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我们几十年牵挂着的地方(2024.5.回访笔记)

卧云

<p class="ql-block">一,不了的军营情缘</p> <p class="ql-block">  自从脱下绿色军装,回到农村,进入工厂,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虽然跋涉了将近半个世纪,但恒口集中村、紫阳温家沟、三胜寨隧道、权河口火车站、安康五里飞机场、汉阴草桥石场和巴山、汉江、任河在脑海中不但没有丝毫的模糊,相反,经过岁月洗礼,我们这些曾经在这里挥洒青春的昔日老兵,回访陕南寻觅当年的军营和历练现场的愿望,越发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十位1972年底从山西省交口县入伍的老兵相约同行,于2024年5月12和13日终于来到陕南巴山腹地,寻访阔别了近五十年且已经不存在的军营,来到了当年流过血汗的襄渝中段权河车站、三胜寨隧道口和任河铁路桥下。百万军民浴血会战三线的壮景又一次闪现在我们眼前。襄渝铁路隔几分钟就来往一趟列车的鸣笛声,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五十年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写在回访陕南前夜</p><p class="ql-block"> 文\卧云</p><p class="ql-block"> 云梦赤子别吕梁,</p><p class="ql-block"> 千里从军进巴山。</p><p class="ql-block"> 鏖战桥隧锻筋骨,</p><p class="ql-block"> 老兵白发惦紫阳。</p><p class="ql-block"> 当年壮景拂不去,</p><p class="ql-block"> 回味沟涧油毡房。</p><p class="ql-block"> 心系楚蜀襄渝路,</p><p class="ql-block"> 战友相约访陕南。</p><p class="ql-block"> 2024.5.9.夜晋源</p> <p class="ql-block">我们十位战友五月十日,从太原、孝义和交口汇集,踏上回访陕南之途.从左至右依次为宋金元(十三连)程应魁(十四连)李斌(十四连)何建忠(团部电台)王林伟(十三连)赵太平(十四连)郭玉成(十四连)马森彰(十四连)任宝玉(十五连)刘芒科(十五连)</p> <p class="ql-block">二,寻访恒口新兵三连</p> <p class="ql-block">进入写着“恒口镇”字样的恒口西大门.</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我们来到恒口公路桥头,沐浴着恒口的阳光,享受着恒口的阴凉,一字排开等待着我和马森彰进村寻访。</p> <p class="ql-block">恒口集中大队,我们入伍后接受新兵训练就在这里。我们新兵三连以班为单位分别住在老乡那种干打垒房子里,铺着稻草,没有电灯,照明靠蜡烛。学习、开饭和连、排集合行走的都是窄窄的水田田埂。在这里我们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新兵训练,队列条例、军务条例、射击条例、投弹条例、刺杀操枪和我军光荣传统都是在这里第一次接触,特别是还组织了为期三天的忆苦思甜教育。如今这里耸立着一组高楼,雅名《凤凰古城》。我们当年的入伍第一步就是从这里开迈。</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站在恒口大桥桥头拍的一张照片。河是月河,河旁这片开阔的绿洲当年是沙滩,更是我们新兵军事训练的操场,我们在这里听到了操南方口音彭贵昌连长和魏文富排长“i.a.i"口令声;我们在这里学会了射击三点成一线要领;我们在这里学会了操枪刺杀动作;我们在这里摸爬滚打学会了匍匐前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土生土长集中大队居民,看上去不像是六十五岁,对我们的造访非常热情,老伴陪孩子们都进城了,他陪伴着近八十八岁的老母亲住在集中村,他和老妈都端着那种玉米面小米糊糊饭告诉我们这里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老乡说,他当时十来岁,看见村里许多人家都住着解放军十分羡慕。经常眊解放军集合唱歌吃饭。他指认这两处后来盖了红砖房子的高台地方就是我们新兵三连的炊事班。</p> <p class="ql-block">集中大队已经被一条沿马路的大街所代替,为了能找到当年的痕迹,我和老马穿过大街,纵深到了大约是当年民房地带,专访六七十岁以上老者,果然不失所望,他们滔滔不绝的讲起当年训练新兵的点滴往事。他说你们在这里住了两个月,我们家的水缸都是你们解放军挑满的,一个天亮了就都“走起喽”。</p> <p class="ql-block">这种房子在恒口已经很少了,它应该是当年新兵三连四班住过的民房。旁边的白楼和它的古朴似乎在告诉着人们什么?</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就住在这种中间是堂屋,两边住人格局的房子里,我们和老乡共用一堂屋,一个班十几个人睡在下面铺着稻草,上面铺着棉垫的土地上。在这里住了两个月,居然不知道老乡屋里的格局是什么样子。</p> <p class="ql-block">住在老乡房子里,班长经常对我们进行群众纪律教育,反复提醒大家非必要不得打扰老乡,实在需要借东西的情况下由班长出面联系。老乡家的院子天天是要清扫的,班长每天指定两个战士负责给老乡家的水缸挑水。记得我们十四班的房东家隔三差五的就吵架,李百生班长就示意我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得旁观。</p> <p class="ql-block">马森彰战友在向老乡打听当年记忆里的那口大井的位置,正在吃饭的老乡立即端着碗领着我们寻访。</p> <p class="ql-block">据老乡介绍,这口井是当年集中大队共用的饮用水井,水井旁那颗大树早年被砍伐,周围盖了房子,人们现在用着自来水,这口井依然保存了下来,平时就用两块石板盖着。</p> <p class="ql-block">在这口大井旁合影。当年这口井军民合用,旁边有一颗大树,一根长杆挂在树上,一头绑着一块石头,一头是吊着空桶下去,又利用杠杠原理把打满水的桶吊上来,煞是省力。</p> <p class="ql-block">站在新兵三连大约连部的位置看到的《凤凰古城》新姿。</p> <p class="ql-block">1973年1月在恒口集中大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新兵三连十四班战友在集中大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新兵三连十三班战友在集中大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马森彰战友在当年水稻田边留影。他记忆中这是他们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三,向紫阳进发</p> <p class="ql-block">汽车进入通向紫阳的大山,山高水高,绿洲蜿蜒的巴山壮景又映入眼帘,虽然景色五十年如故,可今天又一次看它觉得亲切。盘山公路看不见了,高速公路或桥或洞伸向纵深,在高山脚下,时不时的隐现着林中省道县道和乡道。两边山上偶尔会有民居,特别想下车好好品味一下这个神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紫阳县城已经是大中午,开车沿着山城街道走了够个把小时,居然没有找到一处可以停车吃饭的地方,原来,紫阳县城道路虽然无所不至,但是实在是寸金寸地,没有一处可以停车的位置,半路这位药店店员才告诉我们从县城最高处下一处半隧半桥大坡下面停车后,乘电梯可以有饭店。</p> <p class="ql-block">这是紫阳县城从汉江边进城的一条人行螺旋通道,落差在百十多米,人走在上面真有点晕。我们在紫阳县城吃过午饭后返回路上,遇到一位老者,他看到我们衣服上印着,铁道兵字样,主动热情的自我介绍,他是洞河民工,襄渝铁路通车后就招工就地安排工作,守护了一辈子的襄渝铁路。可惜没来得及合张影就挥手告别。</p> <p class="ql-block">四,权河和温家沟的倾诉</p> <p class="ql-block">我们告别恒口驱车驰向紫阳,1973年3月6日早四点就起床打背包乘大卡车通过盘山公路进紫阳那个壮观的的情境闪现在眼前:前面看不见头后面看不见尾的车队,抬头看见有车灯挂在山头,低头也能看见沟底有车灯闪烁,浩浩荡荡,第一次亲眼看见在电影里那种军车夜行的场面。那天早上在紫阳汉江边下车,吃完了早餐(面包就咸菜)之后,在紫阳汉江渡口摆渡过河,徒步行军一整天,傍晚时来到了权河。当时我们走了一整天的路程,今天进却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当看见“权河”这两个字的刹那间,我们不由涌来一股热流,这就是我们当年挥洒青春汗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座6000多米长的隧道是我们营打出来的,当年打这座隧道时,为了加快进度,一个营带着几个民工连打人海战术,四班倒分六个掌子面掘进,除隧道进出口外,从山体还开了两个分洞。在三胜寨隧道施工中,我们连有两位战士牺牲,一位是四排副广东韶关籍冉红溪,另外一位是安徽六安籍莫先胜。1973年7月,迎来铺架队,全线实现通车。1974年夏,我们连在权河车站砌骨架护坡施工时,几位战友从三胜寨隧道推着平板车供料,不想平板车失控,从千分之六的线路滑行下去,偏偏撞在来我师视察工作的西南指挥部首长的轨道车上,惊动了师团首长。冯金甫指导员亲自执笔反复写了好几次报告检讨,最后给了吴佑发连长一个处分才算了结。</p> <p class="ql-block">桥隧相连是襄渝铁路的一大特点,三胜寨隧道这边是权河口车站,隧道那边是任河铁路大桥。如今看样子原来三股道的权河车站已经取消,线路依然繁忙,隔十来分钟就会有列车轰鸣而过。这些照片是我们隔着铁丝网拍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来到这座久违的公路拱桥旁,五十年前这座桥和这条公路是修筑襄渝铁路运送物资给养的唯一通道,它是我们营在1971/1972年建造,如今已经被它旁边的一座承压力更大的水泥梁桥所代替。站在桥头,看着已经长满杂草的桥面,望着对面山坡上已经不见一丝痕迹的十九连营房旧址,一位老乡一声不吭的在哪里摘着蚕豆,原来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这是五十年前赵太平在温家沟对岸任河公路桥旁的照片,桥头有十九连的养猪场,上面是依山而建的十九连营房。</p> <p class="ql-block">这是郭芝杰战友(已故)在温家沟方向任河旁拍的照片,公路桥和铁路桥尽受镜头之中。</p> <p class="ql-block">沿任河岸高处修起许多吊脚建筑,院落里停着一辆辆家用轿车,看得出来,紫阳已经不是五十年前近乎原始的紫阳了,紫阳老百姓没有落后,跟着国家发展的步伐,过着和山外一样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突然,在一处三层小楼旁边,发现了一处这样的小耳房,它保存了这里"石片当瓦盖"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一眼望去,通往温家沟的便道成为一条隐藏在林荫中的公路,山上不见了当年那种土墙灰石片瓦的房子,有的是看上去挺上档次的白墙小楼。一路看不见当年背着背篓,头上系着或蓝或黑布条,手里拿着那种用支背篓的丁字杖的山民。</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胜寨隧道南口连接着的任河铁路大桥。因为正值中午,只有宋金元和我沿公路向三营营部方向走去,桥上正有一列货车风驰而过。我俩来到桥隧和营部之间,出现两条水泥路,一条陡路通往隧道出口方向,另一条通往营部方向,没来得及前行,战友就开车来接我俩归队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河北遵化籍李佰生老班长面向三胜寨隧道,以任河铁路桥和炼石滩隧道口为背景的一幅照片。近几年通过多渠道寻找他,都渺无音讯。</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此行的核心目标-温家沟。这条狭窄的沟,由外到里当年住着十四、十二、十三三个部队成建制连和一个学兵连两个民工连。当年沟里灯火通明,沟窄人密,三营重大活动都在十四连操场举行,因此被称戏之为"小上海"。</p><p class="ql-block">回味温家沟</p><p class="ql-block">不了情愫温家沟</p><p class="ql-block">牵肠挂肚五十秋</p><p class="ql-block">当年险涧滩屯兵</p><p class="ql-block">如今轻装故地游</p><p class="ql-block">山石行径依然在</p><p class="ql-block">营盘炊烟不久留</p><p class="ql-block">须知人生如梦醒</p><p class="ql-block">更要未雨谋绸缪​</p> <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直达温家沟大约是十三连和十二连交界处,这里已经成为新修的襄渝复线水泥桥,大家在这里努力的回忆当年的山石沟坡,原先的河沟已经被石渣填高不少,给在场的老兵回忆带来不少困难,但十三连王林伟战友还是指认到了当年打猪草种南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个位置应该是十四连连部旁边靠山根底,这里接出来一根水管,是我们洗衣服冲凉的地方,陕南的夏天酷热无比,蚊虫叮咬特别厉害,睡觉手不离扇也挡不住一夜被热醒来,热了就来这里冲凉,有时一晚上冲三次..也熬不到天亮。</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连部部分勤杂兵在连部门口的合影。前排(由左到右)通信员:福建霞浦钟光银,司务长:湖南临湘李忠富,理发员:四川西充范天奎;后排(由左到右)统表员安徽六安朱东卫,卫生员安徽六安杨修武,司号员山西临猗吴西川,文书兼军械员山西交口程应魁。</p> <p class="ql-block">这是河沟的一道弯处,它应该当年十四连的厕所和烧洗澡水的地方,当年为了创建全团营房卫生方面的先进典型,兰云波副连长琢磨着安装了脚踏开口的半自动闭合蹲便器,全团在在我们连召开了现场会</p> <p class="ql-block">这块有条山涧的的地方应该就是十四连连部和一排住的地方,因为我们经常进入这条山涧接泉水水管。连部、一排、二排、俱乐部、三排和四排营房依次而建,靠河这边是操场,由于底下填了石渣,原来本不宽的地方,越发的狭小了。</p> <p class="ql-block">这块相对开阔的地方应该是十四连的菜地和养猪地点,当年我们十四连在副业方面是团里的先进连队,这里有两块由战士在石头滩里挖出来的菜地,种着两种菜,一种是掐着枝叶吃的小白菜,还有一种就是空心菜,有了这两块菜地,我们连很少上山去找老乡买菜了,说起养猪场,想起来了不怕苦累的三等功荣立者老兵杨友军和已经过世的郭芝杰,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兵。在部队,能喂猪和能到炊事班的都是最好的兵。</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应该是十四连俱乐部所在的位置,当年也是这么陡,上面也长着杉树和竹子,如今竹子林非常茂盛。它旁边的操场上有过太多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沿着温家沟水泥路走出来,回头拍了一张照片,这个位置应该是民工连营房,后来就开辟成我们连组织军体活动的体操跳高跳远以及爬杆等项目的场地。那几年师团接连在我们十四连召开过营房内务卫生和连队群众性军体活动现场会。被评为铁道兵系统唯二群众性军体活动先进连队,搬到安康飞机场后,延续了这个荣誉,冯金甫指导员作为先进连队代表,参加了第四届全运会的观光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十四连在温家沟的操场,作为全军军体活动先进连队,兰云波副连长是功臣,带着我们勤杂兵到废渣石中找木头、自制各种活动器材,亲自当教练提高官兵体育活动技巧等。这是组织官兵们饭后活动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这块大石头还是五十年前的模样,当年温家沟驻扎过的千余筑路军民每天至少踏着它上下摆渡船,往返营房和工地。如今它依然默默的在哪里见证着这里的变迁,今天也看见了我们这些回访。拍照的时候,我心底说,大石头,你好! 渡口遐想</p><p class="ql-block">渡口蹬船石还在</p><p class="ql-block">河面不见艄公来</p><p class="ql-block">玻璃吊桥东西架</p><p class="ql-block">漂流游乐园已开</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太遥远</p><p class="ql-block">古稀老者生慷慨</p><p class="ql-block">天下斯人独憔微</p><p class="ql-block">时不倒流莫徘徊​</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我们在古渡口乘木船过河。</p> <p class="ql-block">温家沟口,一座玻璃吊桥横跨任河,桥这边是温家沟古渡口,那边通向"任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温家沟和任河交汇河口度假村沿河沟观光休闲走廊,一边是住宿消费茶酒店肆,一边是依山傍水休闲小街,走上去确有些惬意,灵感来了说不定写几句对句出来。</p> <p class="ql-block">站在温家沟玻璃栈桥上留影,对面有三条路,一条是我们修建的襄渝线三胜寨隧道段,一条是包茂高速公路第三条就是五十年前修在半山腰的紫阳通往四川万源市的国道,我身后还有一条路就是后来修建的襄渝铁路复线。</p> <p class="ql-block">温家沟和任河交汇河口架起了一座别具一格的红色廊式拱桥,从温家沟流出来的那股山泉水依然哗哗作响,毫不吝啬的汇入任河。一段往事得以浮现:1974年夏天,我们连作为全军体育先进连队,在这里组织武装泅渡,不少不怎么会游泳的北方兵就由南方兵架着游,河北遵化籍一班长果树军本来是被人保护的旱鸭子,刚下水就把冲锋枪落水里了,因为要保持队列整齐,就先游过去对岸。等现场观摩首长和来宾离场后.已经到傍晚,组织几个水性好的福建战友下水捞枪,由于光线不好,没有找到。连长决定第二天白天再捞,谁知当晚上游四川方向发下来一股洪水,昨天还瓦蓝的河水,一夜之间变为浑黄且涨了够一米多高。那支冲锋枪就此丢失。作为军械员,自然因为减这支枪的在册费过不少周折。</p> <p class="ql-block">在温家沟住过的战友一定猜不着这个地方就是当年连队从河对岸用船运米面煤的卸载点。那时候,部队烧的煤是那种只有蓝火焰的石墨煤,特沉,都得从河对岸二分洞哪里装袋背到渡口,过河后从这里卸船,再由人力背到各自连队。米面也是如此,这些基本给养必须备足两个月用量。如今被开发为休闲度假区,沿温家沟口西南,足足一华里,依山修建起一排排别具一格颇有雅典的度假酒店茶肆。遗憾的是没有在这里借宿一晚,听听温家沟特有的晚风佛林泉水潺潺声。</p> <p class="ql-block">在沿温家沟口西测沟畔的度假区茶酒坊,我们和这位家居高滩的女经营者相遇,她听说我们是五十年前修路的老兵,顿时又是打坐又是切茶,和我们聊起她小时候山沟里的情境,襄渝铁路通车时她才七岁,如今和爱人经营着度假酒店,孩子们在山外工作,日子过的滋润,和记忆中五十年前当地老乡的精神面貌相比焕然一新。昨日终于回到阔别五十年的温家沟,</p><p class="ql-block">温家沟变迁</p><p class="ql-block">山青水绿半含苔</p><p class="ql-block">寻访故地老翁来</p><p class="ql-block">亭桥玉立沟口座</p><p class="ql-block">茶房雅阁观景台</p><p class="ql-block">饮间相叙多感叹</p><p class="ql-block">幸遇高滩女裙钗</p><p class="ql-block">少人能知丢枪事</p><p class="ql-block">岁月催人排推排​</p><p class="ql-block">注:极少数人能知道1974年夏此地河滩深水区曾发生过一起经</p><p class="ql-block">沉没冲锋枪事故。</p> <p class="ql-block">程应魁、宋金元同温家沟景区茶酒店老板娘合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温家沟河畔度假区的步行观景长廊看到的河对岸度假区接待中心休闲广场一角。</p> <p class="ql-block">十四连全体官兵全副武装在任河滩头准备武装泅渡。</p> <p class="ql-block">站在玻璃吊桥上面,回味当年在此处水面来回靠一根八号铅丝乘木船来回过河的情境,不由自己的那种情感悠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十三连战友宋金元站在当年每天进出温家沟的必经之地,心绪万千。</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温家沟口以西.在.五十年前是一片比较开阔的河滩,如今被开放为任河漂流起点,在乱石河滩上修起任河漂流接待中心</p> <p class="ql-block">在原十五连驻地团"军人服务社"位置立着一块巨石,刻着"任河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条水泥路直达任河度假服务中心。从这里直接可以过玻璃吊桥,进温家沟景区。</p> <p class="ql-block">五,安康飞机场\有我们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安康飞机场跑道局部,五十年前,1974年12月初,我们十四连奉命离开温家沟,来到这里-铁道兵二师农场驻勤。农场的菜地在副飞机跑道两侧,养着几百头猪,还养着十多匹退役战马。现在飞机场已经搬迁,近处是堆积起来的泥土,远处就是长满杂草的飞机跑道。</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安康飞机场航站楼东侧飞机起飞点,如今正在施工,据当地老乡介绍,这里正在建设的项目是安康高铁站,希望在安康开通高铁之时能够再次造访安康。</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飞机场还没有拆除的挂着"金胜航空"标志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飞机场使用过的"机场餐厅"。</p> <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来到印象中的"飞三大队",平矮的草房已经被楼房代替,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宽阔的村街,下车无论如何也辨别不清方位了。此时正好一位老者出门,立即迎上去说明来意,老人立马就说,你们是在这里给修路的解放军种菜的189部队吧!接着滔滔不绝的告诉我们,这里是原来的饲养场,哪里是水塔,这里发电,哪里做饭。只是现在都盖了楼房。</p> <p class="ql-block">王老兄告诉我们,这条窄路尽头就是部队营房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白楼以远那片树林就是当年的饲养场旧址。当年负责喂猪的三排有一段时间隔三差五的发现丢失小猪。吴连长安排专人盯哨,原来是有狼半夜作案。经过请示上级,安排了平时射击成绩好的一位班长荷实弹蹲夜,一梭子打出去击中一条灰狼。</p> <p class="ql-block">老人今年七十六岁,姓王,1974年的时候他二十五六岁,看举止流露出来的感情,对当年住在这里的解放军影响不错。临行前我们互相嘱咐保重身体。</p> <p class="ql-block">临行前给这位"老飞三"王老兄拍照。祝他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晚在五里铺住了一宿,除了那条安康到恒口的马路依然是那么宽外,五里铺变得找不到北了。这里成了汉滨区富硒食品加工园区了。五十多年前没有这个名堂。</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在五里铺吃早餐,这里的饭菜实惠而便宜。</p> <p class="ql-block">六,汉阴觅踪</p> <p class="ql-block">汉阴版图。汉阴县,隶属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安康市西部,东连汉滨区,西接石泉县。北界宁陕县,南邻西乡县、紫阳县、镇巴县,总面积1365平方千米,2022年,汉阴县常住人口23.79万人,户籍人口31.00万人。下辖10个镇。5月12日晚我们入住王建设战友推荐的汉阴依诺酒店。</p> <p class="ql-block">汉阴县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汉阴县城就一条沙土路街,不用二十分钟就从东头穿到西头,最享受的地方,一个是个一间房照相馆,,一个是长条木板凳电影院,还有一个是不过二百平米大的“百货公司”。这三个地方是我们三营五个个连队战士们节假日要去的唯一"闹市"。现在的汉阴向西面石泉县方向不知扩大了多少倍。</p> <p class="ql-block">汉阴草桥石场,依然可以看得见五十年前三营将士开山取石的战场,如今已经成为西安铁路局的石料配置单位.看的出来,当年主采石料的两道沟仍然是采石工作面,只是沟深了,装车站台还在原位置,只是全部采用可移动皮带装车了,专用铁路线还在原来的位置没有动,只是全封闭接入阳安线了。来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当年两个事,一起是石场发生装着石子的车皮跑了车,把阳安线的铁轨给拧成麻花,让已经投入运营的阳安铁路给停摆了三天;另一起是1976年.9月9日,我那天中午帮炊事班往工地送饭,高音喇叭接二连三播"下午三点有重要新闻"。三点整,哀乐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一分钟之前还热火朝天的工地,战士们停止了工作,呆呆的听着广播,工地顿时安静的连碎石机空转的声音都显得那么的高,机器无负荷的空转着,竟然没有人去拉闸。接着就是一级战备。</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曾经挥洒汗水的汉阴石料厂装车站台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试图从一条坡路寻找故地的时候,恰遇一位七十出头的徐姓老人背着背篓,扛着锄头从坡顶往下走,我们迎上去自我介绍是五十年前在这里住过的兵的时候,这位老乡脱口而出,你们是修路的解放军啊!便立即把背篓扔路旁,领我们往坡上走去,兴致勃勃的给我们介绍者三营营部还十四连营房位置的变迁情况。大家一见如故,不约而同的站成一排合起影来。</p> <p class="ql-block">这块油菜地是三营营部的驻地位置,它右边就是十四连的营房。说起十四连的营房,它之前是由十三连修建,1976年部队缩编,撤销了十三连编制,兵员分配到其他三个施工连,十四连除三排继续在农场驻勤外,其余三个排归建,住进由十三连修建的营房里。因此,原十三连宋金元王林伟对这片区域有着特别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当年这里盖着两栋房子,前面是是十四连连部和卫生室,后面是给来队探亲的官兵提供的临时家属房,小圪台下面是炊事班、司务长和上士宿舍和连图书阅览室。阅览室开张时,杨池林是连长,他文笔好,我请他写一幅对联,他写的上联是“认真看书学习”,下联是“弄懂马列主义”。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十四连在汉阴草桥驻地的炊事班背后连队菜地位置,再往前就是阳安铁路护坡。。</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十四连在汉阴草桥驻地的操场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来到当年亲手盖营房的地方,王林伟和宋金元也按捺不住内心激动,一边讲述着当年盖房的故事,一边拉着老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当年十四连的炊事班付郭玉成和老乡合影。</p> <p class="ql-block">十五连上士任宝玉和草桥老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和草桥老乡合影感觉不一样,他说他七十一了,对当年住草桥的解放军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七,一路好风景</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0日我们十位从交口县入伍的老战友在延安宝塔山下合影。</p> <p class="ql-block">何建忠,任宝玉,宋金元,赵太平在杨家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李斌战友在去程的延长县境内的黄河乾坤湾景区留影。</p> <p class="ql-block">任宝玉、李斌、郭玉成和程应魁四战友在延安宝塔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1964年就在一个教室读书,又在一个连队当兵,老家虽不一村,却只有不过三百米路程,退伍后我当工人他当乡长,只要回家总要抽时间推杯换盏一诉衷肠,彼此也有许多默契,属于那种“发小”关系。现在又同行来到延安合影。掐指一算,我俩已经有了六十年的交情了!不行,得写几句:</p><p class="ql-block">当年发小今日翁</p><p class="ql-block">风雨历练几十春</p><p class="ql-block">少年同窗交好友</p><p class="ql-block">热血时节同从军</p><p class="ql-block">途异志同尽忠孝</p><p class="ql-block">无间道合心相通</p><p class="ql-block">刹那已过六十载</p><p class="ql-block">今生不悔能交君</p> <p class="ql-block">咱是凡人,坐在这里好半天,根本没有找到当年斯特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王林伟战友在枣园毛主席故居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去程路过法门寺在舍利塔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何建忠和马森彰在乾陵黄帝陵景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去程在乾陵景区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去程在法门寺景区入口处合影</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过洪洞大槐树得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5日,我们一行十位战友结束了为期六天的陕南之行,平安顺利的凯旋归来,在孝义市神农宴会厅,大家举杯致谢,开怀畅饮,为了却多年心愿而感到高兴,同时也对这次赴陕一路以来付出的战友深表谢意,大家热情道别,期望着下一次相聚。</p> <p class="ql-block">八,特别致谢</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五日陕南归来已经一月有余,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这个作品迟迟未面使世,让大家久等了。在本作品行将出手之际,特别想把在组织和实施这次出行过程中的感动到我的人和事说道说道。本次出行的主要策划者曹万福战友在大范围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乘火车或自驾车两套出行方案,已经两次去过陕南的李斌战友和何建忠战友决定驾车陪战友第三次和第四次赴陕。曹万福战友在临行前一天老家突发事件不能成行。何建忠战友自驾自己的座驾,往返两千多公里为战友服务,曹万福战友把儿媳的座驾提供给战友们使用,李斌战友从太原上车开始,连续六天没有离方向盘。特别是旅游结束回并后,大家提出来给三位战友一定的补赏,以表谢意,但曹万福何建忠和李斌三位战友只念战友情分,分文不收。还有任宝玉马森彰战友被推举为财务总管后,一路跑前殿后,精心安排行程,合理安排生活,付出了太多的劳动。在此特别感谢!</p><p class="ql-block">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占有资料有限,加上精力问题,一是本美篇迟迟没有成形,二是文中资料难免有挂一漏万问题,三是有局限性或表达不够准确等问题。有待随时补充完善。</p><p class="ql-block">再次谢谢各位战友支持。</p><p class="ql-block"> 程应魁2024.6.26于太原晋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