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烟往事成追忆 把酒言欢趁今朝</p><p class="ql-block"> ( 胜似兄弟群自驾游之四)</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6日至17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中俄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内容如下:积极支持地方合作和边境合作,加快协商《中俄船只在黑瞎子岛(塔拉巴罗夫岛和博利绍伊乌苏里斯基岛)地区周围水域航行的政府间协定(草案)》文本。双方将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就中国船只经图们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开展建设性对话,这标志着东北亚金三角的开发建设指日可待。</p> <p class="ql-block"> 黑瞎子岛,又称抚远三角洲,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市黑瞎子岛镇,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主航道西南侧,是中国最东端的领土,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3个岛系,大小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平均海拔约40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它三面环水自成体系,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扼守着黑龙江—乌苏里江通航咽喉,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隔江相望。</p> <p class="ql-block"> 黑瞎子岛自1929年9月29日中东路事件时被苏军占领,1964年2月23日中苏两国开始就其归属问题进行谈判,直到2005年4月双方边界争议尘埃落定。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政府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至此黑瞎子岛一半领土回归中国。随着领土的回归,越来越多的人上岛探索旅游,一览中国东方之最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湿地公园是黑瞎子岛上原始自然风光与人为建筑最为完美结合的景点之一。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岛上栖息着大量珍稀野生动物,有丹顶鹤、黑鹤、鸳鸯、鸿雁、棱皮龟等;在环绕的黑龙江及其支流和河滩湖泊中生活着大马哈鱼、鲟鳇鱼等多种鱼类。</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军营旧址是俄建于1979年的老式兵营,也是黑瞎子岛主权变迁的历史见证。北侧的259号界碑,是岛上最后设立的界碑之一,也是2008年两国领土交接的纪念地。我国在黑瞎子岛上的界碑,共11块,正是这11块界碑将黑瞎子岛一分为二,往哈巴罗夫斯克方向,包括教堂在内为俄方领土,往抚远方向为中方领土。</p> <p class="ql-block"> 东极宝塔属汉唐风格,塔高9层81、6米,塔基座为40米×40米方形,两层叠起。宝塔设太极图案圆形广场,广场直径171米,代表黑瞎子岛回归的171平方公里领土;广场两个极点分别布设龟和麒麟;广场布设60根青石盘龙浮雕柱,周边的56根代表中华56个民族,另有4根擎天精雕龙柱设置在塔基四角。</p> <p class="ql-block"> 东极广场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景观组成而闻名。广场主要由河口广场、华夏东极主体雕塑、东极地景、“民族魂”雕塑墙、“历史之墙”、“四极之墙”观旗广场等景观组成。这些景观不仅展示了中国陆地最东端的地标性景观,还象征着中国这艘巨轮正扬帆起航驶向东方。广场背依祖国,面向东方,三角形的河口沙洲形状如同锋利的军舰舰艏,劈波斩浪,将乌苏里江分为主航道和抚远水道两块,以启航作为总体的景观意向,特别的壮观和有着非凡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东方第一哨”,是大陆最靠近东方的哨所, 是祖国大陆最早见到日出的哨所,被称作中国“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每天战士们在这里把太阳迎进祖国。1986年,“英雄的东方第一哨”纪念碑建成,碑后刻有题词“振国卫东疆,神州日月长。乌苏壮甲士,固垒若金汤”。驻守在这里的士兵们始终以“代表祖国迎太阳”为激励,每天迎着初升的太阳第一个把五星红旗升起在祖国最东方的哨所。</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东方第一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文化墙。为凝聚人心,激励官兵斗志,筑牢官兵安心戍边理想信念,1992年,哨所官兵提出了“代表祖国迎太阳”、“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一激情而豪迈的口号,从此,“东方第一哨”的美名传遍神州大地。升国旗、迎朝阳、唱国歌等系列活动随之展开,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东方第一哨”全体官兵给全国人民拜年的瞬间,哨所随即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街津口是黑龙江畔一座美丽的小山村,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聚居地。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奇特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等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街津口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在很早以前。江边住着一个叫街津口的老人。一年夏天。黑龙将所有的鱼关押起来。不让渔民捕捞。老人手持鱼叉和黑龙格斗,扎断了它的尾巴,黑龙求饶,放回了鱼群。从此,老人总是守在江边,天长日久变成了石头。后人将江边老人站过的山叫街津口山,又叫老头山。老人住过的地方,起名叫街津口。因为这个村落坐落在莲花河入黑龙江的河口。美丽的传说,寄托了赫哲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p> <p class="ql-block"> 在赫哲民族文化村,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赫哲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充满原始的韵味,让人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坚韧与热情。街津山玻璃栈道更是让游客们体验到了惊险与刺激,站在上面俯瞰黑龙江的壮丽景色,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在赫哲民族文化村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他们的民族歌舞广场,正好赶上身穿赫哲民族服装的伊玛堪艺术团登台表演,不管是悠扬动听的女声独唱,还是和谐美妙的船歌合音,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别致的民族风情。那首早已成为经典的《乌苏里船歌》在最后也被唱起,徜徉在赫哲族同胞美妙歌声时,让人不由得感觉仿佛回到了那条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大河,那里物产富饶,人们安居乐业。赫哲族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美好的生活。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小众景点,但每一处风景都让人陶醉。”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的印象,赫乡之旅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