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 珍贵藏品

旅人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5年前的12月20日,一位小女孩用稚嫩的嗓音唱道:“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很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这一夜,澳门回归伟大祖国!同时,另一件被载入史册的事件也在发生:《澳门日报》与沈阳市邮政局联合发行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日报》彩色丝绸珍藏版,一枚由澳门特首何厚铧亲笔题字的丝绸质首日封,首日封上印着著名画家宋雨桂先生、郭德福先生为澳门回归特别创作的国画《金荷映日图》,人民鉴赏家杨仁恺先生为此画题写了长跋。见证回归这一历史时刻的珍藏版共出版1999件,中国国家博物馆(当时是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了第0001号藏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家收藏着第1067号藏品,时隔25年,我第一次打开这只紫檀色的木盒子,戴着白手套一一查看里面装着的由当时《澳门日报》社社长李成俊、沈阳市邮政局局长董兰元签字的收藏卡、国博出具的收藏证书、辽宁省公证处李恩政签发的公证书、精美的首日封,以及印在丝绸上的《澳门日报》第1、4版。我眼前的丝绸珍藏版崭新,似乎还带着油墨的香。排版简洁清晰,版面色彩热烈庄重,图片与文字都有着蓬勃向上,和谐发展的气象。 这一天的《澳门日报》有156版,随着这份藏品还赠送了整套报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着这眼前的回归盛景,耳畔是那晚的歌声,以及25年的时光闪回。我好像理解了收藏的乐趣,人生一回,总要凭借一些“物”来记住闪闪发光的瞬间,那些“物”,见证着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只小盒子</p> <p class="ql-block">第1067号藏品,我独有的。</p> <p class="ql-block">收藏证书。让我记住了2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第0001号藏品的捐赠证书</p> <p class="ql-block">公证书</p> <p class="ql-block">这份藏品让我永远记住了那个历史时刻。</p> <p class="ql-block">156版,这对报人来说,是怎样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这一刻。</p> <p class="ql-block">全是笑哦</p> <p class="ql-block">热闹</p> <p class="ql-block">首日封。宋雨桂、郭德福画</p> <p class="ql-block">1067号。</p> <p class="ql-block">宋雨桂先生在创作中</p> <p class="ql-block">杨仁恺先生的题跋。</p> <p class="ql-block">回归20年时,中央电视台央视频节目组采访郭德福,辽宁电视台的记者来我家和宋雨桂艺术馆采访郭德福(宋雨桂先生已仙逝)制作了电视节目回顾“金荷”与回归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老郭创作了另一幅荷花图来纪念澳门回归20周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