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么?怎么+?一文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的含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京报</p><p class="ql-block">2024-3-1113:23北京新京报官方账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去年的AI语言模型ChatGPT到今年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一系列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相继问世、更新迭代,人工智能的影响面越来越广,让所有人直观地感受到未来已来。为了抓紧这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我国也在加紧布局。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新关键词引发热议——“人工智能+”行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应该“+”什么、怎么“+”?国家开展这一行动释放哪些信号?一起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化研发应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展“人工智能+”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时,肯定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特别提到“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谈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有何深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人工智能+”写到里面,这不仅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也预示着我们的生活即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变革。“+”背后的含义是什么?来看专家的解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工智能通常指的是由计算机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行为,这些系统通过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和算法来模拟人类的智能。而“人工智能+”则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它指的是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基础性、驱动性的技术力量,与制造、医疗、教育、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从而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魏凯:人工智能强调技术本身,“人工智能+”更加强调的是跟行业、场景的融合,这是两者主要的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下,“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战略提议,更是一个行动指南,将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国家产业的升级需求紧密结合,显得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工智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I+各行各业 各种应用场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专家的解读,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工智能+”的“+”就是“各行各业+各种应用场景”,把人工智能有效应用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可以让每个人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成为更有竞争力、能够开拓未来的新人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4万亿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国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正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赋能,为企业与个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专家解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工智能+”应是化学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魏凯:这个融合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化学反应,甚至是“核反应”。一方面这种先进生产力和行业结合,本身就能提高各行业的效率,同时这样的结合也会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专家告诉记者,从应用端看,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毫无疑问能够给生产力带来巨大飞跃,这是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从供给侧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活跃,产业体系完备,具备支撑全行业应用人工智能的良好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魏凯:我们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前一段时间推动各个行业数字化,下一个阶段就是智能化。“人工智能+”在当前阶段恰到好处,这个时机非常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义乌老板娘用AI做生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浪潮,来自浙江义乌的商户们积极拥抱新技术,而且还打造了全新的应用场景。前段时间,浙江义乌一个老板娘火出圈,在视频中她化身语言达人,熟练切换多国外语介绍自家生意。支持这门神奇本领的正是目前热议的前沿科技——人工智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人工智能+”行动背景下,如何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至实体经济,加速数字化转型,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不仅关乎技术创新,更触及经济结构的根本改变。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促进这一融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魏凯:要做好“人工智能+”的行动,很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具体的切入点,现在的探索已经非常广泛了。在生产端,企业新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客户服务,还有营销等全流程的环节,将会被大模型重塑。比如在研发环节,很多企业已经把大模型技术用在了新材料的发现,比如风洞实验等这些场景中,极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p> <p class="ql-block">“人工智能+”不止是加法</p><p class="ql-block">2024-03-15 06:43:16 来源:经济日报</p><p class="ql-block">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互联网+”到“智能+”再到“人工智能+”,概念之变体现了时代之变、科技之变。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彼时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迅速融入传统产业和民生领域,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产业、新模式势头强劲。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拓展“智能+”,重点在于乘势而上,靠加速落地的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人工智能+”,则要用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个个“+”,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把握,也是对经济新动能的敏锐判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是“人工智能+”?因为这是当下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ChatGPT仍在不断演进,Sora又惊艳登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车轮”滚滚向前,人工智能大模型迈向规模应用。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就是当下那个“最靓的仔”,是重塑全球竞争新格局的关键引擎之一。我国人工智能已具备深入赋能的能力。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4482家,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细分领域不断突破。尤其是,经过多年培育,行业经历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入了人工智能化转型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工智能+”什么?是千行百业,是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是无限可能。比如,人工智能+制造业,能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个性化定制,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人工智能+交通,将打开智慧交通新世界的大门,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人工智能+教育,会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也告诉我们,只有赋能千行百业,结合各种场景,才能发挥出更大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工智能+”不能止步于加法。在“互联网+”“智能+”的实践中,不乏技术、产业“两张皮”的案例。比如,为了实现“智能+”,企业盲目上马一套智能系统,投资巨大,但新系统可能长期浮于简单的连接和设备管理等,或是很难实现行业扩展,甚至出现不好操作、不匹配企业实际情况等问题,不仅无法提升企业竞争力,甚至是在做减法。人工智能要走进企业行业,深入千家万户,与具体的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等结合,在不同场景中锤炼升级,才能加出现实生产力,进而带来技术、产业、要素变革,发挥出乘法效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好“人工智能+”是个系统的大工程。夯实技术底座是基础,要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强化“根”技术研发。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是重点,既要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也要拓展特色应用场景,做好试点示范。提升重点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水平是关键,可发挥大模型强认知、强交互、强生成的特点,促进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升级迭代。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方向,需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做好创新支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