的交往。何况二、三位同学中还有两位是女同学,就更没有什么话题了,只是敷衍的点个头,算是打了一个招呼而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报到的时候,因为要完成一些手续,来不及熟悉学校的全部,就连眼前的操场也没时间认真打量过。十分钟的课间休息,足有时间在操场上活动活动身体,也好顺便对周围环境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操场呈长方形,其长的有一边,是与一字排开的五间教室及一间老师办公室相连,另一边是一堵墙;短的一边是红砖砌成的男女厕所,另一边则是近百平方的主席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的所有建筑中,最为显哏的是主席台后面仅有的一栋高层建筑,一底二层共八间教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的公共绿化地并不是很多,仅有的几棵树称不上是参天大树,只能起到点缀的作用。操场中央靠墙边的一棵泡桐树,则是整个校园里最耀眼的一棵“明星”树,凡是初进校园的人,一眼就能看见这颗“明星”树。“明星”树的树冠相比其它几棵树还大,夏天的话枝繁叶茂下能遮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树几米远的地方,是学校的“体育中心”,分别有一个跳远跳高用的沙坑,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单杠、双杠及木马;再远外还有一个打半场的蓝球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叮当、叮当”的铃声由远及近又响起了,负责上下课时间打铃的大娘,从校门口的收发室朝操场走来,一边走一边左右不停摇动手中的“摇铃”,口里反复大声说道:上课了!上课了!铃声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懈怠!于是操场上短暂逗留的各个班级的学生,纷纷回到了自己的教室里坐好。原本还比较嘈杂的操场,倾刻间又恢复了平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进教室时,就看见讲桌上堆满了“作业本”、“课本”。不用说都明白这节课的内容,无非就是分发这些“课本”、“作业本”。坐在前排靠近讲桌的几个同学,竟然站起身来,仔细的看了看课本,然后又转过身去对后排同学分享看到的具体内容,一番喁喁私语,激动、兴奋、迫切……这些词语形容同学们的心情,一点都不为过。后排座位上的我,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过讲桌上的那些书本,恨不得马上就拿到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主任高老师依旧是手里拿着花名册,踏进教室那一刻,整个教室静了下来。按照第一节课讲的校规礼仪中,师生见面时要互相问好!待高老师走上讲桌时,临时班长一声:全体起立!然后齐声说道:老师好!随及高老师应声道:同学们好!人生的第一次崇高的礼仪,就在相互传递温暖与尊重中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高老师宣布了这节课的内容是分发“课、本”,在老师的招呼声中,几个班委纷纷起身走到讲桌旁,协助老师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发的是“政治”课本,从四个小组的第一排开始,依次把课本后传,传完“政治”再传“语文、数学、常识、图画……”;作业本也是从第一排开始往后传。不一会儿,每位同学面前的课桌上摆满了相应的课本及作业本。整个工作在老师统筹安排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第一次从前排的同学手中,接过课本的时候,心中满满的期待变成了久久的兴奋,难以言表的喜悦浸泡在每一个细胞里;每一册“课本”,如同一扇扇通向世界了解未知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页间的墨香和纸张的质感,让我爱不释手;每一页都蕴含着全新的知识,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捧着新书,我早已闻到它们散发出知识的芬芳;崭新的作业本上,将书写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叮当、叮当”的下课铃声,在校园响起的时候,班上的同学们,几乎没有一个人忙着想走出教室。大家都还忙着摆弄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的课本以及作业本,只是在临时班长的一句:“全体起立”声中,才如梦初醒般齐刷刷起身站直。高老师宣布:下课!几十个同学齐声道:老师再见!是啊!一句“老师再见”彰显出的则是心灵的鸣谢之声,尊师重道心生敬意之中,传承了几千年来,兴国需重教为学在尊师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别整理好不同课本和作业本后,并一一装进帆布军用绿色“书包”里,这才不急不忙走出教室,又来到了操场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操场上比起之前热闹了许多,一年级两个新班(一班、二班)的同学聚在一堆,“叽叽喳喳”的议论着即将迎来的课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叮当、叮当”的铃声又响了起来,操场上交谈正欢的同学们,不舍的纷纷走回各自的教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师生互相问好的礼仪后,开始了人生中真正意义的第一课:语文课!高老师操着普通话,让同学们拿出“语文”书并翻开扉页,旋即一阵“沙沙”的翻书声,在教室里蔓延开来。书页与书页摩擦的声音,恰似知识与智慧的集结号,它能够唤起人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打开扉页时,是毛主席语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映入眼帘,刚好与黑板正上方的八个大字不谋而合。然后高老师大声说道:请同学们,跟我读!于是高老师开始领读了起来。一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遍又一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朗朗的读书声中夹着一股股稚嫩的童音,在教室里激情的澎湃着,化作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飞出教室直冲云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年代,正好遇上我们国家语文教育的调整期,是汉语拼音教学被取消和逐渐恢复的阶段,也就没有赶上学拼音的时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余音未散的饱满情绪下,翻开了语文课的第一讲!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鹅,鹅,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曲项向天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毛浮绿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掌拨清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高老师为我们朗读了一遍全诗。标准、清晰、流畅的朗诵声如悠扬的琴音,缠绕在耳畔;如山间的泉水轻轻拂过心灵;声情并茂的语调,述说着古诗的意境,将我们带入诗的世界,感受着文字与诗歌的无限魅力!一遍又一遍跟着老师读了起来……从此学习的快乐与兴趣,就像一株幼苗深深扎根于土地一样,扎根于心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当,同学们全神贯注听老师分觧诗歌的字、词、句的时候,窗外传来“叮当、叮当”的下课铃声,无奈之中合上了课本。此时的心情,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样,第一次有了兴致未尽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的四节课,就在“上课”与“下课”的反反复复的铃声中结束了,其间还在第二节课与第三节课之间,有一个课间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出教室门,就汇入到中午放学的不同班级的同学之中。抬头一眼望去,学生的书包几乎清一色都是绿色军挎,不同的只是“军挎”的新旧而已;大多数的男女生脚上穿的是塑料凉鞋。快要走近学校大门时,看见负责上下课摇铃的大娘仍然手持摇铃,站立在左侧目送学生。高年级中有几位同学从大娘面前经过的时候,冲大娘亲切的叫道:蒋大娘好!从此,“蒋大娘”这一亲切的称呼,便留在了记忆中。直到五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忘记这位可敬可爱忠于职守的“蒋大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上课的时间为14时,由于整个身心,尚还处在兴奋的阶段,吃过午饭后,便早早的赶往学校,由于没到上课时间,便有意在校门口停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报到时,来不及多看一眼的校门,在与周边居民住房的木板门相比,并不是十分显眼。如果不是门柱上有一块“成都市金玉街小学校”吊牌,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是一所学校。迈进这道对开的木门后,便是一条十几米长的“三合土”铺成的路,路的尽头有一道拱形的门。拱形门的右侧,有一间小房间,是学校的收发室兼作蒋大娘的住处。住处有一个小窗口对着拱形门,室内的摆设非常简陋,仅在靠窗处有一张很旧的课桌。除此之外,有一把旧藤椅,一根长板凳,最里边有一张小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上课前,蒋大娘都会提前半小时打开这扇拱形门,然后坐在藤椅上,打开窗口盯着校门。每位学生进入学校,都逃不过蒋大娘的眼晴,一旦发现不熟悉的成年人,蒋大娘都会阻止在外不让其进入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印象中的蒋大娘,非常和蔼可亲;对待工作那可真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手中的摇铃和一串开启大门和每间教室的钥匙,连同挂在收发室墙上的钟,是大娘一生中忠于职守的精神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过第一道门后,身后街上的那些嘈杂的声音,便渐渐的小了许多;再次进入拱形门的时候,几乎听不到任何的嘈杂声。上课时,这道拱形门都要关上,防止外面的闲杂人员进入校园,且也听不到任何与教学有关的杂声。不用说学校在我的眼中,分明就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有这样一块如此恬静且能认真学习的地方,实属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进入学校的学生还不是很多,便倚在窗口外,近距离看着桌上摆放的摇铃。眼前的摇铃似曾相识,很快便联想到这种手持摇铃,在当时是一种普遍使用的类似计时警醒的工具。如街上环卫工人拉着架架车,走街串巷收垃圾时,一边吆喝“倒垃圾”,一边还不停摆动手中的摇铃;有些单位、工厂上下班时也用摇铃;看电影开始前也用摇铃告诉观众尽快入场;甚至是游泳池下班清场时,也见到工作人员手持摇铃,沿着泳池边一边不停摇摆着铃,一边召呼大家赶快起池;尤其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所居住的金玉街上隔三差五都会看到,一位太婆推着装满酱油醋盐生活用品的板车,在不停的“打酱油、打醋”叫卖声中,夹杂着摇铃那清脆般的声响。太婆的叫卖声、铃声与来往人群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烟火画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这样的一种铃声,在那个特殊混沌的年代里,不仅仅是有着鲜明的社会时代符号;而且其强烈的节奏感,为我们留下了记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比社会公共场所用的摇铃,校园里的摇铃并无特别之处。就其感受而言,校园里摇铃传出的声音,咋听上去多了些亲切感;听罢!有一种激情在澎湃;有一种召唤,在驱使你前行;唤醒在每一个清晨,催人奋进不敢懈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的第一节课,又在“叮当、叮当”的铃声中,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节课是“体育课”,在临时班长的带领下,全体同学都在操场上按小组列队完毕。一位精力充沛的男老师,站在我们队伍的前面,面朝着我们大声的说道:今天是我们上的第一节体育课!我姓全!以后大家叫我全老师!第一节课我们学广播体操。随后,四个小组组与组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分別拉开一人距离。老师先作了全套体操的所有动作后,要求我们跟着学。在一、二、三、四……口令中,我们一步一步系统的学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十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体操别称为“时代在召唤”,紧扣时代主题;但是七、八岁的我们浑然不知其政治的含义,却在懵懵懂懂中做了二、三年。直到开始做七十年代进行的第五套广播体操,也没有明白这体操与政治有何关系?其实第五套广播体操,是在1971年9月1日正式公布,它吸收了前四套的优点,动作新颖活泼,活动部位比较全面,难度和运动量也比过去稍大,还穿插着模仿生产劳动和舞蹈形象的动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叮当、叮当”下课铃声传来时,我们在全老师的示范辅导下,基本上掌握了广播体操的要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过了多久,操场的墙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标语,十分的耀眼。这个我们曾经如雷贯耳的口号,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身体就是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由此,广播体操成了每天上午第二节后,必做的一项体育锻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到第二节下课铃声响起时,全校学生按年级、班整齐列队站好。当学校的留声机里播放出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的旋律时,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统一做体操。整个场面蔚为壮观,这种场面已经深深的印刻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絮絮叨叨的怀念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至今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这句口号依然激励着更多的人们参与到锻炼之中每一次,我们都是满怀激情,从没有含糊过!都是认认真做完一套完整的体操动作。虽然做完全套的动作,只需要三、四分钟,但是每个人的心身都像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轻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的清晨,我像往日一样,怀揣着理想又走进了学校。坐到了位置上后,习惯性的将必要的课本及笔记本、笔放在课桌上后,又将书包放进课桌下的隔板上,做好听课前的一切准备,等待着“叮当、叮当”的上课铃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并没有听到早已熟悉的“叮当、叮当”的铃声,室外却响起了“咚、咚、咚……”的上课铃声,悠长而又浑厚的声音,穿透在校园的上空,缓缓释放着无尽的韵律。下意识中告诉我,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而是一种与摇铃不同声音的上课钟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这“咚、咚……”的下课声音再次响起的时候,同学们迫不及待跑出教室,奔向校门口一探究竟。原来校门口的一棵树上,挂了一块较大不太规则的厚铁板,用以取代往日上下课用的手持摇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铁板距离地面足有1米7、8,难怪学生进校时不易看到,即使当时看到也未知有何用途。树的旁边放了一根一头大一头小且结实的长木棒,兴许这就是用来敲厚铁板的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当还沉浸在猜想之中,只见蒋大娘从收发室中走了出来,径直来到树下拿起木棒,将大头的一端朝铁板正中央敲去。木棒和铁板亲密接触后,而发出的“咚、咚……”声,迅速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声音如同旷野中的疾风,低沉中又不乏震撼,让人不禁侧耳倾听,亦让人不禁为之振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摇铃与厚铁板,一个精致一个粗糙两者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从漫长的历史来看,是乎作为钟声的铁板更为古老悠远些;摇铃距离我们更近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各种各样的铃声,都是对即刻时间的一种传递方式,以便更好让生活、学习、工作具有规律性和时效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铃声与时间相伴,更与校园里的一切工作紧密相伴,原由都在上课与下课的铃声中展开的。收发室里的挂钟,是整个学校唯一的计时工具。每七天还得给挂钟上足发条,校对时间只能从同样稀少的收音机广播中,得到准确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打厚铁板取代摇铃后,蒋大娘也减轻了一些劳动强度,起码不用每天十几趟来回跑。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们也读完了小学,顺利升入了初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初中,原本该到附近正规的中学校继续完成学业。但由于我们这一代,正是处于国家出生人口的高峰期,加上有限的教学资源,二个班的同学只能在原小学校继续读初中。大家管这种小学校有初中班的叫“戴帽子的中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中二个班设在学校的二楼,两间相邻的教室呈L型布局。楼梯是木的,教室的地板也是木的。不同的是每一层有两间教室前后,分别有两道门;另两间教室分别则只有一道对开大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所在的是二班,班主任是教数学的邹老师。不到三十岁的邹老师,身材瘦削但是却充满了一种骨子里的力量感;他满脸的络腮胡子,拥有黑色而浓密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偶尔嘴角上勉强挤出些,看似和蔼可亲的微笑,整个人看上去精力十分旺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维护好正常的学习环境。邹老师从学生的座位上入手,在全班同学中采取“梅花”座位法,即一名男同学的前后左右,全都安排女同学;反之,女同学四周亦是男同学。这样有效的避免了男生之间、女生之间,上课开小差的情况发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在班上,我特别喜欢写美术字,尤其是仿宋体,课余时间也常常在家里练习。后来这一爱好被邹老师知道后,竟然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我用美术字写“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并张贴在黑板上方。听完是既高兴又担心!当然,作为老师布置的任务,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认真完成就好!花了两个晚上时间,终于在四开大的白纸上,用仿宋体美术字完成了八个字。一早提前赶到学校,十分高兴的将写好字的八张书画纸(厚的白纸)交在邹老师手中。老师看了后,连连说了几个“好”字,随即便吩咐同样也是早到的班长,用图钉将八个字,固定在黑板上方。从那以后每天上课的时候,很是自然的都会看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这八个字伴随我们读完了三年初中的学习,想着心里总是美美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小学的班主任高老师,是一位默默耕耘的园丁,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让我们在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初中的班主任邹老师,则是一位敬业爱岗、负责任的好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自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初中的当年,学校上课的铃声,由新购置安装的电动铃声,替代了原来上下课敲击铁板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到上、下课时,清脆响亮的铃声,在整个校园的上空回荡着……这悦耳动听的铃声就像敲响的战鼓一样,催人向上向美;也仿佛在向我们师生宣告着这样的一个事实,过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一代人的青春年华,都搁在了学校里。每一步的成长与进步,都在不同的上课铃声中,走进了教室聆听了老师的教诲;亦都在不同的下课铃声中走出教室放飞心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一刻,学校、教室、操场以及不断更换的铃声,构筑成了我们学习的“幸福家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每一处,无不充满着情感和梦想的空间;这里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有同学之间的情谊!也是探索的起点,每个学生都在这里,不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思想仿佛也在起起伏伏的铃声中,碰撞出了一束束耀眼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独有偶,我们第一次在校园里,唱起了响彻大疆南北的“东方红,太阳升……”;也是第一次,开始了每天早读的“老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早已铭记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红色的风暴洗礼中,我们渐渐的成长了起来!学校的铃声,是我们青春岁月中,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它的旋律一直都在我们的心中徘徊!当最后那一次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们走出了学校,走进了未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24.04..13于成都</p><p class="ql-block">注:图片由网上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