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且内容丰富,因此不经意间,你就可能走近了千年遗迹……</p> <p class="ql-block">北海的团城原是金代金中都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为金代离宫大宁宫的一部分,元代至元元年(1264年)在小岛上建了仪天殿,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重建时改名为承光殿,又在岛的四周砌起圆形城墙,故名团城。</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十八年 (1679年) 承光殿曾毁于地震,到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又重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再扩建,随成为现在规模。</p> <p class="ql-block">承光殿是团城的主要建筑,大殿呈方形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推出单檐卷棚式抱厦一间,建筑结构别致精巧,是北京宫殿中少见的形式。团城上殿宇堂皇别致,近千年的松柏苍劲挺拔。</p> <p class="ql-block">殿中供奉的白玉佛(为释伽牟尼佛)高1.5米,是用一整块白玉雕琢而成,洁白无瑕,头顶及衣褶镶嵌有红绿宝石。</p><p class="ql-block">相传这尊白玉佛是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明宽和尚从缅甸募化而来献给慈禧太后的,供奉在这里。玉佛左臂有一明显刀痕,为1900年八国联军所砍伤。</p> <p class="ql-block">承光殿旁的古籁堂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门前有古树,乾隆来团城经常在这里小憩,“一晌凭窗听古籁,憬思曾亦古人听”,因得堂名。</p><p class="ql-block">古籁听风,亦为团城一景。</p> <p class="ql-block">旁边有敬跻堂,为弧形,十五楹,四周环廊。其内藏有“四书五经” “二十四史”及“三通"等古籍,为乾隆皇帝读书赏景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古籁堂前古树为二针一束的油松,相传为金代所植,至今已有800多年。古树高10余米,枝叶苍翠繁茂,苍劲挺拔,顶圆如盖。</p><p class="ql-block">相传某年盛夏,乾隆皇帝来游团城,宫人摆案于树下,清风徐来,顿觉暑汗全消,乾隆皇帝十分高兴,当即封此树为“遮荫侯”。</p> <p class="ql-block">另一棵白皮松位于团城入口处,此树亦植于金代,已有800年的历史了,被乾隆皇帝封为“白袍将军”。</p> <p class="ql-block">在承光殿前有一个玉瓮亭,里面藏着稀世珍宝、镇国重器:渎山大玉海。</p> <p class="ql-block">此物之所以有这么重的名头,一是源于它为元世祖忽必烈所用之物。</p> <p class="ql-block">二是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特大型玉雕。</p> <p class="ql-block">话说忽必烈入住中原后,在金中都琼华岛(现北海琼岛)建万岁山广寒殿,欲在此大宴三军、犒赏将士,故于至元二年(1265年)命数十名皇家工匠花费五年时间,将一块河南南阳独山整块玉雕琢成一巨型酒瓮(被称为大玉海)。</p> <p class="ql-block">据说大酒瓮重7000斤,可盛酒三十石,气势磅礴。渎山大玉海的问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忽必烈气吞山河的豪气,以及元初版图的辽阔和国力的强盛。</p> <p class="ql-block">趴在玻璃罩上,避开反光,尚可以看到大玉海周身雕刻有波涛汹涌的海浪、鱼、龙、马等动物,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大玉海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玉雕工艺,颇具匠心,所以它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国家人文历史》将渎山大玉海评为镇国玉器之首。</p> <p class="ql-block">关于渎山大玉海,历史上有许多传说。</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在将它安置于承光殿前时撰写了序文,概括描述了它的过往:“玉有白章,随其形刻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盖金元旧物也。曾置万岁山广寒殿内,后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道人做菜瓮。见《辍耕录》及《金鳌退食笔记》,命以千斤易之。仍置承光殿中,而系以诗。”</p><p class="ql-block">乾隆还另赐诗三首刻于大玉海内膛壁上。</p><p class="ql-block">由于玻璃罩的保护,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里面了,但当时众大臣附和的诗句尚可在玉瓮亭的白色柱腿上看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一探究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