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继“皖南事件”之后,又在岭南大地上制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反共事件——“南委、粤北省委事件”。赣、粤、桂三省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一场腥风血雨袭来,被捕的共产党员多达2000余人。事件发生后,周恩来和中共南方局断然决定,国统区的党组织暂停活动,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p><p class="ql-block"> 1942年8月, 中共粤中区特委陆续将开平、台山、高明等地一批已暴露的中共党员转移到新兴县。父亲奉命从中共粤中区特委宣传组(公开身份为开平县马边乡小学校长)转移到新兴县,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到县城西镇中心小学任教,并任教导主任。</p> <p class="ql-block">中共新兴县委机关原址</p> <p class="ql-block"> 新兴县历来是文化落后地区。乡镇、县城的学校都不多,抗战初期起,县内各地扩办和新办了一些学校,急需一批教师。这时候,一批共产党员应聘来到新兴县当教师,也顺理成章。教师有一定社会地位,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尊重,教师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可以向学生和当地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政策,又能解决自身的生活问题,是党的地下工作者比较理想的职业。</p><p class="ql-block"> 当时虽说党组织停止了活动,但隐蔽在新兴教育战线上的共产党员并没有停止活动,他们在县委的领导下,利用教师的公开身份,秘密地、有规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以学校作为阵地,将进步思想融化到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和家访,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学生和群众传播革命思想,唤醒广大民众,投身到抗日救亡洪流中。同时,他们利用学校分布在全县的各地,以学校作为根基、作为活动阵地,逐步向附近乡村扩展,建立基层党组织,发展农民党员,带领群众开展对敌斗争,使“红色种子”在各个地方生根、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父亲重返母校台山一中留影纪念(1950年)</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做好隐蔽,党组织批准一部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并伺机潜入国民党的内部。共产党员余渭泉先前已进入县府任督学,后又任教育科长。他大胆起用能人,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配合各学校地下党开展工作。他将共产党员陈作楫调到县城西镇小学任校长,后设法当上县参议员。并在这所学校先后安排了10多名党员任教。父亲就是在这个时间点,来到西镇小学任教,并担任校党支部的宣传支委。值得一提的是,母亲这时也奉命从家乡高明县,转移到西镇小学任教,担任校党支部的组织支委。这一年母亲刚满20岁。此后,父亲和母亲成为了同事,同时也是生死与共、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次邂逅,他们从相遇、相识、到相知,在艰难的岁月中,他们能遇见一个志同道合,并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人,彼此心中都深深感到慰籍、温暖、振奋,爱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父亲所在滨海总队恩阳台独立大队的一个连队(1949年)</p> <p class="ql-block"> 当年父亲也算是青年才俊,毕业后,回乡当教师,后又当校长。他写得一手好文章,中学时就与同学们创办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救国的理念。他曾在家乡的侨乡杂志——《浮山月报》当总编辑,并将杂志发行到世界各地。1937年春,他在广州念书时,参加了革命。毕业返乡后,他与同乡赵彬共同建立家乡的第一个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22岁时曾担任中共台山县东南区区书记。</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开展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根据组织的指示,父亲加入了国民党。不知是父亲戏演的太好,还是伪装的太完美。总之,得到国民党区书记关注和赏识,亲自推荐给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并提名为区分部书记人选。父亲陡然得知,十分困惑,本想迷惑一下敌人,更好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这下倒好,反而要去帮国民党干脏活、累活。但是断然拒绝,敌人会产生怀疑。</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警卫员合影留念(1949年)</p> <p class="ql-block"> 父亲随即报告了党组织。组织上认为,这何尝不是一着妙棋,将计就计。有了这个身份,能更好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并能获取一些敌方情报,掌握敌人的动向。但令父亲做梦也没有想到,二十六年后,“暴雷”了,只当了一年多的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会让他陷入万丈深渊,万劫不复,甚至差点丟了性命,成为他政治生命中最大的“污点”。在那场文化革命中,他除了被定为“走资派”外,还多了一项令他身边所有人震惊,唏嘘不已的罪名“叛徒”。</p><p class="ql-block"> 尽管,父亲在建国后的历次审干中,都如实、详细地交代:经组织同意、批准参加国民党并担任区分部书记。或许是当年的证明人,找不到了;或许那人记不清了;或许那人自身难保,无法作证……总之,无人证明。父亲无奈无助,陷入了无限的苦闷之中,但他也坚信,时间会还他一个清白。随着形势逐步转暖,大批老干部重返工作岗位,但父亲依然天天打扫着单位厕所、楼道卫生。直至1973年夏,父亲终于等到了组织上的正确结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母亲在广州合影(1951年)</p> <p class="ql-block"> 随着一批共产党员转移到新兴县。从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舍村党支部的诞生,接下来云洞、三叉坑、坝塘、西镇、凤沙、梧洞、杜村等党支部相继建立。共产党在新兴大地上深深扎下了根,在学校工作的地下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革命人才,为粤中地区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兴被誉为“革命的摇篮”。 </p><p class="ql-block"> 1944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建立五岭根据地的战略部署,中区纵队主力挺进粤中,在学校工作的地下党员,奉命陆续离开学校,参加抗日部队。父亲奉命到珠江纵队陈中坚大队报到,任指导员。半年后,母亲奉命去广东人民解放军第三团负责妇干、民运工作。</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忆父亲的往事,细细地读他的故事,好似在读一部厚厚的历史精装书,百读不厌,爱不释手。虽说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甚至是平淡无奇。但我每次读起都为之动容,受之鼓舞。见微知著,因为在那里留下了父辈们,长途跋涉,无畏牺牲,寻求真理、走向光明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阅读!</p><p class="ql-block">写于今年父亲节,改于6月26日。</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中共新兴县宣传部、党史县志办编写的《中共新兴县委领导党组织占领教育阵地》</p><p class="ql-block">2.文章中第一张照片来自网络媒体,其余的是家中老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