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漫 天 星 光</p><p class="ql-block"> 第四章 东 山 再 起</p><p class="ql-block"> 杜小强总结,“高四”补习是人成长最快的一年,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高考录取率低,但是考上大学就能分配工作,所以一些不甘心的或有考学梦想的或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的落榜生大多会补习一年甚至几年。可以说,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也不在少数。</p><p class="ql-block"> 他没回原来的学校补习,去了一中的补习班。他觉得同病相怜的同学在一起,心理上会好受点儿。</p><p class="ql-block"> 补习班的老师们都是抓总复习的能手,但师生关系很微妙。不像原来高中老师那样在生活和安全方面反复唠叨,也不像高中那样老师每节课都整理几次纪律或幽默一下,活跃活跃课堂气氛。这一切似乎也很合乎大多数补习生的心理。</p><p class="ql-block"> 杜小强觉得补习班的老师们讲得确实好,尤其数学老师,比他高中三年换的七位数学老师都好。他甚至觉得这位数学老师能带领他再次创造一个像中考满分时那样的辉煌。这个愿望和信心使杜小强学力倍增。</p><p class="ql-block"> 补习班有那种“常立志”的或实在不想补习被父母逼来的,没啥基础,也没啥劲头,甚至三天两头不见人影。</p><p class="ql-block"> 班里有个爱喝酒的才子,不喝酒的时候似乎也总是迷迷瞪瞪的,细软无力。但他的语文极好,能用文言文写作文。班主任老师告诉他如果再喝酒就卷铺盖卷滚蛋!可他依旧差不多每周都醉一次,不到半学期就不见了踪影,据说是回家准备结婚去了。</p><p class="ql-block"> 男人很少交流困难或苦难时候的心路历程,除非跟极少数铁的哥们简单诉说几句自己的坚强。而铁哥们又因为太过懂你,总是打断或提醒你“那都不是事”,不会让你变成祥林哥。</p><p class="ql-block"> 杜小强最怕父母问“最近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还行。”这差不多是杜小强最佳也是唯一的回答。</p><p class="ql-block"> 寒假很短。</p><p class="ql-block"> 杜小强寒假一直闷在屋里学习、思考或出神,就是不太想见人。桌子上、炕上甚至是地上铺满了书本、试卷和笔记本。有时候他也感慨,要是一上高中就书不离身的着调学习,这个寒假应该是最轻松、最美好的假期。</p><p class="ql-block"> 他知道,父亲偶尔让他去集市上买点年货是为了让他出来溜达溜达,透透气。</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春节是最让人感动的,补习时候的这个春节是杜小强最难忘的。</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母亲早早地热了昨晚的剩饺子,招呼着大家赶紧吃饭收拾收拾出去拜年。</p><p class="ql-block"> 无论你是村干部还是包工头,无论是有钱的还是赔钱的,大年初一这一天只论年龄和辈分。 </p><p class="ql-block"> 村里年长的都是先在家里等着年轻人领着孩子挨个家来拜年。年长的估计家里都来差不多了以后再出门去给更年长的人拜年。有的是一大家子出行,有的是几个要好的朋友组成团,总之是一家不落,不落一人。</p><p class="ql-block"> 村里人从不叫什么张叔、李姨之类的。好像自古以来是一家人或由亲戚们分出来的似的。“二爷爷”、“三叔”、“四奶奶”、“老婶”等亲切的称呼使人觉得这种乡里乡亲的真情像是与生俱来的。</p><p class="ql-block"> 拜年的人往往刚到院门口,就会高喊:“三爷爷、三奶奶过年好!”家里必留的待客之人会赶紧出门相迎。男人们互相拱手拜,女人们跟在后头笑着说“哥哥(嫂子)过年好!”然后进到堂屋,给家里的长辈拜年。</p><p class="ql-block"> 长辈们先是在炕上坐着的,见来人也赶紧下地,回应“过年好!”并立刻起身去端早早沏好的茶,拿瓜子和糖,热情地招呼着孩儿们。来拜年的人往往是赶紧扶住老人说:“可不用拿了,都吃过了。我们过来看看您老人家,一会还得到谁谁家拜年呢。”</p><p class="ql-block"> 年龄稍长点的人有时候会给七八十岁的长辈拜完年后再磕个头。年轻人大多是边鞠躬边说“过年好”。年长的有时候不忙着走,会坐下来喝会儿茶,唠会儿嗑,嘘长问暖。年少的坐不住,有时候会去外面找找地上昨晚未燃响的小炮仗。有时候男主人在家的会拿出些小鞭炮分发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满屋满院的欢笑。</p><p class="ql-block"> “咔!咔!”</p><p class="ql-block"> “哎呀!真耐响啊!”年轻人说笑着赶往下一家。</p><p class="ql-block"> 以往的大年初一,杜小强都积极且隆重地出门拜年。今天总是有点犯难,既不想在家接待来客,又不想带领弟弟妹妹出门拜年。吃饭的时候,父亲看出了他的小心思,意味深长地说:“拜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风俗。你当多大官,发多大财、受多大冤屈,今天都得放下,都得拜年。你一个小孩子补个习算啥?还叫事?去,先给你爷爷、二叔他们拜年去,然后挨个家走走!”</p><p class="ql-block"> 杜小强点点头,有些明朗了。</p><p class="ql-block"> 村里拜年的先从自家拜,然后邻居,然后就挨着家进。有从村东头来的,有从西面来的。有时候几支队伍汇合在一起,有时候又分头行动。</p><p class="ql-block"> 杜小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p><p class="ql-block"> 一样的亲切,一样的笑脸。</p><p class="ql-block"> 杜小强跟着叔叔给村里最年长的几位老人磕了头。 往回走的时候,他突然感觉长的这一岁是从出家门拜年的那一刻长的。(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