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那个年代的士兵生活(六)

润物好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回忆性散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虞结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兵头将尾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回到老连队后,连队领导和战友们真诚热情地欢迎我的归来。特别是我们排、我们班的战友们,施工之余,有空就围着我问长问短,询问我这一年多来,在重庆工程指挥部帮助工作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我也非常乐意同战友们分享在帮助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我回连队一个星期后,连队首长下命令让我担任副班长,协助老班长汤志林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年底,老班长已经超期服役了,决定告别军旅生涯。根据本人意愿,连队党支部决定让汤班长退出现役。那一天,我们全班依依不舍地去送别老班长,当老班长踏上北去的火车的那一刻,他和我们全班都流下了难舍难分的眼泪。 </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退伍后,连队党支部让我接替了老班长的工作,担任了十一班的班长。"潘东子"曹连海接替我担任了副班长工作。我们携手并肩,共同肩负起了新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春天,我们三营又从永川移防到峨眉九里,担任这里一个工地的施工任务。这时,团部也巳经从万源县移防到了大凉山下的金口河。移防后,我们又在二峨山下搭起了一排排芦蓆油毡营房,在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部队有句话俗话:班长是"兵头将尾"。不是什么官,但班里什么事都要管。我除了每天要带领全班完成施工任务以外,还要做好全班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加之我们十一班是连续多年荣立集体三等功的先进班,除了施工以外,还要利用空余时间带领大家做好人好事。星期天不是带领全班去打猪草喂猪,就是到炊事班去帮厨。有时候还要开荒种地种菜,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有个别战士有点怨言,还得利用晚上时间做思想工作。好在副班长曹连海非常能干,从完成施工任务到带领大家做好人好事,他都为我分担了很多。当时,连里有很多艰苦的任务都要交给我们班去完成。记得有天中午大家正在午休,连里通知我带领全班去卸两卡车水泥。当时正值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两大车水泥是刚从峨眉水泥厂拉到施工工地上的。我们班十多个人便一袋袋从车上往下扛。我虽然身材不高,体力也不占优势,但身为班长,必须卯足劲儿带头干。不到一个小时,汗水就把工作服从上到下全湿透了。水泥和汗水渗在一起,都能拧出泥浆来。副班长和战友们都劝我休息一会再干。但为了给大家做好排头兵的榜样,虽然累得快虚脱了,我还是咬着牙坚持同大家一起干。保证了任务的圆满完成,赢得了连队首长的赞誉和战友们的敬佩。</p><p class="ql-block"> 七月底的一天,阳光洒满了繁忙的工地。我正带领全班在工地上施工,团里老首长宋景山团长到工地上来跟我们告别。宋团长是老八路,巳经接到了离休命令。那个年代的领导对自己要求很严,本来他完全可以乘坐小车来告别的,但老团长坚持从金口河坐绿皮火车到峨眉九里来跟大家告别。因为他到重庆工程指挥部参加党委扩大会时我们见过几次面,所以我俩认识。我向老团长敬了个军礼,老团长很慈祥地笑着说:小虞啊,你比以前黑了廋了不少哇,但结实多了,看来连队还是很锻练人的嘛。接着他话锋一转,似有意无意地说道,好像团里最近在挑选政治处书记啊。对老团长后面这句话,我当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当时也不敢细问。事后我问田指导员,他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一个星期以后,连里通知我到团卫生队去体检,至于为什么要体检,不得而知。接到通知后,我便乘火车从九里赶到金口河。同时体检的还有我们同年入伍的老乡吴东来和郑贤红,他俩后来分别提拔为警通排排长和电影组组长。体检后的第二天,我又赶回峨眉工地和战友们一起施工。当时连里田指导员在工地上问我,你知道让你体检干什么吗?我说不知道,田指导员说:可能是让你去上大学吧。那时,经常有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名额,他认为我有点文化,上大学的可能性比较大。</p><p class="ql-block"> 时间到了八月底,也就是我参加体检二十多天后。田指导员找我谈话,他说,已经接到团里命令,让我到团里担任政治处书记,并让我收拾一下,第二天到团里报到。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全团选拔政治处书记,怎么会轮到我呢。但激动的心情还是溢于言表,这毕竟这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啊。当天下午,营里高副营长又代表营党委找我谈话,主要是交待我到团里后要谦虚谨慎,要保持在连队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大小工作要积极主动等等。晚上,田指导员在连部加了几个菜为我送行。</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八日,我告别了朝夕相处的连队首长和战友们,踏上了从峨眉九里开往金口河的列车。副班长曹连海带领班里两名战友,步行十几华里送我到峨眉九里火车站,直到列车开出很远,他们还在依依不舍地向我招手。这一天,我告别了三年零八个月的士兵生活,踏上了新的征程。开始了之后我在部队长达三十多年的干部生活之旅。</p><p class="ql-block"> 回望我在那个年代三年多的士兵生活,真是思绪起伏,感慨万千。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逝世和粉碎"四人帮"几件大事。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经受了锻练。在各级首长的关怀和教育下,在战友们的真情帮助下,我由一个懵懂的农村青年,逐渐走向成熟,逐渐懂得了作为一个真正军人的内涵。我特别感谢那个年代良好的风气和纯正的人际关系。在那个年代,部队上下,风清气正;上下级之间,关系亲密。首长们关心你,帮助你,完全出于上级对下级的关心和爱护,没有任何的物质和私利。当时,我们团三千多名士兵中家境条件好的士兵很多,干部子弟也不少。选拔团治处书记能轮到我这个没有任何靠山,没有任何关糸的农村孩子,完全是当时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纯正的部队风气的反应。因为在那个年代,只要你有点特长、有点能力,能吃苦耐劳,你就不会被忽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就会发现你,培养你,使用你。用不着找关系,走后门。别说行贿受贿这个词用不上,就连请客送礼这词都很少听说。那个年代有很多士兵提升为干部,很少有谁觉得是哪个个人帮的忙。大家从语言表达到内心都是感谢组织的培养。所以,当个人有了进步以后,都会加倍努力工作,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报答党组织的培养和信任。这样,就形成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部队风气的良性循环。</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首往事,心中依然充满感概和怀念。那个年代的那些年,我在军营中度过了青春最宝贵的时光。那个年代的我们,虽然年轻,但巳肩负起了保卫国家的重任;那个年代的我们,虽然辛苦,但从未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岁月,这就是我的士兵年华。(全文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