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洲园林篇

野老闲游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苏洲园林之一拙政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拙政园的结构。虚实相继,分化有致,颇有韵律之美。全院的精华都在中部,基本上是保留了明代疏朗典雅的风貌。所以,遊者的最佳游览路线也应该是配合设计者的原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主园门之后向西从住宅西侧的老园门进入中部主景区。通过粉墙上的一个磨砖门做装饰的小门,进门便是一首富有生机的风景协奏曲,缓缓开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苍郁的一架紫藤,据说是文征明亲手栽植的。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成为古今的苏州三绝之一,古藤虽苍龙腾空盘根错节,但藤上则仍有新枝不断发出,成为拙政园中的一处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小园边上一条青砖铺砌的小道前行,便是一座雕刻精细的磨砖腰门,上弦隶书贴金的“拙政园”扁。假山树丛等小景显现在圆洞门框内,俨然又是一幅画卷。初入腰门,一座苍老的黄石假山立于面前,由于它的遮挡,园内的精华之景并末细致呈现眼前。然而古朴的山石上藤蔓低垂,峰峦叠翠,先自有一番气势在了。然后便是题刻“入圣通幽”匾额的抄手廊,从两厢怀抱而去。中间踏下几步一条小径中见诸多小景,配合的十分妥贴,使这一园林风景协奏曲有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起始。信步而行,假山和前边的水池便出现了水抱石泉的交融旋律。姿态入画的相依相抱的旋律,中部主厅“远香堂”和濮水小筑“饮玉轩”顾盼相望的旋律。屋顶上屹立多姿的建筑美旋律……总之,视线越来越舒展,感觉也越来越奔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远香堂是拙攻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四面嵌有秀美的玻璃花窗,可观赏四周的景色。内部陈设精致,有各式盆景。每当夏日和风扑面清香满堂,所以用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穿过大厅走到临水池。水中遍植荷花,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風扑面,好像置身于一幅图画当中。淩淩水波扶着两座翠岛,山上土石相间。乔木花丛参差两山之间,有溪桥连接。西山顶处,建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岸边散种着灌木藤萝,呈现一派山林风光。东西两边的山水中点缀着亭台。“悟竹幽居”,与“别有洞天”遥相对望。恬静平和的自然园林,抒情达到了一个高潮。接下来欣赏的是在山水林泉之美的浑厚背景上不断变换主题的变奏曲。向东一路走去,另外一座土山上有“秀依亭”。山南的枇杷园内金果累累。“玲珑馆”前堆叠如云翻滚的湖石、假山,有“嘉实亭”,空窗外的石笋翠竹,“听雨轩”前小潭旁芭蕉。海棠春屋”小院中的花树小景……这些各具风采的庭院景色,常常与庭院外的大风景空间的山水主题混合。通过枇杷园云墙上的月洞门,正好与“雪香云蔚亭”相望这就是大主题和变奏曲之间,非常巧妙的对位。</span></p> <p class="ql-block">  远香堂夏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笠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藕香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复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䅘香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海棠春屋小院,沿中东部花墙下的曲廊而行,花墙上开有二十五个漏窗。隔窗而望,亦步亦幻,故称移步换景。如果一直走到东头,呈现在眼前的滨水小筑就是“悟竹幽居”它是一个四面均开有圆洞的小亭子,就像4个镜框那样镶嵌着一年四季的风光。南部桃红柳绿、东部梅花怒放、北部梧桐秋雨。静静的观赏真是一个氛围深深龙吟细细的幽静之处。原本只是一个平和而抒情的所在,但是当给它加上了一些华丽的装饰,便自然的被引入到一个较高的境界中,驻足欣赏面向水池圆洞门两边挂的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題额“月到风来”。其中不仅道出池水假山的动静对比,还介入了大自然的清风明月,构成了虚实相济的迷人意境,透出一股醉人的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过小飞鸿便是一座贯穿型建筑,名为香洲,也称石坊或汉船。上面有文征明所写“香州”两字横额与“和风四面亭”隔水相望。它集中了亭台楼阁榭五种建筑种类。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也行阁。出香洲,南面即“玉兰堂”。系明代建筑,传说此处为文征明作画之所在自成一个幽静的院落。从这里绕过“劝耕亭”往南沿长廊也可回到“悟竹幽居”。</span></p> <p class="ql-block">  香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嘉实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过“悟竹幽居”前的一座明代小石桥,便可折入池中的两座小岛,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两边皆水,南边隔着水池柳植,隐约透出刚刚过去的一群小院,北边则是按自然河岸湖塘培植的野趣老树,时有顽石点缀期间,水与古木相依相争,高低错落,前后参差,显现出一种轻快跳跃的韵味。沿着山道逐级向上“待霜亭”,此名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的诗。这是一个六角尖顶的小亭。墙外青山横带色,门前流水带花香,此处视野畅达。西北南三边分别与“雪香云蔚亭”、“绿绮亭”互为对应。由此下行到西岛,两岛间以水相隔,上架小桥。沟通池北池南的涓涓清流,好似与树上莺歌 蝉唱相酬和。过桥后再拾级登山,便可见“雪香云蔚亭”屹然立于山顶。此亭高居园之首,四周多植冬梅,梅到寒冬开花,冷香四溢,故名“雪香云蔚”。亭上有明代著名画家倪云林所提楹联:蝉噪林玉静,鸟鸣山更幽。文征明亲笔题写,因此更增添了这里的韵味。在庭中还可遥望西南边的北寺塔倩影。是介入梵音俯瞰的最佳观赏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山南路有“和风四面亭”,长方基座位于赤水汇合之处,亭上有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塘秋水一房山。寥寥几笔,勾勒出拙政园的春夏秋冬。这幅联的上句是采用济南大明湖的一幅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中的上联,下联则是取唐诗名句: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的句子。如此别出心裁的把上述两处的内容拿来拼用,恰到好处也算是匠心独具了。亭的西南两面均架有曲桥,西面建山桥直达北面的“建山楼”。这是一座三面临水的建筑,如苍龙戏水位于曲廊尽处又是龙头。西侧不用楼梯,以假山架设隔道蹒跚拾级而上,不知不觉就登上了此楼。也是情趣别致。南联“易雨轩”,池水资源分出一支向南展延至墙边,这是一带水面,水上建筑有廊桥“小飞鸿”与水阁“小沧浪”皆为东西方向。小飞鸿实际只是一座小桥,因桥上有廊,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恰似一条彩虹,故名小飞鸿。桥南有三间水阁即“小沧浪”。南窗北龛两面临水,构成一座独立水苑,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格,且人文与自然浑然天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荷風四面亭</span></p> <p class="ql-block">  見山楼</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的中部和西部是一半亭。别有洞天月洞,门为界西部的建筑大都为清光绪时期所建。别有洞天半亭位于柳荫路区南段支持。而入看到西部总的布局仍是以水池为中心。沿水墙边有水廊一道曲折高低跨于水上粉墙绿树碧水交相辉映。沿廊向西便是西部的主要建筑物三十六鸳鸯阁鸳鸯馆。和。因此中原有对对鸳鸯优异顾名。难听为18曼陀罗花馆。因小院内种植各种山茶,也称曼陀罗花十八株,由此而命名。管的视角见有耳屎,四个原为主人宴请宾客。或邀请一人,清唱是做奴仆待命以及艺人化妆指用,描述这里曾经的辉煌。吴伟业有诗云,拙政园内山茶花。燕如天仙之云锦翅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坠火旗。应如蝶恋林朝霞。足见当时山茶花的繁茂而真帅笔记云致五色碗莲养鸳鸯36对。望之灿若披酱。形象地记录了此处的雅趣,正是眼观鸳鸯戏水,耳闻绕梁绕梁清音欲问。无穷。</p> <p class="ql-block">  广东叠石假山上有一两亭,因位于中西部分界墙边又在高处。所以登亭眺望,同时可观赏两园景色,随取唐朝诗人白居易,明月好园三敬业。绿杨宜作两家春的诗句而命名。在馆的西北有一个两面临水的小平台,从平台向南,望由八角亭一座建在水池南面,停影倒映水中,宛如宝塔。顾名,亭塔影亭东面就是,流亭阁,题名来源于唐朝。诗人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句子,小格装修十分精致,内置银杏木雕透雕肥皂。隔扇裙板上雕油返利图案。从流亭阁后面登山寄到福翠阁,此阁为双层建筑居园中最高处。丁登阁四望满园春翠阁旁有一小亭,形似绿帽名立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沧浪</span></p> <p class="ql-block">  由此向南转角处,是与谁同坐轩。轩额取一苏轼点绛唇闲待胡床词。贤岱胡床于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一句与谁同坐,几乎令所有游人为之感触,似乎达到了与山水共鸣的境界。而苏轼的这种情怀另外还表现在他的前赤壁赋当中。副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随意好,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生且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如此游玩之中玩为前人的诗句体会千。余年前诗人们的伟大胸怀,难道。今人不应该有所感悟吗?因圈内的桌凳窗皆为扇面形,所以有人亦称他为善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谁同坐轩</span></p> <p class="ql-block">  东北角赤水转弯处有倒影楼一座楼下给拜文祭审之斋是为纪念明代文征明沈石田两个画家而提名的在内两臂上嵌有纹身两人十颗。项以及文征明所制所。作王氏拙政园记十颗,出倒影楼向北京古木香山又回到中部。东部的大片草地即明代王姓所属归田园居的旧址。现在拙政园宽敞的大门就设在东部。入门左手为蓝血糖,其名取自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蓝雪诗句。内执勤桌花几漆雕和4块大理石评级拙政园全景图。显得古朴典雅。与蓝血糖相邻的是,寒蜻蜓站在这里向。北眺望平冈,远于松林草坪期间花木点缀。黑松广玉兰桂树清风香樟等等草坪中间立八角形亭子为天泉亭。亭子正中有原大红寺留下的一口古井明天泉。草坪之息隔水池有土山。酸嗯。嗯,三天三天之名。为放眼亭其名取自白居易放眼看青山实际。水迹之东安置水榭一座明芙蓉蟹。赤水北有。既相馆现为察视纪相,是比喻道明稻谷飘香的意思。东部面积较大,颇具田园风光游园之后,在这里随便一处歇息回味满。目春绿,碧水微漾之中尽享。恬淡幽静之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芙蓉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塔影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玲珑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卅十六鸳鸯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