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侯养鸟:己之所欲,勿强加于人

老庄列黄读书会

<p class="ql-block">鲁侯养鸟:己之所欲,勿强加于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庄子》的至乐篇和达生篇中两次讲到了一个叫鲁侯养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前,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停了下来,鲁国国君让人把海鸟接到太庙里供养起来,给鸟喝最好的美酒,奏九韶、咸池这类古代帝王的音乐给鸟听,用太牢这种最高祭祀规格的猪牛羊三牲给鸟吃。海鸟眼花缭乱,忧心伤悲,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p><p class="ql-block">这是典型的按自己的生活习性来养鸟,而不是按鸟的生活习性来养鸟。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鸟栖息于山林,漫游于沙滩上,浮游于江河湖泽,啄食泥鳅和小鱼,随着鸟群活动,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鸟最讨厌听到人的声音,为什么还要那么喧闹嘈杂呢?在广阔的原野上演奏咸池、九韶之类的乐曲,鸟听见了会害怕高飞,野兽听见了惊惶逃遁,鱼儿听见了潜下水底,只有人听见了则相互围着观看不休。</p><p class="ql-block">鱼在水里才能生存,人在水里就会死去,人和鱼彼此间必定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好恶习性因而也不一样。所以前代的圣王不强求他们具有同样的能力,也不要求他们做同样的事情。名实相符,事理的设置与各自的性情适宜,这就叫条理通达而福德长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儒家讲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p><p class="ql-block">“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很重要的、也是备受称道的一个理念,相应的,我们可以做合理的延伸,“己之所欲,勿强加于人”。但是,可惜的是,儒家好象并没有。</p><p class="ql-block">首先,该理念只能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实现,比如朋友、同事、同学、邻里之间等等,而儒家建立的社会伦常秩序是一个上下尊卑的差别体系,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只要一个社会迷恋等级秩序的规训力量,人就不可能完全自主决定所欲所求。</p><p class="ql-block">“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辈无论生死都会影响晚辈的人生选择,老一辈的言行举止和思维逻辑无处不在的支配着年轻人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网上有一句话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父母打着善意的旗号替子女做决定,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依据则是“己之所欲,必施于人”。长辈为子女规划人生的事例比比皆是,类似亲自规划子女的学业、兴趣、未来职业方向、婚姻关系的选择、甚至逼婚逼生等等,这些似乎都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与孩子真正的内心欲望毫无关系。</p><p class="ql-block">论语中有一章,子贡对孔子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意思说,我不想让别人把他的意志加到我的头上,我也不想强迫别人接受我的想法。子贡这话颇有点“己之所欲,勿施于人”的味道,这话很对,应该予以肯定。</p><p class="ql-block">可是孔子却回答说,“赐也,非尔所及也。”这不是你子贡做得到的事情。子贡做不做得到另说,但子贡说的话明显没毛病啊,理应得到孔子的赞许。可是孔子在是否应该把自身意志强加于人这一点上,态度暧昧,不置可否,甚至可以说就是默认。</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因为只有上对下可以强加于人,下对上或者平级之间不可能强加于人。</p><p class="ql-block">儒家对君臣关系相对还比较强调对等。</p><p class="ql-block">比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p><p class="ql-block">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事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事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p><p class="ql-block">但对于父子关系呢,儒家却没有类似的表述。</p><p class="ql-block">曾点和曾参父子俩同为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参在田间劳作出了点小差错,他的父亲曾点用棍棒直接把他打晕了,完全看不出有半点父慈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孔子没有批评曾点的暴虐,反而批评曾参说,你如果被你父亲打死了,你会陷你父亲于不义,是大不孝。你如果被你父亲打死了,以后你就不能奉养你父母了,又是不孝。</p><p class="ql-block">儒家树立的最大的典型人物舜,他的父亲瞽叟是个劣迹斑斑的卑鄙小人,与小儿子多次设计想害死舜,舜却始终无怨无悔,深爱他们。</p><p class="ql-block">儒家对孝道的强调令君主都羡慕,清朝雍正皇帝特意重排了五伦次序,把君臣关系放到了父子关系之前。他认为在君臣关系中,君主就是父亲的替身,君父应该被视为一体。同时,处理君臣关系必须与处理父子关系等同起来,君主拥有绝对权威,君主善待臣子,臣子应该服从,君主不善待臣子,臣子同样应该无怨无悔,尽职尽责,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6.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