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占盡自然、人文優越的淛江省會,西子湖的美麗、錢塘江潮奇觀、西溪濕地的優雅、良渚古城的沧桑、京杭大運河的悠遠……已經足够令人魂迷神往的了,可還有一條“天堂人工第壹河”的温婉,更增添了這座名城的風光。</p> <p class="ql-block"> 這條“天堂人工第壹河”就是杭州城裏的上塘河。面前的此河,河寬约30至70餘米;標定為6級航道,河運功能已轉為水利行洪;随風摇曳的岸柳,绿带綿延的花香,不時呈現的亭廊,波平浪静的河水,船艇駛過激起的浪花,還有空中鸟𠒇的盘旋……構成古河美景的種種,引得無數游人聞景而至。</p> <p class="ql-block"> 此河發端於市區中心的艮山門,一路向北蜿蜒行進而去,到了大關便折往東北方向,繼續流經临平區境入嘉興海寧,從盐官鎮注入錢塘江,全長48公裏。它又有两個别名,叫作沈塘河、上塘運河。</p> <p class="ql-block"> 上塘河之所以被稱為杭州史上的第壹條人工河,據記載,就因為於公元前210年間,由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後,而對江南地區實行統治和治理的需要,發動地方佰姓進行的河段全綫開凿,厲史以來故也稱為“秦河”。</p> <p class="ql-block"> 該河是一條具有二仟餘年悠久的古運河,可知其漫長的成河厲史至少比杭州的建城史還早了八佰多年。據說,秦始皇當年進行江南一方的巡逰時,行進通過的就是這條上塘河,河流承載着朝廷龍舟和畵舫向前浩荡的行駛,展示了當時秦皇的庄嚴威儀和無上权力。</p> <p class="ql-block"> 相傳,秦始皇當時在經過這條人工開凿的塘河時,還特别舉行了“祭拜大禹”和“望海”等活動,規模極其盛大埸面更非常隆重,数天時日下來,吸引了沿岸無数民衆的纷紛赶來圍觀或捧埸。這些活動的舉行,都反映了秦皇對南方地區的統治和開發。</p> <p class="ql-block"> 厲史進入隋朝大業元年至六年(605—610)期間,京杭大運河自北到南的全线開挖,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時,也許是上塘河地位的重要,或是其功能需進而加强,隋煬帝幾乎同時召示杭州民間,全面投入上塘河疏浚和拓寬工程的開展,當時确實展示了朝野對江南的重视,隋帝在大運河體係建設中的創業作為。</p> <p class="ql-block"> 經全綫疏浚拓寬後的上塘河,自此成為京杭大運河的組成部份,是杭州往來於嘉興、海寧和北上入京的水路交通要道。而“淡定稳健”的上塘河,並不因為君王的依重而放肆,也不因為朝代覆没而停歇,其由遠漸近的奔流不息而來,直到元末時,可謂是北方入杭的水上唯一通道,發揮着無可替代的水上交通功能。</p> <p class="ql-block"> 這就可想而知,在元末前的上塘河,曾經就是一條舟楫相連,穿行不息的忙碌“黄金物流航道”,從頭到尾的河叚,高哼號子的船工、踏水行舟的䊹夫,三五一隊,四六一羣;船鸣聲號子聲,震天阶响,終日不绝;整條上塘河的河上河下,飛浆激浪,搬貨营運,一派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 直到元末,易朝烽烟四處而起,抗元羣雄着麓大地,其中張士诚一股势力攻城掠地,获取得高郵蘇州等地後自封吴王,並繼續南下夺取了杭州城後,為固守地盘和缩短人流物流裹程,於元至正十九(1359)年春,在全面改築杭城四圍城墙的同時,組織當地20多萬民夫,投入杭城北部武林港至現临平區境塘栖段河流的拓展與截弯取直工程。</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萬民夫在饑寒交迫的條件下,經多年白天黑夜的輪番苦戰,終於完成了長達45裏、寬為20丈的取直開河工程大業,並引水成河後通行了南來北往的商貿船舶,而成為由京入杭大運河的最南端。從此,上塘河便属京杭大運河的支流,原有那種運輸埸面的繁忙景象一去不再複返。</p> <p class="ql-block"> 但上塘河不會由此消沉而變得涸歇,而仍然保持温順從容的姿態,不負厲史使命,穿越不同朝代欢快的流淌而來。随着時代的一次次變遷,其作为人工河道的功能實施了改變,所處地位依然重要。如今,两岸建築繼續拓展,城區輪廓不斷壮大,一座民国時人口隻有57萬的城市,發展成為1252.2萬之多人口的國際知名之城,就是最好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奔放活跃的上塘河,在厲史脚步聲中,不僅哺育了一代代人民,而且留下了無数寶貴的遺産:映月橋坐落在與大運河相接的上塘河東西岸上,雖然它的建橋年代己無從考證,却這橋上那座雙龍閣,顯示了它的最大特色,既能供人在閣内憩息,又能供人以閣中觀景,同時也為來人提供了躲風避雨之便。</p> <p class="ql-block"> 映月橋具有三個跨河圆孔,橋上共有12根朱紅色的圓形廊柱,呈左右两列分别撑起一頂翘角的閣檐,顯得沉稳坚扎,東向一柱橋聯:“古韵悠悠三孔圓融映三月,新歌浩浩仟秋事業重仟鈞”。談今論古之叙情話意,真個引人深思又奈人尋味。</p> <p class="ql-block"> 西向一端廊柱的楹聯顯示:“泻练鋪階遥听市聲清似笛,横枝照水閑看蟾影麗如詩”。若是所想有點靠譜:其實描繪的是映月橋在月夜中的意境——橋階上洒落着如綢温軟的月光,耳聽得遠處城市裏傳來的喧嚣聲,這橋身投射在月夜中的倒影,竟如詩畵般的美不勝收對吧!</p> <p class="ql-block"> 确實,這映月橋何止是古朴俏麗,惊艷得還在她的高光夜景:廊檐用金色白光以提亮,朱紅色的廊柱是條條燈带來框扮;橋身背後的高樓,也装設有長方形闪發着彩光的電框,每當夜幕降临後,電光閃爍,异彩纷呈,濃郁的中国之特色,在此展現的一览無餘。</p> <p class="ql-block"> 如此生態、造型、炫麗“三美”齐全的映月橋(古時二美),宋帝高宗赵構為盡孝母之道,不惜牺牲抗金大好時局,在上塘河的這條橋上,躬身迎回關押於金朝的生母韦太後,停留休整後再進入吴山脚下的皇城,就不足為奇的啰!</p> <p class="ql-block"> 建於临平段上塘河間的桂芳橋,是座單孔石拱橋,17.02米橋長,5.06米橋寬, 13.67米的橋跨,雖顯得小巧玲瓏,但為解决原橋水閘淤塞难题,後又建了另橋,還将橋墩置於原橋之上,形成“橋墩複橋”的獨特景觀,竟成了一處奇景。</p> <p class="ql-block"> 距桂芳橋僅二、三裏程的同段上塘河面,還有一座橋長28.2米的單孔石拱橋,它叫作龍興橋;可見《仁和縣志》記載,它“重修於北宋天禧年間,清乾隆廿七年重建”;采用的是縱聯並列分節砌築法,橋設置着栏板,雕覆蓮望柱案,造型既秀麗又雅致。</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上塘河半山段處,建於唐僖宗二年的衣錦橋、皋亭壩段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的欢喜永寧橋……如這些橋梁一樣的許許多多古迹,在厲史進程中,有的已經湮没、有的已成碎片、有的依稀可見影子、仍能留存至今的均成為寶貴的遺産,而散發着無盡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上塘河作為中國大運河項目申遺河段之一,於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录》而成為中國第32項世界遺産。随着國家文旅事業的逢勃發展,現在這條古河更是生機勃發,花開二度,為两岸經济腾飛,以其獨具的“身份”發揮着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 長期以來,在交通設施顯著改善情况下,上塘河仍保持着部分貨船的正常運輸;从打鐵關到半山河段之間,水上巴士三号綫客船仍每天多次的往返河面;皋亭壩碼頭多艘游船的投入营運,均大大缓解了陸地交通運輸趋紧的状况,便利了人們水路出行和對沿河風光與夜景的逰览。</p>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上塘河岸的尚䝨、皋亭村一带,還開設了“秦河燈火”風情街:畵墙處處,亭臺座座;巴間店鋪,唐装漢服等等;呈現了從先秦時期,勾践、秦始皇的水上御道,到隋唐之後的漕運命脉,商貿通途的種種埸景。</p> <p class="ql-block"> 還有自隋之後,東亞僧人、歐洲旅客往來中國的交通要道、杭城北部重鎮的風貌等,可見上塘河在厲史上,為杭州的中外交流曾發揮過多么重要作用,見證了璀璨的運河商貿文化的發展與南北、中外文化的交融。“秦河”即上塘河,燈火,喻为繁盛。“秦河燈火”,原來就出自於此。</p> <p class="ql-block"> 不久前,在欢喜永寧橋上游曾舉行了《如梦上塘》夜游秀,這是反映江南古運河文化的實景露演,整劇以秦、隋、唐、宋等朝代厲史人物的有關事迹為背景,重現了“七運上塘河”的運河意境。</p> <p class="ql-block"> 從介紹获知,那次的公演是𣾀集了國内頂級藝術團隊傾情打造;由近佰名專業演技人員、13條演義船隻完美的融合了两岸景觀,精彩再現“七運十三景”;是将戲劇、電影、水特效、視覚藝術、装置藝術等埸景巧妙的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 使劇情進入全新的“行進加沉浸”式的觀演體驗,讓觀者感受到古運河的文化魅力,领畧到“人在船中坐,船在畵中游”的别樣風情,以感悟運河天地的大美風光。在人們的眼裏,那簡直是一次震憾靈魂、激蕩心靈的厲史穿越和精神享受。</p> <p class="ql-block"> 最近获知,上塘河及其週邊地區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已經提到了議事日程,一個關於“跨河連通工程研究項目启動會議”已在上塘河畔召開,旨在促進跨河两岸産業、文化、民生、交通互通互融,以共建大運河幸福家園。這些活動無不體現了上塘河的重要社會地位和利用阶值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 而誰能預想得到,一條從遥遠的沧桑歲月中奔流而來的“人工第壹河”,直到今天,不僅保持着她那嬌美和秀麗的顏值,而且還更顯示着她如此長盛不衰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