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大会址,让人凝神驻足,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与信念,令人无比震撼

岱先(daisy)

上   篇 中共一大会址的历史背景的启示 <p class="ql-block">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是一座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始建于1920年秋,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共一大会址不仅是党的发源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摇篮。 当我们走进一大会址时,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激情四射的岁月。在这里,我们将寻觅到先辈的足迹和信念!</p> <p class="ql-block">一大会址是一座让人凝神驻足的历史圣殿,也是我们许多人的精神向往之地,今天许多人怀着无限的热情和对先辈无限的敬仰,来到了这里——兴业路76号门口举行加入共产党的宣誓仪式并留影纪念。</p> 二,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和信念 <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23日至8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秘密召开的。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共13人,我们寻觅到他们在这里留下的足迹,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我的外公最年轻的党代表)、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共同参与了这一历史性的会议。会议确定了党的名称、纲领和工作任务,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他们从这里出发,将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壮丽征途! 心潮澎湃,我油然升起对这些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们,对最年轻的党代表我的外公刘仁静的缅怀和敬仰之情。</p> 三,革命思想传承 <p class="ql-block">  一大会址所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思想的集中体现是<b style="color:rgb(255, 0, 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会议通过了党的纲领,明确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从此这一崇高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不息。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砥砺前行,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p> 四、红色文化的体验 <p class="ql-block">  一大会址的所在地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地,也是一个红色文化的传播地。在这里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那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饱含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和记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件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文件,为此我们感到无比震撼!在这里我们亲身体验到先辈们为革命事业付出的艰辛和牺牲。为此我们应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由于会议是秘密举行,照片及影像资料留下不多,油画与雕塑均为艺术家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  8月3日最后一天的会议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在这里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小小红船,承载千钧,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p> 下    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一大代表刘仁静起伏跌宕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4日是外公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特意组织了"刘仁静与中共创建学术研讨会",与会的近百名党史研究专家齐聚一堂,许多在研讨会上的发言者都与外公见面多次,他们对外公在建党和建团初期所作的工作和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对外公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而在此之前,在我们的家里,父母对外公的人生从未谈及!那时也没有网络信息,报刊和书籍,极少有关外公的介绍和报道,难以查找,以后陆续看了建党百年诞辰的影视剧如《大浪淘沙》后,对外公才有了比较客观的了解!(因事隔时间很久,较难寻到当时拍摄的照片,深表遗憾!)</p> <p class="ql-block">  我的弟弟在研讨会结束后,和墙上的外公刘仁静有了一次合影!</p> <p class="ql-block">笔者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时,与墙上的外公刘仁静的照片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段视频源自百度网络,演讲者讲述较客观,简明扼要,值得一看。笔者受此启发,翻阅了大量资料后,决定稍加详细地谈谈我所了解的外公起伏跌宕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公刘仁静是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参会时年方19岁,当时这位来自湖北应城的热血男儿,怀着满腔的激情和对美好的向往,积极投身于革命洪流,同时他是“一大”代表中活得最久的早期领导人。他的一生起伏跌宕,经历了风风雨雨,艰辛又曲折。他曾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精通多国的语言。 1926年被共产党组织派往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了四年,由于个人观点倾向与斯大利相左的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托洛斯基,并与之有师生之谊,回国后没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因不当言行获罪,被开除了中国共产党党籍,从此他穷困潦倒,为了养家糊口,靠编书卖文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外公一家住在北京,毛主席把他安排到北京师范大学教书,文革中由于他的历史问题,被请入秦城监狱 12年,1978年获释。获释后被安排在出版社搞翻译出版工作,于1987年8月5日晨练时被公交车撞倒身亡,结束了他85年起伏跌宕的人生。</p> 一、刘仁静早期投入革命的岁月 <p class="ql-block">  今天笔者根据网络报道和翻阅了部分相关的书籍整理了外公刘仁静起伏跌宕的人生。只是按自己的认知和了解的资料编写的 。 外公刘仁静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在李大钊和恽代英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下,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积极学习并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他于1919年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勇气。他带头踩着同学的肩膀,翻墙进入曹家大院,为同学们打开了曹家的大门。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他对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定支持,也展示了他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刘仁静早期是中国共产党的活跃分子,积极研读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早期成员之一。1920年春,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刘仁静与张国焘作为北京的代表,历经艰难险阻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感受到了推翻旧秩序和建立新社会的历史责任!</p> <p class="ql-block">刘仁静就读武昌中华大学附中时,与年长他六岁的恽代英相识,在如同兄长的恽代英指引下,学习了许多马列的理论知识。</p> <p class="ql-block">  刘仁静的北京大学毕业证书现存放在北京大学的档案馆。</p> 二、刘仁静在莫斯科的岁月 <p class="ql-block">  1922年11月陈独秀从上海来到北京,向刘仁静转告团中央的决定,派刘仁静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这张照片是前排右二刘仁静与少共国际三次会议的部分代表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22年刘仁静与邓中夏一起创办了《先驱》杂志,同年他作为青年团的代表与陈独秀,瞿秋白等出席了在莫斯料召开的共产国际"四大”,亲眼见到了列宁。由于外公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在大会上刘仁静代表中共代表团作了《关于中国形势》的发言。 1923年在上海任团中央书记,在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政治生话》担任主要撰稿人和主编,那年他才21岁。此照片第一排左一为陈独秀,第二排左一为刘仁静。</p> <p class="ql-block">  1924年3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了第二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部分与会者在上海的合影,后排左一为刘仁静。</p> <p class="ql-block">  1926年9月,刘仁静再次受中共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国际党校列宁学院学习。同时在那里学习的还有蔡和森、彭译湘、吴玉章、董必武、王若飞等早期中共领导人。在刘仁静学习期间,亲身经历了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权力之争,以斯大利胜利为结局。 1929年托洛茨基被当局政府驱逐出境,斗争非常残酷,刘仁静感到震惊,对曾经的导师的遭遇表示同情,1929年4月刘仁静在列宁学院学习结束后,自作主张拜访了托洛茨基。回国后,他组织了托派组织,宣传托派思想,为此被开除出党。结束了为党工作近十年的光辉岁月!</p> 三、刘仁静离党后在解放前的岁月 <p class="ql-block">  1935年,外公在北京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苏州反省院,这期间他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托派信仰,直至抗战爆发时才获释。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失去了收入的经济来源,为了养家糊口,先后在几家国民党机构供职。外婆19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外公,当时的外公已不是参加党的”一大“时或担任团中央书记时踌躇满志的才子,多少有点落魄,可外婆依然义无反顾跟着他,带着他们的一儿一女走南闯北,颠沛流离。外婆不但要操持家务,为了贴补家用,干过杂务,做过小学教务主任,据母亲回忆,她还帮外婆批改学生作业呢!</p> 四、刘仁静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仁静在《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声明,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行为的反思,希望能够给予他一个机会。毛主席关注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他安排在北京师苑大学教书,以发挥他的一技之长。刘仁静在大学期间也是勤勤恳恳,一直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努力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在我模模糊糊的记忆中与外公外婆的仅有一次交集。 1959年外公外婆到上海来看我们,当时我们全家和外公外婆在原来的中苏友好大厦林荫大道上留下了一张合影,和在照相馆的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仁静受到了红卫兵的冲击,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境,多次被揪斗批判抄家,但幸运的是,毛主席及时关注了他的情况,而后他被公安部门安置在秦城等监狱监护,由于外公体弱需人贴身照顾,1971年外婆也被请进了监狱,照顾外公的生活起居。党组织不仅确保了他的安全,还为他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1973年我的弟弟曾经到北京去探望了外公,在特别按排的北京吉普车护送下,陪外公外婆游览了香山,颐和园和北京天坛。1978年刘仁静在中央领导的干预下恢复了自由,被分到了出版社从事翻译出版工作。1986年刘仁静被任命为国务院一级参事(享受副部级待遇)然而 1987年8月5日外公外出晨练时因车祸身亡,结束了他的起伏跌宕的人生。而后我陪父母到北京八宝山参加了单位为外公举办的遗体告别式。</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进新建的一大会址纪念馆内看到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我有些亲切感,仿佛我的外公曾经触摸过那些当年会议的桌椅、文件等。这些珍贵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通过参观陈列的文物资料,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党的历史,感受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舍生忘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一大会址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于启示我们<b style="color:rgb(255, 0, 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铭记他们的伟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努力奋斗!当我们看到了人们络绎不绝走进一大会址,许许多多的人们在这里大厅墙上挂的党旗下宣誓,感慨万千!后继有人!中共一大代表们在此之后各自留下的人生足迹不尽相同,笔者相信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可以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早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窗口,也会加深人们对于历史、政治和信仰的深入思考,会从中获益或引以为鉴!</p> <p class="ql-block">络绎不绝的人们走进了一大会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共产党的队伍正在日益壮大,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内许许多多人正满怀激情的宣誓,加入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本文部分照片、油画、雕塑照来源网络,整理编辑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