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掠影_博博迪乌拉索大清真寺】

翟东风

<p class="ql-block">博博迪乌拉索,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基纳法索的第二大城市</span>,乌埃省首府。该城名称解作“说迪乌拉语的博博族人之家”,博博人是当地最大的种族。</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座与城市同名的博博迪乌拉索大清真寺,始建于1893年,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苏丹-萨赫勒式泥砖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大清真寺外观通体被粉刷成白色,从外形上看,这座清真寺的确有几分像马里的杰内大清真寺,但建筑规模显然比杰内大清真寺小多了。此类泥砖的外墙都有暴露突出的木头,据说是方便维修时也可以当脚手架使用,我认为这种解释有点牵强,大量木料出现在泥土建筑中,主要起着承重结构。为何暴露在外?除了彰显风格之外,还与干燥气候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两座流线型的尖顶主塔和外墙密集的承重墙垛,是这栋建筑的主要特色。这座大清真寺是博博迪乌拉索市的重要景观和历史遗迹,在布基纳法索也是赫赫有名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苏丹-萨赫勒式建筑,是指若干世纪以来,出现在撒哈拉沙漠南缘,西非地区各国一系列享有共性的建筑统称。苏丹-萨赫勒地带主要包括,苏丹、乍得、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和毛里塔尼亚。这种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大量使用黏土、土坯和石膏为基础原料,木材作为支撑梁贯穿建筑主体,主体建筑通常为大形锥体结构。</p><p class="ql-block">公元前的漫长岁月里,这一带的建筑多为石制建筑,大约到了公元前600年左右,开始出现了第一批泥砖结构的建筑。最早的萨赫勒式建筑就是在马里地区被发现。</p> <p class="ql-block">走进建筑内部,仿佛走进了狭窄的地道,建筑内部被立柱分割成若干小空间,在穹顶建筑技术尚未完善的早期,大型建筑主要采用木材做横梁,建筑跨度取决于采用木材的粗细和长度。</p><p class="ql-block">清真寺内没有窗户,仅在左、右和后边各开了一个小门,室内异常凉爽,与炎热的室外形成强烈的对比,难怪穆斯林信众会长时间躲在寺内诵经。</p> <p class="ql-block">博博迪乌拉索清真寺的外围,在数平方公里范围内,是延绵不绝的低矮泥砖民居,通常是平房,最高也不过二层。傍晚时分,我以清真寺为轴心,向外延伸数百米,在迷宫般的街巷中穿梭游走,仿佛回到了老北京城,又仿佛是围绕着白塔寺转圈圈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小区内也有锥形的泥砖建筑,住人似乎不太现实,也许是用来储物的仓房。</p> <p class="ql-block">不用担心迷失方向,从不同的视角都能看博博迪乌拉索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对“说迪乌拉语的博博族人家”有所了解,不妨尝试着走进街巷深处,去感受一下博博族人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