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仁寿文宫老街怀旧时光

金玉

<p class="ql-block">回到四川仁寿,姐夫 哥哥 妹妹 妹夫和我们今天一起回文宫老家怀旧。</p><p class="ql-block">文宫镇现在占地面积很大,人口众多,原来就是老街一条街。今天重点就是走一走老街。</p><p class="ql-block">刚进老街没好远,突然发现这个已经成为历史的房子“计划生育办公室“。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棵黄果树有点年头了,大家都说还是老样子。</p> <p class="ql-block">你想不到这个房子是当时镇上唯一的银行吧?</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现在的居民竟然见缝插针把菜种到街边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转首小诗应此景“土墙木门青瓦房,满树烘柿透凄凉。儿时涩果摘精光,如今落地无人尝“</p> <p class="ql-block">电线像蜘蛛网,一点都不夸张</p> <p class="ql-block">某位邻居家,门上的“双喜”还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看上去每个人都记得这个原始的瓦房</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当年镇上唯一一家照相馆。不过当年照相一定很贵,家里面找不出一张当年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沉浸在各式回忆和感叹里,我看这里有位老兄站在自家房前年龄似乎跟我们相仿,我走上去搭讪“你在这里住了好久了哇?” 他说 “对啊,我从小就住在这边”。我指着几个哥哥和我家老六,说“那你认得到他们不?”,他先说认不到,然后又说有点面熟。 然后大家走过来一起聊,马上对上号,“原来是老街坊”! </p><p class="ql-block">真的是?</p><p class="ql-block">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p> <p class="ql-block">老门框暴露了房子的历史,旁边的空调提醒我们居住人讲究生活质量</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老六和七妹出生的老房子,老妈一字不识但在房子当街的铺面开了很多年的酱油铺子,除了酱油还卖豆瓣。偶有公家单位来买东西,兄弟几个都帮妈妈开过发票。</p> <p class="ql-block">隔壁小巷跟当年一摸一样</p> <p class="ql-block">谁要拍文革电影直接来这里取景,真实记录</p> <p class="ql-block">供销社百货点的前世今生!门前一位小妹专心做鞋垫,告诉我说这个百货店现在三家人私有,他们是十几年前买了中间这一段从乡下搬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她的鞋垫缝的真好</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巷是老六去上中学每天要抄的一条近路</p> <p class="ql-block">大哥三哥和老六都记得这个门里面住着六七户人家,大约是当初全镇人均居住面积最小的几户吧。 而且他们还说得出这个熟悉的门洞后面几家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公社信用社</p> <p class="ql-block">又一历史遗迹,看见“毛主席语录”了吗?</p> <p class="ql-block">老六发小家住过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看到一个大哥骑个摩托车卖李子,“刹角(guo)啰,便宜卖给你们,六斤五元钱”。 要得!大哥抢着把五元钱给了。 </p> <p class="ql-block">卖李子的大哥还有葡萄,小小粒的,无籽,酸甜,但有一种香味,好吃!我又买了两斤他的葡萄。他骑到街角,在那里等他的大姐熟练的爬上他的专座,我们说是他的婆娘,他说不是。</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到大家的“文宫中学”正门,学生们最后一天考试,保安还是很客气的让我们进了校门,其中一位陪着我们参观这一小段。</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我家老六站在这里想起了什么。他本应是高七九届毕业的,却奇迹般的七八年高一就靠上了大学。学校没有七八届毕业生,所以他是一个没有高中毕业证书的大学生。</p><p class="ql-block">到此,结束了半天的怀旧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