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之晋祠

山人足鱼

<p class="ql-block">晋祠博物馆,水中鱼儿仰望,山尖上天龙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6.5日,甲辰龙年五月初一,首拜晋祠,天降甘霖,沐喜雨游览,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小侄女陪我们雨游晋祠备感温馨愉悦。</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对越"二字取自《诗经》周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为”报答;“越”为宣传。在此意为报答圣母的功德。匾额字迹,整饬道劲,宛如山岳嵯峨,棱角俏丽,不可揣摩,被誉为“雄奇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现存实物建于北宋。桥面呈十字形,东西平坦,南北下折,视之如鸟之双翼。"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飞梁”系沼上石桥。梁思成言:“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询为可贵。”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祠里敬奉鲁班祠堂</p> <p class="ql-block">八角莲池,团荷盛开。</p> <p class="ql-block">晋阳第一泉,难老泉。</p> <p class="ql-block">聆听难老泉声</p> <p class="ql-block">6.14日,甲辰龙年五月初九,沐阳再朝拜晋祠。</p> <p class="ql-block">晋祠中古树为灵,古建则为魂。</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创建年代不详,明万历元年(1573)、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殿、台、楼、阁四种风格,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是古时酬神演戏的戏台。戏台正中央悬挂"水镜台”匾,是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晋祠人杨二酉所书,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被誉为“秀丽之笔”。"水镜"二字取自汉书《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p> <p class="ql-block">金人台。古称“莲花台”,俗称“铁汉桥”,台四隅各铸铁人一尊。因铁为五金之属,故称金人台。东北隅铁人为民国二年(1913)补铸,其余三尊均为北宋铸造。其中,西南隅铁人铸造于北宋绍圣四(1097),保存最为完好,代表中国北宋时期冶铁和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台中为专供上香所用的琉璃香亭(明代所制)。</p> <p class="ql-block">最美金刚</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p> <p class="ql-block">献殿。是晋祠国宝建筑三宝之一,是我国唯一殿与亭相结合的建筑,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是给圣母邑姜供奉祭品的享堂,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重修,1955年依原样翻修。</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晋祠主殿,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殿内供奉周武王王后、唐叔虞之母一邑姜,宋代加封“显灵昭济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宽7间,进深6间。大殿四周围廊,古称“副阶周匝”,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前廊柱廊柱上八条木雕蟠龙,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孤例。圣母殿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唐碑。全称“晋祠之铭并序”碑。为唐贞观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归来,途经晋祠时亲撰御书。历史上唐高祖、唐太宗父子曾在起兵反随前夜,前来晋祠祈愿。此碑通过歌颂唐叔虞建国的史迹,宣扬了唐王朝文治武功,以达巩固政权的目的。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行书碑,是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于一体的国宝碑刻。</p> <p class="ql-block">周柏。西周初年所植,距今逾三千年,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曲,形似卧龙,又叫卧龙柏。在其北侧原有同年所植“凤柏”一株,两柏并列参天,“古柏齐年”为晋祠内八景之一。北宋欧阳修有诗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p><p class="ql-block">周柏与宋塑待女像,难老泉并称为晋祠三绝。</p> <p class="ql-block">唐叔虞祠,又名兴安王庙,汾东王庙,是奉祀西周晋国开国诸候姬虞的祠堂。唐叔虞,姓姬,名虞,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受封为唐候。其子燮父改国号“唐”为晋,山西简称"晋"由此得来。后晋敕封神号“兴安王,北宋改封"汾东王",明代封"唐叔虞之神"。元至元四年(1267)重修,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扩建,形成现在格局。</p> <p class="ql-block">元代乐伎雕塑像。园内保存元代乐伎像14尊,分两边排列,一边为管弦乐,一边为打击乐。手中持有笛子,、三弦、琵琶、笙、鼓、锣等不同乐器。</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p> <p class="ql-block">同3000年的神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同1300岁的大槐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俗称南海眼,晋水源头,为晋阳第一泉。"难老"之名取《诗经,鲁颂》"永锡难老"泉水长流不息,出自断层岩,终年恒温17度,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声”为晋祠八景之一。难老泉亭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一559),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重建。亭为八角攒尖顶,斗拱昂嘴虽已改为明代手法,但间架结构保留北齐风格。亭内悬挂傅山先生题写的"难老”匾,被誉为“神奇之笔,”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几千年泉水叮咚,永不枯竭,润泽天下。</p> <p class="ql-block">十方奉圣禅寺,藏有原晋祠山门,二朗神庙及4大金则。大肚弥勒等建造于元宋居多。寺内一片牡丹园。</p> <p class="ql-block">寺内一片牡丹园,一片翠绿。都是挂有标牌千年名贵品种。想像牡丹花开时芬芳满园。</p> <p class="ql-block">寺内边围栏里,陈列有北齐時期,释迦摩尼石像,以及各个时期散落的石雕佛像。</p> <p class="ql-block">舍利生生塔。寓意舍利护佑,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舍利生生塔位于祠区南端,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顶饰有琉璃龙八条。"宝塔披霞”为晋祠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溪书院。午时在千年古祠旁小坐吃面别有风味,小憩片刻等候天龙山石窟的同伴回转。享受宝地安然静谧与烟火气活色生香。</p> <p class="ql-block">晋祠内非常美,古树古木参天,比比皆是绿荫婆娑。3000一1500年周柏唐松槐树,500多年柳树令人敬仰赞叹。倘佯在清风徐来的公园里,惬意无比</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倘佯庙宇林间或端坐在在千年绿荫中,流连往返不忍离去。</p> <p class="ql-block">晋祠之美。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微因1935年考察晋祠后,著文记录是这样描述的:“古老的建筑依然矗立“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美丽的庭院开敞堂皇,曲折深邃,“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周柏唐槐依然茂盛。……。</p><p class="ql-block">​90多年后,我们的眼中看到几千年古迹依然熠熠生辉。希望载入中国建筑史的国宝建筑永远如此,永远屹立在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间。</p>