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年前牵起秦苏两地缘分的至德圣君

大唐

<p class="ql-block">  提起无锡,人们都晓得太湖,可很多人不知道,在无锡市郊东南有一个古镇,名叫梅里。</p> <p class="ql-block">  这个静谧的水乡小镇,河水清澈,堤桥焕新,街区的仿古<span style="font-size:18px;">房子</span>也是新修建的。但其历史却比其他江南小镇悠久许多,它竟然是古吴国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而且,追根溯源,梅里古镇竟和远在西北的陕西渊源流长。</p> <p class="ql-block">  三千多年前,一个名叫泰伯的陕西人建立起了这种渊源。相信很多陕西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在无锡,他是人尽皆知的古吴国开创者。</p> <p class="ql-block">  泰伯,也称太伯,商末周国人,古公亶父的大儿子,有弟弟仲雍和季历。</p><p class="ql-block"> 古公亶父喜欢季历的儿子昌,想立季历继承王位,以便传给季历的儿子昌,但氏族规矩是传为嫡长子,古公亶父为此闷郁不乐,泰伯为了不让父亲为难,于是带着弟弟仲雍趁亶父有病,以下山采药为名出岐山奔西边的吴山不返,既今天宝鸡与陇县交界处新街镇的吴山。季历因此被立为太子,亶父病逝前感到还是要遵从氏族更替传统,又嘱咐季历要将王位还给泰伯。泰伯、仲雍回来为父奔丧,季历几次要交还王位,为此,泰伯带着仲雍由吴山出发,🈶一千多族人随行,避奔南迁,在今无锡梅里落脚创业,和当地人融为一体,拓荒耕地,给当地百姓传授耕种技术,传播中原文化,受到当地百姓爱戴,创立了吴国,国号“句吴”。吴国后来在吴王阖闾和夫差时期进入鼎盛阶段,成为春秋五霸之一。</p><p class="ql-block">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了泰伯奔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泰伯终身未娶,无子, 91岁逝, 传位于仲雍,葬在了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span></p> <p class="ql-block">  位于梅里古镇的泰伯庙乃东汉桓帝永兴二年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古宅立庙。此后历经损毁、修葺,直至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九十年代再次进行修建,形成全国最大规模的泰伯庙。</p> <p class="ql-block">泰伯庙里供奉的泰伯像。</p><p class="ql-block">该像由无锡泥人研究所所长、泥塑大师柳家奎主持塑制。像高4.5米,头戴冕旒,手捧玉圭,身穿商周时帝王服饰<span style="font-size:18px;">玄衣纁裳,</span>衣服上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末、黼、黻等十二章纹,脚穿赤舄。塑像古朴庄重,肃然而坐,面容蔼和,静穆中透出平和,高贵里不失亲民。</p> <p class="ql-block">庙里大殿中以木牌抄录了《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泰伯奔吴的相关段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泰伯井是泰伯庙最著名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至今井水清澈</p> <p class="ql-block">唐宰相李绅晚年曾隐居于此,并做五言诗《泰伯井》。</p> <p class="ql-block">  除了泰伯井,泰伯庙里还有两口紧邻的井,一口直径大一点,一口小一点,也因此命名为伯仲井,我到井口探头看了看,好像均已干涸。</p> <p class="ql-block">在泰伯庙后面一重院里,供奉着象征忠诚和节义的关老爷。</p> <p class="ql-block">  泰伯未曾给自己留下天下,却成就了三弟的周天下,二弟的吴天下,其一让奔吴山,二让走梅里,三让传姬昌,高尚品德为后人敬仰,也被称为“让王”。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写诗赞曰:“故国城荒德来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p><p class="ql-block"> 泰伯死后,当地百姓无不悲恸欲绝,因他生前喜欢种麻,大家便将其束系腰间,以表达哀悼,千年后遂成风俗,这便是“披麻戴孝”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站在今天的梅里古镇,看小桥流水,游泰伯古庙,思圣人先贤。做为来自三秦大地的我,我想,泰伯离西岐而入吴,也架起了秦苏交好的纽带,今天国家实施的东西部协作,中央确定帮扶陕西的对口省份就是江苏省,说不定就有泰伯入吴这个因素呢。从这个角度讲,由于泰伯的至德和开拓进取,不仅让当时的老百姓获得了安定的生活,还惠及今天的三秦大地,尤其是商洛等落后山区的民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