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游记(1)南昌.九江.庐山。

山泉.

<p class="ql-block">八一起义纪念塔。</p><p class="ql-block"> 南昌古称豫章,别名洪州,江西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前202年西汉大将灌婴在此筑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p><p class="ql-block"> 南昌是一座英雄城,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八一广场位于南昌市核心地带,占地7.8万平方米,有八一纪念塔、 升旗台、军史浮雕等景观共同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纪念塔留念。</p> <p class="ql-block">八一广场升旗台。</p><p class="ql-block"> 南昌八一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的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起点和标志。</p><p class="ql-block">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之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p> <p class="ql-block">八一起义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南昌八一纪念馆原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来领导南昌武装起义,这里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八一南昌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这里后来成为专题纪念馆,展出了八一南昌起义的众多文件、照片和遗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江西大旅社旧址。</p><p class="ql-block"> 南昌江西大旅社是八一武装起义的指挥中心,现在作为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和起义纪念馆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25号房间。</p><p class="ql-block"> 江西大旅社25号房间,是周恩来领导八一武装起义时的办公地点。</p> <p class="ql-block">八一起义雕塑。</p><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了4.12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p><p class="ql-block"> 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7月下旬,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指定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p><p class="ql-block">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有重大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代英豪雕塑。</p><p class="ql-block"> 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有贺龙、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和朱德为团长的军官教育团一部及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计2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贺龙为起义总指挥,刘伯承为总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激战至拂晓,全歼守敌3000余人,起义部队占领南昌取得了初步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一代英豪雕塑展现了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在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时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贺龙指挥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贺龙作为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在1927年8月1日凌晨,与刘伯承,周逸群在这里领导并指挥了南昌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 贺龙是南昌起义的真正领导人和起义总指挥,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是贺龙任军长的第20军两个师加直属部队共有8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十分难能可贵的是起义前贺龙已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要名誉有名誉要地位有地位,并且此时还没有加入共产党,即使蒋介石汪精卫清党也清不到他这里。但是为了中华民族、为了劳苦大众,贺龙毅然决然、义无反顾的带领部队参加起义,并在起义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朱德元帅塑像。</p><p class="ql-block"> 朱德元帅在八一起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南昌市公安局长,他为起义的准备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他领导的教导团和警察部队直接参加起义,起义的当晚他把驻南昌反动部队部分团的指挥官邀请集中在酒楼喝酒打牌,为起义部队迅速取得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在起义南下失败后,部队被打散领导人相继撤离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朱德与陈毅依靠坚定的信念,收容并带领起义剩余的部队在赣闽粤湘四省边境打游击、举行湘南起义,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领起义部队到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p><p class="ql-block"> 南昌起义部队参加井冈山会师的800多人中,有朱德、林彪、陈毅、粟裕等一大批著名将帅。</p><p class="ql-block"> 朱德元帅在历史的关键时刻, 保留了南昌起义火种,与毛泽东一起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支最早的红军主力部队,为以后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德元帅功勋卓著彪炳千秋!</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馆。</p><p class="ql-block">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是社会科学历史遗址专题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经典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军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军部旧址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始建于1915年,原是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p><p class="ql-block"> 抗战初期,项英代表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在南昌和国民党当局谈判取得成功,标志着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和新四军组建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12日,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转发蒋介石关于南方几支红军游击队统交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的电令,这是首次公开发布新四军的番号,这一天后来被定为新四军成立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进驻南昌的张勋公馆正式对外办公。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在南昌直接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并集中,开赴抗日前线,南昌一时成为抗战初期东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被誉为南方延安。</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首长塑像。</p><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4日,完成改编和组建后的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军部为留守处有专人负责管理。</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27日南昌沦陷,新四军军部完成历史使命成为旧址。</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6日,经过修缮的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作为陈列馆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展厅。</p> <p class="ql-block">八一大桥。</p><p class="ql-block"> 八一大桥位于南昌赣江之上,是连接南北城区的东西交通主干道。</p><p class="ql-block"> 赣江大桥原名中正桥,始建于1936年, 1997年在原桥上游50米处又建成一座新桥, 主桥全长1040米, 名为八一大桥,原来的老桥拆除。</p><p class="ql-block"> 这座大桥的独特景观是在桥的北头有一对雄狮雕塑,象征着南昌是一座英雄城市。</p><p class="ql-block"> 而在大桥南头则有一对黑猫白猫雕塑,这对雕塑已经成为南昌的城市地标。</p> <p class="ql-block">黑猫白猫雕塑。</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桥南的这对猫雕塑,黑猫按住了一只老鼠,白猫则向前奔跃仿佛在寻找它的猎物。</p><p class="ql-block"> 这对雕塑体现了不管是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反映了江西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改革开放精神的时代特征。</p><p class="ql-block"> 八一大桥与这对雕塑已经成为南昌的一道独特名片。</p> <p class="ql-block">黑猫。</p> <p class="ql-block">白猫。</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为南昌地标性建筑,地处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4年(公元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建。</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因初唐诗人王勃所做《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滕王阁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江西第一楼。</p><p class="ql-block"> 现存滕王阁为1985年重建,主体建筑高57.5米,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巍峨壮观的滕王阁。</p> <p class="ql-block">唐代歌舞表演。</p><p class="ql-block"> 滕王阁内部豪华典雅,不同的展厅展出了滕王阁的历史变迁过程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展厅。</p> <p class="ql-block">滕王阁序。</p><p class="ql-block"> 公元675年重阳节(九月初九),初唐诗人王勃探父途径南昌,参加了洪州都督闫伯玙在滕王阁举办的酒宴,并应邀临场一气哈成,写出了著名的《滕王阁序》,使“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千古佳句流传于世,滕王阁也被世人关注与向往。</p><p class="ql-block"> 史书《太平广记》记载:王勃做滕王阁序时,年仅13岁。</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宴会大厅。</p><p class="ql-block"> 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胜陈友谅,为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朱元璋在滕王阁举行盛大宴会庆祝胜利。</p> <p class="ql-block">雄州雾列景区。</p><p class="ql-block"> 南昌市以《滕王阁序》中,“雄州雾列”名句命名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梅湖景区。</p><p class="ql-block"> 福州梅湖景区是以传统文化为主轴,以梅湖园林美景为纽带的江南都市历史文化生态景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1626~1705)名朱耷,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评为“中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郑板桥尊其为“名满天下”的一代画圣,被誉为中国画的一代宗师。</p><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朱耷原名朱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第九世嫡系子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雕塑。</p><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朱耷原名朱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第九世嫡系子孙。</p><p class="ql-block"> 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明亡后八大山人装聋作哑、隐姓埋名、循迹空门, 躲避追杀, 他以寺院道观为家,以书法绘画为生,是明末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p><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之弟朱道明,书画署名为牛石慧,他们兄弟二人的书画署名合起来是一个 “朱”字,是他们的姓氏,这样的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但也印证了他们当时的生存环境何其险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之墓。</p><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生于南昌、葬于南昌,据说八大山人纪念馆是由其故居旧址改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故居旧址。</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纪念馆,是由当年八大山人故居旧址改建而成。此时此刻不由得让人隐隐的感觉到,故人对世间沧桑的无奈和感叹!</p> <p class="ql-block">梅湖美景。</p><p class="ql-block"> 景区有八大山人纪念馆、雕塑纪念馆、名人故居、传统风貌街、水乡风情街、八大山人广场、画圣广场等建筑组成。</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曲水环绕、绿树成荫、亭台楼榭、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梅湖留影。</p> <p class="ql-block">绳金塔。</p><p class="ql-block"> 南昌绳金塔位于西湖区进贤门外,始建于唐代,现存塔体为清康熙年间重建。</p><p class="ql-block"> 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高50余米,七层八面、朱栏青瓦、墨角净墙、秀丽典雅。</p><p class="ql-block"> 绳金塔景区占地3万平方米,有千佛寺、大成殿、石牌楼等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南昌大成殿。</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南昌孔庙始建于宋代,曾是江西最大的孔庙。后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在民国时期又遭火灾沦为集市,旧址被辟为大成公园。</p><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初随着绳金塔景区的打造升级,孔庙的大成殿在绳金塔下复活。</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南昌复建的大成殿占地800平方米,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成为吸引游客的著名景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绳金塔永镇江城牌坊。</p> <p class="ql-block">绳金塔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九江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九江简称浔、古称浔阳、柴桑、江州,江西省辖地级市,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p><p class="ql-block"> 九江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域内有庐山、鄱阳湖、西林寺白鹿书院等众多知名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据载:九江长江大桥是继武汉、南京之后第三座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浔阳楼。</p><p class="ql-block"> 浔阳楼位于九江长江南岸,与九江长江大桥遥相呼应,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水浒传中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使浔阳楼名扬天下,现在的浔阳楼是集名楼、名著、名酒为一体的名胜景区,游客可以在浔阳楼饮酒品茗、登高远望尽览九江古城风采。</p> <p class="ql-block">聚义厅。</p><p class="ql-block"> 浔阳楼内反映水浒故事的聚义厅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锁江楼。</p><p class="ql-block"> 锁江楼始建于明万历14年(1586年),因当时九江被洪水所害,为锁住长江水患孽龙,人们祈求神灵保佑,在离长江3米远的回龙矶上建造了锁江楼和锁江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镇水铁牛。</p><p class="ql-block"> 据说 历史上大禹曾用铁牛镇水,故在修建锁江楼时,人们在锁江楼周围筑有四座铁牛镇水。</p> <p class="ql-block">锁江塔。</p><p class="ql-block"> 锁江塔又称文峰塔或回龙塔,是江西的风水塔,历经地震、战乱而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6月侵华日军溯江而上,连发重炮轰击九江,锁江塔中炮数处,其中两处弹洞直径3.5米,塔身倾斜偏离中心线75公分,依然屹立在浔阳江头而不倒,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匠的非凡技艺。</p> <p class="ql-block">烟水亭。</p><p class="ql-block"> 烟水亭位于九江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旧址。</p> <p class="ql-block">周瑜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柴桑是东吴属地,公元208年曹操统领83万人马浩荡南下 虎视东吴。</p><p class="ql-block"> 吴王孙权封周瑜为大都督,周瑜率领水军在甘棠湖中日夜操练,准备迎击曹军。</p><p class="ql-block"> 具有雄才大略的周瑜在甘棠湖上挥师点将、联合刘备,采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名垂青史。</p> <p class="ql-block">点将台。</p><p class="ql-block"> 古时甘棠湖与长江和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一处重要的水上要塞,当年湖上战舰云集、雄狮队列,东吴都督周瑜在此点将布阵,大败曹军,创造了历史奇迹。</p> <p class="ql-block">甘棠湖美景。</p> <p class="ql-block">庐山。</p><p class="ql-block"> 庐山又名匡庐位于九江境内,北邻长江、东接鄱阳湖,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p><p class="ql-block"> 庐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人文景观成为世界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庐山牌坊。</p><p class="ql-block"> 庐山有已命名的山峰171座,深谷20余条,岩洞、涧溪、瀑布众多。 </p><p class="ql-block"> 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以三叠泉、观音桥、桃花源、白鹿书院等为代表的景观点缀在峻峰秀水之中。 </p><p class="ql-block"> 庐山空气清新、林木繁茂、气温怡人,是避暑胜地。 </p><p class="ql-block"> 庐山有仙人洞、抗战纪念碑,谈判台旧址、庐山会议旧址、伟人别墅等著名景观,这些具有浓郁的政治氛围的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探秘揽胜。</p> <p class="ql-block">山门留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庐山风光。</p><p class="ql-block">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址、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p> <p class="ql-block">抗战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庐山抗战纪念碑原是1946年由国民党陆军第99军所立。</p><p class="ql-block"> 第99军军长梁汉明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历任第99军师长、军长等职,抗战以来他率领部队先后参加了淞沪、武汉、长沙、常德、长衡、桂林等多次会战,99军将士沥血孤营、横尸敌阵、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壮烈牺牲者一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1946年99军驻扎九江,时任军长的梁汉明等人决定在庐山建造一座“99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以纪念八年抗战中为国捐躯的英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浩气长存牌坊。</p><p class="ql-block"> 修建纪念碑时梁汉明军长命令,由日俘在庐山小天池建造“99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浩气长存”石牌坊,一是为一雪国仇,二是使日俘反省服罪。</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纪念碑被毁,2007年9月28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更名为“庐山抗战纪念碑”的工程重建竣工,“庐山抗战纪念碑”碑文由104岁已经封笔多年的吕正操老将军亲笔题写,据说这是老将军的最后绝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庐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黄龙寺。</p> <p class="ql-block">牯岭。</p><p class="ql-block"> 牯岭是庐山景区核心地带,位于庐山之巅,是一座海拔1100多米的花园式云中山城、避暑天堂。</p><p class="ql-block"> 牯岭一带原是明代的禁区,1886年英国传教士看中了这里的凉爽气候,于是他们在此修建道路、规划水系、安装路灯、建造别墅,使这里逐步成为溪水潺潺、绿树成荫、田园风光的居住社区和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 到1928年时这里别墅总数已达700余栋,有20多个国家的外侨和国内的社会名流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牯岭风光。</p><p class="ql-block"> 牯岭房舍犹如万国建筑博物馆,民国文学大师胡适说: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p> <p class="ql-block">美庐。</p><p class="ql-block"> 在牯岭东谷有一座掩映在绿荫深处的英国别墅,这就是庐山景区著名的人文景观“美庐”。</p><p class="ql-block"> 这栋别墅1903年由英国勋爵建造后转让给巴莉女士,1934年巴莉女士把这栋别墅作为礼物送给中国好友第一夫人宋美龄,从此宋美龄成为这栋别墅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美庐岩刻。</p><p class="ql-block"> 美庐别墅背山面水、幽静秀美,被蒋介石视为风水宝地,于是便将这优美的环境和夫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取名为“美庐”,美庐石刻为蒋公亲笔手书。</p><p class="ql-block"> 此后美庐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和主席行辕,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p><p class="ql-block"> 庐山军官团的创办、围剿中央红军计划的制定、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全面抗战的酝酿与决断、八一三文告的出台、美国特使马歇尔八上庐山的调处等等,这些令人瞩目的事件无不与这座小楼有关,为此也使美庐别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美庐展馆。</p><p class="ql-block"> 据展厅资料介绍,1959年、1961年、1970年三次庐山会议期间, 毛泽东都选择住在美庐。</p><p class="ql-block"> 曾经交手多年的国共两党领袖,先后住进同一处别墅 , 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芦林湖。</p><p class="ql-block"> 芦林湖是牯岭镇的一个人工湖,也是庐山景区最大的人工湖,湖面如镜清澈碧绿、群山环抱松柏掩映,犹如世外仙境。</p><p class="ql-block"> 芦林湖是庐山最大的水源地,因湖中芦苇成林而得名芦林湖。</p> <p class="ql-block">芦林一号。</p><p class="ql-block"> 在风光秀丽的芦林湖畔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式别墅建筑,这就是1961年建成的著名的芦林一号,是伟人在庐山居住和办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伟人居住过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旧居。</p><p class="ql-block"> 在庐山牯岭镇有许多中央领导居住过的别墅,现在都成为观光景点。</p> <p class="ql-block">庐山人民剧院。</p><p class="ql-block"> 庐山人民剧院位于庐山牯岭镇东谷的长冲河畔, 1935年由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建,原名庐山大礼堂,是蒋介石培养和训练骨干力量的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这里对全国各界参加抗战座谈会的代表发布了著名的《抗战宣言》,伟大的抗日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 庐山大礼堂是中西合璧式石木双层结构,建筑面积2554平方米,系民国时期庐山三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曾一度成为国民党政府政治、军事和教育中心。</p> <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旧址。</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这栋建筑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中共中央于1959年、1961年和1970年在这里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史称“庐山会议”。</p><p class="ql-block"> 1959年7月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后期,开展了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1961年在庐山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通过了《工业70条》;</p><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对林彪、陈伯达等人的天才论和设置国家主席动议展开了批判,最后引发了林彪叛逃事件。</p><p class="ql-block"> 庐山会议在人们心目中印象至深,并带有及其神秘的政治色彩,因此庐山会议旧址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人们关注和游览的主要景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庐山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 庐山会议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庐山顶峰留念。</p> <p class="ql-block">庐山谈判台旧址。</p><p class="ql-block"> 1946年5~7月,美国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为调处国共谈判,曾八上庐山会晤蒋介石。</p> <p class="ql-block">谈判台介绍。</p> <p class="ql-block">谈判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御制访仙亭。</p><p class="ql-block"> 访仙亭是庐山上最早的古建筑,据说是朱元璋为寻找救命仙人周颠而修建的御制访仙亭,庐山上的山路也是这个时候开辟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庐山仙人洞位于天池山西麓,入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刻有仙人洞三字。</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景观。</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岩构成的石洞,这里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成仙,后人便将此洞称为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p><p class="ql-block"> 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吕洞宾身背宝剑的塑像位于殿前,殿内洞穴深处便是后汉书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飞云览縱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1961年,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一首七绝,使庐山仙人洞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 暮色苍茫看劲松、</p><p class="ql-block"> 乱云飞渡仍从容;</p><p class="ql-block"> 天生一个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p><p class="ql-block"> 位于九翠谷的三叠泉是庐山第一奇观,瀑布三叠、势如奔马、飘云拖练、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p><p class="ql-block"> 如琴湖在牯岭镇街心公园附近,是庐山的著名景观之一,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名如琴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秀湖美景。</p><p class="ql-block"> 如琴湖湖水清澈、岸线玲珑,湖中有曲桥花经,沿岸翠绿掩映红瓦点缀,犹如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白鹿洞书院。</p><p class="ql-block">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为我国四大书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鹿洞。</p><p class="ql-block"> 唐洛阳李渤、李涉兄弟曾隐居庐山读书,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p><p class="ql-block"> 825年李渤任江州刺史,在隐居地旧址建台造阁、引流植树,号白鹿洞。</p><p class="ql-block"> 南唐李善道等人,在白鹿洞聚徒讲学号为白鹿国学,与金陵国子监齐名。</p><p class="ql-block"> 宋代扩为书院,名儒授教、学子众多,人才辈出,为我国四大书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明伦堂。</p><p class="ql-block"> 白鹿书院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门楼牌坊、专祠书院、门楣殿堂等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 明代1497年白鹿书院鼎盛时期,有生徒500余人、房舍360余间、学田3000余亩。</p><p class="ql-block"> 自唐到到晚清,白鹿书院共培养出状元三人,进士200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国之重臣、英才名士。</p> <p class="ql-block">朱子教规。</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南宋理学宗师朱熹、明代心学宗师王阳明等各界社会名流都曾在白鹿书院讲学授课,使白鹿书院成为人文荟萃的国学、理学传播中心。</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白鹿书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杰出的历史贡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西林寺。</p><p class="ql-block"> 西林寺位于庐山北麓,始建于东晋时期(公元362年),为庐山最古老的名寺。</p> <p class="ql-block">六朝古刹牌坊。</p><p class="ql-block"> 西林寺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名副其实的六朝古刹。</p> <p class="ql-block">苏轼佳作。</p><p class="ql-block">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为西林寺作《题西林壁》成为千古佳话,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绝句更为世人传颂,历史名人众多的墨宝石刻使西林寺更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西林寺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西林塔。</p> <p class="ql-block">东林寺。</p><p class="ql-block"> 庐山东林寺因位于西林寺东面500米处,故名东林寺。</p><p class="ql-block"> 东林寺始建于晋代公元384年,比西林寺晚建20来年,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为庐山著名的古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东林寺唐代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规模宏大,屋厦千楹,历代名僧高贤、名儒大家多会于此。</p><p class="ql-block"> 据载: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孟浩然、王昌龄、韩愈、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历代名家在此留有众多墨宝佳作,堪称“天下第一诗寺”。</p> <p class="ql-block">聪明泉。</p><p class="ql-block"> 东林寺有一泓清泉四季不凅,传说东晋名将殷仲堪拜访东林寺始祖慧远大师,二人在此听泉谈易,殷将军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慧远大师指泉赞道:将军之辩如此泉涌、军候聪明若此泉矣。此泉因此得名“聪明泉”。</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曾在此亲笔手书“聪明泉”三字,许多游客到此都要饮上一勺聪明泉水,寄托了人们追求智慧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六朝古松。</p> <p class="ql-block">古寺佛塔。</p> <p class="ql-block">扩建中的东林寺。</p><p class="ql-block"> 骑游到东林寺之际,正逢东林寺扩建施工之中。</p><p class="ql-block"> 据说东林寺这座大唐时代的佛教净土宗祖庭,斥资10亿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祖铜像,仅主佛圣像就高达48米。扩建竣工之后,东林寺将是一个占地3300亩宏大壮观的寺院, 必将重现大唐时期的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