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高加索之格鲁吉亚(五)

天涯浪迹

<p class="ql-block">20240623,格鲁吉亚,第比利斯。</p><p class="ql-block"> 一顿诱人的自助晚餐,让亚美尼亚之行留下了最后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雅致的餐厅,迷离的灯光,舒缓的音乐,伴着鲜红的蔓越莓,脆甜的山杏,软糯的草莓布丁,还有一干叫不上名字的主食甜点,挑逗着我舌尖上的味蕾……</p><p class="ql-block"> 夜宿童话般的迪利然小镇,想不浪漫一把都觉得违和。于是,清晨醒来,闲坐阳台,开瓶啤酒,燃支香烟,放曲班得瑞音乐,翘着二郎腿,慵懒地听瑟瑟细雨,看幽谷山林。</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自己都觉得酸味倒牙,骚气冲天。</p> <p class="ql-block">  今晨,从迪利然小镇的梦幻中走出来,返回格鲁吉亚,来到首都第比利斯。</p><p class="ql-block"> 缠绕在库拉河畔的第比利斯,有点儿巴黎塞纳河左右岸的味道。古城、教堂、博物馆、美术馆、街头雕塑、咖啡馆分布岸边,难怪人们都说,这里是西亚城市“身在亚洲心在欧”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在市中心的自由广场,有座展示圣乔治屠龙传说的雕塑。但在1991年格鲁吉亚独立前,这里矗立着的还是列宁的雕像,广场也叫列宁广场。当权者的更迭后,列宁像被拆除,广场也改了名。</p><p class="ql-block"> 从格鲁吉亚国家博物馆的故纸堆里走出来,就是国家议会大厦。大厦门口,一个老人在唱歌卖艺,还有一个乞丐倚坐在路边行乞。若在天朝,城管局长的乌纱帽恐要不保。</p><p class="ql-block"> 据说,自从2003年“玫瑰革命〞之后,这里成了美式民主在外高加索的样板。回想在美国白宫前看到的“驻扎”白宫门外35年的“反战反核老奶奶”,感觉格鲁吉亚的已学到点儿皮毛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市政厅门口,就是第比利斯的主干道鲁斯塔维里大街。</p><p class="ql-block"> 沿街闲逛,印象最深的是随处可见的街头雕塑,虽然看不懂它们究竟想表达什么,但都透着文化味儿,彰显着这里的内涵,不明觉厉。</p><p class="ql-block"> 大街的墙上,赫然涂鸦着格鲁吉亚国旗和欧盟的旗子。回想起经常在格鲁吉亚街头看到欧盟的旗子,不禁生疑:难道格鲁吉亚入盟了?找度娘一查得知,该国尚未入盟,但已递交申请,正积极表现,算是个“入党积极分子”吧。</p><p class="ql-block"> 从路人的装扮和精神状态上,我也难寻西亚人的传统和内敛,脸上洋溢着更多的自信与洒脱。看来,亚洲已留不住格鲁吉亚西化的心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库拉河前行,走过被当地人称作“尿不湿”的和平桥,乘缆车上行,就到了纳里卡拉要塞。这个不大的古堡曾经是保卫第比利斯城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历史上没能抵挡住阿拉伯人、突厥人、土耳其人、波斯人和俄罗斯人的入侵,如今也只留下一段废墟,但第比利斯人依然把它视为“城市的心脏和灵魂”,还在废墟的最高处立起了巨大的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就是“格鲁吉亚之母”雕像。这座20米高的雕像,是为纪念二战胜利而建。母亲左手托碗,右手执剑,面向老城,似乎在告诫市民:是朋友,端出酒来;是敌人,拔出剑来!</p> <p class="ql-block">  说起第比利斯,相信多数国人和我一样,是从初一语文课本的课文《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一篇说明文。由于不是重点篇目,老师没重点讲,我们也没认真学,只是记住了第比利斯这个奇怪的地名。那时,觉得第比利斯离我很远,而斯大林离我很近,因为他的巨幅画像,与马恩列毛一起,一直贴在我家墙上。</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茅盾,他于1946年访问苏联,参观了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这处印刷所,是斯大林等苏俄革命者为躲避沙皇统治者高压统治而开设的秘密出版机构,后来成了苏联的爱国教育基地。文章按参观顺序,从外到里,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描写这个建筑的结构,条理清晰,是一篇学习说明文的典型例文。</p><p class="ql-block">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政府的更迭,这个红色教育基地也逐渐被遗忘和冷落。不过,很多中国游客,尤其是学过这篇文章的游客,还是喜欢寻找这个景点,打卡参观。</p><p class="ql-block"> 在快到第比利斯城郊的一条小路上,我们找到了“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说是纪念馆,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院子,建筑结构与展品陈设跟课文上写的一模一样,只是加了斯大林用过的床、办公桌椅和搜集到的与斯大林有关的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 一个叫尤里的管理员老头儿见了我们,像见了亲人一样高兴,不停地说“China, good!America, 呸!”当地导玛丽把一瓶酒塞到他手里后,他更是兴奋不已,热情洋溢地带我们参观,手舞足蹈地做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他说,当年,列宁亲自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委员会写信,要求他们在第比利斯筹建一所秘密印刷所,以加强革命宣传力度。在斯大林等人的领导下,这座秘密地下印刷所建立了起来。在短短几年中,共用俄文、格鲁吉亚文、亚美尼亚文印刷报纸、传单等27万余份。1906年,在沙俄警察的一次搜查中,地下印刷所被发现并焚毁了。</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1937年,在格鲁吉亚共产党主持下,重建地下印刷所并设立纪念馆。随着苏联解体和格鲁吉亚独立,政府不再资助,关闭了纪念馆。经多方努力,格鲁吉亚统一共产党在1998年将其收回。目前,这里只能靠格鲁吉亚共产党员缴纳党费和游客捐款维持。</p><p class="ql-block"> 说不定哪一天,这个地下印刷所可能就真的被人遗忘,埋在地下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